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这一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在1997年公布的防务审查报告,后经国内转换,在党的十六大前夕进入中国语境。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做出了一个重要判断:“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是国际大环境向我们提供的。
我们所说的战略机遇期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在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到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国之间有合作,有竞争,但合作是主导面。二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实践证明,十六大这个判断是准确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用得很好,是我们5000年文明史上发展最快的10年。
如果拿我们上面所讲的两个含义作为标准的话,这个战略机遇期可能比20年还要长。在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到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也看不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发生逆转的形势。
过去600年,曾经出现过中国发展的大机遇,但这些机遇我们没有抓住,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原因,我们丧失了机遇。今天首先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关键仍然是我们自己。
不能忘乎所以
中国人不怕大灾大难,怕的是忘乎所以,头脑发昏。避免忘乎所以,特别是在今天,我们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向后看。我们过去30多年是如何发展的,如何走到今天的?
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天时和地利,我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向前看。展望今后10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我们最大的利益是保持发展的势头。这就意味着,必须保持对外合作的势头。如果对外合作势头中断了,我们的发展势头必将中断。
第三,看今天。我们面临着众多的难题和挑战,是否应当有一个解决难题和挑战的先后顺序。今天只能解决条件成熟、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不要急于解决明天乃至后天才能解决的问题。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摔大跟头,遭受大的挫折,往往都是因为急于求成。我们想要把明天乃至后天、大后天才能解决的问题一并拉到今天来解决。我们曾经搞过人民公社化,提出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我们搞过大炼钢铁,我们提出过“超英赶美”。这些都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导致了大饥荒。
准确地认识今天的世界
今天的世界与旧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
1. 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2. 主权平等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并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3. 有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
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四大生产要素——商品、资本、技术和人才——在全球流动。
必须要有一个大战略
大战略一旦制定,就不能动摇。大战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我们今后10年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等发达国家。21世纪第二个10年,是实现这一大目标的关键一步。要走好这一步,我们需要四个条件:世界和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要做到这四条,很不容易。
世界和平是我们的追求,我们需要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平是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不仅没有战争,而且我们需要同外部世界保持总体上融洽的关系,才有利于合作。虽然会出现摩擦和争斗,但这些必须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失控,失控就会影响大局。
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据国家能源研究所估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仍然很低,比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如果生产100万美元的产品,中国需要耗费的能源是美国生产同样产品耗费能源的2.5倍,欧盟的5倍,日本的9倍。再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已经走不下去了。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包括消化、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
社会稳定。要实现社会稳定,必须看到,我们今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是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而且十分严峻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稳定,只能通过改革,进行疏导,而不能采取堵的办法。
文化繁荣。要着力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逐步克服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和公信力危机。
2. 准确认识我们面临的外部安全形势。
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究竟如何?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安全形势是我国制定大战略的前提,且在这个问题上国内的意见很不一致。有些人认为极为严峻,甚至预言“中国将在20年内被肢解”,认为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地缘政治包围的国家。也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亚太盟友已经形成了一个反华包围圈,在中国周边构建了“三链一圈”的军事遏制态势,即三道封锁线外加一道包围圈。三道封锁线,第一道就是第一岛链: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第二岛链: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第三岛链:夏威夷群岛。西方试图把我们这条“中国龙”困死成一条“中国虫”。中华民族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吗?如果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战略机遇期可言。
我认为,中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总体上看,是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经历了朝鲜战争、中印边界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当时百万大兵压境,叫嚣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那时候,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是现实的,今天的情况跟那时候的情况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世界的变化,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因为我们发展了。如果看不到这个变化,那我们的思想就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就还停留在战争与革命
的时代。犯了时代的错误,那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同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等世界上各主要大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已经很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相互依存度对于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系同当年的美苏关系截然不同。那时候美苏之间没有什么相互依存的关系,有的是竞争、对抗。今天我们同世界上各主要大国有竞争也有合作,但合作是主导面,这是不容置疑的。为什么合作是主导面?相互依存就是根据。
拿中日关系来说。自2007年起,中国就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对中国的依存度加深,中国对日本的依存度也加深。搞经济的人都懂得,谁要把自己最大的市场搞垮了,谁马上就会跟着倒霉。
今天,在西方世界有没有人还保持着冷战思维,还想包围中国,军事上打垮中国?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绝不代表今天西方政府主流的政治。
3. 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要实现我们的目标,离不开同外部世界的合作。中国同外部世界有矛盾、有分歧、有争端、有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合作在发展,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依存度在加深。这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把重点放在扩大我们同各方的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上。这是一个新的、重要的、影响深远的思路。因为当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共同利益发展了,相互依存度加深了,我们同外部世界合作的基础就更加牢固了。这样,我们就会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来处理分歧,减少分歧造成的影响,最后化解分歧。
另一种办法就是突出分歧。有的时候分歧是我们自己突出的,当然,也有时候是别人把分歧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必须处理。
要处理好分歧,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些分歧眼下能否解决。如果我们的实力够,能够解决,我们就可以着手去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你想解决它那是白费力气。那就要用智慧找到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把分歧放一放,待条件成熟后再解决。
第二,分清少数和多数。挑起分歧的人,往往是这个国家的少数。这些人对中国怀有很深的敌意,但是他们要挑起分歧,又会损害本国的利益。这些人这样做,显然本国不少人是不赞成的。我们在进行斗争的时候,必须分清少数和多数,我们要反对的必须是少数,而不是多数,绝不能打击一大片。而且在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必须设法争得多数人的同情。如果不能争取到多数人的同情,那我们就需要考虑换一种办法,因为只有争取到多数人同情,斗争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慎用经济手段。我们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不断打消外界疑虑逐渐建立起来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有国际规则、双边协议和合同管着,我们必须依法办事。如果找出种种借口,不按照规则办事,必定会有严重后果。经济手段虽能给对方损害,但也会伤害我们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会伤害我们的声誉和公信力,那样代价就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