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坦赞铁路的意义

坦赞铁路的意义

坦赞铁路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对外援建的最大项目。这条全长1860.5公里的铁路,于1970年10月开工修建,1976年7月竣工。修建铁路的资金,是由中国政府向坦桑尼亚政府提供的9.88亿人民币(约折合1.5亿英镑)无息贷款。1.5亿英镑,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大一笔钱,相当于我国当时外汇储备的1/3以上。

要不要上这个项目?当时,中国国内是有不同意见的。有的同志认为项目太大,工程难度太高,连技术那么先进的西方国家,面对这一工程都望而却步。中国把这个项目承担下来,风险太大。有的同志还认为,这个项目超出了我们的国力,还是搞一点小项目为好。

改革开放之初,批评坦赞铁路的意见就更多了。有同志说,中国国内那么穷,老百姓都吃不饱,还要花那么多钱去援助外国,批评这是“打肿脸充胖子”,好大喜功。

从坦赞铁路竣工到现在,将近40年过去了。这40年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坦赞铁路放在这样一个大变化的背景下来审视,确实给人以重要的启示。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时候,必须占领道义的制高点

什么是道义的制高点?一个国家的利益绝不能称为道义的制高点,考虑到人类的利益,从推动人类进步的角度出发,才能占领道义的制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运动。这场运动规模巨大,席卷全球,代表着人类进步的潮流,是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民族独立和解放,是当时时代的潮流。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一个个殖民帝国解体,一大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之后,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要发展经济,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港口必须先行。为此,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设备。西方大国这些全有,但是,新独立的国家要取得他们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苛刻条件。这是新独立的国家很不愿意的。

1964年2月18日,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期间提出了对外援助八项原则:

(一)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

(二)严格遵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和要求任何特权。

(三)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时可减轻受援国的负担。

(四)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五)所援建的项目,力求投资少、收效快,使受援国能够增加收入,积累资金。

(六)中国提供自己所能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并据国际市场价格议价,如有不合乎商定的规格和

质量者,中国保证退换。

(七)所提供的任何一种技术援助,保证使受援国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

(八)中国所派出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物质待遇,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

请大家仔细读一读这八条,社会主义中国提出的这八条,与西方国家向新独立的国家提供援助的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十分明显,周恩来总理这八条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这八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反映出中国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新独立的国家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今天大家都说,中国在对外关系中要提高自己的软实力。什么是软实力?不占领道义制高点有软实力吗?尽管当时提出这八条的时候中国的国力还很弱,但是,这八条却成为当时中国对外关系中很重要的软实力。坦赞铁路的修建,就是实践这八条的具体行动。这八条提出来后,受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你不能不佩服毛主席、周总理老一辈革命家的睿智、胆略和远见。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在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至关重要,也很自然。比较今天中国同世界各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较之20世纪70年代初,几乎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对外合作大大向前迈进了。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关键是我们的对外合作,是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合作不仅对中国有利,对外方也有利,而且不是小利,是大利。这样,外方同中国的合作才会积极性越来越高,合作规模越来越大。

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大发展的时候,有人提出了“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口号。这个口号听起来好像非常“豪迈”,非常“爱国”。但仔细想一想,问题很大。认识事物有时需要逆向思维。如果外国同中国合作时提出,要使他们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你会做何感想?你一定会认为,那是要使中国的利益最小化。这样的国家,你愿意同它合作吗?这句口号反映出我们有些人的浅薄和无知。

再看一看坦赞铁路的建设,我们马上能得到的东西并不多。但这是不是得不偿失呢?绝对不是!中国按照援外的八项原则去修铁路,非洲受到震动。当时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外国也在非洲修过铁路、公路,那是为了掠夺。中国修建坦赞铁路,那是为了帮助非洲发展。”话不长,概括得多么好啊!非洲人通过中国修建坦赞铁路的行动,看清楚中国人是真心实意在帮助非洲,把非洲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办。那么非洲人也把中国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办。当时,非洲人最能够帮助中国的,是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当第26届联大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时候,尼雷尔总统亲自飞到纽约,坐镇指挥。坦桑尼亚向联合国派出了自己最优秀的外交官萨利姆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在联大辩论中国代表权时,与美国等国家唇枪舌剑,冲锋陷阵,打得非

常漂亮。阿尔及利亚外长布特弗利卡(即阿尔及利亚现任总统)在联大会议现场坐镇指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以及其附属机构中的合法权利。消息传来,毛主席感动了,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1年,与中国的建交国仅有64国,不到联合国会员国的一半。但此后,大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到1979年中美建交时,与中国的建交国猛增到113国。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与中国建交的。这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创造了多么好的国际环境啊!这样一个大好的国际环境,你拿多少钱也买不来!

必须指出,当年毛主席、周总理决定修建坦赞铁路时,并没有料到会带来这样的结果。但是,中国做出修建铁路的决定,向世界表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是真心的;在国际关系中是主持公道的,从而占领了道义制高点,争得了人心。人心的向背是至关重要的。这应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必须用国际主义精神教育民众,特别是走向世界的企业家

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援坦中国专家公墓前,动情地赞扬5万多名中国专家和工人在修建坦赞铁路过程中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当年,周总理提出的援外八项原则,今天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回顾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我们国际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不顾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支持中国的,很多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我们今天在外交上仍然在享受当年毛主席、周总理领导下所执行的外交政策的硕果。

今天,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不仅走向发达国家,而且走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拿非洲而言,中非合作的成果是巨大的。但问题也有另外一面,我们有些人,有些企业,把当年毛主席、周总理教导的精神,把今天党和政府提倡的精神完全置之脑后,坑蒙拐骗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缺乏用国际主义精神来教育中国公民是原因之一。当年,修建坦赞铁路的专家、技术人员、工人,在出国之前都经过严格的培训,都要学习援外的八条,都经受过国际主义教育的熏陶。他们到了坦桑尼亚之后,还经常用这八条检查自己的行为和工作。这种好的作风今天不仅应当继承下去,而且还要发扬光大。

坦赞铁路是中非合作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将激励后人,在新世纪将中非合作发展得更好,不仅造福于非洲和中国,而且造福于全世界。

(本章完)

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感悟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亚洲金融合作面临巨大机遇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偏激不是爱国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重视正在崛起的非洲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坦赞铁路的意义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法关系:顺势而为,影响深远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围绕亚投行的全球大辩论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亚洲金融合作面临巨大机遇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入世谈判二三事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冷静客观看待国外对中国的评论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围绕亚投行的全球大辩论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民营企业家组团访欧的意义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欧洲在中国外交棋盘上地位上升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没有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判断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创新驱动发展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感悟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中国梦与软实力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重视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民办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可为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中国梦不是中国要领导世界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判断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市形象是生产力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偏激不是爱国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思路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没有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小平同志的外交智慧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讲好中国故事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镇化是大课题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中国坚持不结盟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冷静客观看待国外对中国的评论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判断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偏激不是爱国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伊拉克战争有感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与南亚合作的天时、地利、人和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讲好中国故事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坦赞铁路的意义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中国梦与软实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从战争中吸取教训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我这次访欧是为和平而来”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倡议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法关系:顺势而为,影响深远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镇化是大课题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偏激不是爱国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中国梦与软实力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中国企业全球化之我见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关于世界秩序的讨论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围绕亚投行的全球大辩论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中国坚持不结盟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中国企业全球化之我见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伊拉克战争有感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市形象是生产力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没有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欧洲在中国外交棋盘上地位上升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对苏联解体的思考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狭隘的民族主义害人害己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伊拉克战争有感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绿色的召唤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中国梦不是中国要领导世界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亚洲能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吗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会晤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重视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判断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重视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讲好中国故事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邓小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感悟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对苏联解体的思考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市形象是生产力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亚洲金融合作面临巨大机遇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判断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狭隘的民族主义害人害己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会晤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市形象是生产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重视全球大反思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冷静客观看待国外对中国的评论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对苏联解体的思考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小平同志的外交智慧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讲好中国故事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法关系:顺势而为,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