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

bookmark

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

趁火打劫,有违道义。

尤其是,着火的还是长安的天子。

刘备本就是天子册封的青州牧、镇西将军,职责所在就是替天子牧守青州。

只要刘备不公然支持涿城的刘陔,就默认为是支持刘协的。

刘备只需要恪守牧守青州的职责就足够了。

这个时候,若是遣使去长安,反而会让刘协误以为刘备想要讨要封赏。

曹操、臧洪、陶谦等人都封赏了,不封赏刘备岂不是寒刘备之心?

“河北的战事已经打了快一年了,双方虽然互有胜负,但依旧未能决出最终胜败。”

“如今兖州、豫州、徐州等地,皆表明了支持长安的立场,想必董卓很快就要赢了吧?”

刘备问起河北局势。

虽然淮南有袁术、扬州有周昕、周昂、荆州有张羡支持涿城的刘陔,但这些势力都偏南方,周围又有陆康、刘繇、华歆、刘表、曹操、陶谦等势力,并不能对袁绍和公孙瓒提供太多的帮助。

董卓跟袁绍和公孙瓒,本就势均力敌之势,即便只有兖州一路兵马介入,也会打破这个平衡。

郑平不答反问:“使君希望,谁能赢?”

刘备沉吟道:“相较于长安的天子是先帝遗孤,袁绍和伯圭兄拥立的新天子,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既无公卿大臣支持,也无宗正府认可,不过是袁绍和伯圭兄的一个傀儡罢了。”

“若袁绍和伯圭兄赢了,袁绍有袁门威望,伯圭兄不是对手。”

“让袁绍执掌了权柄和大义,那是比董卓更棘手的对手。”

“我更希望董卓能赢。”

“可董卓又是鸩杀少帝的国贼,若董卓赢了,他的威望就会比往日更盛。”

“虽然可以结连诸州讨伐董卓,但诸州州牧又各有私心,很难真正结盟。”

第一次会盟讨董,在酸枣畏足不前。

第二次会盟讨董,袁术私藏玉玺撤兵。

刘备对第三次会盟讨董,不抱有太多的期望。

郑平断言道:“董卓并非雄主,一年的对峙足以将董卓的壮志给磨灭,一年的时间,也足以让涿城天子的威望遍传幽冀。”

“若兖州之兵真的北上,董卓非但不会趁势进取,反而会趁势退兵回长安。”

刘备惊讶道:“董卓为何会撤兵?他难道不想趁机灭掉袁绍吗?”

郑平摇头:“倘若兖州在战事初起时,支持长安的天子,还能助董卓击败袁绍。”

“但如今快一年了,幽冀各郡国早已因为抵挡住董卓而人心凝聚。”

“除非兖、青、豫、徐四州之兵一起北上,否则董卓断无胜利的机会。”

“不论董卓是否愿意,两帝同天的局面已经不可逆转了。”

“接下来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争了。”

“黄河以南大部分都支持长安的天子,董卓虽然没有大胜,但出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虽然这个目的,是通过封侯拜将的方式得到的,但也比继续在河北跟袁绍僵持的强。”

刘备凝声道:“董卓若真的退兵,青州又该如何应对?”

郑平起身,来到墙壁上悬挂的大汉州郡图前。

“接下来的局势,是袁绍跟公孙瓒之间的争斗;是青兖豫徐扬荆六州之间的争斗;亦是长安内部董卓跟天子之间的争斗。”

“两帝同天,南北二分,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了。”

“风雨要来了。”

“使君可还有定乱之心?”

刘备亦是惊诧起身,踱步来到州郡图前:“两帝同天,南北二分,三足鼎力之势。黄河以南,青州当以谁为友?”

郑平凝声道:“远交近攻,非刘姓者不可结盟!”

刘备凛然:“连陶使君,也不能为友吗?”

郑平点头:“陶谦并非良善之辈,若非他强占小沛,又岂会给曹操兵指徐州的借口?”

“虽然云长南下助陶谦击退了曹操,但陶谦不可能咽得下这口怨气。”

“用不了多久,陶谦定然会跟曹操再起争端!”

“届时豫徐大战,青州就不能再如之前一般只遣云长和翼德南下了。”

“可借曹操之手除掉陶谦,另举贤才执掌徐州。”

“聚青徐之兵,跟兖豫争锋。”

刘备迟疑道:“可我未得天子诏令,擅自执掌其他州郡,岂不是有违大义?”

郑平轻笑:“自然不能是擅自执掌,所举贤才,都需要得到长安天子的承认。相对于外姓,天子自然更信任宗室。”

刘备踱步沉思。

这等大事,是不能轻易就可以下定决心的。

郑平没有惊扰刘备。

擘画大势,出谋画策,这是郑平的职责。

而决定是否要采纳这些策略,一向都是由刘备来决断的。

郑平不会越俎代庖的替刘备下决定,也不会去强行要求刘备下决定。

若刘备不能真正下定决心,今后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迟疑。

迟疑了,这策略的执行就会变得困难,也就难以成功了。

良久。

刘备的眼神变得坚定。

“青州已经连续两年大丰收,今年的雨水亦是充足。”

“三个丰收年,足以支撑青州一场大战了。”

“我既然立志于匡扶汉室,又岂会丢了定乱之心?”

“若陶谦和曹操的争端再起,那就将此二人一并解决。”

刘备向来不缺胆气,只是相对常人更加谨慎。

郑平大笑:“使君有定乱之心,我自当替使君谋这河南之局。”

“曹操之父曹嵩,最近在琅琊国北部县购买了不少田屋,手段有些卑劣,北部县不少县吏都跟曹嵩有勾结。”

“使君可遣翼德巡视琅琊国北部县,将跟曹嵩有勾结的县吏全部问罪。”

“同时将曹嵩在琅琊国北部县的田屋抄没,正好杀鸡儆猴,给青州的豪强士族们一个警告。”

刘备对曹嵩这样的巨贪是没好感的。

若非郑平压下了琅琊国北部县对曹嵩勾结县吏罪行文书,刘备早就将曹嵩给法办了。

“只是抄没田屋吗?”刘备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怎么满意:“因曹嵩跟县吏勾结而死的北部县百姓,已经超过十户了;流离失所的更不在少数。”

郑平轻笑:“曹嵩毕竟是曹操之父,使君若真将其法办,曹操就有了进攻青州的理由。”

“若真想将曹嵩法办,待彻底击溃曹操及其势力,使君自可替北部县的百姓出气。”

郑平没有将抄没曹嵩田屋的真实用意告诉刘备。

从一开始,曹嵩就只是郑平棋局中的一颗棋子。

什么投资广固城的建设,都只是郑平想忽悠曹嵩儿的钱财罢了。

曹嵩这样的巨贪,贪的都是民脂民膏,郑平可没有半点儿心慈手软。

“抄没了曹嵩的屋田,曹嵩肯定不敢再待在琅琊国,一定会去豫州投奔曹操。”

“走青兖到不了豫州,就只能走徐州去豫州。”

“曹嵩啊曹嵩,希望你在徐州能走运吧。”

“若你不走运,你将成为豫徐棋局上,最关键的一颗——弃子。”

郑平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以曹嵩为饵,会让陶谦和曹操的矛盾提前迸发。

这种主动掀起战祸的计策,若直接告诉刘备,刘备是不会采纳的。

然而。

即便郑平不算计曹嵩,曹嵩同样会去豫州。

曹操一路将陶谦追杀到郯城,青州又遣兵助陶谦,只要曹嵩不傻,就一定会想办法去豫州。

陶谦在曹操面前吃了大亏,又岂会饶过在琅琊国的曹嵩?

豫州和徐州的战祸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提前布局,郑平能让徐州士民少遭一些屠戮。

刘备同意了郑平的提议,明面上是遣张飞巡视琅琊国北部县,暗地里却是冲着曹嵩而去的。

曹嵩压根没想到,刘备会因为一些穷苦百姓而问罪自己。

当张飞当众宣布抄没曹嵩在北部县的田屋后,曹嵩气得吹胡子瞪眼。

“老夫不服!”

“老夫要见郑显谋!”

曹嵩那个气啊。

这些屋田花了曹嵩一半的家财,结果张飞说抄没就抄没?

张飞可不惯着曹嵩,直接将剑横在了曹嵩脖子上:“你还想见显谋先生?你可知若非显谋先生,你早被俺大哥问罪法办了。”

“显谋先生好心好意请你来青州,不是让你来坏青州法度的。”

“你应该庆幸,这次来的不是俺二哥,否则俺二哥肯定会一刀砍了你!”

一旁的曹德不服道:“家兄乃是豫州牧、征东将军、许侯,刘备对家父这般无礼,是想跟豫州为敌吗?”

张飞收剑回鞘。

就在曹德以为张飞“忌惮”的时候,却见张飞飞起一脚,踹向曹德的肚子,随即骂道:“俺大哥也是你能直呼其名的?”

“再敢胡言,俺一剑刺死你,曹操也不敢在俺面前放肆!”

“上一回,若不是陶谦有错在先,俺早就奇袭了小沛,断曹操归路了。”

“即便是曹操来了,也得恭恭敬敬的喊俺大哥一声玄德公,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无礼?”

曹德捂着肚子,额头冷汗直冒,但不敢再多言。

曹嵩见张飞动真格的,连忙讨饶道:“张将军息怒,劳烦张将军回去替老夫感谢显谋。老夫这就离开!”

张飞看着离去的曹嵩父子,冷哼一声,不再理会。

除了曹嵩父子外,北部县还有跟曹嵩勾结的县吏也得处理掉。

对于违反了刘备律令的县吏,张飞可不会手下留情。

另一边。

曹嵩父子狼狈而逃,但这表情却是变得扭曲。

“可恶的刘备!”

“今日之辱,老夫来日十倍偿还。”

“阿德,立即变卖所有屋田,全都换成铜钱金银,我们去豫州!”

“遣人去通知阿瞒,让他派兵来接应。”

“只要阿瞒肯来,这些铜钱金银,老夫全当资助他成大业了。”

曹嵩担心曹操不肯来,直接赌上了全部的家财。

当初曹操陈留起兵的时候,曹嵩连夜将家财都搬走了,硬是一点都没给曹操留。

这也让曹嵩跟曹操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若不给曹操好处,曹嵩还真怕曹操不派兵来接应。

在郑平谋划河南之局时,董卓也如郑平预料的一般,留下马腾和韩遂在并州,然后撤兵回长安了。

虽然没能击败袁绍公孙瓒,也没能擒获刘陔,但曹操、陶谦、臧洪等人的支持,已经让董卓满足了。

近一年的征战,不仅西凉军疲乏,董卓更是疲乏。

能在长安城好好享受,为何不非得在并州受苦呢!

由于荀攸在河北战场上的卓越表现,一回长安就被董卓任命为尚书仆射,当卢植的副手。

董卓自觉功劳卓著,便让亲信李儒在大殿上高呼“太师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宜赐号曰安汉公,复其后嗣,畴其爵邑,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顺天心。”

此言一出,直接震惊刘协和朝殿文武。

安汉公虽然是大汉的爵位,然而大汉四百年只有一人继承了安汉公爵位。

那就是王莽!

董卓这个时候指使李儒,让刘协拿安汉公的爵位来封赏董卓,这用意就有些捉摸不定了。

刘协握紧了拳头,死死的盯着李儒,恨不得将李儒碎尸万段。

司隶校尉黄琬怒而出列,呵斥道:“荒谬!安汉公乃逆贼王莽所置,让太师当安汉公,难道是想说太师有王莽之心吗?”

李儒不怒反笑,狡辩道:“安汉公,指的是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的人才有资格当安汉公。这跟王莽有什么关系?”

“倘若司隶校尉觉得这安汉公容易让人误会,那就改成辅汉公如何?”

黄琬喝道:“本朝只有二王三恪和光武帝之子可称公,岂有置公之理?若要表太师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可封安汉侯或辅汉侯。”

“封公,断不可行!”

董卓见李儒辩不过黄琬,冷哼一声,将宝剑拔出。

剑履上殿的董卓,将这宝剑轻轻一挥,斩出破空声:“如今涿城伪帝尚在,陛下真的要寒忠臣之心吗?”

“若无本太师,谁又能替陛下征讨伪帝?”

“难道,本太师当一个辅汉公,就成王莽了?”

“本太师之功,难道还比不上光武帝的一个皇子?”

刘协求助似的看向朝殿文武。

然而,自董卓拔出宝剑后,除了司隶校尉黄琬外,就没人说话了。

荀攸本想出列,但被卢植眼神示意阻止。

“就,就,就依尚父之言。”刘协咬着牙:“封尚父,辅汉公!”

(本章完)

第288章 郭图暗议,刘备兵至虎牢第203章 周郎年少,刘繇结仇刘备第329章 离间计成,袁绍罢免文丑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310章 暗掌东平,郑平谋算吕布第31章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第245章 军争之外,郑平以计诱之第71章 强兵碾压,郑平速破般县第273章 通敌之罪,郑平密计初成第163章 乾坤难测,天下大势已乱第189章 南结陆康,郑平再布远略第319章 斩杀颜良,袁绍迁都邺城由于小孩反复发烧,明天开始暂时一更第332章 帝位之争,刘虞私问刘备第91章 初掌骑兵,轮到俺老张了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16章 赠字瑾瑜,郑平盛赞刘备第225章 谋士对弈,各掌天下大势端午祭祖,请假一天请假一天第89章 借刀杀人,焦和欲诛刘备第112章 促膝长谈,刘备初遇陈登第48章 亲上加亲,刘备喜得良缘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第162章 纵横捭阖,苏秦张仪之能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53章 黄巾来袭,平原战事将起第242章 三郡结盟,太史慈入扬州第246章 养虎孙坚,郑平的术与略第281章 再得玉玺,刘备欲往洛阳第299章 刘备南巡,曹操阴谋得逞第278章 公孙之殇,气疯了的袁绍第200章 因势利导,人才拯救计划第256章 周郎孙郎,白袍营的规矩第285章 黄忠辞官,凤雏被忽悠了第109章 刘备南下,诸葛瑾的震撼第199章 四海皆惊,公孙瓒杀天使更新说明第166章 局势突变,袁术作死行为第195章 反败为胜,袁绍诓骗公孙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246章 养虎孙坚,郑平的术与略请假一天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216章 卢植计成,董卓伏诛授首第178章 破袁术谋,关羽举兵北上第188章 曹刘再会,推举兖州刺史第336章 郑平回归,刘备决意称帝第103章 权略相争,河北义士沮授第319章 斩杀颜良,袁绍迁都邺城第37章 利诱百姓,刘备聚粮于城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227章 吕布勤王,曹操兵戮吕县第196章 幽州惊变,刘备面临抉择第235章 攻心之计,关羽义释周泰第284章 甘宁东进,张飞计邀黄忠第283章 南阳良将,黄忠甘宁魏延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48章 亲上加亲,刘备喜得良缘第229章 陶谦战死,徐州易主而抉第122章 焦心热中,田丰初见刘备第263章 荀攸出仕,郑平迁为军师通知:十六号恢复三更。第314章 围魏救赵,郑平算敌所算第283章 南阳良将,黄忠甘宁魏延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182章 调虎离山,关羽计算袁术第149章 大势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282章 智士张飞,薅荆州的羊毛第97章 昭烈之勇,刘备大败徐和第34章 坚壁清野,张飞的大耳刮第88章 袁曹密谋,刘备名扬四州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杰第287章 刘晔投袁,郑平的缓兵计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275章 擘画大势,郑平最终目的第181章 奇袭匡亭,关羽义释陈到第163章 乾坤难测,天下大势已乱第236章 惊弓之鸟,陈登疲兵之计第221章 贾诩毒计,长安毁于一旦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208章 少年三杰,刘备用兵徐州第73章 声名鹊起,贤士兼济天下第105章 兖州变故,刘备连横青徐第117章 常山真定,义士奔赴临淄第22章 初显谋略,御下需有权威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289章 曹刘相会,奸雄试探仁主第220章 卢植病逝,遗计刘备假节第149章 大势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33章 白水草席,郑平设宴立威第202章 坐山观虎,曹操喜袁术怒第27章 欲承其重,刘备镜心通明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第220章 卢植病逝,遗计刘备假节由于小孩反复发烧,明天开始暂时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