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

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

数日后,宗正刘艾和蜀郡太守荀攸同时抵达了青州。

原本荀攸要比刘艾先行,但因故在中途耽误了些时日。

而刘艾就比较倒霉了。

还没走出虎牢关,李傕和郭汜等西凉诸将反了。

以至于刘艾在洛阳境内东躲西藏了好一阵,才寻机出了虎牢关。

虽然很担心长安的局势变化,但刘艾也不敢忘记前往青州的使命。

抵达陈留的时候,遇到了滞留在陈留的荀攸,两人这才相约一起来到青州。

听闻刘艾到来,刘备自然是非常欢喜。

刘艾不是第一次来青州宣旨了,每一次都会给刘备带来好消息。

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玄德公,陛下赐你节杖,许你假节之权;又封你的义弟关羽为汉寿亭侯,以彰其忠义之名。伱可休要忘了陛下的恩宠。”刘艾郑重的宣读了圣旨,将节杖小心翼翼的递给刘备。

刘备听得心惊不已。

御赐节杖,假节之权!

有了这节杖,再加上之前的密诏,刘备虽然没有督各州事,但却有了出兵各州镇压叛乱的权力。

“此必是董卓死后,卢师向陛下建议的。”刘备很快有了猜测。

关羽虽然听到了圣旨,但并未急着去接汉寿亭侯的印,而是蹙眉反问道:“刘宗正,为何大哥没有封侯?”

虽然给了刘备假节之权,但刘备却没有封侯。

若只是没有封侯,关羽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毕竟这封侯,也不是随便就能封的。

然而,如今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刘备却没有封侯,这明显不正常!

刘艾暗暗一叹,斟酌如何回答关羽的疑问。

在离开长安的时候,刘协就私下嘱咐过刘艾,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卢植的遗愿。

刘协感念卢植的忠义和诛董大功,才同意给关羽单独封侯。

汉、寿为名,可护大汉江山、万寿无疆。

一旁的郑平已经看出了端倪。

虽然在得到卢植吐血昏迷的情报时,郑平就已经有了猜测,但那毕竟只是猜测,是未得到证实的。

而现在,刘艾的宣旨,与其说是刘协在拉拢青州,倒不如说是卢植在安排后事。

“刘宗正,子干叔父他,病情如何?”郑平出言询问。

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亦是纷纷一凛。

感受到众人眼神中的锋芒,刘艾下意识的退后一步。

尤其是关羽,此时圆睁丹凤眼,仿佛刘艾要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当场就会暴走似的。

一时之间,刘艾不知从何说起。

右侧的荀攸,则是徐徐的取出一本《卢氏新书.水战篇》,然后递给关羽:“关君侯,这本书,是卢尚书临终前,嘱托攸一定要亲手交到你手上的。”

“你说什么?”关羽音如九霄龙吟,瞬间冲到荀攸跟前,死死的盯着荀攸。

在关羽如山岳一般的九尺身躯面前,荀攸显得极为单薄,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压倒一般。

“云长,不得无礼!”刘备连忙呵斥,这才认真打量荀攸。

在刘艾宣旨的时候,荀攸一直安静的立在刘艾身侧,刘备只以为荀攸是刘艾的随从。

但现在,荀攸却言受卢植临终嘱托,给关羽送书。

“子干叔父终究还是没能撑过啊!”郑平暗暗一叹,眼神中多了几分哀伤。

遥想当年,郑平出游洛阳时,曾在卢植府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卢植亦是向郑平讲述这朝堂事和天下事。

刘备向前,将关羽往后一拦,随即恭敬一礼:“备,请教先生名讳?”

荀攸亦是回礼道:“颍川人,故尚书仆射荀攸荀公达,见过玄德公。”

刘备吃了一惊:“莫非是昔日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合谋刺董的忠义荀侍郎?”

荀攸谦逊道:“事败被擒,攸苟活于世,当不起世人称赞。”

刘备肃然起敬,语气中多了几分悲戚:“卢师,已经故去了吗?”

荀攸点头:“六月初三,卢尚书跟吕布合谋诛杀董卓,吐血昏迷;六月初九,卢尚书苏醒,然而卢尚书根基已毁,苏醒也只是回光返照。”

“卢尚书自知死后长安会再次陷入混乱、不想汉室倾覆无人匡扶,于是在临终前,谏言陛下给玄德公赐节、给其最欣赏的弟子关羽封侯。”

“汉寿亭侯,以汉、寿为名,可护大汉江山、万寿无疆。”

“而这本《卢氏新书.水战篇》,是卢尚书上次跟关君侯道别时的遗憾,卢尚书已经将其补全。”

关羽一双丹凤眼,死死的盯着《卢氏新书.水战篇》,想起了在洛阳时卢植的叮嘱。

“这本是《卢氏新书》最后一册,只可惜时间不够,未能将水战篇全部注解。”

“云长回青州后,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显谋请教。”

“你可要用心研读,切勿辜负老夫的厚望啊。”

即便是九尺男儿,关羽此时也忍不住虎目含泪,推金山倒玉柱,双手上举,郑重的接过荀攸手中的《卢师新书.水战篇》。

随后,关羽又自刘艾手中接过汉寿亭侯的印绶,不顾在场众人,默然而去。

“二哥,这还——”张飞正想呼唤,却被田豫拉住。

田豫的语气也有些低沉:“三哥,让二哥暂时一个人静静吧。我等门人中,唯有二哥是卢师手把手传授的兵法和为人处世情理。”

张飞心中憋得慌,怒道:“卢师怎么会死!是不是朝中有奸人祸害卢师?俺要提兵灭了他们!”

刘备仰头长叹,心中的苦闷不知道如何宣泄。

唯有郑平最是冷静,继续询问道:“子干叔父是初九病逝,如今已经是七月初七,为何你们姗姗来迟?”

“可是长安出了变故?”

荀攸道:“我是六月十二,卢尚书葬礼结束后离开的长安,因故在陈留滞留。”

“至于刘宗正,他是因为遇到了兵祸,在洛阳藏身避祸,故而来得迟了。”

“兵祸?”刘备闻言一惊,看向刘艾:“董卓已死,哪还会有兵祸?”

刘艾忿忿道:“是王允那老匹夫!他跟吕布合谋,复得了司徒之位,于朝中大肆的安插亲信,把控朝政。”

“王允自知自身威望不足,能坐稳司徒位也是倚仗了吕布的诛董之功,因此一直都想立个大功来稳固权势。”

“因此,王允否决了吕布等人安抚凉州诸将的良策,执意要杀凉州诸将,独享大功。”

“诛杀令一出,牛辅畏罪而逃、凉州诸将也成了一盘散沙,但不知何故,李傕忽然打着要替董卓报仇的旗号,接连郭汜张济进攻长安!”

“王允遣董卓旧部徐荣和胡轸在新丰迎击叛军,怎料胡轸临阵倒戈,杀了徐荣。”

“我离开虎牢关的时候,听虎牢关的兵卒说,西凉诸将杀入了长安,王允被杀,吕布率百余骑出逃长安,往河内郡而去了。”

刘艾将沿途得知的消息,择其重要的陈述了一遍。

刘备怒而长叹:“卢师诛董大业,功亏一篑了!这王司徒为了贪功争权,竟会不顾长安安危用此蠢计!”

郑平却是摇头道:“王允的策略,其实也不算太差。”

“他在董卓麾下多年,对西凉诸将也颇有了解,料定了牛辅丧胆、一听诛杀令就会畏罪而逃。”

“牛辅若逃,西凉诸将也自然就成不了气候,定然也会想着逃窜。”

“没了兵将,这群人只需一个亭长就能生擒!”

“兵不血刃的除掉西凉诸将,王允的功劳不会比诛杀董卓的子干叔父和吕布少。”

“到那时,王允在长安就能真正的令天子和百官信服。”

“只可惜。”郑平看向荀攸,道:“王允的诛杀令名单中,想必还有一智谋之士也在其列。”

荀攸微微一惊,看向郑平的眼神多了几分惊叹:“王司徒的诛杀令名单中,有一人是前太傅贾诩贾文和,贾文和跟牛辅素来亲善。王司徒想杀鸡儆猴,于是奏请陛下,罢黜贾文和太傅位,令贾文和出任侍中,奉诏前往陕地招降牛辅。”

“但贾文和此人,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却在只言片语间,就让陛下同意他带着家眷去陕地,当殿令王允难堪。”

“若西凉诸将中,有谁能献计令李傕结连董卓旧部,唯有此人!”

郑平轻叹:“果然如此!贾文和明哲保身之人,带着家眷去陕地,本就有避祸之意。”

“然而王允却要借着诛杀西凉诸将的名义,携私怨将贾诩一并诛杀。”

“兔子急了尚且咬人,更何况贾文和此人有大智,昔日被氐人抓获,贾文和谎称是段颎外孙吓唬氐人,叛氐不仅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其余人也都遇害了。”

“为了保全自身妻儿性命,贾文和定然会拼命。”

“而此人用计又狠,要么不用计,要么一用计就会斩草除根,以除后患!”

“王允因私废公、画蛇添足了!”

荀攸内心更是惊叹。

“怪不得卢尚书有意让我来青州。”

“玄德公仁德之名遍布海内,是能成大事之人。”

“其麾下别驾郑平,对天下大势和人心的揣度,远胜颍川诸杰了。”

“有此俊杰相辅,玄德公他日定能成就大业。”

“或许,我不用去蜀郡了。”

荀攸是个眼光很高的人。

即便知道荀彧在颍川辅佐曹操,荀攸也没有前往投效的想法。

对于荀攸而言,投效一方势力,不如自己亲力亲为。

这也是为何,面对董卓的强权,荀彧选择的是弃官归乡,而荀攸选择的是密谋刺董。

荀彧想辅佐曹操来成大业,而荀攸则想的是当蜀郡太守、静观时局变化。

现在,荀攸却有了新的想法。

这世间的雄主,荀攸难以判断。

若是识人不明,误投了庸碌之主,那以后就难有翻身之日了。

当蜀郡太守,荀攸只需要听天子的,因为这蜀郡太守是天子的任命。

但投效一方州牧,那就等于是当州牧的麾下吏,其官职不是由天子任命而是由州牧任命。

这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虽然心中有了留在青州的想法,但荀攸并未表现出来。

荀攸需要时间访问青州的名仕,继而决定是否要放弃天子任命的蜀郡太守留在青州。

“使君,刘宗正和荀太守一路疲惫,先安顿他们休憩吧。”郑平提议。

刘备点头,让孙干负责招待刘艾和荀攸。

刘艾和荀攸也没多言。

若按正常的礼仪,刘备是要设宴款待刘艾这个天子使者的。

但很明显,不论是刘艾还是刘备等人,此刻都没有赴宴的心思。

卢植死,长安乱。

如山岳一般,重重的压在众人的心头。

“显谋,卢师若知他一死,天子再度被西凉诸将挟持,想必也是很难受的吧。”登上临淄城的城楼,刘备仰天长叹。

苦心算计,最终诛杀了董卓,结果却因为朝廷公卿争权夺利,而让天子再受磨难。

不论是谁用计,都会感到愤懑。

郑平轻摇羽扇,脑中快速的分析当前局势,不疾不徐道:“以子干叔父的才智,本来是可以遗计定长安的,但他却选择了将匡扶汉室的重任传承给了使君和云长。”

“使君,你可不要因此而失了锐气啊。”

刘备肃然:“既可以遗计定长安,卢师为何要选择将重任传承给我和云长?”

郑平看向长安的方向,道:“方今天下,双帝同天。”

“然,青州偏远,难以跟长安的天子同殿论势。”

“自古以来,朝中无人,外将难安。倘若在朝中辅佐天子的是庸人亦或者奸人,那么长安的皇命对于青州而言,多有弊害。”

“攘外必先安内,即便使君忠义报国,也难防朝中小人在天子身边谗言。”

“倘若只顾内乱,天下如何能安?汉室又如何匡扶?”

“因此,卢师选择了将匡扶汉室的重任托付给使君和云长,替使君求假节之权、替云长求汉寿亭侯。”

“卢师有诛董大功,天子看过往情分,定然不会违背卢师的临终遗愿。”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卢师最信任的,是使君,亦是云长!”

(本章完)

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赞刘备第196章 幽州惊变,刘备面临抉择第289章 曹刘相会,奸雄试探仁主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杰第299章 刘备南巡,曹操阴谋得逞第204章 初入青州,刘虞备受震惊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由于小孩反复发烧,明天开始暂时一更第341章 郑平自污,刘备全明星战第32章 经营名声,刘备渴贤爱民第282章 智士张飞,薅荆州的羊毛第99章 众望所归,继任青州刺史第300章 奸诈曹操,吕布被迫嫁女第319章 斩杀颜良,袁绍迁都邺城第151章 定势河南,刘备未雨绸缪请假一天第251章 治理淮南,关羽押袁入京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316章 颜良贪功,关羽提刀请战第284章 甘宁东进,张飞计邀黄忠第16章 赠字瑾瑜,郑平盛赞刘备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129章 以仁驱武,亦知先登之勇第109章 刘备南下,诸葛瑾的震撼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33章 白水草席,郑平设宴立威第81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第313章 虚虚实实,袁绍被打蒙了第327章 踏冰借道,刘备雪夜破袁第184章 生擒刘岱,刘备权谋心计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138章 羽斩华雄,卢植战皇甫嵩第8章 提亲遇险,智者自有千虑第196章 幽州惊变,刘备面临抉择第183章 刘备亲至,假途兵指刘岱第93章 驱虎吞狼,刘备高光时刻今天停电了,只有一更哈更新说明第315章 五营齐出,孙坚颜良斗勇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270章 好谋无断,迟疑的袁本初第119章 俊猛子龙,刘备谋议黑山第31章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第328章 郑平设伏,文丑丢盔弃袍第250章 分兵之计,曹操兵败回豫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畅言大势请假一天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195章 反败为胜,袁绍诓骗公孙第62章 迅雷之势,两县黄巾皆平第328章 郑平设伏,文丑丢盔弃袍第54章 校场整军,郑平初显军略第292章 布局颍川,刘备游说吕布第322章 各逞手段,刘备惊人之举第106章 收之东隅,中山甄氏渊源第227章 吕布勤王,曹操兵戮吕县第270章 好谋无断,迟疑的袁本初第228章 郭嘉郑平,陶谦营寨起火第35章 文武争驰,郑平略施小计第137章 九原鸠虎,本侯智勇双全第320章 分化之策,郑平又骗人了第211章 鬼才献谋,曹操臣服刘协第122章 焦心热中,田丰初见刘备第96章 轻信巫祝,焦和穷途末路第184章 生擒刘岱,刘备权谋心计第135章 孙坚兵败,麴义破成皋关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56章 略施小谋,刘子平的惊叹第282章 智士张飞,薅荆州的羊毛第341章 郑平自污,刘备全明星战第290章 大汉忠臣,刘备献礼玉玺第104章 贤才来投,刘备声名渐起第192章 南下琅琊,郑平忽悠曹嵩第182章 调虎离山,关羽计算袁术第322章 各逞手段,刘备惊人之举第280章 张郃献城,第七营大戟营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第154章 终得冀州,袁绍聚拢贤才第53章 黄巾来袭,平原战事将起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148章 群策群力,智者不谋而合第129章 以仁驱武,亦知先登之勇第56章 略施小谋,刘子平的惊叹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54章 校场整军,郑平初显军略第324章 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计第226章 马腾投袁,吕布欲连臧洪端午祭祖,请假一天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第27章 欲承其重,刘备镜心通明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102章 谋夺青州,刘备被针对了第339章 陆逊挂帅,渡河连战连捷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