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二袁争锋,青州岂能不来

第176章 二袁争锋,青州岂能不来

青州锐士虽然成军不久,但有刘备和郑平对于禁的支持,已经初具雏形。

不仅保留了凶戾之气,也对军纪有了敬畏之心。

“青州锐士原本有五千人,经过这几个月的考核筛选,踢掉了不合格的锐士千余人,目前尚有锐士三千七百二十一人。”

“这个月的训练结束,我准备再踢掉三百人。”

于禁的话听得诸葛亮一阵心惊,忍不住问道:“能选入青州锐士的皆是凶猛之士,踢掉这么多人会不会太严苛了?”

“而且这些人被踢掉,若是再让他们回归屯田,恐怕会滋生事端。”

于禁有些惊讶诸葛亮的敏锐,解释道:“兵贵精不贵多!年底的考核后,青州锐士只会剩下两千人。”

“被踢掉的人不会回归屯田的,他们会继续参与训练,直到合格后编入预备营,用于青州锐士战损时的补充,以及临时征召。”

“这也是让青州锐士能尽可能保持战斗力的方式。”

“沙场征战,避免不了战损;若是随意征募士卒补充,会破坏青州锐士的作战风格。”

五千人只选拔两千人成军!

这种精兵的训练方式,让诸葛亮除了震撼外,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郑平则是看着眼前的锐士,脑海中有了新的打算。

“于司马,若要让青州锐士投入战场,还需要多少时间?”

“谁负责统兵?”

“使君亲往!”

“一个月即可。”

“那就一个月!一个月后,挑出两千最精锐的锐士。”

于禁顿了顿,眼神多了一丝期待:“别驾,末将能否随使君同行?”

郑平不答反问:“你若离开,锐士营可有人能约束军纪?”

于禁顿时黯然:“尚无能将。”

牵招虽然是兵曹从事,但只负责锐士营的兵甲武器粮草等方面的协调,并不直接参与锐士的训练。

郑平笑道:“于司马不必惋惜,以后多的是机会。”

“待使君返回,你再去询问使君青州锐士的实战效果。”

“这才是你要争取的!”

郑平的提醒让于禁醒悟。

跟刘备交流青州锐士的实战效果,可以让于禁拉近跟刘备之间的关系。

这不会比跟着刘备出征受到的恩信差。

于禁连忙拱手道:“末将谢别驾提点。”

这心中郁结消失,于禁在郑平的授意下,带着诸葛亮在锐士营视察,耐心的解释诸葛亮提出的任何疑惑。

于禁不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武人。

诸葛亮十岁出头,就得到刘备和郑平如此的器重,很明显是要重点栽培的。

如果以后还要跟着刘备,那么结好诸葛亮是有利无害的。

至于私藏练兵之术?

于禁根本不需要私藏!

难道还要去担心一个十岁出头的稚童跟自己抢功劳吗?

相反,具言相告,不仅让诸葛亮承受这份指点之情,也能得到刘备和郑平的好感,这以后遇上事了也能帮衬。

诸葛亮在军营待了两个时辰,从一开始的拘谨谨慎、对士卒凶戾之气的下意识畏惧,到现在已经基本适应了军营的气氛,也能时不时的跟于禁探讨一下书上得到的军事知识。

而诸葛亮举一反三的敏锐,也让于禁更坚信了自己的判断:一定要结好诸葛亮!

一直到了黄昏,诸葛亮这才意犹未尽的离开锐士营。

不过在离开之前,郑平让于禁给了诸葛亮一块锐士营的出入令牌。

小心翼翼的将令牌放进怀中,诸葛亮的小脸儿更是兴奋。

这意味着,以后可以随时出入锐士营来印证书上学来的知识了。

“兄长,阿亮会认真贯彻知行合一,将书上的知识跟实际结合,避免成为纸上谈兵之辈。”诸葛亮抱拳行礼。

郑平摇着羽扇,向于禁吩咐道:“本以为阿亮会忍不了苦,没想到答应得这么干脆。”

“于司马,我不要求阿亮能如骁将悍卒一般策马杀敌,但这军旅的基本训练不能懈怠了。”

“自今日起,每隔三天,让阿亮来锐士营训练两个时辰,以打熬气力为主,辅之以骑术、弓箭和长剑。”

“只要不死不残,一切以锐士营的规矩来。”

话音一落,诸葛亮的小脸儿瞬间变得惨白:“兄长,我还要参加训练?”

不死不残都说出来了,这真的是训练吗?

郑平微微敛容,大手轻轻拍在诸葛亮左边的肩膀上:“阿亮啊,大丈夫之志,当在天下!要定天下,文事和武事缺一不可。”

“而知行合一,也更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

“身体才是实现人生大志的关键啊!”

“伱放心,锐士营的医官,还是我专程向元化兄借来的,医术虽然不及元化兄高明,但治疗一些训练时的伤势还是可以的。”

“于司马也不会让你跟着那些悍卒训练凶险的科目,除非你从马背上摔下来,否则是不可能伤残,也不可能丧命的。”

郑平虽然在述说事实,但听在诸葛亮耳中,却让诸葛亮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我今天,为什么要跟着来锐士营啊!”诸葛亮暗自长叹。

诸葛亮十岁出头,正是修习文武的最佳时机。

郑平对诸葛亮寄予厚望,不希望以后诸葛亮因为身体不行而累坏了。

身体有多重要?

无数人告诉我们,身体才是干大事的本钱。

瞧瞧司马懿。

硬是凭着硬朗的身体,将诸葛亮活活给拖死了。

因此对于诸葛亮的培养,郑平一开始就是将诸葛亮按文武全才的标准来的。

返回学堂的路上,诸葛亮询问起青州锐士投入战场的事,眼神有些躲闪:“兄长,你刚才说,使君要亲自统兵?”

“你想去?”郑平一眼看穿了诸葛亮的小心思。

诸葛亮被道破心思,一本正经地道:“所谓知行合一,就不能只训练,不经历实战。兄长十四岁就仗剑杀人,因此才会临危不惧、临危不乱。”

“阿亮虽然年幼,但也想效仿兄长一般,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因此,并非阿亮想跟随使君前往,而是想借机练胆,避免以后见了血都会害怕!”

“胆怯之辈,是不能成大事的!”

诸葛亮说得有理有据,听起来仿佛跟真的似的。

郑平转向,佯道:“原来如此,那就带阿亮去府狱吧,近日府狱抓了几个穷凶极恶之辈,阿亮要不杀了他们?”

诸葛亮一本正经的表情瞬间兜不住了,牙帮都有些僵硬了:“兄长,阿亮说的是战场。”

郑平却是一本正经的看着诸葛亮:“阿亮啊,这见血也得循序渐进啊!你未经生死,倘若在战场上失态,岂不是坠了使君的威风?阿亮啊,你也不想在使君面前失态吧?”

“这”诸葛亮顿时迟疑:“真要见血吗?”

郑平点头:“必须见血,大丈夫岂能怕血?跟我来吧!”

诸葛亮心情忐忑的跟在郑平身后,这内心反复不断的纠结。

真的要见血吗?

可,可,可我不会杀人啊。

他们是穷凶极恶的罪犯,杀了是替天行道。

但我不是刽子手啊。

兄长十四岁杀人,我亦何惧?

可兄长是因为亲人受辱,这才被迫出手。

还未等诸葛亮想明白,郑平却已经停下了。

“阿亮,要不要来试试手?”郑平回头看向一直低着头的诸葛亮,语气多了戏谑:“你不会不敢吧?”

“我,我,我”诸葛亮胸脯起伏、心脏猛跳。

郑平故意轻叹:“哎,都十岁了,连杀个鸡都不敢。”

“杀,杀鸡?”诸葛亮抬头,瞪大了眼睛。

扫了一眼周围,这里不是府狱,而是不怎么起眼的宅院。

院子中的鸡笼中有几只一看就很凶恶的公鸡。

“鸡也算穷凶极恶之辈?”诸葛亮气鼓鼓的。

一路纠结担心了这么久,结果是来杀鸡的。

郑平指了指旁边一个个子高大的少年:“瞧,连阿平都被啄了好几个包,难道不能称之为穷凶极恶吗?”

少年今年十三岁,正是关羽早年失散的长子关平。

流落途中,听闻关羽在青州,半个月前跟其母胡氏来到了青州。

刘备不认识胡氏和关平,但也不敢疏忽,毕竟敢冒认关羽妻儿的可能性太低。

于是刘备将胡氏母子安顿在这个小宅院后,就遣人去陈国送信,将胡氏和关平的生辰和过往告知关羽,确认了胡氏母子的身份。

但因为关羽还在陈国,一时之间也回不来,胡氏和关平就在这宅院住下来了。

关平见到郑平,连忙小跑过来:“显谋叔父,能带侄儿入军营吗?咦,阿亮叔父也来了。”

诸葛亮板着脸:“阿平,你比我大,不用叫我叔父。”

关平却是不在意地道:“阿亮叔父你放心,侄儿会保护你的!阿亮叔父能带侄儿入军营吗?”

诸葛亮顿时感觉头都大了,对诸葛瑾认郑平当义兄的事也更怨念了。

郑平却是摇扇轻笑:“阿平,你的阿亮叔父想见见血,要来帮你杀鸡。”

关平连忙摇头:“不行!不行!阿亮叔父身子骨太弱了,要是被啄得满头是包,母亲会训斥我的。”

诸葛亮额头的青筋暴起:“不就是杀个鸡吗?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片刻后。

诸葛亮捂着额头,怏怏不语。

关平连忙安慰道:“阿亮叔父,别气馁。先饿他们几天,就可以杀了。”

谈笑间,郑平向出来的胡氏行了一礼。

“别驾,不知寻我母子有何要事?”胡氏亦是知书达理。

郑平正色道:“使君准备让阿平去锐士营待一个月,以后跟云长父子相见,也能给云长争些脸面。”

这父子久别重逢,自然是越优秀越好。

“大兄有心了!”胡氏面有感激,又看向关平、劝诫道:“阿平,你一直都嚷嚷着要去军营,这次去了军营可别喊苦喊累。莫要让人小觑了!记住,你父亲可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虎父当有虎子!”

关平挺着胸脯:“阿娘放心,孩儿一定会刻苦训练的!”

将诸葛亮送回学堂后,郑平这才返回府邸。

华缉已经在府中静候许久。

“显谋兄,有兖州的情报送来。”华缉拱手一礼:“正平寻访到了山阳郡的满宠满伯宁,满伯宁已经在来青州的路上了。”

“正平特别强调,满伯宁清廉严法,不畏权贵,若不能给予足够的信任,满伯宁可能又会弃官而逃。”

郑平闻言一笑:“满伯宁一来,青州锐士的军正官也就有了。”

“若要论信任,这天下间谁又比得上使君呢?”

早在郑平组建青州锐士的时候,就已经有以张飞为将、张纮为军师、于禁为副将、满宠为军正的设想。

因此密令祢衡在兖州寻访满宠。

如今满宠到来,这统帅青州锐士的核心人员就足备了。

“还有其他消息吗?”郑平邀请华缉入席坐下。

华缉点头坐下:“正平说,最近东郡出现了大量的流民。东郡的郡丞陈公台断言黑山贼可能会在秋收的时候来抢粮,于是建议东郡太守王肱在城外设置粥棚、并对流民登记造册,同时派遣郡兵巡视边境提防黑山贼劫掠东郡。”

“不过王肱并未采纳陈公台的建议,认为黑山贼即便要劫掠也是劫掠魏郡,不可能渡过黄河来劫掠东郡。”

郑平微有遗憾:“陈宫台倒也是个人物,这之前也对青州多有帮助。可惜他是兖州豪族,不会如满伯宁一般来青州。”

想了想,郑平嘱咐道:“子诚,你亲自去趟东郡告诉陈公台。倘若王肱守不住东郡,可让陈公台前往陈国见云长等人,迎陈国之兵北上。”

“青州不会忘记陈公台的恩情!”

“陈留文礼公如今赋闲在家,你再拜访传讯,就说家父在临淄城以文会友,希望文礼公也能赴会。”

借郑玄名头吸纳名仕,郑平已经用得十分娴熟了。

郑玄以文会友,吸引不了陈宫这样想在兖州出仕的名仕,但一定能吸引边让这种赋闲在家、又喜好文章的名仕。

毕竟闲赋在家本来就挺无聊的,这能跟郑玄这样的天下名仕以文会友,那可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郑平目光灼灼:“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二袁争锋,青州岂能不来?”

(本章完)

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绍谋争辽东第303章 曹刘相争,张邈陈宫中计第275章 擘画大势,郑平最终目的第313章 虚虚实实,袁绍被打蒙了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73章 声名鹊起,贤士兼济天下第238章 先登破营,袁术仓皇败逃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计慑服郡兵第310章 暗掌东平,郑平谋算吕布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第172章 奇谋论势,袁曹布局兖豫第176章 二袁争锋,青州岂能不来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第221章 贾诩毒计,长安毁于一旦第164章 刘备议政,处处都要钱啊第15章 蒹葭苍苍,北海伊人今在第220章 卢植病逝,遗计刘备假节第205章 人才济济,刘备喜得三杰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314章 围魏救赵,郑平算敌所算第201章 以帝为虎,二虎竞食之计第301章 陷阵高顺,敬英雄斥匪类第100章 卢植赠书,加强版关云长第208章 少年三杰,刘备用兵徐州第319章 斩杀颜良,袁绍迁都邺城第316章 颜良贪功,关羽提刀请战第207章 豫州事变,曹操陶谦结怨第326章 敌后战法,袁绍心态炸裂第115章 贤才齐聚,拥韩馥制袁绍第260章 郑平论势,荀攸欲投刘备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243章 三英齐聚,淮陵城曹孙刘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192章 南下琅琊,郑平忽悠曹嵩第286章 李通文聘,张飞薅疯了啊第139章 巅峰皇甫,关羽麴义濒危第204章 初入青州,刘虞备受震惊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第131章 再谋冀州,颍川奇才迭出更新时间调整第229章 陶谦战死,徐州易主而抉请假一天第220章 卢植病逝,遗计刘备假节第54章 校场整军,郑平初显军略第341章 郑平自污,刘备全明星战第37章 利诱百姓,刘备聚粮于城第246章 养虎孙坚,郑平的术与略第81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第220章 卢植病逝,遗计刘备假节第80章 兖州才俊,可知刘备之名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225章 谋士对弈,各掌天下大势第188章 曹刘再会,推举兖州刺史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杰第274章 袁氏内讧,刘备欲迎天子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孙观拜服第300章 奸诈曹操,吕布被迫嫁女第186章 袁术败逃,张飞巧遇典韦第32章 经营名声,刘备渴贤爱民请假一天第35章 文武争驰,郑平略施小计第110章 收获民心,陈元龙的钦慕第263章 荀攸出仕,郑平迁为军师第187章 兄弟相会,刘备获得玉玺第103章 权略相争,河北义士沮授第163章 乾坤难测,天下大势已乱第187章 兄弟相会,刘备获得玉玺第338章 御驾亲征,刘备亲临濮阳第213章 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第336章 郑平回归,刘备决意称帝第309章 奸诈曹氏,刘备陆康论势第100章 卢植赠书,加强版关云长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287章 刘晔投袁,郑平的缓兵计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第139章 巅峰皇甫,关羽麴义濒危第129章 以仁驱武,亦知先登之勇第228章 郭嘉郑平,陶谦营寨起火第92章 反客为主,刘备凛威渐长第327章 踏冰借道,刘备雪夜破袁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第240章 十二军令,郭嘉陷入混乱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拢刘备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16章 赠字瑾瑜,郑平盛赞刘备第326章 敌后战法,袁绍心态炸裂更新时间变动(不收费)第172章 奇谋论势,袁曹布局兖豫第172章 奇谋论势,袁曹布局兖豫第130章 魅魔刘备,智驱先登讨董第48章 亲上加亲,刘备喜得良缘第59章 攻心为上,郑平长袖善舞第149章 大势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255章 六营立旗,真仁主不妄杀第238章 先登破营,袁术仓皇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