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以德服人

【时有长史贾诩率部先行抵达瀛洲,得一名曰狗奴国国度礼遇相待,主动赠予一地以做汉军驻军之地,后经由长史贾诩查实,狗奴国国王卑弥弓达实为倭国后裔……】

截止到这里,似乎还是很正常的。

然而,后续的记载明明是事实,但又有着似乎不完全是事实的感觉。

书册之中将汉军抵达狗奴国一事,描述得就仿佛是壶浆箪食以迎王师。

更重要的是,贾诩所一手策划的狗古智卑狗叛乱之事,几乎是完完全全地将贾诩从中给摘了出来,将狗古智卑狗描述成主动叛乱谋害国王卑弥弓达的叛臣。

而后,由李基所率领抵达瀛洲的汉军王师,在继任国王卑弥弓呼亮明了倭国印信以及不断卑微哀求之下。

李基感其崇敬大汉之心,又哀其国度愚昧不堪,所以才率兵为卑弥弓呼平定了国内叛乱,又为狗奴国带来了先进的制度、技术、文化等等事物。

仅仅是从书册之中的文字描述来看,这简直就是将李基所率领的汉军描述成了无私奉献且慈悲为怀的大善人。

这让贾诩的神色,忍不住微微有些抽搐。

即便是作为经略瀛洲的亲身经历者,但是贾诩一时竟有些难以反驳书册之中的存在明显谬误。

起码,抛开某些事实不谈的话,确实是如此书册中所记载的一般无误。

随后,贾诩又是粗略地翻看了后续的内容,不自觉地越看越觉得津津有味。

卑弥弓呼在使节李基的见证下认祖归宗,狗奴国正式恢复倭国之名……

随后,为了维护瀛洲内部的和平,亦是为了保护附属国的安危,李基派遣使者前往时时攻打倭国的邪马台国。

从书册之中的角度来看,李基的目标无疑是纯粹且美好的,希望以大汉的名义为倭国与邪马台国搭建一个友好协商以及和平共处的桥梁。

【汉使被辱,一队汉卒失踪,疑似被邪马台国所害……】

简短的一句话,陈述了结果,也给了李基出兵征讨邪马台国的借口。

与此前详细陈述了汉军王师在倭国所受的礼遇不同,征讨邪马台国的过程仅仅只有的一句话。

【汉使基讨不臣者,一日,破国,毁其宗庙;三日,赌雨,灭其信仰。】

这句话看得贾诩都有几分激忿热血起来,原本不知不觉斜躺着的贾诩忍不住换了一个姿势,翻了翻身,将书册靠得离油灯更近些许。

书册之中后续的内容,看上去不可谓不痛快,大大地满足了身为汉人的贾诩某种自豪感。

伟光正的汉军王师没有直接占领瀛洲土地,主打一个不索取原附属国的一捧土壤一条麻线原则,将宗主国该有的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之余。

打着传播先进制度为借口,在书册之中隐晦地教导了如何系统性肢解瓦解一个异族精神的法子,让倭国永尊汉庭而不敢正视之。

而对于瀛洲源源不断往吴郡运送金银矿产之事。

则是被形容成是出自“礼仪之邦”的汉使李基怜悯瀛洲物少且资源匮乏,所以秉承着公平、友爱、和谐等等原则,吴郡与瀛洲进行长久海外贸易,互通有无。

“tui~无耻!”

就算是贾诩的厚脸皮,看到这里都忍不住鄙夷一番此书作者的脸皮之厚。

互通有无,就是这么一个互通法子?

一些不值钱的茶叶、瓷器以及烂谷子去贸易一船又一船的金银?

这让贾诩都有些好奇到底是谁,又是在什么心态之下,可以如此昧着良心写出这等将春秋笔法用到极致的东西。

旋即,贾诩将书册翻回到正面。

《以德服人》

——作者:李基,李子坤。

当即,贾诩就没了吭声继续批判下去的心思。

当贾诩看到李基已经敢双标得将“以德服人”四个字充当书名之时,贾诩就明白说什么恐怕都是没用的。‘这到底是哪门子的德啊?’

贾诩暗自地道了一句之余,思索起此书作为改良纸张与活字印刷术的第一本成书,恐怕会先天就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为了将与之相关的影响力深深地与刘备集团绑定在一起,李基为此特意著作一书,为刘备集团歌功颂德,贾诩可以理解且相当的赞许。

可问题是,此书之中所蕴含的“德”思想,怕不是会将大汉士子们的思维逐渐带偏到一个更离谱的境地。

倘若李基知道贾诩此刻心中的疑问,必然会回答一句。

“什么德?那当然是德意志啊,难不成是道德?”

战场上,国与国的交锋上,需要哪门子的道德?

只可惜,李基一时还没机会与贾诩进行关于“德”的心得交流。

而是第二日早早起来后,李基就收到了昨夜在距离虎牢关不远的地方,袁绍、袁术所派骑兵与孙坚本部精兵大战了一场的消息。

结果是孙坚惨胜,连夜率军离开了虎牢关直奔荆州长沙的方向而去。

袁绍、袁术麾下的骑兵则也是损失惨重,一时失去了继续追击孙坚的能力。

不过孙坚的决绝反应,则也几乎是明牌地告知了二袁,传国玉玺就在孙坚的手中!

否则,孙坚不可能不惜直接与二袁开战,也要率军强行离开司隶。

随后,在刘备与李基逐一拜别了还在洛阳城中的其余诸侯,准备也率军离开司隶之时,那股风雨欲来之势已经逐渐明显起来。

纸无疑是包不住火的!

二袁与孙坚骤然撕破脸皮战了一场的导火索,逐渐也有其余诸侯开始慢慢地反应过来。

不过,这一浑水已然与刘备无关。

在拜别了其余诸侯后,此番讨董已然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刘备直接就率军离开洛阳,在出了虎牢关后,便是不急不缓地朝着颍川郡的方向而去。

在孙坚、刘备相继离开后,其余盟军诸侯几乎也是呈现着一哄而散的状况。

在接下来的短短数日内,几乎就接二连三地全部离开了。

待所有诸侯尽数离开后,陈宫这才彻底舒了一口气,迅速地提醒吕布派兵完全接管洛阳以及虎牢关、汜水关等重要关隘的城防。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对于刘备与李基而言已经不再在意。

随着抵达作为大汉人口密度最高,且也是真正中原腹地所在的豫州,这里明显比其余地方要来得繁华不少,仅比洛阳、吴郡要稍微逊色一筹。

尤其是抵达了颍川郡后,郡中几乎是偶尔便能见到二三相聚在一起谈论经典的士子。

那浓郁的文化氛围,仿佛在其余地方已经肉眼可见出现的乱世,仿佛完全还没有影响到颍川似的。

与之相比,吴郡之中的士子数量同样众多,但无疑却是有着一种缺乏底蕴的暴发户感觉不说。

更重要的是吴郡的士子超过九成都是集中在仁德书院周边,颍川郡却是各处都有着大大小小的世家建立私学吸引着一个又一个士子。

因此,那浓郁的文化氛围几乎是笼罩着整个颍川郡,而不仅仅是受限着郡中的一城一地。

而刘备率军途径颍川的消息,也几乎是如一阵风似的卷席颍川各地。

然而,颍川各个世家、私学、士子的态度,却远远没有刘备所预想的那么热情,反倒是保持着一种相对冷淡的态度。

颍川郡的世家望族之多,同样也是冠绝整个大汉。

因此,在抵达颍川后,刘备便是亲自带着李基上门拜访了多个名声赫赫的世家。

只是这些世家对于刘备、李基均表现得相当尊敬礼遇,没有在礼仪上有丝毫有缺之处,但也仅仅只是如此。

主打一个热情礼貌,但一问三不知,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没有向刘备真正靠拢的意思。

这也是刘备首次有种魅力失效的感觉,对于刘备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第462章 指鹿为马?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体弱第514章 天子气第544章 难跨蜀道三百里第454章 自古以来第33章 已有妙计?第254章 急转直下的局势第156章 凭实力借的第240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63章 袁氏!袁氏!第707章 袁公路的祈祷第489章 诽谤之言也第562章 又怂又自信第291章 雨中袭营第404章 节哀顺变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669章 两个倒霉蛋第497章 两个极端第246章 亚父之约第93章 勠力同心第272章 所忽略的问题第468章 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星第282章 燕人张三爷在此!第625章 调度第531章 黄忠?不足为患(第三更)第602章 豪赌第586章 有妖人指点第318章 异国破灭图第521章 益荆战事之始第692章 霸业将成第586章 有妖人指点第63章 袁氏!袁氏!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337章 若是贾诩第351章 足以影响战局的武勇第650章 愿立军令状第105章 先生若不弃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第470章 大汉没有忘记日南郡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307章 印绶第661章 请借北风三刻第341章 西凉铁骑VS白马义从第467章 皆是王土的盛世第394章 亚父可评过此将?第631章 左右为难的徐州局势第628章 荀彧之谋第267章 大义与利益之间的抉择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计第344章 无双上将潘凤第699章 好谋无决袁本初第280章 节哀顺变第269章 请容我三思第712章 字缝里一个“贼”字第105章 先生若不弃第439章 以扬州为起点的变革第77章 沙盘推演第48章 李基论战第360章 不出三天,我计必成第630章 袁术出兵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210章 谁人可破山越第373章 远方表亲第421章 大聪明的样子第369章 陷阵营!第388章 论春秋笔法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136.第136章 仁德书院第28章 居桃园谋天下第18章 压垮黄巾众的最后一根稻草第36章 围三阙一第51章 最后的计谋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457章 愿为先锋第384章 一年前开始编织的大网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157章 他日必报此恩第606章 水攻第102章 不当人子第639章 刘曹对峙138.第138章 “军”与“政”第583章 迁治第438章 取代劳役第425章 颍川陈氏的下注第685章 地狱笑话第683章 给瓮生火第551章 烫手的玉玺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36章 围三阙一第316章 胜负已定!第674章 益处何在?第6章 料敌千里之外第734章 渔翁与大鱼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685章 地狱笑话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万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677章 论战:鲸吞豫州第672章 彭城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