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刘备议政,处处都要钱啊

第164章 刘备议政,处处都要钱啊

颍川人杰之地,昔日南阳太守阴修为颍川太守时,以旌贤擢俊为务,举五官掾张仲为方正,察功曹钟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国朝。

阴修举荐的颍川贤才,如钟繇、荀彧、荀攸等都入朝为官。

曹操微蹙眉头:“文若先生,上任的颍川太守李旻虽然战死洛阳,但如今的豫州刺史孙坚是袁术表奏,想立足颍川需征得袁术同意,否则难入颍川。”

“本初上回表奏的豫州刺史周喁,如今也死在了豫州。”

荀彧凝声道:“曹将军,不论是袁绍表奏的豫州刺史周喁还是袁术表奏的豫州刺史孙坚,都是未得到朝廷圣旨诏命的伪职。”

“他们的死活,并不重要。”

“洛阳战事不会持续太久,一旦董卓退守长安选择死守潼关天险,袁术和孙坚见讨董难以成功就会折返豫州,争抢关东之地。”

“袁绍窃夺冀州、联姻兖州、觊觎豫州,本就因讨董失败而积累了怒火的袁术,定然会趁机北上跟袁绍争雄。”

“孤军北上,对袁术而言是不利的,要跟袁绍争锋,袁术就得寻觅盟友。”

“跟袁绍有嫌隙的公孙瓒,以及冀州西面的黑山贼都可能参战!”

“而袁绍若不想在冀州腹背受敌,就一定会将战场尽可能的往南迁移,兖州很快会沦为二袁争锋的战场。”

“然,袁术此人,贪婪暴虐,麾下兵马大抵是山贼匪徒出身,军纪不明又喜劫掠。”

“不论是南阳士民还是豫州士民,都对袁术的兵马畏之如虎豹,憎之如山魈。”

“民心尽失的袁术,只要战败一次,这豫州他就待不下去了!”

荀彧一边分析一边用石子树枝在地上比划,将豫州局势向曹操道明。

曹操琢磨片刻道:“袁术虽然残暴不仁,但麾下兵马却是骁勇。我在东武阳招募的都是一群未上过战场的新兵,贸然跟袁术交锋,我难以取胜。”

荀彧摇头:“并非如此!袁术北上,首当其冲的是兖州刺史刘岱,在刘岱战败之前,曹将军并不需要出兵。”

“于这东武阳厉兵秣马,静待时机即可。”

“刘岱若败,曹将军就可向袁绍主动请命入兖州,先以城池之利消耗袁术兵锐气,再集中兵力破袁术偏军,以养新兵士气。”

“时间拖得越久,兖豫二州的士民对袁术就越恨。”

“进攻兖州失利,后方又不稳,袁术只能选择暂退,而那个时候,就是跟袁术一决胜败的时机!”

曹操听得兴奋:“败了袁术,那我岂不是可以直接入主兖州了?”

荀彧再次摇头:“刘岱不死,曹将军难以执掌兖州。倒不如借刘岱之势,替曹将军争取在颍川发展的时机。”

曹操的热情瞬间被浇灭:“刘公山跟本初有姻亲,的确难以入主。”

刘岱未死是一个原因,但在曹操内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没有说出来。

跟公孙瓒对待刘备的态度差不多,袁绍对曹操同样是看小弟的心情。

既想曹操过得好,又不想曹操过得比自己好。

袁绍可以表奏曹操当个太守,但绝不会表奏曹操当个刺史、州牧。

在荀彧的有意诱导下,曹操的目光渐渐向颍川之地倾斜。

聊到兴奋之处,曹操不由暗暗感慨,这是吾之子房啊!

一旁的鲍信忽然询问道:“文若先生,二袁相争,青州的刘备会不会也介入争端?毕竟刘备、陶谦和袁术,如今已经结盟。”

“周喁的死,也是刘备和陶谦忽然举兵豫州造成的。”

曹操亦是凝声道:“刘备此人,我一直看不清他的目的。按理说一个决心要安置五十万饥民的人,是不可能跟袁术这种人结盟的。”

“本初两次呼吁支持青州粮草,但刘备却屡屡坏本初好事,他的立场太难捉摸了。”

“倘若刘备介入纷争,他会帮本初还是袁术?”

荀彧笃信而道:“若无意外,青州谁也不会帮!”

曹操和鲍信纷纷吃了一惊。

“文若先生,这是为何?”鲍信不解。

荀彧将树枝指着地上代表洛阳的石子:“刘备之所以会跟残暴不仁的袁术结盟,又替袁术除掉周喁,只因为卢尚书还在洛阳讨伐董卓!”

“可一旦袁术撤兵回豫州跟袁绍争锋,就意味着卢尚书这一支讨董兵马成了孤军了。”

“放弃讨董的国家大义,却为了私利跟袁绍争抢,这对刘备而言,就是盟约上的背叛!”

“曹将军甚至可以跟刘备盟约,许诺刘备击退袁术后,就会进兵颍川,接应洛阳的卢尚书。”

“如此一来,刘备不仅不会帮袁术,甚至还会助曹将军击败袁术!”

“刘备绝不会置卢尚书安危于不顾!”

“而曹将军出兵接应卢尚书,不仅能得美名,亦可以跟青州的刘备结下人情。”

“关东诸雄,不论是袁绍袁术,还是公孙瓒陶谦刘岱,都是野心之辈,唯有刘备是在真正贯彻牧守一方保境安民的职责。”

“曹将军欲成大业,就不能如袁绍袁术等人私自攻伐,当效仿昔日齐桓公尊王攘夷,奉天子以令不臣。”

“唯有占了忠汉大义,联结世间忠义之士,才能荡灭这世间的野心宵小之辈,还这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荀彧之言,掷地有声。

尊王攘夷,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内心大受震撼。

一直以来,曹操虽然有当一个治世能臣的决心,但却偏偏遇到了乱世,寻不到方向。

想当清流士人,但清流士人都认为曹操是阉宦之后,不配共语。

想当清廉能臣,但自家父亲曹嵩就是个大贪官,以至于每每被人诟病这么清廉为什么不先把曹嵩给抓了?

想要勤王讨董,但却发现勤王会盟的,大抵都只想自己立功而不想别人立功,以至于互相拖后腿,徒让董卓笑话。

浑浑噩噩的在东武阳待了快一年了,曹操也没明白到底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但现在,荀彧给了曹操一条清晰的路!

借势立足于颍川,尊王攘夷,奉天子以令不臣!

“文若先生大才,请受曹某一拜!”曹操起身,向荀彧长揖一拜:“曹某虽然有勇力,但智计不足。今日遇到文若先生,如久旱逢甘霖!请先生助曹某一臂之力,他日若成大业,曹某必不相负!”

荀彧本就有助力之心,当即也不推诿,扶起曹操道:“我与将军皆是汉臣,都曾受先帝厚恩。若将军有意,彧必鼎力相助!”

曹操大喜。

有荀彧谋划的大势,又有荀彧跟随,何愁大业不成?

曹操得了荀彧,又起了心思:“荥阳一败,我痛定思痛,虽然一直在研习兵书战策,但始终不得要领。文若可有贤才举荐?”

荀彧本想举荐郭嘉,但又想到郭嘉目前立场不明,生怕举荐了反而将郭嘉给惊走了,于是道:“彧有一好友,筹画之士,通晓兵法,只因其父受党锢之祸牵连,因此隐姓埋名,对外自称戏志才。”

“志才亦在魏郡避祸,将军可遣人延请!”

曹操大喜:“既然是文若举荐的贤才,曹某自当亲自前往延请!”

临淄城。

春耕的圆满结束,让刘备心中一直忐忑的心终于变得安稳了。

只要再等上个半年,就可以收获到大量的粮食。

以青州目前屯田的规模,只要不铺张浪费,足以养活这几十万的饥民。

而得到《汜胜之书》等农书的青州豪族世家,同样会得到比往年更多的粮食。

这意味着,只要今年有个大丰收,青州就能彻底摆脱对外州粮食的依赖了。

为此,刘备还专门聚集了数百个对天象气候有经验的老农和精研此道的士人,用于预测天象变化。

州牧府。

新任的典农校尉国渊进言道:“使君,先贤有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青州之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开荒和春耕,但对于水利却少有顾及。”

“请使君颁布命令,组织士民百姓于青州各郡兴修水利、疏通河渠,各郡国若有阻挠水利者,不论其身份尊卑贵贱,皆以死罪减一等论罪。”

刘备点头:“夏耘乃农业根本,不可因为水利而荒废。此事由子尼全权负责,一应所需的钱粮人力,州牧府都会鼎力支持。”

文学从事张昭道:“使君,百姓易受蛊惑,皆因儒术表显不足。可在各州郡增设官学,安置一部分不适合为官从政的士子,令其在学堂授课,教化百姓,宣扬忠义仁信之德。”

“另外,可鼓励士人自办私学传道受业,但私学必须受州牧府统一监管,以避免有贼人假托私学之名,宣扬祸世之言。”

刘备同意了张昭的提议:“教化跟水利同是大事,不可疏忽。此事就由子布负责,学堂的规模,根据州牧府的财政情况而定。”

兵曹从事牵招道:“使君,当下时局混乱,青州若不能彰显武德,必为野心宵小所趁。”

“如今青州郡国各部,虽有不少郡兵县兵,但大抵都缺少训练。”

“用于维护治安、对付些普通的山贼流寇还能用,但要对付强寇如管承以及如刘岱等擅自攻伐之辈,却是有些勉强。”

“当此之时,可于各郡国挑选良家子,编为五千人,勤加演练以备不时之需!”

见国渊、张昭、牵招相继出言,其余文武从事,亦是纷纷出列建言。

刘备顿时犯难。

水利要钱粮,学堂要钱粮,练兵要钱粮,其余文武从事建言的,都是青州百废待兴需要大量投入钱粮的地方。

刘备看向新提拔的簿曹从事胡昭:“胡簿曹,青州的钱粮,目前可还能支撑?”

胡昭的堂妹嫁给了张飞,又是自高唐县就跟着刘备的老人,其父亲还是郑玄的门人,而胡昭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刘备深思熟虑之后,就将胡昭从高唐县县令调到了州牧府,负责钱粮簿书,主管州牧府的钱粮调动。

胡昭不动声色地道:“使君,除掉青州的战时储备钱粮,以目前的钱粮估计,最多能通过两位从事的方案。”

一听胡昭这话,张昭顿时急了。

若是只能通过两位从事的方案,那他的方案必然是会被刷下去的。

农事是目前青州的核心,国渊的方案肯定不能动。

而兵事亦是青州的核心,牵招的方案也不能动。

那么增设学堂的方案,相对于农事和兵事就不那么重要了。

“胡簿曹,虽然青州的确缺粮,但算算时间,中山国的甄氏,还有荆州刺史答应的钱粮也在路上了。”

“教化百姓,是为了避免百姓受贼人蛊惑,也是为了彰显使君求贤之心,不可疏忽啊。”

张昭是文学从事,管的就是这一块。

若不能教化百姓,那张昭就没什么政绩了。

胡昭虽然不及张昭有名望,但见过的场面不少,面对张昭的询问,胡昭拱手一礼道:“张文学,在下只是簿曹从事,只负责管理这州牧府的钱粮。”

“那些在路上的钱粮,既然没有抵达府库,那就不归在下管。”

“倘若张文学能替州牧府募得钱粮入库,在下可以根据青州募集钱粮方面的奖惩条令,给予一定权限上的偏让。”

张昭顿时无言。

我要能募得钱粮,还找你这个簿曹从事问什么?

但张昭并未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向刘备阐述增设学堂的好处。

而众文武从事,亦是纷纷坚持各自的方案,希望刘备能酌情考虑,调配些钱粮。

刘备顿感头都大了。

钱粮,钱粮,钱粮,这什么事都得要钱粮.

就在此时,散吏来报,郑平在外求见。

刘备大喜:“显谋回来了!诸位,不如先听听别驾的意见,再决定如何?”

张昭不由暗暗叹气。

郑平回来了,想让州牧府调拨钱粮增设学堂的事,就更难了。

不多时。

郑平奕奕而来。

扫了一眼文武从事的表情,郑平不由笑道:“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不如,你们先议?”

(本章完)

第155章 王佐之争,郭嘉计说荀彧第230章 世事如棋,战功宝宝袁术第35章 文武争驰,郑平略施小计咳咳,新书发了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请贤士接下来几天的更新(必看)第260章 郑平论势,荀攸欲投刘备更新时间变动(不收费)第229章 陶谦战死,徐州易主而抉第104章 贤才来投,刘备声名渐起第29章 星汉灿烂,当聚文武义士第227章 吕布勤王,曹操兵戮吕县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51章 卢植尚在,恩师厚德如父第329章 离间计成,袁绍罢免文丑第330章 许攸定计,刘协被劫走了第88章 袁曹密谋,刘备名扬四州第12章 郑玄劝学,传道授业解惑第145章 冯谖三窟,向刘表借钱粮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159章 诡士郑平,这权略真的脏第34章 坚壁清野,张飞的大耳刮第147章 远交近攻,袁绍定连环计第241章 孙坚北上,郑平布局江东第24章 通达政令,驱黎庶除反贼第239章 生擒袁术,郑平再施诡谋第86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209章 先兵后礼,青州强硬表态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93章 驱虎吞狼,刘备高光时刻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105章 兖州变故,刘备连横青徐第245章 军争之外,郑平以计诱之第35章 文武争驰,郑平略施小计第73章 声名鹊起,贤士兼济天下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200章 因势利导,人才拯救计划第136章 智为将首,关羽谋西凉将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19章 世道纷乱,叹人命如草芥第201章 以帝为虎,二虎竞食之计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54章 校场整军,郑平初显军略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25章 谋士脏计,诱豪强借田地第285章 黄忠辞官,凤雏被忽悠了第154章 终得冀州,袁绍聚拢贤才第94章 最终谋划,虎吞天下大势接下来几天的更新(必看)第260章 郑平论势,荀攸欲投刘备第92章 反客为主,刘备凛威渐长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第327章 踏冰借道,刘备雪夜破袁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扬刘备仁德第178章 破袁术谋,关羽举兵北上第247章 孙坚归降,曹操又头疼了第250章 分兵之计,曹操兵败回豫第14章 才兼文武,郑平初见孔融第231章 刘备假节,憋屈的曹阿瞒第106章 收之东隅,中山甄氏渊源第18章 忠孝难全,义士奔赴仁主第327章 踏冰借道,刘备雪夜破袁第70章 义薄云天,关羽平定高唐第14章 才兼文武,郑平初见孔融第210章 智威云长,曹操心生嫉妒第193章 引资招商,郑平糜竺论势第280章 张郃献城,第七营大戟营第203章 周郎年少,刘繇结仇刘备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341章 郑平自污,刘备全明星战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更新时间变动(不收费)第283章 南阳良将,黄忠甘宁魏延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262章 张飞入荆,刘备荀攸交心第299章 刘备南巡,曹操阴谋得逞第111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第46章 陈纪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207章 豫州事变,曹操陶谦结怨第61章 智驱虎豹,政令以利诱之第339章 陆逊挂帅,渡河连战连捷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255章 六营立旗,真仁主不妄杀第122章 焦心热中,田丰初见刘备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第288章 郭图暗议,刘备兵至虎牢第11章 师出同源,权谋蕴藏机变第229章 陶谦战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42章 四营乱阵,袁绍被乌桓坑第107章 琅琊诸葛,汉代版少年班第301章 陷阵高顺,敬英雄斥匪类小孩发烧,今天两点这章只能欠更了第294章 汉家宗室,唯刘备独称贤第303章 曹刘相争,张邈陈宫中计第111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第185章 诛袁终战,刘备四面埋伏第97章 昭烈之勇,刘备大败徐和第70章 义薄云天,关羽平定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