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与民共苦,青州牧刘玄德

bookmark

第144章 与民共苦,青州牧刘玄德

刘艾蹙眉看向郑平,下意识的以为眼前这个青州别驾是在故意推诿。

“莫非刘刺史不想认这长安的诏令?”刘艾语气有些不愉。

这千里迢迢的来青州,结果刘备还故意推诿不见?

如此怠慢天子使者,刘艾对刘备的印象瞬间不怎么友好。

郑平一如既往的潇洒惬意,羽扇轻摇,安抚刘艾的情绪:“刘长史,你误会刘使君了。青州凋敝,刘使君忧心几十万饥民温饱不得不组织乡民屯田。”

“但屯田对于乡民而言,是很严苛残酷的,稍有不慎就会让乡民们滋生怨恨。”

“因此刘使君为了让屯田的乡民见证决心,每日都会带着亲卫营跟乡民一起开荒。”

刘艾眉头依旧紧蹙,显然不怎么相信郑平儿的说辞:“按别驾的意思,本使要在这里等多久?”

“这可说不准。”郑平眸有黠意:“或许三日,或许半月,都说不准。”

刘艾愕然:“三日?半月?这青州政务,刘使君不用处理的吗?”

郑平笑道:“刘长史误会了。使君不是不处理青州政务,而是这青州政务使君早已部署妥当,各级各部各司其职,即便使君一月不在,也不会影响青州政务的正常运转。”

刘艾更是惊诧:“如此行事,刘使君岂不是”

虽然刘艾没有将话说完,但郑平也听懂了刘艾的意思。

“刘长史是想说,使君在青州只是个傀儡刺史吗?”郑平笑道:“我理解刘长史的担心,毕竟刘使君若在青州是个傀儡,那这天子的期望可就落空了。”

刘艾瞳孔微微一缩,掩饰道:“郑别驾,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我是相国长史!”

郑平笑而不答。

就在此时,一个骑卒返回,凑近郑平身边低语:“别驾,使君正在跟屯田的乡民吃饭,暂时回不来。”

刘艾耳尖,听到骑卒的低语更是惊诧:“刘使君真的去开荒了?”

“刘长史,在下又岂会骗你?”郑平邀请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刘长史可否愿意跟我一起,去见见跟乡民同吃同坐的刘使君?”

刘艾微微敛容:“我为官多年,从未见过有刺史会亲自开荒、跟乡民同坐同吃。既然郑别驾邀请,那就一同前往吧!”

见刘艾同意,郑平准备了两匹快马,跟刘艾一人一骑前往刘备携民开荒的地方。

青州有很多的荒地。

但开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单一的家庭能承担的。

尤其是现在的青州,想要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开荒就只能集中人力和物力。

“刘长史,前面就是刘使君今日的开荒地了。”坡头,郑平指着坡下已经开垦了一半的荒地。

刘艾眺望人群,没有寻觅到刘备的身影,疑惑问道:“刘使君不在这里?”

郑平哈哈大笑:“刘长史,莫非伱以为,刘使君开荒还要穿官服或者锦衣吗?往左看,布衣草履,正端着瓷碗,一边吃饭一边在给乡民讲话的那个就是。”

刘艾的瞳孔再次紧缩:“那是刘使君?”

若不是郑平在,刘艾压根就想不到,人群中那跟普通乡民没什么区别的壮汉,竟然会是青州刺史刘备!

在刘艾的认知中,即便刘备会去开荒,那基本上也是穿着官服巡视、偶尔下地挥一挥锄头,然后找人宣传某某刺史跟乡民一起开荒。

能做到这点,就能称得上是体恤百姓了。

但现在刘艾看到的,却是跟乡民一样布衣草履,不怕脏不怕累,跟乡民吃一样饭菜的刘备!

心情有些复杂的刘艾,正准备策马去寻刘备,却被郑平拦住了:“刘长史,若你要见使君,得换身衣服才行。”

刘艾见郑平熟练的从马背的行囊拿出布衣草履,愕然道:“你要我穿这个?”

郑平轻笑:“你是天子使者啊,难道天子不愿意与民同苦吗?”

刘艾看着满是补丁的布衣,还有那粗糙的草履,咬了咬牙,将布衣草履换上。

“这相国长史刘艾,果然不同寻常,怪不得在董卓死后能被迁为宗正。”郑平微笑着打量将布衣草履换上的刘艾。

见刘备其实是不需要换上布衣草履的,但郑平想要考验下这长安来的天使器量如何,故意给了刘艾一个选择。

“刘长史眉宇有慈祥,倒也不像奸邪之徒。”郑平抚掌夸道。

刘艾看向郑平同样也换上了布衣草履,心中泛起了复杂的情绪。

刘备远远见到了郑平到来,招呼道:“显谋,你来得太晚了,只剩半个粗粮饼了。”

在刘艾惊诧的目光下,郑平接过粗粮饼,然后扳成两半分了一半给刘艾:“使君,这是长安来的天子使者,相国长史刘艾。”

刘备大笑,挽起刘艾的手臂来到场中,对乡民们喊道:“乡亲们,这是长安天子委派的使者!我早说了,天子不会忘记乡亲们的。”

“这世间只有奸臣乱党,蒙蔽圣听,才让乡亲们受苦受难。”

“我们一定要相信,这世间是公道大义的,一时的困难苦楚不会击垮我们的斗志,只要还有拼搏斗志,我们就一定能吃饱穿暖!”

刘艾被把臂同游,还有些懵。

但下一刻,郑平已经将手中的粗粮饼咬碎,一边咀嚼吞咽,一边喊道:“乡亲们,世间有刘使君愿意跟你们同吃同坐,亦有天子使者愿意跟你们穿同样的衣服、同样的草鞋、吃同样的粗粮饼。”

“因为我们都相信,艰难的日子会过去的,今年的秋天,一定能有一个大丰收!”

“刘长史,你代表天子而来,可要给乡亲们希望啊!”

刘艾终于明白刘备和郑平想做什么了。

狠了狠心,刘艾将粗粮饼咬碎。

董卓虽然专权乱政,但对于公卿百官的饮食并没有苛刻。

似这种粗粮饼,刘艾可没吃过!

只感觉咬在口中不仅干瘪无味道,还极难下咽。

“长史大人,你这样吃会噎着的,来喝口水吧!”一个乡民端了一碗水递给刘艾:“这都是烧开后放凉了的白水,使君大人说这样喝不容易生病。”

碗很干净,水也很清澈。

郑平对于卫生条件一向很重视。

粗粮饼难以下咽是因为粮食不够,所以掺杂了一些能使用的草叶树根。

但这不意味着,乡民吃的喝的就很脏! wωw◆ Tтkā n◆ C 〇

刘艾微微一愣,但还是接过乡民的瓷碗,混着白水将小半截粗粮饼吞进肚子。

平心而论,刘艾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粗糙的粮饼!

“乡亲们,天子的确很关心你们。”

“只是天子远在长安,也难以如刘使君一般跟你们一起开荒。”

“因此天子才遣我来青州,封刘使君为青州牧,又让宗正卿定了宗族世谱,刘使君今后就是宗室大臣了。”

刘备和郑平都将氛围渲染到了这个程度了,刘艾没有忘记给刘协树立个好形象。

乡民们顿时议论纷纷。

“青州牧跟青州刺史有区别吗?”

“肯定有吧,青州牧肯定比青州刺史官大,否则天子也不会亲自遣人来。”

“刘使君以后就是宗室大臣了,是不是就代表天子了?”

“天子的使者也跟我们一样布衣草履,吃粗粮饼和凉白水,看来这个天子是圣明之君啊。”

“有刘使君这样的好官,又有天子这样的圣君,我们的苦日子不会太久了。”

“现在青州是很苦,但比起流离失所已经好多了,我们的家园很快就能恢复的。”

“天子万岁!万岁!”

“.”

乡民的热情,渐渐高涨。

刘艾惊愕的看着热情昂扬的乡民,心中大受震撼。

半个时辰后。

刘艾跟着刘备郑平返回临淄城,刘备递给刘艾一个小瓷瓶,声音颇有磁性:“刘长史,将膏药涂在掌心,可以活血化瘀。”

“你刚才其实没必要跟我们一起挥锄开荒的。”

刘艾刚才受到震撼,主动提出要跟乡民一起开荒,这手掌都红肿了。

见刘艾双手有些颤抖,刘备干脆直接将膏药亲自涂抹在刘艾掌心。

“刘使君,多谢了。”刘艾揉搓双掌,让膏药均匀的散开药力,随即感叹:“青州有刘使君在,是青州万民之福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当亲眼见到了一个真实为民的刘备,刘艾心中感慨良多。

尤其是,刘备还不忘替天子扬名!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刘备已经将这八个字,完美的在刘艾面前展现了!

“刘长史亦让我钦佩,你是我见过第一个敢穿布衣草履、吃粗粮饼、跟乡民一起开荒的天子使者。”刘备言语多了佩服之意。

回到临淄城,刘艾当着临淄城文武的面宣读了圣旨诏令,又将青州牧的印绶交付给刘备。

这意味着,刘备正式有了任免青州诸郡国的权力。

从此不再是一个伪职了,而是天子诏令、皇权特许、牧守青州的青州牧!

“刘使君,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待得众官退去,刘艾有些犹豫要不要将卢植仗责关羽的事告诉刘备。

刘备笑道:“刘长史,这里并无外人,你但说无妨。”

刘艾咬了咬牙,将卢植仗责关羽一事告诉刘备。

刘备下意识的看向郑平。

却见郑平拍案而起,怒道:“卢尚书怎能如此对待云长?一百军棍岂不是三个月都下不了地?使君立即遣人去召云长回来,我去谯县请华神医!”

刘备的眼神也瞬间变得痛苦,双拳紧握:“卢师怎能如此?难道他忘记了青州牧对我有多重要吗?”

“若没有这个任命,我一直都是伪职,是没有资格真正号令青州诸郡国的。”

“青州五十万饥民皆系我身,勤王讨董是大事,但青州万民的温饱也是大事!”

“我向陶使君和韩使君许了诸多好处,才给卢师借来兵马粮草,卢师怎能如此!怎能如此啊!”

刘备跟郑平已经很默契了。

郑平刚一怒喝,刘备就已经理解到了要义,这一阵痛苦而纠结的话,即便是刘艾也忍不住动容。

良久。

刘备向刘艾拱手致谢:“若非刘长史搭救,我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云长了。他日刘长史但有差遣,青州必定全力以赴!”

刘艾连忙扶起刘备道:“刘使君切勿如此,如今汉室濒危,正需要更多如刘使君一样的宗室大臣,才能力挽狂澜,复我汉室荣耀。”

刘备语气多了一丝惊讶:“刘长史,你跟董太师?”

刘艾没有直接回答:“刘使君,我只能告诉你,我是天子任命的相国长史!”

这样的回答,已经足以让刘备和郑平清楚刘艾的立场了。

刘艾没有在临淄城长待,跟刘备聊了一些洛阳战事后,就准备返回长安。

若是在临淄城待得太久,刘艾担心董卓会起疑心。

城门口。

刘备和郑平礼送刘艾离开。

看着长安方向,刘备的眼神多了几分担忧:“没想到皇甫嵩会帮董卓,若不是董卓对皇甫嵩有忌惮撤了皇甫嵩的兵权,卢师恐怕得败阵而归了。”

皇甫嵩跟朱俊和卢植,都是灵帝时期的三大良将,如今却是兵锋相见,让刘备唏嘘不已。

郑平眼神微凛:“皇甫嵩只忠于皇帝,对上叔父不足为奇,使君也不必感慨。”

“如今董卓亲自坐镇洛阳,以叔父和孙坚目前的兵力,想要赢董卓几乎是办不到的。”

刘备敛容:“也就是说,这次联盟讨董,又失败了吗?”

郑平摇头:“失败倒未必!刘艾身为董卓的长史,但他忠的却是长安的天子。天子本就聪慧,不会任由董卓专权的。”

“如今连董卓的长史都是天子的人,这长安城定然还有更多的忠臣义士在密谋讨董。”

“现在董卓离开了长安,这长安城忠于天子的公卿大臣定然会有动作。”

“倘若我料得不差,去往幽州的圣旨也应该出长安了。”

刘备微微吃惊:“去幽州的圣旨?难道天子要召大司马勤王?”

郑平点头:“大司马受身份所累,若无圣旨,是绝对不会出兵讨伐董卓的!”

(本章完)

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121章 赤胆忠心,关羽戏耍逢纪第51章 卢植尚在,恩师厚德如父第152章 计定荆豫,刘备纳策破局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173章 豫州战起,刘备文武齐聚第50章 胡昭堂妹,张飞心有所属第18章 忠孝难全,义士奔赴仁主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291章 金印紫绶,大汉皇叔刘备第119章 俊猛子龙,刘备谋议黑山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结连吕布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27章 欲承其重,刘备镜心通明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诏事关重大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举荐田丰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216章 卢植计成,董卓伏诛授首第275章 擘画大势,郑平最终目的小孩发烧,今天两点这章只能欠更了第134章 今日敌手,汉末三大良将第150章 边让陈宫,兖州止战之策第286章 李通文聘,张飞薅疯了啊第324章 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计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扬刘备仁德第290章 大汉忠臣,刘备献礼玉玺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第193章 引资招商,郑平糜竺论势第108章 择主而事,陈登二张鲁肃第100章 卢植赠书,加强版关云长第329章 离间计成,袁绍罢免文丑第121章 赤胆忠心,关羽戏耍逢纪第125章 初见袁绍,刘备欲挖颜良第200章 因势利导,人才拯救计划第254章 征北将军,临淄侯刘玄德第187章 兄弟相会,刘备获得玉玺第109章 刘备南下,诸葛瑾的震撼第48章 亲上加亲,刘备喜得良缘第210章 智威云长,曹操心生嫉妒第41章 谦雅之士,刘备盛礼敬贤第159章 诡士郑平,这权略真的脏第229章 陶谦战死,徐州易主而抉第91章 初掌骑兵,轮到俺老张了第186章 袁术败逃,张飞巧遇典韦请假一天第43章 借古讽今,论官尸位素餐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第282章 智士张飞,薅荆州的羊毛请假一天第270章 好谋无断,迟疑的袁本初第280章 张郃献城,第七营大戟营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第18章 忠孝难全,义士奔赴仁主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149章 大势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24章 通达政令,驱黎庶除反贼第135章 孙坚兵败,麴义破成皋关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73章 声名鹊起,贤士兼济天下第101章 刚毅大节,关羽拜师卢植第2章 兵不厌诈,一策惊退黄巾第137章 九原鸠虎,本侯智勇双全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第282章 智士张飞,薅荆州的羊毛第140章 神威关羽,智计仍需武勇第285章 黄忠辞官,凤雏被忽悠了今天有些事,剩下的更新在晚上,不用等哈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第76章 举兵青州,刘备连横泰山第263章 荀攸出仕,郑平迁为军师第99章 众望所归,继任青州刺史第215章 诛董之局,卢植诱说吕布第271章 乱中取胜,周瑜用混战计第133章 鬼才布计,刘岱袁绍联姻第228章 郭嘉郑平,陶谦营寨起火第26章 十二策论,刘备立凌云志第99章 众望所归,继任青州刺史第70章 义薄云天,关羽平定高唐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110章 收获民心,陈元龙的钦慕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扬刘备仁德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241章 孙坚北上,郑平布局江东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327章 踏冰借道,刘备雪夜破袁第334章 刘协遗命,郑平抵达温县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287章 刘晔投袁,郑平的缓兵计第93章 驱虎吞狼,刘备高光时刻第151章 定势河南,刘备未雨绸缪第152章 计定荆豫,刘备纳策破局第139章 巅峰皇甫,关羽麴义濒危第202章 坐山观虎,曹操喜袁术怒第135章 孙坚兵败,麴义破成皋关第77章 郑平借兵,张飞寻访卢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