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兖州才俊,可知刘备之名

第80章 兖州才俊,可知刘备之名

郑平知晓分寸,并未喧宾夺主的,将平定九县黄巾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既然来见应劭,自然要以刘备的名义,这可是给刘备扬名的好机会!

如今的刘备,虽然在青州有些名望,但在青州之外,知道刘备的人依旧不多。

在恭维应劭的同时,再夸一夸刘备,这会让应劭对刘备产生兴趣。

身为谋士,要善于谋划未来。

郑平着眼的人才,不会仅仅是活跃于汉末但尚未正式出仕的奇才。

如卢植、应劭、孔融这般,本就是朝廷公卿大臣、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又有专攻的,同样是郑平要替刘备拉拢的。

能知兵、能理政、能治边事、能著书立说、又通晓汉官典制,应劭已经具备一个公卿州官的才能。

若不是应劭受到曹嵩之死的牵连、担心会被曹操迁怒而放弃泰山郡,其仕途成就也不至于在袁绍麾下当一个军谋校尉。

将一个有天赋的人才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州郡之才,是需要时间的。

但若是能让一个独当一面的州郡之才,直接效力于刘备,这可比直接培养要有效率得多了。

刘备根基太浅,若是按部就班的发展势力,这青州至少得发展个五六年才能跟袁绍袁术等人较量。

想要立足青州,就必须要出奇制胜。

而郑平的奇,在于对汉末人才的了解。

运营得当,就可以替刘备在短时间内结好已出仕和未出仕的人才,将刘备的名望推到举国皆知。

“康成先生的儿子,人如其名啊。”应劭暗暗打量郑平。

郑玄是海内大儒,应劭也曾拜会过。

对于郑玄的次子郑平,应劭了解也不少。

一岁能言,两岁能字,三岁读诗文,五岁论古今,十六岁就学业大成,随后出游各州郡,各郡的名仕多有提及的。

甚至在洛阳求官的时候,应劭还在蔡邕府中听蔡邕夸赞过郑平的琴艺。

但郑平推崇刘备,让应劭颇为惊讶。

身为泰山郡的太守,应劭是听闻过刘备的名声的。

然而这名声更多的来源于平原王刘硕的女婿,而非刘备的德行才名。

世家王族出嫁族中良人,这在各州郡都时常发生,这不会让应劭对刘备有太多的关注。

但郑平的推崇,却让应劭多了好奇之心。

弘雅有信义,能用兵,又能救人之急,这是豪杰英雄才有的品质!

“以前未曾听闻刘备这个人,没想到这康成先生的儿子,竟然对刘备如此的推崇。”应劭暗暗思量。

心有好奇之心,应劭的态度自然就认真了不少。

但对于借兵一事,应劭却另有权衡考虑:“刘府君想救北海国,却要借泰山郡的兵,这是在拿泰山郡的兵马去成就刘府君的美名。”

“郑郡丞,你凭什么认为,本官会借兵?”

应劭隐藏了喜怒,静静的看向郑平。

就凭几句话就要让泰山兵替一个没什么交情的刘备征战,应劭可没这么豪爽。

急公好义、仁德君子这样的恭维话,听听就好。

要出兵,始终得权衡利弊。

郑平见应劭有了兴趣,微微敛容凝声:“国贼董卓,欺辱天子年少,篡权乱政。又劫持天子和公卿百官入长安,让汉室蒙羞、士民受辱。”

“而关东豪杰虽然举兵讨伐,但大抵只是一群追逐虚名之辈。几十万大军止步酸枣,整日里觥筹交错,全无靖难之意,何其可悲!”

“然,孔北海当世名儒,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乃人中之龙。”

“虽然偏居北海一隅,但也不忘靖难救国大志。聚兵讲武,传檄安民,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谋划救国,大汉尚有如此贤良忠义之士,何其可幸!”

“天下之事在皇帝,也在诸位忠臣。”

“忠臣有难而不救,岂不是让如董卓一般的篡逆之辈,在那张牙舞爪,嘲讽我汉室已无无忠臣良将?”

“刘府君出兵,不求虚名,只求社稷安稳,百姓安乐。”

“不论应府君借不借兵马,刘府君皆会前往北海,纵然只有八百人,也要让这天下人都知道。”

“论汉家的忠臣良将,必有平原刘备一席之地!”

说完。

郑平起身,向应劭拱手长揖一拜:“应府君既无救难之意,又疑刘府君匡扶社稷之心,在下也不便多留,还得赶去别处借兵。”

转身,挥袖,踏步离去,行云流水,没有半分的迟疑。

刚毅果决的言行,顿时让应劭愣住。

见郑平已经要走出大厅,应劭连忙起身挽留:“郑郡丞且慢,适才只是戏言!”

这若真让郑平就此离去,那应劭见危不救的污名可就得传遍士林了。

应劭已经有些后悔去试探了。

本意只是想进一步试探平原相刘备是否是真的有救孔融的心思,结果郑平却一点含糊都没有,直接就起身告辞了。

郑平眼神微微一凛:“应府君,我等皆食汉禄,当以报国安民为己任,救难大事,岂能戏言?”

应劭面有惭愧之色,连忙致歉道:“郑郡丞息怒,孔北海有难,我身为泰山太守,又岂会见死不救?”

“只是这借兵一事,干系重大,不得慎重考虑。”

郑平见应劭态度变化,这才回到了席位。

当说客,要会洞察人心,巧言诈唬,才能掌握主动。

“应府君。”郑平微微一拱手:“实不相瞒,在刘府君以迅雷之势扫荡平原九县之前,就已经遣使者去幽州向同窗公孙瓒借兵,以及邀请昔日征讨黄巾的卢尚书来青州助阵。”

应劭吃了一惊:“卢尚书也会来青州?”

郑平点头,语气中多了三分恭敬:“卢尚书海内大儒,士人之望,虽然隐居幽州,但时刻不忘勤王救难的大志。”

“刘府君秉承师门大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即便力量微薄,也要信大义于天下,还百姓以太平。卢尚书见门人如此,又岂会不来助阵?”

“来见应府君之前,在下又去了趟南城,造访了昔日八骏之首、有悬鱼美称的故太常卿兴祖公后人,羊秘和羊耽公子皆以为,应府君是真正的仁德君子,更是书信一封,让在下转交。”

郑平将羊耽的书信取出,递给应劭。

郑玄、孔融、卢植、刘备、羊耽。

郑平步步为营,先夸应劭德行美名,再言天下大义,然后在应劭面前彰显了刘备阵营在士林的影响力。

这几套组合拳下来,应劭已经不敢再有半分的轻视小觑之意了。

扫了一眼羊耽的书信,应劭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拱手应道:“郑郡丞准备借多少兵马?”

“应府君能借多少兵马?”郑平眸有笑意。

应劭跟郑平眼神对视,良久大笑:“奉高城有三千郡兵,我留一千守城,便借给刘府君两千兵马如何?”

两千郡兵,还真是豪爽啊!

郑平眼神一凛,拱手谢道:“应府君高义!”

嘱咐下人安顿郑平,应劭唤来了弟弟应珣,将出兵北海国一事跟应珣商议。

“兄长,北海国贼首张饶,聚众十余万,若是守城还能抵挡,这出城出击,愚弟可没这个本事。”应珣斟酌对比了张饶的兵力,谨慎地道。

虽然应珣也能统兵,武艺能迈入二流,但这对敌作战,不是单看个人武勇就能决定胜负的。

没有城池地利,应珣可没信心能击败张饶。

应劭摇头:“季瑜,你只管负责统兵,战术布置听刘备的就可以了。此人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击破平原九县的黄巾,麾下必有智谋之士和勇将相助。”

“泰山郡毗邻青州,倘若青州黄巾不能在今年击破,来年青州的黄巾祸事会愈演愈烈。”

“一旦青州没了粮食,青州黄巾必然会寇略其他州郡,而泰山郡首当其冲。”

“泰山郡士民生存不易,若是再遭黄巾寇略,不知又会死伤多少人。”

“既然有机会御敌于外,就不能让黄巾有寇略泰山郡的机会。”

“季瑜,此战干系泰山郡的安危,不可忽视,也切勿小觑了刘备和郑平。”

应珣凛然道:“兄长放心,愚弟知晓分寸,不会误了大事的。”

驿馆。

祢衡对郑平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论辩才,祢衡亦是非常自负的。

但如郑平一般,不过寥寥数语就说服了应劭借兵的本事,祢衡自问还是有些欠缺。

见郑平正在踱步静思,祢衡也没有惊扰。

良久。

郑平停下步伐,轻摇手中羽扇:“正平,你持我名帖,去一趟东平国造访兖州刺史刘岱。”

祢衡一凛:“显谋兄想再借东平国的兵?”

郑平摇头:“有泰山郡的兵,已经足够用了。若再借东平国的兵,反而容易让诸将不和、号令难一。”

“见刘岱只有一个目的,尽可能的宣扬府君的仁德信义之名。”

“兖州名仕不少,刘府君救北海国的美名是需要宣传的。”

祢衡聪慧,瞬间领会过来:“显谋兄的意思,是假意用借兵的名头,让兖州各郡都知道刘府君的名号?”

“如此一来,倒不如将兖州各郡的郡守国相都造访一遍。”

郑平轻笑:“若全都造访,反倒有些沽名钓誉的嫌疑了。不用疑虑,只造访刘岱就足够了。”

只要逮着机会,郑平就会选择替刘备扬名。

之所以选择刘岱,是因为刘岱是兖州刺史,举动会受到兖州名仕的关注。

名仕们关注刘岱,自然就会关注来造访刘岱的祢衡。

再借祢衡之口,宣扬刘备急公好义、仁德载世,让这兖州的名仕,能将目光聚焦在青州!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网络,但郑平同样能用这个时代的方式在名仕圈制造热议。

让更多的名仕,能去关注青州的局势,从而去关注刘备。

刘备要立足青州,是需要大量的名望。

而要顺利的取代焦和,同样是需要大量的名望。

将青州局势变成名仕们聚焦的热点,那么刘备和焦和之间,就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青州刺史,但面对黄巾却只能龟缩在城中。

一个是平原相,却能以迅雷之势保一郡之民,还能再举义兵救北海、救青州。

这两者一对比,刘备的名望会随着这次青州局势的变动急剧增加!

刘备不会去主动追逐名望,但身为刘备的谋士,郑平是必然要替刘备运用名望的。

不会运营名望,又如何让刘备在短时间内名扬天下?

“焦和,既然伱选择了跟刘府君站在对立面,那就只能将你当成踏脚石了。”

焦和拒绝了刘备的茂才名额,甚至还羞辱刘备,这样的举动郑平说不生气是不可能。

羞辱刘备,就等于是在羞辱郑平。

就差没直接说郑平眼光太差,竟然会傻到选择了辅佐刘备。

既然焦和不留情面,郑平自然也不会给焦和留情面。

在青州刺史这个位置上选择尸位素餐,那就要准备好迎接身败名裂的结局。

仔细交代了祢衡,郑平又给祢衡准备了名帖,让其星夜前往东平国造访刘岱。

而另一边。

应珣则是统了两千兵马,来见郑平,并告知郑平,这两千兵马都会听从刘备的指挥。

郑平也不迟疑,于次日就暂别了应劭,跟应珣一道前往北海国跟刘备汇合。

而此时。

聚众十余万的张饶,自觉有了击败孔融的把握,以老弱妇孺为前驱、青壮藏兵其后,浩浩荡荡的来到剧县城下,要向孔融借粮。

“孔融小儿,出来答话!”

张饶在剧县城外策马而立,耀武扬威。

但那左耳却是有些漏风,那是当日被郑平一箭射掉的。

见贼势浩大,孔融的脸色铁青,压根不愿搭理张饶。

但张饶却是不依不饶,口中更是嚣狂之言:“孔融小儿,本渠帅听说你有个女儿,长得那叫一个水灵。”

“你若是肯将女儿献出来,以后你就是我张饶的岳丈了,我自然会退兵。”

“毕竟,哪有女婿会打岳丈的城池啊。”

“你放心,本渠帅会好好待你女儿的,绝对不会让她受到半点儿的委屈。”

(本章完)

第2章 兵不厌诈,一策惊退黄巾第228章 郭嘉郑平,陶谦营寨起火第102章 谋夺青州,刘备被针对了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154章 终得冀州,袁绍聚拢贤才第334章 刘协遗命,郑平抵达温县第61章 智驱虎豹,政令以利诱之第139章 巅峰皇甫,关羽麴义濒危第281章 再得玉玺,刘备欲往洛阳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绍谋争辽东第295章 张飞急了,大哥你留点啊第254章 征北将军,临淄侯刘玄德第135章 孙坚兵败,麴义破成皋关第19章 世道纷乱,叹人命如草芥第314章 围魏救赵,郑平算敌所算第133章 鬼才布计,刘岱袁绍联姻第161章 舌灿莲花,郑平游说刘虞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77章 文丑战败,公孙杀帝夺玺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26章 十二策论,刘备立凌云志第29章 星汉灿烂,当聚文武义士第183章 刘备亲至,假途兵指刘岱第295章 张飞急了,大哥你留点啊咳咳,新书发了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2章 兵不厌诈,一策惊退黄巾第303章 曹刘相争,张邈陈宫中计第190章 刘备长女,积粮筑城之议第278章 公孙之殇,气疯了的袁绍第122章 焦心热中,田丰初见刘备小孩发烧,今天两点这章只能欠更了第273章 通敌之罪,郑平密计初成第110章 收获民心,陈元龙的钦慕第271章 乱中取胜,周瑜用混战计第218章 局势变化,曹嵩死青徐祸第308章 南阳贾诩,夺取荆州之策第241章 孙坚北上,郑平布局江东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106章 收之东隅,中山甄氏渊源第318章 疲虎之计,关羽颜良相遇第238章 先登破营,袁术仓皇败逃第123章 西征之议,卢植誓破长安第336章 郑平回归,刘备决意称帝第76章 举兵青州,刘备连横泰山第222章 沮授田丰,刘备谋事之士第22章 初显谋略,御下需有权威第35章 文武争驰,郑平略施小计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274章 袁氏内讧,刘备欲迎天子第328章 郑平设伏,文丑丢盔弃袍第93章 驱虎吞狼,刘备高光时刻第111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第315章 五营齐出,孙坚颜良斗勇第59章 攻心为上,郑平长袖善舞第203章 周郎年少,刘繇结仇刘备第282章 智士张飞,薅荆州的羊毛第108章 择主而事,陈登二张鲁肃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计荣辱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139章 巅峰皇甫,关羽麴义濒危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计荣辱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计荣辱第10章 惟贤惟德,刘备一访郑平第95章 请君入瓮,青州决胜一战第232章 杀鸡儆猴,关羽主政徐州第195章 反败为胜,袁绍诓骗公孙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205章 人才济济,刘备喜得三杰第23章 论策黄巾,君必以民为本第329章 离间计成,袁绍罢免文丑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计荣辱第257章 白袍添将,袁绍惊言中计第149章 大势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243章 三英齐聚,淮陵城曹孙刘接下来几天的更新(必看)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69章 上架感言第271章 乱中取胜,周瑜用混战计第311章 群谋众议,斗郑平争兖州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孙观拜服第147章 远交近攻,袁绍定连环计第81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第162章 纵横捭阖,苏秦张仪之能第138章 羽斩华雄,卢植战皇甫嵩第273章 通敌之罪,郑平密计初成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173章 豫州战起,刘备文武齐聚第53章 黄巾来袭,平原战事将起第12章 郑玄劝学,传道授业解惑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端午祭祖,请假一天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258章 关中旱灾,荀谌欲说荀攸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将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191章 第三帝都,刘备决意建城第325章 四路并进,袁绍决意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