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举荐田丰

bookmark

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举荐田丰

东武阳。

正月的寒意,让大部分的人只想躲在避风的屋子里。

但在军营之中,士卒们却在打熬气力。

将台之上,细眼短髯的将军,席地而坐,手捧书简。

入眼可见的,豁然是《孙子兵法.行军篇》的内容: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兵法奥妙,尽在孙武之书啊!”

“只可惜,未能在败阵之前,参悟个中至理。”

细眼短髯的将军,正是在东武阳休养了大半年的曹操。

自荥阳一战损兵折将,曹操这大半年的时间,几乎都在研读兵书战策。

只待时机来了,能再次驱兵讨董,雪荥阳战败之耻。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响起。

又一个气度不凡的将军策马而来、在将台处停下,正是曹操的好友,泰山人鲍信、表字允诚,有谋多智,善武能文,曾官拜后军校尉。

“孟德,邺城有大事。”鲍信的语气有些焦急。

曹操见状,将手中兵书放下,不由哂笑:“可是韩馥那老儿,又想让我跟他一起,劝刘虞称帝?”

“我们这些人之所以起兵,又能让远近之人响应,正是因为我们是秉承大义。”

“天子年幼,虽然被董贼控制,但并没有如昌邑王刘贺那般有失天子德行,若是改立他人,这天下谁能接受?”

“这些人不思举兵西进、勤王讨董,反倒对这拥立之事颇为热衷。”

“汉室不幸啊!”

曹操不由长叹。

韩馥屡次劝刘虞称帝,又时常来信让曹操也加入,但都被曹操拒绝了。

更令曹操心寒的,是韩馥的背后似乎有袁绍的影子。

但曹操善于隐藏心事,虽然觉察到了端倪,但并未去向袁绍确认。

不说出来,大家还是朋友。

说得明白,这朋友反而难做。

鲍信却是摇了摇头:“不是拥立之事,而是本初举兵去邺城问罪了。”

“不仅如此,本初还喊出了口号:韩馥擅自劝刘虞称帝,是不忠;不救青州饥民,是不仁;被刘虞拒绝后斥责刘虞‘迂腐’‘鼠辈’是不义。”

“如此不忠不仁不义之徒,不配当冀州牧。”

“除了常山国的孙瑾尚未表态,清河、河间、安平、中山、钜鹿、和赵的太守国相都已经响应了本初的号召,如今纷纷前往邺城。”

曹操吃了一惊:“这是谁给本初献的蠢计?即便本初要当冀州牧,也犯不着用意这般明显!”

“难道是子远?不,不对,子远素有大智,不可能给本初献这种蠢计。”

鲍信凝声道:“本初麾下只有许攸和逢纪两人出谋画策,若不是许子远的谋划,必然是逢元图的计策了。”

“逢元图擅长军略,不去替本初练兵统兵,反倒琢磨这权谋之事,愚蠢啊!”曹操有些恼怒。

倒不是曹操认为袁绍夺冀州不对,袁绍若能得冀州,曹操必然是支持的。

上回袁绍有获取名望意图的时候,曹操就猜到了袁绍的想法,因此还专程去找张邈助阵。

曹操怒的是袁绍居然会采纳这么愚蠢的计策!

兴兵问罪?

一个太守,问罪州牧?

兴兵的理由还是替另一个州牧打抱不平?

刘虞都未表态,你一个渤海太守着急个什么劲儿!

“孟德,本初若抵达邺城,必然会遣使让我们前往,我们是去还是不去?”鲍信亦有些担忧。

看似袁绍似乎得到了冀州士民的拥护,可以将韩馥给罢黜。

但韩馥毕竟是天子册封的冀州牧,又哪能轻易被罢黜?

一旦其他州的州牧刺史介入,袁绍的盘算就可能落空。

这个道理,鲍信同样明白。

曹操起身,踱步静思。

“本初已经举兵,我等若不响应必然会让本初怨恨。”

“常山国距离涿郡不远,孙瑾既然不支持本初,必然会向刘虞报信。”

“以刘虞的个性,一定会来邺城劝和的。”

“本初毕竟理亏,一旦刘虞来了邺城,这罢黜韩馥一事就会不了了之。”

想到这里,曹操停下脚步:“允诚,我等跟本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然本初用了蠢计,但我等也得替其周旋。”

“若本初来信,你就举兵去邺城跟本初汇合,我得去趟陈留,请张邈、袁遗和袁叙也一同去邺城,拥护本初的‘盟主’地位。”

“如此一来,才有可能定韩馥之罪,令其主动将冀州牧一职让给本初,由本初暂掌冀州。”

顿了顿,曹操又道:“再遣人留意下青州刺史刘备的动静。”

鲍信一凛:“孟德是担心,刘备也会介入此事?但本初两次响应刘备的檄文,即便刘备介入也应该会支持本初而不是支持韩馥。”

“毕竟本初问罪的理由之一,便是韩馥见危不救。”

曹操紧蹙眉头:“允诚,你虽然智勇不凡,但对权谋之术却是不通。”

“权谋之术,核心在于平衡,于平衡中获取对己方最直接的利益。”

“本初虽然两次响应了檄文、看似对刘备有恩义,但实际上本初也只是想得到救青州饥民的名望,而非真的想要救青州。”

“刘备能借黄巾贼之手杀焦和、顺势取得青州,麾下必有深谙权谋之术的、亦或者刘备本身就颇懂权谋之术。”

“对于刘备而言,维持冀州的现状,才是对青州最有利的局面。”

“冀州牧是韩馥,本初忌惮韩馥的打压、就会为了名望而履行之前对青州的承诺;冀州牧若是本初,那不再需要青州名望的本初就可能采取跟韩馥同样的借口,拒绝向青州贩运粮食。”

“因此,一旦青州得知此事,刘备为了青州的利益,必然会介入。”

“想要让本初顺利当上冀州牧,就得赶在刘备和刘虞介入之前,让韩馥交出冀州牧的权力。”

“如此一来,即便刘虞和刘备不情愿,也不能扭转冀州的大局!”

鲍信恍然:“原来如此!青州离得远,刘备即便介入也需要时间。所以孟德才会去兖州请张邈、袁遗和袁叙介入。”

曹操叹道:“本初还是太急了!如今在洛阳的是朱俊,朱俊有忠义大节,不会真心效力董卓。”

“袁术在南阳已经在举兵准备二次讨伐董卓,朱俊若有诛董之意,定然会趁机联络关东诸郡忠义之士。”

“而有了朱俊的邀请,本初就可以再举义兵,以盟主身份约束韩馥。”

“讨董途中,殉职个冀州牧也不是什么难事。”

“届时,本初就能名正言顺的被推举成冀州牧。”

“可惜啊!本初如今行事,比之青州刘备,相差甚远啊!”

曹操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连刘备都知道借刀杀人、然后善待焦和妻儿以收焦和旧部之心,袁绍却还玩这种问罪的把戏。

这是真当这世间无人能看得出袁绍的意图吗?

但如今事已至此,曹操除了怒斥几句外也只能替袁绍修补计策中的漏洞。

袁绍若败了,跟袁绍历来友善的曹操,也是讨不到好处的。

仔细叮嘱了鲍信,曹操带着曹洪南下兖州。

而在邺城。

韩馥已经被袁绍举兵一事给吓着了。

除了常山国外,六个郡国都在拥护袁绍,这让韩馥愤怒的同时,也感到一阵阵的心惊胆战。

“别驾,袁本初狼子野心,欲夺我冀州。这该如何是好啊!”乱了分寸的韩馥,连忙召来了沮授问策。

韩馥愤怒,沮授同样愤怒。

但沮授愤怒的不是袁绍,而是愤怒韩馥当初不听劝、执意不肯向青州运粮。

若韩馥能树立义救青州的名望,也不至于让清河、河间、安平、中山、钜鹿、和赵这六个郡国都拥护袁绍。

只要名望足够,支持韩馥的士人就会变多。

反之,这名望不够,后果就跟现在一样。

“使君,当务之急,是立即遣使者去青州,向青州刺史刘备承诺运粮,以得取刘备的支持。”沮授强忍怒气,但还是给韩馥献上了计策。

韩馥一愣,随即有些不愉:“别驾,伱这是让我向刘备求救?若遣使者去青州,岂不是给了刘备羞辱的机会?”

刘备有困难的时候,韩馥借口不给粮。

现在韩馥有困难了,就去向刘备求救。

对刘备前倨后恭,韩馥自认为太损颜面了。

沮授看穿了韩馥的纠结,虽然怒其不争但还是选择了继续进谏。

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

即便对韩馥再不爽,沮授也坚持要履行一个冀州别驾的职责。

对于袁绍这种以下犯上的,沮授也是不能姑息的。

“使君,刘备不是愚人。”沮授尽量用韩馥能听得进去的口吻劝道:“若让袁绍当了冀州牧,袁绍未必还会呼吁冀州各郡国给青州运粮。”

“因此,使君只需要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去青州向刘备陈述利害。”

“刘备要保证冀州的粮食能安稳的运到青州,就必须要承认使君的冀州牧身份。”

“唯有维持冀州如今的局势,刘备的利益才不会受损。”

“使君跟刘备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他又岂会为了一点私怨而羞辱使君?”

沮授的劝诫,让韩馥心中的别扭渐渐消失。

仔细斟酌了一阵,韩馥这才同意了沮授的提议,但对去青州的人选,韩馥却是踌躇不定。

毕竟这能言善辩的、又不会让韩馥丢了面子的使者可不好找。

“别驾可有贤才举荐?”韩馥想了半天想不出个合适的人选。

沮授见状,连忙举荐道:“使君可还记得典学从事田元皓?”

韩馥顿时蹙眉:“别驾,你举荐谁不好,非得举荐田元皓?此人比刘子惠还可恶,简直就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你让他去青州,若是因此得罪了刘备,岂不是坏事?”

钜鹿人田丰,自幼天资聪慧,少年时丧亲守丧,虽然守丧的时间已经过了,但田丰依旧是笑不露齿,因此被乡邻器重。

在这个极为重视孝道的时代,田丰的表现堪称孝道典范了。

又因为田丰博学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一开始被太尉府征辟,推荐为茂才,后来被选为侍御史。

不论才干德行,都堪称当世大才。

只可惜,田丰的正直个性,根本不适合在洛阳当官。

厌恶宦官当道、贤臣被害的田丰,选择了弃官归家,眼不见心不烦。

韩馥征辟冀州才俊时,田丰也被征辟为冀州簿曹从事,主掌钱粮簿书。

但因为田丰过于正直,时常惹得韩馥不喜,于是韩馥就将田丰改为典学从事,让田丰去管学政。

在韩馥眼中,田丰就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

倘若早知道田丰这个性,韩馥都不会征辟!

沮授对韩馥更是失望了。

不敬重贤士,如何能统一州士民?

“使君,田元皓有良、平之谋,能言善辩,我愿以性命担保!”沮授拱手凝声。

本想说刘备有仁德信义,不会因为田丰说话直就生气,但沮授又担心夸了刘备会惹得韩馥不愉快,于是选择了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既然你说田丰不行,那我沮授就以性命担保!

韩馥见沮授模样,眉头更是紧蹙了。

但眼下,韩馥也寻不到比田丰更合适的人选了。

良久。

韩馥松口道:“既然别驾以性命担保,那就速遣田丰去青州。若是不能让刘备介入,他也就别回来了!”

“别驾直接去向田丰下达命令吧,我就不去见他了。”

想到田丰那脾性,韩馥唯恐避之不及,又哪里还肯召见田丰。

沮授暗暗叹气,没有再劝。

以田丰的脾性,即便同意去青州,这去青州之前必然也得先将韩馥给骂一顿。

退出州牧府,沮授径自来寻田丰。

虽然被贬为了典学从事,但田丰干一行爱一行,将这学政诸事也是管理得井井有条。

“元皓兄!”沮授远远的打着招呼。

见是沮授到来,田丰那严肃而古板的表情略微一松:“公与不在州牧府处理公务,今日怎有空来寻我?”

沮授大笑:“自然是有困难事要请元皓兄相助啊!”

田丰冷哼一声:“能让公与你困难的,必然跟韩馥有关!我只是个典学从事,只管学政,不管他事!”

沮授轻笑:“倘若是跟子惠公有关,元皓你肯帮吗?”

田丰诧异看向沮授:“子惠公?”

(本章完)

第233章 十八万兵,袁术自信爆棚第105章 兖州变故,刘备连横青徐第324章 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计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189章 南结陆康,郑平再布远略第140章 神威关羽,智计仍需武勇第226章 马腾投袁,吕布欲连臧洪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举荐田丰第113章 围炉而坐,刘备论讨董事第235章 攻心之计,关羽义释周泰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计慑服郡兵第203章 周郎年少,刘繇结仇刘备第120章 举兵邺城,关羽傲气依旧第22章 初显谋略,御下需有权威第276章 传国玉玺,还治其人之身第39章 立信于民,赏必行罚必信第270章 好谋无断,迟疑的袁本初第150章 边让陈宫,兖州止战之策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第86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45章 矢志不渝,举刘备为茂才第54章 校场整军,郑平初显军略第287章 刘晔投袁,郑平的缓兵计第244章 郑平坐庄,郭嘉计胜周瑜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更新时间变动(不收费)第224章 潜龙出渊,徐州牧该换了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杰第211章 鬼才献谋,曹操臣服刘协第321章 先乱后取,郭嘉献议和计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129章 以仁驱武,亦知先登之勇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252章 关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贼第69章 上架感言第92章 反客为主,刘备凛威渐长第273章 通敌之罪,郑平密计初成第336章 郑平回归,刘备决意称帝第192章 南下琅琊,郑平忽悠曹嵩第233章 十八万兵,袁术自信爆棚第181章 奇袭匡亭,关羽义释陈到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将第322章 各逞手段,刘备惊人之举第3章 青州祸事,郑平策论黄巾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劝降管亥第257章 白袍添将,袁绍惊言中计第292章 布局颍川,刘备游说吕布第164章 刘备议政,处处都要钱啊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45章 矢志不渝,举刘备为茂才第301章 陷阵高顺,敬英雄斥匪类第332章 帝位之争,刘虞私问刘备第263章 荀攸出仕,郑平迁为军师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拢刘备第207章 豫州事变,曹操陶谦结怨第251章 治理淮南,关羽押袁入京第333章 刘虞之计,三宗共举刘备第311章 群谋众议,斗郑平争兖州第125章 初见袁绍,刘备欲挖颜良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23章 论策黄巾,君必以民为本第10章 惟贤惟德,刘备一访郑平第227章 吕布勤王,曹操兵戮吕县第300章 奸诈曹操,吕布被迫嫁女第41章 谦雅之士,刘备盛礼敬贤第14章 才兼文武,郑平初见孔融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第23章 论策黄巾,君必以民为本小孩发烧,今天两点这章只能欠更了第139章 巅峰皇甫,关羽麴义濒危第115章 贤才齐聚,拥韩馥制袁绍第54章 校场整军,郑平初显军略第31章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第51章 卢植尚在,恩师厚德如父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第211章 鬼才献谋,曹操臣服刘协第37章 利诱百姓,刘备聚粮于城第62章 迅雷之势,两县黄巾皆平第116章 双鱼濡沫,刘备迎娶郭昭第44章 下官斗胆,恳请陈相退位通知:十六号恢复三更。第185章 诛袁终战,刘备四面埋伏第116章 双鱼濡沫,刘备迎娶郭昭第44章 下官斗胆,恳请陈相退位第53章 黄巾来袭,平原战事将起第42章 入平原县,群英荟萃之地第311章 群谋众议,斗郑平争兖州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赞刘备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232章 杀鸡儆猴,关羽主政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