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三郡结盟,太史慈入扬州

第242章 三郡结盟,太史慈入扬州

陆康老了,雄心不似以前。

守住皖城,可以保住陆康的名节。

将来史书之上,也能给陆康评一个忠烈之名。

因此,陆康对华缉说的三郡结盟不怎么感兴趣。

哪怕是得知袁术被生擒,也不能让陆康下定决心。

但陆议跟诸葛亮皆为昆仲,成了刘备和郑平共同培养的门生,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世家最重的就是传承。

谁也不想故去之后,家道中落。

而如今,吴郡陆氏的利益跟刘备和郑平绑到了一起。

帮刘备,就是在帮吴郡陆氏!

这不得不让陆康考虑,三郡结盟共抗孙坚对吴郡陆氏的未来影响。

想到孙坚若是再回江东,必然还会再攻皖城,陆康再次迟疑了。

良久。

陆康徐声道:“康成公之子,果然是人中龙凤。如此布局,老夫连拒绝的理由都寻不到了。”

“阿议能成为郑氏门生,是他的福泽。”

“老夫,又岂能不助阿议一臂之力。”

华缉拱手一礼:“如此,在下便先行前往豫章,说服兄长结盟三郡。”

待得华缉离开,陆康不由再次感慨:“天下俊杰何其多也。阿议虽然遇到了贵人,但今后的成就如何,也难以定论。”

“老夫年近七旬,也没多少年头可活,大概是看不到阿议的成长了。”

“阿议个性跳脱,虽然聪慧但沉淀不足,难以跟天下俊杰争锋。”

“当有谦逊之心,厚积薄发,方可成大事。”

想到这里,陆康回了一封书信,交由长子陆俊:“阿俊,你替老夫去趟临淄城,将此信亲手交给阿议。”

“再以长辈之名,给阿议改个名字吧。”

陆俊道:“父亲想给阿议改为何名?”

陆康道:“《尚书.大禹谟》有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可改名为逊,一日三省吾身,方可成大器。”

豫章郡。

华缉见到了阔别数年的兄长华歆。

在南阳时,华缉听闻华歆被袁术扣押,孤身前往,但未能见到华歆。

如今再见,却是奉命来游说华歆。

世事无常,令华缉不由有些感慨。

忽闻华缉到来,华歆亦是欣喜不已:“子诚在显谋麾下做事,今日怎有空来豫章?”

华缉难掩阔别重逢的喜悦,笑道:“为私事而来,亦是为公事为来。”

寒暄一阵。

华歆邀华缉来到内院小酌。

看着华歆准备的浊酒,华缉却是拿出了自带的青州美酒,酒坛上还贴着仙人酿三个字。

“兄长勿怪,这浊酒愚弟喝不惯了。”

“正好来的时候,带了几坛仙人酿,与兄长共饮。”

华歆本来还想说这浊酒味美,还未开口就闻到了仙人酿那独特的香醇,看到了那如山泉水般清澈的酒水时,顿时将对浊酒的赞美咽回了肚子。

“子诚,你这是哪来的美酒?如泉清澈、香醇入脾,这一坛至少得千金啊!”华歆不是嗜酒之人,偶尔也会小酌两樽。

华歆平日里要邀请或者赴宴,对各种酒见识也不少。

华缉笑道:“除了显谋兄,还能有谁能酿出如此这般的神仙佳酿?”

美酒入喉,这冬日里的寒气也减了不少。

华歆询问正事:“子诚,你这次来豫章郡,是为了何事?”

华缉道:“显谋兄有意,促使庐江郡、豫章郡和会稽郡,三郡结盟共抗孙坚。”

“愚弟已经去了皖城,庐江太守季宁公已经同意结盟,若兄长有意,愚弟将持两家书文前往会稽郡寻王朗。”

华歆没有立即回答,斟酌片刻道:“扬州自有朝堂的刺史,要对抗孙坚,只需听扬州刺史的命令即可,何必要三郡结盟?”

华缉轻笑:“兄长又岂会看不清局势?刘繇若真有平定扬州的能力,又岂会被孙坚自吴郡驱逐?”

“刘繇不识大局,因私废公,更是擅自扣押青州在吴郡购买的战船,迫使孔北海的结义兄弟、前吴郡太守盛孝章弃官而逃。”

“刘繇本事不足,又惹得士民怨恨,早已是众叛亲离。”

“这扬州,需要一个有名望、得人心的名仕来安抚各郡。”

“若兄长有意,可出任扬州刺史。”

华歆摇头:“刘使君尚在,我又不得皇命,岂能出任扬州刺史?此事不可再谈。”

华缉笑道:“显谋兄知晓兄长秉性清正,也未让愚弟带来任命。”

“兄长虽然未得皇命不能出任扬州刺史,但这豫章太守却是天子任命。”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兄长定然不忍见逆贼孙坚在扬州恣意掀起兵祸,让扬州士民身陷兵祸恐惧之中。”

“所以这三郡结盟之事,想必兄长已经准备答应了。”

华歆再次打量华缉,仿佛要重新认识华缉一般,内心不由多了几分欣慰:“子诚辩才,远胜昔日了啊。”

“愚兄已经辩不过你了。”

华缉拱手一礼:“愚弟不过是奉令而为,是兄长在谦让愚弟。”

华歆大笑:“子诚过谦了,以你今日表现,不枉多年苦读了。”

“只是愚兄长于政务,对军略不擅长,即便结盟三郡,也未必能抵挡得住孙坚的百战之兵啊。”

华缉轻轻摇头:“兄长勿忧。算算时间,青州的飞军营已经跟着盐商的船只抵达会稽郡了。”

“飞军营的主将兄长也认识,正是显谋兄的结义兄弟,东莱太史慈!”

“飞军营的军师,则是河北名仕沮授沮公与。”

“同时,管承的战船也会留在会稽郡。”

华歆惊道:“显谋这是要图谋扬州?即便没有愚兄的响应,也不会影响显谋图谋扬州的布局吧。”

华缉点头:“显谋兄行事周全,不论三郡是否结盟,都不会影响核心的布局。三郡结盟共抗孙坚,不过是让显谋兄的布局更加的缜密完美。”

“乱扬州者,以袁术孙坚为首。”

“这一次,显谋兄要让袁术和孙坚,在扬州无立锥之地。”

华歆起身。

华缉带来的消息,太过于震撼了。

华歆在豫章郡消息闭塞,很难纵观这扬州局势的变化。

如果不是华缉到来,华歆压根就猜不到,郑平会图谋扬州!

华歆琢磨:“孙坚骁勇,即便太史慈有管承相助,也未必会是孙坚对手。”

“子诚不知,除了陆太守的兵马,愚兄的兵马和王太守的兵马,都难堪大用。”

“而且这江东局势复杂,有太多的势力盘根错节,又有山越人时常侵扰地方。”

“想抗衡孙坚,还是太难!”

“若是惹恼了孙坚,这豫章郡,愚兄就护不住了。”

华歆谨慎,但也缺少魄力。

毕竟华歆主修的是文事政务,擅长的是文治而不是武治。

若是在盛世,华歆是个十分合格的豫章太守,但在乱世,华歆文治有余武治不足。

华缉饮酒一樽,笑道:“兄长过于胆怯了。”

华歆皱眉:“子诚,愚兄是豫章太守,要护一郡安危。”

“武备不足,妄动刀兵,那就是在给豫章郡招来祸事。”

“若能护一郡士民,即便胆怯些又有何妨?”

华缉跟着郑平的时间久,对华歆的这种想法并不认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兄长想护一郡士民,奈何这扬州还有虎狼未除。”

“不除虎狼,即便委曲求全的托庇于虎狼,也只是让祸事延了时日。”

“要护这一郡士民,只有除掉虎狼,方可保一方平安。”

华缉侃侃而谈,一阵阵的辩词,让华歆难以招架。

看着意气风发的华缉,华歆不由长叹:“若愚兄不愿结盟三郡,显谋还有什么后招?”

华缉盯着华歆,不假思索地道:“大概,会换个豫章太守。”

华歆的双眼猛地睁大,眼神也渐渐变得严肃:“换个豫章太守?凭什么?”

华缉凝声道:“就凭青州刘使君,有假节之权;不从命者,皆视为袁术一党。”

“袁术一党拥护的是涿城的天子,那么对于长安的天子而言,就是叛逆。”

“讨伐叛逆,是长安的天子,赋予刘使君的权力!”

顿了顿。

华缉轻叹:“兄长,原本这次的差事,是祢正平来办的。但愚弟担心祢正平会跟兄长言语起了冲突,故而才请命来此。”

“兄长,显谋兄全力辅佐刘使君,为的就是匡扶汉室。”

“在匡扶汉室的这条路,显谋兄是不会容忍有人拦路的。”

“即便兄长跟显谋兄有旧,若是挡了显谋兄的道,兄长的前途也就难以预料了。”

这略有威胁的话,让华歆听得有些蹙眉。

若是祢衡来,华歆说不准就将祢衡乱棍打出了。

但来的是华缉,华歆却不得不去多考虑。

良久。

华歆面色复杂的看向华缉:“三郡结盟共抗孙坚,是要三郡都听太史慈的号令吧。”

华缉没有隐瞒,点头道:“子义兄是显谋兄可以绝对信赖的人,也是平定扬州的关键人物。”

“虽然子义兄现如今的能力不足以独当一面,但有公与先生相助,足以助子义拉拢扬州的名仕豪杰。”

“换而言之,子义兄最终会以平定扬州的功劳,出任扬州牧。”

让太史慈负责扬州,而不是让张飞负责扬州。

这本质上是刘备跟郑平在共同利益上的一个均衡分配。

太史慈虽然投刘备的时间早、又是郑平的义兄弟,但在青州的地位一直都不高。

哪怕是牵招,都当了兵曹从事。

而太史慈一直都没有一个明显的定位。

以前大家都在青州,致力于发展青州,能分的利益不多,倒也不会有什么矛盾。

而如今,青州开始了制霸黄河以南的战略布局,这利益就得相对公平的分配了。

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让其立功出任徐州牧,这是无可厚非的。

若刘备没有依靠郑平就立足青州,那么扬州牧就得由张飞来出任。

然而,刘备自立足青州到现在开始跟黄河以南的豪杰争锋,郑平是最大的功臣。

可郑平又不能直接统兵立功、牧守一方,那么郑平的义兄弟、飞军营的主将太史慈,就成了在扬州立功的不二人选了。

太史慈代表的,就是以郑平为首的青州士族利益!

所以,即便太史慈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来扬州的依旧是太史慈而不是张飞也不是牵招。

能力是可以磨炼的。

在郑平将布局扬州的计划传讯给刘备后,刘备就下令让沮授协助太史慈一同南下。

最终。

华歆在华缉的劝说下,同意了三郡结盟。

不过,华歆隐瞒了刘繇如今在豫章郡的情报。

倒不是华歆有什么异心,而是华歆担心华缉得知刘繇在豫章郡的情报后,会让刘繇出现什么意外。

毕竟,只有刘繇死了,太史慈才能顺理成章的暂领三郡。

会稽郡。

太史慈和沮授的到来,以及停靠在会稽郡近海的大量战船,让王朗不由心有忌惮。

不知太史慈和沮授来意的王朗,硬着头皮跟虞翻出城来见。

“王太守,有元达先生书信在此。”

太史慈一见王朗,就奉上了赵昱的书信。

王朗跟赵昱是好友,见太史慈没什么恶意,又奉上赵昱的书信,王朗心中的忌惮少了许多。

快速的扫了一眼赵昱的书信,王朗的表情也逐渐严肃:“太史将军,刘刺史虽然兵败,但并未死亡。”

“我等若是推举你来暂领扬州,恐怕会惹怒了刘刺史。”

太史慈笑而不答。

沮授却是辩驳道:“刘繇奉命平定扬州,却接连损兵折将,以至于吴郡和丹阳郡都落入袁术之手。”

“青州刘使君有天子亲赐的节杖,可代天巡狩,平定诸郡乱党。”

“刘繇如今不知所踪,扬州却不能一日无主。”

“以太史将军暂领扬州、整肃扬州兵马,将袁术在扬州盘踞的乱党逐一扫灭,才是当前紧要之事。”

“王太守不愿听命刘使君的节杖号令,这是何意?”

沮授晓以大义,以节杖来说王朗,顿时让王朗如芒在背。

王朗连忙解释道:“误会!我身为汉臣,又岂会不听皇命?刘使君有天子节杖,我自当听其号令。”

“只是会稽郡兵马匮乏,恐怕难以跟吴郡和丹阳郡抗衡。”

沮授凛然而道:“无妨!庐江太守跟豫章太守皆跟刘使君有旧,王太守只需要听命行事即可。”

王朗顿时肃容:“庐江和豫章也得了号令吗?”

(本章完)

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计慑服郡兵第298章 刘备长子,梦日月故名昭第190章 刘备长女,积粮筑城之议第259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第28章 选将练士,关羽孤傲依旧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136章 智为将首,关羽谋西凉将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劝降管亥第138章 羽斩华雄,卢植战皇甫嵩第236章 惊弓之鸟,陈登疲兵之计第203章 周郎年少,刘繇结仇刘备通知:十六号恢复三更。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赞刘备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请贤士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34章 坚壁清野,张飞的大耳刮第178章 破袁术谋,关羽举兵北上第106章 收之东隅,中山甄氏渊源第291章 金印紫绶,大汉皇叔刘备第151章 定势河南,刘备未雨绸缪今天停电了,只有一更哈第255章 六营立旗,真仁主不妄杀请假一天第271章 乱中取胜,周瑜用混战计第338章 御驾亲征,刘备亲临濮阳第203章 周郎年少,刘繇结仇刘备第314章 围魏救赵,郑平算敌所算第145章 冯谖三窟,向刘表借钱粮第332章 帝位之争,刘虞私问刘备第155章 王佐之争,郭嘉计说荀彧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孙观拜服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127章 巧魁儁乂,刘备再遇良将第221章 贾诩毒计,长安毁于一旦第326章 敌后战法,袁绍心态炸裂第46章 陈纪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304章 争夺兖州,兖州牧吕奉先第4章 显谋于世,制天命而用之第296章 曹操中计,君疑臣则臣死第178章 破袁术谋,关羽举兵北上第292章 布局颍川,刘备游说吕布第135章 孙坚兵败,麴义破成皋关第126章 奸雄英雄,终究不是一路第123章 西征之议,卢植誓破长安第301章 陷阵高顺,敬英雄斥匪类第140章 神威关羽,智计仍需武勇第88章 袁曹密谋,刘备名扬四州第171章 断交绝盟,四方俊杰勠力第283章 南阳良将,黄忠甘宁魏延第236章 惊弓之鸟,陈登疲兵之计第151章 定势河南,刘备未雨绸缪第41章 谦雅之士,刘备盛礼敬贤第185章 诛袁终战,刘备四面埋伏第162章 纵横捭阖,苏秦张仪之能第105章 兖州变故,刘备连横青徐第293章 领左将军,刘备开府治事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75章 祈天灯现,破乐陵斩贼首第172章 奇谋论势,袁曹布局兖豫第192章 南下琅琊,郑平忽悠曹嵩第87章 东海糜氏,当急人之所急第280章 张郃献城,第七营大戟营第128章 分治冀州,刘备劝和袁韩第19章 世道纷乱,叹人命如草芥第1章 趋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162章 纵横捭阖,苏秦张仪之能第90章 刘备进兵,卢植张飞到来第66章 破贼杀敌,关羽初显帅才第54章 校场整军,郑平初显军略第293章 领左将军,刘备开府治事第52章 汉家宗亲,青州刘氏底蕴第221章 贾诩毒计,长安毁于一旦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第113章 围炉而坐,刘备论讨董事第202章 坐山观虎,曹操喜袁术怒第106章 收之东隅,中山甄氏渊源第65章 何为仁义,彼害之我利之叹,今天只能一更了。请假一天由于小孩反复发烧,明天开始暂时一更第276章 传国玉玺,还治其人之身第192章 南下琅琊,郑平忽悠曹嵩第35章 文武争驰,郑平略施小计第243章 三英齐聚,淮陵城曹孙刘第249章 长安易主,刘协的疑心病第44章 下官斗胆,恳请陈相退位第256章 周郎孙郎,白袍营的规矩第330章 许攸定计,刘协被劫走了第190章 刘备长女,积粮筑城之议第31章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第308章 南阳贾诩,夺取荆州之策第334章 刘协遗命,郑平抵达温县第183章 刘备亲至,假途兵指刘岱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劝降管亥第288章 郭图暗议,刘备兵至虎牢第315章 五营齐出,孙坚颜良斗勇第14章 才兼文武,郑平初见孔融第240章 十二军令,郭嘉陷入混乱第249章 长安易主,刘协的疑心病第113章 围炉而坐,刘备论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