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再得玉玺,刘备欲往洛阳

bookmark

第281章 再得玉玺,刘备欲往洛阳

兴平元年,八月底。

刘协率众公卿抵达洛阳。

看着萧条衰败的洛阳城,刘协心中不由升起一阵阵悲哀。

“繁华故都,竟成了残垣断壁。”

“汉室之耻啊!”

刘协一面派人在残破的洛阳中清理出能暂住的府邸,一面召来宗正刘艾。

“宗正,征北将军是何想法?”刘协的语气有些急促。

因为曹操和张邈及朝中文武的分歧,刘协只能暂时迁都洛阳。

可到了洛阳后,刘协的心思又变了。

就洛阳这残垣断壁的地方,根本不适合再当帝都。

如今朝中文武分为四派。

一派以吕布、张邈、陈宫为首,希望迁都陈留。

一派以钟繇为首,希望迁都颍川。

一派以杨彪、马日䃅为首,希望留在洛阳或者迁都弘农。

一派则以刘艾为首,希望迁都青州。

而以刘艾为首迁都青州的想法,实则也是刘协的想法。

刘艾道:“臣去青州的时候,征北将军正跟袁绍有战事冲突。”

“但征北将军已经承诺,会尽快结束跟袁绍的战事冲突,来洛阳觐见陛下。”

刘协微微有些惊讶:“征北将军跟袁绍打起来了?可知道是什么原因?”

刘艾如实道:“刘青州派兵去护送公孙瓒的家眷返回青州,但遭到了袁绍的截杀,征北将军一怒之下,就下令攻打南皮城。”

刘协有些皱眉:“公孙瓒叛逆之辈,征北将军为何还要遣兵去救?”

刘艾连忙解释道:“陛下,征北将军素以信义为立身之本,这公孙瓒虽然是叛逆之辈,但跟征北将军私交很好,二人又同为卢尚书门下。”

“公孙瓒虽有叛逆之举,但征北将军不愿故友断后,故而遣兵护送公孙瓒的家眷回青州。重情重义之人,陛下应该高兴才对。”

刘协眉头舒展:“宗正言之有理。征北将军对昔日故友都这般重情义,必然也不会忘记朕的恩义。”

“朕虽然暂时答应了朝中文武,先迁都洛阳,再决定是去陈留还是去颍川,但现在朕只想去青州。”

“不论是陈留还是颍川,都是一群野心之辈妄想掌控朕,唯有征北将军才是真心待朕。”

言谈间。

董承到来。

最近董承是意气风发,父凭女贵,这女儿当了贵人,董承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董承本来是董卓部将牛辅的部曲,按理说是成不了刘协的国丈的。

然而,这董承又是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侄儿,刘协又自幼受董太后照料,这关系一论,董承的女儿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刘协的贵人。

“陛下,大喜事啊!”

“蝗灾席卷东郡和陈留郡,陛下不用迁都去陈留了。”

董承没注意到刘协越来越铁青的脸。

这叫什么好消息!

“国丈,百姓受灾,朕心忧不已,何来大喜?”刘协的语气也变得不渝。

董承马屁拍到马腿上,顿时有些尴尬,讪讪道:“陛下仁慈,是百姓之福。”

刘协的眼神变得复杂:“颍川可有受到蝗灾影响?”

董承摇了摇头:“颍川并无蝗灾。”

刘协的眼神变得更忧虑。

原本迁都陈留和迁都颍川两派就吵得不可开交,如今陈留遇到蝗灾而颍川没遇到蝗灾,那么支持迁都颍川的人就会变多。

如刘协猜测的一样,当陈留和东郡受到蝗灾的消息在公卿百官中传开,钟繇就第一个来寻刘协,再劝刘协迁都颍川。

随后,又有十余位公卿来寻刘协,纷纷劝谏刘协迁都颍川。

而另一边的吕布、张邈和陈宫就颇为难受了。

“陈留怎么会有蝗灾?”

“臧子源是怎么预防的!”

张邈感受到了浓浓的恶意。

执政关中,关中旱灾。

刚到洛阳,陈留蝗灾。

仿佛这天道都不想让刘协去陈留、不希望张邈能执政一般。

吕布面色也不好看。

这建威大将军当久了,吕布已经不想再屈居人下了。

若迁都去了颍川,曹操的势力猛增,吕布想要当一个执掌军权的大将军就很难了。

曹操会将豫州的兵马给吕布指挥吗?

吕布可不会自信到曹操会交出指挥权!

可曹操不交出指挥权,吕布又如何称得上执掌军权的建威大将军?

陈宫琢磨了半晌,道:“为今之计,只有尽可能的让陛下待在洛阳,然后拖到明年。”

陈宫的想法很简单。

陈留的蝗灾也就今年有,等到了明年,陈留照样是个最适合迁都的地方。

张邈愁眉道:“公台之策虽然可行,可钟繇曹操等人却不会让陛下拖到明年。甚至于,他们还会拿蝗灾说事,譬如迁都陈留不吉之类的。”

涉及到利益的时候,什么大吉大凶,都不过是用来打击敌人的手段。

倘若颍川有蝗灾而陈留无蝗灾,张邈也会以这借口来打击钟繇曹操等人。

陈宫细思道:“不如请刘备来洛阳?若刘备想让陛下迁都去青州,钟繇曹操等人必然不肯。”

“如此一来,我等就可以劝谏陛下暂留洛阳,静待曹操和刘备争出个结果。”

“只要拖到明年,就可以再请陛下迁都陈留。”

吕布想法更直接:“不管陛下迁都何处,本将的建威大将军谁都不能动!谁动本将就杀谁!”

相对于刘协和张邈等人的忧虑,曹操却是十分的开心。

早在刘协抵达洛阳之前,曹操就亲率兵马护送。

得知东郡和陈留受到蝗灾侵扰,曹操的心都快乐上天了。

“臧子源是个人才,即便面对蝗灾也有应对之策。”

“只可惜,陈留和东郡的蝗灾,不在于会对两郡造成多大的祸害,而在于陈留出现了蝗灾,天子迁都就是不吉!”

“张孟卓怎么也没想到,这上天都不想让陛下迁都陈留啊!”

“如此一来,陛下只能迁都许县了!”

曹操心情舒坦不已。

只要刘协迁都许县,那这朝中诸事,还不是由他曹操说了算?

至于吕布、张邈、陈宫,在颍川地界,是龙也得趴着,更何况几只病虎!

一旁的郭嘉见曹操有些得意忘形,适时提醒道:“明公不可大意,当心张孟卓再用诡计。”

曹操颇有些不屑:“陈留都闹蝗灾了,张孟卓都束手无策了,难道陛下还能迁往他处?”

郭嘉目光灼灼,右手微微一指青州的方向:“明公可别忘了,在陛下迁都之前,宗正刘艾去了青州。”

“陛下,可是一直都想去青州的!”

“张孟卓只需要拖到臧洪解决了陈留和东郡的蝗灾,就可以再次劝陛下去陈留。”

想到跟刘备之间的矛盾,曹操不由皱眉:“依奉孝之言,应当如何应对?”

郭嘉断定道:“我以为,张邈一定会遣人去青州陈述利害,而刘备若不想让陛下迁都颍川,就会跟张邈暂时结盟。”

“当务之急,明公应遣人去青州,试探刘备对陛下迁都的态度,早做打算!”

曹操踱步细思,这细眼中闪过一阵不愉:“怎么到哪都有刘备!”

临淄城。

袁绍令颜良退守成平后,刘备令孙坚率破军营驻守南皮城,典韦率锐士营驻守乐陵城后,其余兵马则是返回各自驻地。

袁绍忙于回涿城稳定大局,也顾不上抢回南皮城了。

刘备和袁绍之间的兵事冲突,也暂时告一段落。

九月初。

刘备返回临淄城。

荀攸带了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来见刘备。

“使君,此人是幽州右北平郡无终县人,姓田名畴字子泰,本是大司马曾经的属吏,后因袁绍公孙瓒拥立伪帝,子泰就在徐无山隐世不出。”

“这次来青州,是受公孙瓒所托。”

刘备闻言大惊,连忙向前行礼:“子泰先生,可知伯圭兄如今去了何处?”

田畴轻叹:“公孙伯圭驱逐大司马、抢夺传国玉玺,又拥立伪帝,我本来是不想再跟公孙伯圭再有任何的牵连。”

“只是半个多月前,公孙瓒忽然来徐无山寻我,希望我能将传国玉玺送到青州。”

“至于公孙伯圭,他担心行踪暴露会牵连我,故而孤身去了塞外去寻乌桓王踏顿。”

“说:只要他死在乌桓人手中,袁绍就会误以为传国玉玺落入了乌桓人之手。”

说完。

田畴取出一个包裹,将其双手递给刘备。

刘备颤抖的将包裹接过,眼神多了几分悲戚。

虽然早已猜到公孙瓒难逃一死,但听到公孙瓒孤身去塞外,刘备还是忍不住悲伤。

“伯圭兄心中有傲气,宁可战死塞外,也不愿来青州苟活。”

“悲呼!”

良久。

刘备郑重的向田畴行了一礼:“备,替伯圭兄感谢子泰先生大义。”

田畴亦是回了一礼,道:“听闻大司马人在朱虚县,我欲前往朱虚县造访大司马,还请刘使君能派个识路的随我前往。”

刘备此时心情复杂,没有挽留田畴,只是让荀攸替田畴安排去朱虚县的向导。

“区区一个传国玉玺,让无数人为之痴迷。”

“袁术因此而败,伯圭兄也因此而亡。”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若得到传国玉玺就是天命之人,袁术和伯圭兄又岂会因此而遭遇祸事。”

“这不是受命于天,而是难承其重啊。”

感慨之际。

刘备遣人请来郑平。

这次传国玉玺能返回青州,郑平的谋划是功不可没的。

不过这一次,刘备没有成功的喜悦,心情也因为公孙瓒的死亡而变得沉重。

“显谋,伯圭兄委托徐无山的隐士田畴,送回了传国玉玺。”

“至于伯圭兄,他孤身去塞外寻乌桓王踏顿了。”

刘备的语气有些低沉。

郑平仔细的端详了传国玉玺,遂宽慰道:“使君,公孙将军此举,不仅全了跟使君的兄弟之情,也让使君有足够的理由保全公孙将军的家眷。”

“白马将军因乌桓而扬名,如今战亡于塞外,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刘备内心也很清楚,公孙瓒这般选择,是目前最好的结局。

不会因为叛逆的身份回到青州让刘备为难,杀伪帝夺玉玺,又让玉玺回到刘备手中,也算是向刘备弥补了昔日的过错。

既保全了家眷,也让刘备能有夺回传国玉玺的功劳。

良久。

刘备长叹一声,敛容询问道:“显谋,这传国玉玺如今要如何处置?是继续交给大司马保管,还是送去洛阳归还给天子?”

郑平不假思索地道:“传国玉玺乃汉家之物,如今天子已经亲政,自然要送去洛阳归还给天子。”

“使君有送还玉玺的功劳,今后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就会更高。”

“不论今后谁主政朝廷,都不敢在天子面前构陷使君。”

“正好,袁绍要回涿城稳定幽冀并三州的局势,暂时无力南下跟使君争锋,使君可趁机前往洛阳,觐见天子!”

刘备想了片刻,同意了郑平的提议,道:“这次去洛阳,显谋也一并同去吧。青州已有公达出任别驾,这军政事务不用你我担忧。”

“至于兵马,白毦营是重盾营,行军太慢,不利于应变。我有意让白袍营同往,显谋以为如何?”

郑平略思一阵,点头同意道:“使君这般安排亦可。除白袍营外,让阿亮和阿逊也一同前往吧。”

“这两个小家伙还未去过洛阳,让他们见识下天下雄关和河洛之地,对今后的成长也有好处。”

刘备抚了抚短髯,笑道:“显谋对阿亮和阿逊的期望挺高啊。”

郑平亦笑道:“阿亮和阿逊能早一日独当一面,我亦能早一日偷闲。”

两人相视大笑。

刘备跟郑平已经共事四年有余了,对于郑平的人生理想,刘备亦是很清楚。

对于郑平而言,汉室必须要匡扶,天下必须要一统。

可这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后,郑平就想撂摊子去云游天下了。

刘备很清楚,郑平不是担心兔死狗烹才想撂摊子,以北海郑氏的家世,郑玄郑平父子的名望,谁敢玩兔死狗烹的把戏?

可以说,这匡扶汉室大仁人志士,大半都跟郑平有关。

兔死狗烹,那不是自找没趣吗?

培养诸葛亮和陆逊,也是郑平想撂摊子后轻松一些。

否则这人刚一走,天下又乱了,郑平也是会很心烦的。

(本章完)

第295章 张飞急了,大哥你留点啊第275章 擘画大势,郑平最终目的第113章 围炉而坐,刘备论讨董事第271章 乱中取胜,周瑜用混战计第116章 双鱼濡沫,刘备迎娶郭昭第320章 分化之策,郑平又骗人了第140章 神威关羽,智计仍需武勇第61章 智驱虎豹,政令以利诱之第96章 轻信巫祝,焦和穷途末路第240章 十二军令,郭嘉陷入混乱第210章 智威云长,曹操心生嫉妒第6章 潜龙出渊,刘备出仕县令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95章 请君入瓮,青州决胜一战第33章 白水草席,郑平设宴立威第227章 吕布勤王,曹操兵戮吕县第134章 今日敌手,汉末三大良将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诏事关重大第129章 以仁驱武,亦知先登之勇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188章 曹刘再会,推举兖州刺史第119章 俊猛子龙,刘备谋议黑山第258章 关中旱灾,荀谌欲说荀攸第290章 大汉忠臣,刘备献礼玉玺第218章 局势变化,曹嵩死青徐祸第97章 昭烈之勇,刘备大败徐和第71章 强兵碾压,郑平速破般县第133章 鬼才布计,刘岱袁绍联姻第319章 斩杀颜良,袁绍迁都邺城第293章 领左将军,刘备开府治事接下来几天的更新(必看)第40章 孙乾到来,酒水论映人心第266章 荀彧发狠,郑平部署河北第80章 兖州才俊,可知刘备之名第31章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第52章 汉家宗亲,青州刘氏底蕴第162章 纵横捭阖,苏秦张仪之能第327章 踏冰借道,刘备雪夜破袁第133章 鬼才布计,刘岱袁绍联姻第164章 刘备议政,处处都要钱啊第271章 乱中取胜,周瑜用混战计第50章 胡昭堂妹,张飞心有所属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21章 贾诩毒计,长安毁于一旦第192章 南下琅琊,郑平忽悠曹嵩第90章 刘备进兵,卢植张飞到来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162章 纵横捭阖,苏秦张仪之能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258章 关中旱灾,荀谌欲说荀攸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112章 促膝长谈,刘备初遇陈登第134章 今日敌手,汉末三大良将第209章 先兵后礼,青州强硬表态第270章 好谋无断,迟疑的袁本初更新说明第323章 许都陷落,袁曹军争再起第259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第301章 陷阵高顺,敬英雄斥匪类第14章 才兼文武,郑平初见孔融第285章 黄忠辞官,凤雏被忽悠了第153章 颍川群谋,沮授独木难支第213章 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第291章 金印紫绶,大汉皇叔刘备第191章 第三帝都,刘备决意建城第33章 白水草席,郑平设宴立威第91章 初掌骑兵,轮到俺老张了第103章 权略相争,河北义士沮授第73章 声名鹊起,贤士兼济天下第302章 破曹之计,郑平游说臧洪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53章 黄巾来袭,平原战事将起第213章 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第300章 奸诈曹操,吕布被迫嫁女第260章 郑平论势,荀攸欲投刘备第101章 刚毅大节,关羽拜师卢植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93章 驱虎吞狼,刘备高光时刻第284章 甘宁东进,张飞计邀黄忠第134章 今日敌手,汉末三大良将第173章 豫州战起,刘备文武齐聚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第67章 怀柔之策,再扬刘备仁名第224章 潜龙出渊,徐州牧该换了第235章 攻心之计,关羽义释周泰第299章 刘备南巡,曹操阴谋得逞第258章 关中旱灾,荀谌欲说荀攸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将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200章 因势利导,人才拯救计划才回来,今天没时间写了,汗第222章 沮授田丰,刘备谋事之士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畅言大势第32章 经营名声,刘备渴贤爱民第179章 治乱之别,曹以暴吾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