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

洪武二年的那场刺杀,是朝廷中许多人心知肚明,皇帝却偏偏抹去的记忆。

可不提,不等于皇帝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他两年他将观音奴放在清心观,打的也是同样的主意。

抓老鼠,朱元璋有足够的耐心,将阴暗处的鱼一个个钓出来。

“你弟弟他们随着年岁增长,迟早会去宫外生活,朕不把应天打扫得干净一些,若是几年前发生在朕身上的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怎么办?

用观音奴当钓饵,应该能钓上来一些鱼!

从目前毛骧他们报告的情况来看,也锁定了一些人!”

朱元璋轻描淡写的说着,洪武二年那场风波,他杀了不少人,其中有冤屈的,肯定也有不少漏网之鱼。

只是经过那场风波,不管有没有漏网之鱼,那些人肯定也会藏得非常深了。

老朱不可能打破规则,去冤杀百姓,可是并不妨碍他,用观音奴钓鱼。

清心观,就是朱元璋选择的钓鱼场所。

在城外,能给他们那些人留下一个念想,锦衣卫的森严防护,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每一个试图靠近清心观的人,都被追查。

古人交通闭塞,百姓出行困难。

老朱有心算无心的话,可以查到许多东西。

一张网,在悄无声息地朝着许多人笼罩过去,但朱元璋觉得还不够,应该还有更多的老鼠,潜伏在黑暗中。

他有耐心,但张异突然回来,打断了这个布局。

是不是该停下来了?

朱元璋自己也犹豫纠结。

“陛下,如果现在收网,咱们也能抓到不少人!”

毛骧看出朱元璋的犹豫,小心试探。

“你先下去吧!”

既然没有个答案,朱元璋先让毛骧下去,他在书房来回踱步。

观音奴对于他而言,是个欣赏的女子,但没有王保保妹妹这个身份,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要怎么处理这个女子,老朱自有自己的衡量。

“朕让人去劝降王保保,又被打回来了?”

朱元璋想起前阵子的一份密保,回头问朱标。

“是的,父皇,齐王似乎并不曾将妹妹放在心上,无论是您想给二弟结亲,还是其他做法,都无法动摇他的心!”

朱元璋笑道:

“要看是真不动摇,还是假不动摇!

但不管他内心怎么想,至少明面上,他不能有半点动摇!

他的后方,可不如我大明齐心协力,只要他让皇帝怀疑了,他的下场就是家破人亡。”

去年的北伐战争,越发证明了王保保的价值。

朱元璋是真想招降此人,可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也不免气馁。

如果不能招降的话,王保保这个人就是大明最大的障碍。

怎么弄死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和招揽他一样重要。

“他真不在乎自己的妹妹?

那在清心观玩味绕圈子的老鼠是什么?”

老朱突然回头,对朱标说:

“那再给他一点刺激,你看如何?”

朱标愣住,他不明白父皇口中的刺激,是什么意思?

“清心观的事情朕就不管了?”

“不管?”

朱标:……

朱元璋的意思,是让张异和观音奴同居清心观?

这要是被朝廷中的官员知道了,那还不闹翻天了?

张异可不是以前的张异,他是皇帝亲口册封的真人,名声也很重要的。

至于观音奴本身,女子的名节,更是重要无比。

如果名节有损,观音奴以后……

“如果王保保不能为朕所用,观音奴不过就是朕的俘虏,一个俘虏,她要什么名声?

朕高兴的话,赐给张异当奴婢就是了!

且,如果你们说,让张异住进清心观,那些地下的老鼠,会不会被刺激到?”

老朱展现出了政治家冷酷的一面,前边还想着让观音奴当自己的媳妇,后脚就弃之如履,将她身上最后的利用价值榨干!

朱标默然。

他早就不是五年前那个带着一点天真的迂腐的孩子,如果能利于大明,舍了观音奴的前程又何妨。

亡国郡主而已。

在他心中,如果父皇能够放弃招揽王保保,在朱标看来是好事。

他并不认同父皇为了招揽王保保做出来的退让。

“算了,先上朝!”

朱元璋带着朱标上早朝。

百官跪拜,老朱注意到,李善长起身不利。

“李先生,你身体要是不适,可告假在家休息……”

从洪武四年李善长得了一场大病开始,对方的身体一直不好。

朱元璋赐给他一些大蒜素,算是压住了病情。

可是两年,他的身体状态,却是每况愈下。

尤其是上次老朱把李善长拉去种田之后,尤其如此。

“国事为重!”

李善长低下身子,表示自己没事。

但他马上,剧烈咳嗽起来。

“来人,给李相赐座!”

朱元璋大喊一声,让太监搬过来一把椅子,让李善长坐下。

百官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满是羡慕。

能够让朱元璋如此重视的人,整个朝廷没有几个。

徐达,李善长,常遇春……

似乎除了他们三个,其他人也没有了。

可是,李善长坐在座位上,虽然表面上感动,但他的心也逐渐寒下来。

他不想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如此软弱,可身体不由人。

李善长回头看了胡惟庸一眼,胡惟庸低下头。

朝会按照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朱元璋退朝之后,还特意嘱咐李善长注意身体。

李善长感激涕零,直呼不负圣恩,回头,胡惟庸走过来,接过皇帝的手,搀扶李善长,前往中书省。

“本相的身体,不允许本相在朝堂上太久了!

就算本相不想走,皇帝也未必没有替他想法!

所以,本相要推动一把,赶紧将你提上去……”

李善长一边走着,一边对胡惟庸说道。

“你的能力不错,陛下也很欣赏你!

只是,汪广洋那边,比你更有优势!

你记住一件事,夹紧尾巴做人,最近别惹出什么事,尤其是陛下不高兴的事!”

“是,李相!

李相提携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你记得照顾下我那个傻弟弟就是……”

停住脚步,李善长望向奉天殿,他很不舍,自己为位极人臣,不过短短五年。

他并不想在此时放弃自己的权柄,可惜造化弄人,他不得不退了。

可就算要退,他也必须把他的接班人推上去才行。

“你一人主持中书省,不配!”

李善长道:

“和汪广洋一起入朝为相,已经是本相能给你争取的最好结果,你记得杨宪的教训,低调点! 等到你站稳脚跟,获取陛下的信任,再做你先做的事,首先本相警告你一件事……”

李善长十分郑重地看着胡惟庸:

“不要去招惹龙虎山,任何可能惹陛下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去做!”

“学生谨记!”

……

“李先生,做不久了!”

另外一边,皇帝把徐达叫进宫里,随口聊到李善长。

“他这身体状态,哪怕朕给他找最好的御医,也养不住……

李先生为国家,可是心力交瘁呀!”

“是啊!”

徐达点头,从今日李善长的身体状态来看,确实不太适合长期工作。

“可如果李先生不在了,谁来主持中书省?

徐达,有你兴趣?”

朱元璋回头询问徐达,他是当过中书省右相的,如果再次进入中书省,也算合情合理。

可是徐达摇头拒绝。

他本质上是武将,明初朱元璋将一批武将功臣安排进中书省,有它历史的原因。

一来是明朝初建国,很多东西都在国都阶段,老朱任人唯亲很正常。

二来,曾经的中书省,军政都抓,大都督府这个最高军事机构,也在中书省节制之下,徐达当那个右相,也算是有事可做。

可如今文武分治,中书省已经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机构,管的就是帝国的内政。

再让他来当,也不合适。

徐达摇头:

“陛下,臣不行,臣终究是武将,无法胜任!”

“那你认为,谁比较适合?”

朱元璋将问题丢给徐达,徐达苦笑。

这种得罪人的问题,可不好回答。

“陛下,您这是为难臣了,臣一直在前线作战,这五六年时间,能待在应天的时间,半年都没有!

让臣举荐大臣,一来也不客观,二来臣也确实不知道……”

他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徐达就是这点好,知进退,明分寸。

他不会因为战功赫赫,而生骄纵之气,这点以前朱元璋看不出来,可等到大明王朝已经走过五六年,他越发觉得徐达难得。

就从第二次北伐战争来看,徐达确实因为骄傲,导致中路军折戟岭北,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却能放下主帅的面子,主动给东路军和西路军制造机会。

班师回朝之后。

皇帝本不准备封赏,他主动为冯胜和李文忠求赏赐。

这点可以看出,徐达的气度。

而朱元璋之所以不想封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国公冯胜,在路上有贪墨的行为,让他震怒。

挟大功而归,老朱不好处置。

只能不封不赏,顺便带上李文忠。

但徐达还是劝说皇帝,不赏,不足以安人心,朱元璋捏着鼻子给了冯胜封赏。

“朕让你说你就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说错也没关系……”

老朱非要逼着徐达表个态,徐达低头沉思了一会,说:

“那臣还是举荐汪广洋,他是陛下的老下属,也是功勋之一,在过去他也给陛下立下赫赫功劳,虽然因为懒政被陛下流放!

但臣跟遇春有过书信往来,他说在浙江,汪广洋做得还不错。

陛下可再将他回中书省,他应该能胜任宰相的位置!”

“那你看,胡惟庸如何?李善长跟我推荐了好几次,让胡惟庸上位!”

胡惟庸?

朱元璋提名此人,徐达陷入沉思,他对胡惟庸并不算熟悉。

此人虽然也是早早跟着朱元璋,但并不曾被徐达注意。

大明立朝之后,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提携下,倒是一路高升。

徐达想了一下说:

“陛下,臣并不了解胡惟庸,不过能让李善长李相举荐的人,想来能力当然不差!”

李善长他了解,虽然胸怀不广,可是能力是有的。

他此时举荐胡惟庸,那胡惟庸必然是他的接班人,一般的人,接不住李善长的班,胡惟庸的威望也不够。

徐达在聊到这个人的时候,肯定还是要客气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惟庸就是他们淮西一脉留在朝中的未来文官领袖。

徐达虽然不站队,可他的出身,天然让他站在淮西人这一边。

“胡惟庸的能力,朕还是认可的,此人在中书左丞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好几件事都办得很漂亮!

朕在他和汪广洋两个人上,考虑了许久……”

“陛下,中书省有两个宰相之位……”

徐达小声提醒朱元璋。

中书省虽然有左右二相,但从开国以来,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李善长一人说了算。

真正有双相的日子,反而不多。

如今李善长退休的话,中书省一人独大的日子就过去了。

两个宰相,也方便朱元璋制衡。

“你说的也是……”

朱元璋低头沉思,先将此事放在一边。

“对了,你未来的女婿,已经回京城了,你可知晓?”

皇帝略带戏谑,给徐达整得有点无语了。

什么叫他未来女婿,说得好像徐家丫头非张异不嫁一样?

不过想到闺女整天穿着道袍,诵念妖王经的模样,徐达也害怕……

这姑娘会不会哪天就出家了?

摊上这么一个丫头,是个老父亲都糟心。

“去见见他吧,朕有些事也想通过你问问……”

朱元璋将张异昨天做过的事告诉徐达,徐达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娘的……

这家伙回来就非礼了前朝郡主?

不过朱元璋对观音奴微妙的变化,徐达是乐见的。

他拉拢王保保的行为,未必只有常遇春看不过眼。

常遇春性子急,所以直接问出口,可有很多人虽然不满,却将想法放在心里。

徐达若有所思,既然如此,那就去见见张异吧。

他对于皇帝背后这位绝世高人,心中向往不已。

从皇帝哪里领了任务,他也出宫去了。

因为朝中没有职务,也被解了兵权,他直接回家。

刚进后院,他就听到有人诵念药王经的声音,声音轻灵动听,不用想一定是自己家丫头的。

“他回来了!”

徐家丫头在后院,有个小小的经堂。

徐达走进去,开门见山。

第413章 误会大了,送沈老爷上路第128章 科举改革,轩然大波第336章 去他娘的宗族,传说中的judy第484章 摊丁入亩,杀戮背后的原因第503章 道衍拜师,命运的相会第323章 我悟了,摊丁入亩第34章 师弟的神通第194章 你不如刘基,沉迷配种的老朱第444章 乱人芳心,你真是蒙古人?第531章 大明国祭,国师之名第157章 洛阳纸贵,再见徐丫头第114章 殉道者,盯上小日子第228章 针锋相对,徐丫头的鬼点子第134章 儿臣的死期,父皇知道吧第428章 有事的丫头,接手锦衣卫第362章 嘴贱,没事撩她干什么?第196章 可不敢跟你弟媳妇有缘第354章 国士无双,积极自救第381章 给朕当道士去,倭寇来袭第286章 老张的暴怒,天师就不能打人?第277章 千里镜,师弟求你别说了第448章 让她勾引我,必杀狗道士第230章 皇后插手,老朱的惊喜第17章 趁皇帝没反应过来,先捞一笔第52章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第333章 龙虎山干的大事,皇帝你马甲掉了第233章 所谓妖道,佛度有钱人第373章 善有善报,他是个好人第300章 狠人胡惟庸,得遇明君第564章 归隐之意,皇帝的心魔第547章 曝光真相,燕王变宁王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较劲第36章 解梦,甩锅甩回自家人头上第191章 最好的地主老爷,天下粮食翻倍第307章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第346章 为百官出气,惊人暴利第451章 再不收网,我要混成二把手了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贫道不敢做第547章 曝光真相,燕王变宁王第106章 未来会很苦,但他是朱元璋第412章 吸引仇恨,修城墙的沈万三第535章 青蒿素,他们算个屁(二合一)第225章 第一面玻璃镜,谣言制造专家第257章 夜壶说,刻在骨子里的求生欲第101章 心学的威力,一个要死的老先生第232章 谜底揭晓,所在之处便是家第298章 我心里的魔,那是真的第182章 科学即是天道第147章 道观进贼人,你欠我的第367章 达者为师,见证奇迹第239章 百年情分,今日断绝第414章 朱樉的接盘侠,这家伙可以利用第410章 奉旨同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285章 沉默的大多数,张异被捕了第162章 马皇后乱点你鸳鸯谱第241章 咱最大的靠山,就是咱家逆子第347章 立规矩,敢抓锦衣卫的人?第452章 应天的蝴蝶,北方的风暴第516章 世界第一份报纸,独门的生意第308章 要钱要命,他比你适合当皇帝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杀人第530章 不速之客,张异的秘密曝光(二合一第532章 常茂的死因,不能改变的结果(二合第7章 当着皇帝骂皇帝,张异坑爹第148章 他出事,你们都要死第2章 天师,天岂有师乎?第271章 大公无私,为弥合民心所书第152章 两种天下,什么是国运?第334章 让你抛砖引玉,不是让你拍死老子第412章 吸引仇恨,修城墙的沈万三第116章 讷讷,我想救先生第201章 机床,科技树的重要性第569章 张异的推背图,离开大明吧第234章 药王太上,再起道争第221章 徐达摊牌,决胜在战场之外第301章 财帛动人心,我就仗势欺人第344章 天时地利人和,张异该死第277章 千里镜,师弟求你别说了第425章 杀人夜,让贫道上贼船?第552章 换个宰相第171章 龙虎山的“雷法”,你妈要死了第30章 跟阎王抢人,谁说张异是煞星?第564章 归隐之意,皇帝的心魔第482章 争锋相对,暗算张异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谣第131章 朱标菊花一紧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第27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道贼张异第72章 张三丰,他就是那个高人?第206章 我跟李善长比起来如何?第546章 师徒皆疯子,造反这件小事第203章 这华夏的天,早就变了第469章 亲爹也是个大忽悠,你贞洁没了第210章 这国运,就拜托二位了第142章 天下儒生,颜面扫地第84章 故人西辞黄鹤楼,十万水军下扬州第422章 放下心结,军校制度第267章 史书中的情报,杀倭寇第51章 衍圣公,汉奸也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贫道不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