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荀攸出仕,郑平迁为军师

第263章 荀攸出仕,郑平迁为军师

在这之前,荀攸从未跟刘备有过真正的私下交谈。

所见、所闻,皆是刘备麾下文武及青州士民百姓对刘备的评价。

荀攸来见刘备,主因是跟郑平论势的时候论输了,得出了这天下间唯有刘备才有能力和资格去匡定的结论。

喜欢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荀攸,决定顺应大势助刘备功成。

但认同大势,不等于认同青州士民对刘备的德行评价。

即便是来见刘备之前,荀攸心底亦是对刘备的德行持有保留的态度。

但今日一聚,短短的时间内,荀攸就看到了比传闻中更真实的刘备。

那对刺董义士的尊敬,真情流露、发自内心,瞒不过荀攸的这双慧眼。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荀攸双手也不再颤抖。

双手向前,身体微驱,荀攸郑重其事的接过刘备手中的酒樽,随即将酒樽中的桃花酒一饮而尽。

刘备以礼相敬,荀攸又岂能不以礼回敬。

“好酒!”一樽酒下肚,荀攸的语气也多了几分豪迈:“不知此酒如何酿得?”

刘备大笑:“酒是仙人酿,我以桃花泡酒,密封七七四十九日,可让仙人酿跟桃花的香韵彻底融合。”

“显谋亦曾言,以酒渍桃花服之,好颜色,可治百病。”

荀攸赞道:“《山海经》曾记载夸父追日: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即为桃林,桃有救命之意。”

“汉亦有旧俗,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桃有辟邪之意。”

“《尚书》有载:周武王克商,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桃有胜乐之意”

“贤士大才立志修身治国平天下,却又因为时局混乱而不得不归隐田园寄情山水。”

“桃花也时常用以寄托隐士贤才心中之情,既有百姓对安居乐业的向往,亦有对太平盛世与国家兴衰的期盼。”

一时之间,刘备和荀攸以桃花酒为引,因酒论势,既谈桃花也论人,渐有心心相惜之意,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自午时到未时,又自未时到戌时,直到太阳引入山峦、桃园中亮起火把,刘备和荀攸这才意犹未尽。

“只恨今日无明月,否则定与公达先生再把盏。”刘备语气颇为遗憾。

荀攸则是笑道:“使君盛情,攸亦难忘。不知使君别院是否有棋房,攸愿再与使君对弈三局。”

刘备一愣,随即明白了荀攸话中意,大笑起身:“棋房自然有,劳烦公达先生移步,今夜定要与公达先生在棋盘上一较高低。”

离开桃园,回到别院。

刘备令人取来饮食,一边跟荀攸合榻对弈,一边跟荀攸再论天下大势。

“备欲助天子匡定天下,然而方今之势,错综复杂,北有袁绍、马腾、韩遂辅佐伪帝,南有吕布、张邈、曹操、臧洪、刘表、刘焉与备共扶天子。”

“公达先生乃当世大才,可知这乱世洪流,要如何才能让其恢复如初?”

刘备诚心而问。

荀攸很清楚,刘备麾下有郑平、田丰、沮授等贤士大才,对于如何平定这乱世洪流早有自己的认知了。

此时来问,既有考校之意,也有让荀攸表现之意。

略思片刻,荀攸微微敛容:“天下大势,南北两分。袁绍拥立伪帝,据幽、冀、并广褒之地,民过千万,又以乌桓、匈奴等部落相助,兵精粮足,谋多将广。”

“虽然北方尚有公孙瓒固守易京城,黑山亦有黄巾贼一息尚存,但袁绍鲸吞天下之势已成,公孙瓒和黑山贼已经不足为患。”

“反观南方之势,虽有使君亦据青徐扬三州之地,然而青徐扬三州论人力、物力、财力,皆逊于幽冀并。”

“其中又以战马最是稀缺!”

“袁绍据北方三州,又结善乌桓、匈奴,即便要组成十万骑兵,也非难事。”

“使君想要对抗袁绍,仅仅只依靠青徐扬三州是不行的。”

“以攸之见,兖州臧洪、豫州曹操、荆州刘表、关中吕布、张邈、陈宫之辈,虽然都以长安天子为尊,但对使君而言,皆是潜在之祸。”

“这群人,大抵都是不愿屈居人下的野心之辈,不可轻信。”

“攘外必先安内!”

“若寻得机会,可先取兖州,占黄河险要之地以拒河北之兵;再取豫州之地,灭吕布、曹操等野心之徒;再以天子令召荆州之兵北上,集六州之力,方可跟袁绍一决胜负。”

刘备迟疑道:“我自青州立足至今,行事无不奉之以大义。然而取兖豫之地、灭吕布、曹操等人,却是师出无名。”

“倘若擅自攻伐,那我又与曹操等人有什么区别呢?”

“天子赐我假节之权,是希望我能维护汉室的权威扫贼灭寇,而非恣意妄为。”

荀攸暗暗钦佩,解释道:“攸之意,亦非让使君擅自攻伐。”

“攸之叔父荀彧,如今在曹操麾下谋划大势,以攸对叔父的了解,叔父必然会劝曹操迎天子入颍川,奉天子以令不臣。”

刘备疑道:“曹操的确遣人来信,邀我一同奏请天子迁都洛阳。我纳显谋之言,同意了曹操的邀请,早已将迁都之请报送去长安。”

“公达先生为何会认为,文若先生要劝曹操迎天子入颍川?”

荀攸笑道:“迎天子入洛阳,必然是郭奉孝和戏志才的想法,而迎天子入颍川,才是叔父真正的意图。”

“唯有在颍川,叔父才能以荀氏一族为引、聚颍川士族之力,这跟显谋以北海郑氏为引、聚青州士族之力的策略是一致的。”

“郭奉孝和戏志才只是寒门士子,不识颍川荀氏的真正底蕴,自然也不明白这一郡士族凝聚之后的真正力量。”

“唯有在颍川,叔父才能聚颍川士族的力量,助曹操执掌朝廷大权。”

“明礼法,行王霸,奉天子,令不臣。”

“而非吕布、张邈、陈宫等人,自知在关中之地凝聚士族的力量不够,不得不还政于天子,以此来平衡朝中势力。”

“只可惜,乱世之中,倘若天子和臣子还在为了权力而互相争斗,只会错失良机,事事都落于人后。”

“叔父很明白,倘若迁都洛阳,即便有叔父相助,曹操也难以在朝堂之上独断专行。”

“若不能独断专行,又如何能明礼法、行王霸、奉天子、令不臣?”

刘备吃了一惊:“那这曹操,岂不是在效仿董卓、李傕?文若先生是当世名仕,怎也有这般忤逆想法?”

荀攸轻轻摇头:“叔父并非有忤逆之心,而是他自信能让曹操在朝堂独断专行的同时,再塑汉室的威望。”

“换而言之,在叔父眼中,曹操只是一个能平定天下、扫荡群贼的大将军,而他才是那个天下匡定后能让大汉士民归心、百姓安乐的大司徒!”

“只可惜,叔父过于自信了。”

“曹操此人,不是一个甘愿受到束缚掣肘的人。”

“如今曹操势弱,需要叔父来聚颍川士族之力为其所用,一旦曹操势强,以叔父为核心的颍川士族就会成为束缚曹操野心的枷锁。”

“倘若他日叔父成了曹操野心的绊脚石,曹操必然会将叔父舍弃!”

刘备内心一震。

通过荀攸的分析,刘备也明白了曹操跟荀彧之间的关系立场。

“我跟显谋,亦如曹操跟荀彧。”

“然,我不会如曹操一般薄情寡义,势强之后就将显谋舍弃。”

“人生难得相知心,若为了那不切实际的野心就抛弃志同道合的知己,岂非无情牲畜?”

刘备下意识的在心中将自己和曹操对比,对曹操多了几分鄙夷。

倘若因为野心就抛弃一路帮扶的旧人,将其视为不得不除掉的枷锁,岂不是令贤士寒心?

这今后,还有谁愿意真心效力?

想到这里,刘备正色而道:“我与显谋相识相知,我有今日的成就,显谋有大半的功劳。”

“不论未来局势如何演变,我绝不会视显谋为枷锁,也绝不会抛弃显谋。”

“曹操,不配与我相提并论!”

刘备这话,多少有些任性。

大有一种,谁敢说郑平的坏话就要杀谁的味道。

见刘备正色厉言,荀攸亦是心中一凛。

荀攸很明白,刘备说这话并非是故意说给荀攸听,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郑平的功劳。

惟贤惟德,唯有玄德公。

荀攸心中更是钦佩,遂道:“使君以诚信仁义待人,是贤才义士的幸事。”

“叔父虽然想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但可惜曹操不是使君这般贤德之人,这奉天子必然会变成挟天子。”

“天子若是受辱,使君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使君有天子赐予的节杖,可替天子扫贼荡寇。”

“届时,这兖豫之地,若有奉曹操之令的皆是贼寇,使君持节征讨,又岂会是师出无名?”

荀攸的话说得很直白。

不要怕师出无名,只要天子到了颍川,以曹操的个性必然不会真心奉天子。

曹操若要挟持天子,那就是如董卓、李傕一般的叛逆。

兖州和豫州谁听曹操的命令谁就跟曹操一样,都是叛逆。

那么有天子亲赐节杖的刘备,就可以举兵讨伐叛逆。

自然,就师出有名!

刘备大喜:“听公达先生之言,如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啊!”

心中没了顾虑的刘备,跟荀攸是越聊越起劲。

白日里在桃园未尽的话题,在这榻上也继续聊了起来。

若不是陈到担心刘备和荀攸熬夜太久有损身体,刘备还想跟荀攸通宵长聊。

“公达先生,此刻天色太晚,若是不嫌弃,就在此间歇息如何?”刘备盛邀道。

荀攸也是豪迈之人,不似荀彧一般注重礼法,当即也应道:“攸一入睡,这鼾声就很大,使君若是不怕,攸便在此间歇息了。”

刘备大笑:“公达先生说笑了,我又岂会怕一夜鼾声。”

шшш_ⓣⓣⓚⓐⓝ_Сo

很快。

屋内就响起了一阵阵的鼾声,一左一右,此起彼伏,若是细听,似有高山流水的合曲之意。

翌日。

刘备召集青州文武,正式任命荀攸为青州别驾,而郑平则是多了一个新的身份。

军师中郎将,属征北将军,掌军政诸事。

这不是正式的官职,亦无朝廷的正式授命。

但这个中郎将,却是刘备专门为郑平一人设置的,位低而权重。

名义上,徐州和扬州,刘备这个征北将军是管不到的。

可徐州牧是关羽、扬州牧是太史慈,这两人都是刘备的亲信,明面上不受刘备节制,但暗地里都得听刘备的命令。

而郑平这个征北将军的属官的军师中郎将,也正式获得了执掌青徐扬三州军政的权力。

不过这个执掌三州之权,名义上是不合律法的。

所以刘备就单独在征北将军的属官中增设了这么一个军事中郎将,来替刘备暗中执掌青徐扬三州军政诸事,聚三州之力谋定天下。

自此。

刘备势力形成了以“刘备荀攸”“关羽田丰”“太史慈沮授”明掌青徐扬三州、郑平则奉刘备之令以军师中郎将身份暗掌青徐扬三州军政的执政体系。

看似郑平的权势比刘备更大,但这实际上是对刘备名望的一种保护。

虽说明眼人眼中,青徐扬都由刘备执掌。

但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刘备只是一个有假节之权的青州牧、征北将军、临淄侯,而徐州和扬州,是跟刘备没多少关系的。

刘备也不会明面上去干涉徐州和扬州的军政!

至于郑平暗掌三州军政,说话得有证据,不然就是诽谤。

太史慈是郑平的义兄,郑玄是关羽的师叔,这太史慈和关羽愿意听郑平的献策,关刘备什么事?

在刘备的统辖下,青徐扬三州正以稳定的趋势发展。

而在涿城。

荀谌也带着刘备的书信返回。

得知刘备的意图后,袁绍顿时有些不乐意了:“这刘备以为自己是谁?”

“以前公孙瓒同意让刘虞去青州,是因为公孙瓒顾及刘虞在幽州的名声。”

“如今公孙瓒在幽州声名扫地,我要杀公孙瓒,幽州士民只会拍手称快。”

“刘备何德何能,敢跟本将谈条件?”

这章要写荀攸,费脑,写了三小时,汗。

(本章完)

第205章 人才济济,刘备喜得三杰第193章 引资招商,郑平糜竺论势第172章 奇谋论势,袁曹布局兖豫第311章 群谋众议,斗郑平争兖州第235章 攻心之计,关羽义释周泰第205章 人才济济,刘备喜得三杰第186章 袁术败逃,张飞巧遇典韦第310章 暗掌东平,郑平谋算吕布第259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叹,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93章 引资招商,郑平糜竺论势第320章 分化之策,郑平又骗人了第249章 长安易主,刘协的疑心病第59章 攻心为上,郑平长袖善舞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321章 先乱后取,郭嘉献议和计第62章 迅雷之势,两县黄巾皆平第201章 以帝为虎,二虎竞食之计第335章 孙策发威,郑平算计司马第150章 边让陈宫,兖州止战之策第10章 惟贤惟德,刘备一访郑平第270章 好谋无断,迟疑的袁本初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186章 袁术败逃,张飞巧遇典韦第109章 刘备南下,诸葛瑾的震撼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请贤士第57章 初战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171章 断交绝盟,四方俊杰勠力第189章 南结陆康,郑平再布远略第50章 胡昭堂妹,张飞心有所属第127章 巧魁儁乂,刘备再遇良将第195章 反败为胜,袁绍诓骗公孙第324章 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计今天没有第三更,容我花时间调整下后面的剧第247章 孙坚归降,曹操又头疼了第71章 强兵碾压,郑平速破般县第148章 群策群力,智者不谋而合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325章 四路并进,袁绍决意南征第31章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第229章 陶谦战死,徐州易主而抉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163章 乾坤难测,天下大势已乱第4章 显谋于世,制天命而用之第332章 帝位之争,刘虞私问刘备第331章 关羽决意,刘协中箭而亡第16章 赠字瑾瑜,郑平盛赞刘备第299章 刘备南巡,曹操阴谋得逞第333章 刘虞之计,三宗共举刘备第308章 南阳贾诩,夺取荆州之策第45章 矢志不渝,举刘备为茂才第190章 刘备长女,积粮筑城之议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咳咳,新书发了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将第90章 刘备进兵,卢植张飞到来第97章 昭烈之勇,刘备大败徐和第247章 孙坚归降,曹操又头疼了第3章 青州祸事,郑平策论黄巾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129章 以仁驱武,亦知先登之勇第57章 初战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126章 奸雄英雄,终究不是一路第28章 选将练士,关羽孤傲依旧第105章 兖州变故,刘备连横青徐第321章 先乱后取,郭嘉献议和计第190章 刘备长女,积粮筑城之议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14章 才兼文武,郑平初见孔融第104章 贤才来投,刘备声名渐起第177章 双谋合变,袁绍袁术犯蠢第221章 贾诩毒计,长安毁于一旦第303章 曹刘相争,张邈陈宫中计第278章 公孙之殇,气疯了的袁绍第65章 何为仁义,彼害之我利之第258章 关中旱灾,荀谌欲说荀攸第201章 以帝为虎,二虎竞食之计第43章 借古讽今,论官尸位素餐第329章 离间计成,袁绍罢免文丑第148章 群策群力,智者不谋而合端午祭祖,请假一天第9章 儒生英气,敢称少年有为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287章 刘晔投袁,郑平的缓兵计第75章 祈天灯现,破乐陵斩贼首第332章 帝位之争,刘虞私问刘备第10章 惟贤惟德,刘备一访郑平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3章 论策黄巾,君必以民为本第81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畅言大势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劝降管亥第163章 乾坤难测,天下大势已乱第218章 局势变化,曹嵩死青徐祸第205章 人才济济,刘备喜得三杰第236章 惊弓之鸟,陈登疲兵之计第254章 征北将军,临淄侯刘玄德请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