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彭城急报

“子坤!”

看到李基的出现,刘备的脸上难掩欣喜之色,下意识便是起身相迎。

“主公。”

李基朝着刘备拱手行礼后,也朝着在帐内的其余同样下意识起身相迎的谋臣武将微微点头示意。

其中,李基的目光不禁在帐内的魏延和庞统多停留了一阵,然后才被刘备拉着往一直都空着的位置而去。

而刘备欣喜之余,也不免得有些疑惑地问道。

“子坤怎么这个时候赶过来了?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毕竟之前的布置,李基尽管命令魏延与庞统迅速撤兵与刘备汇合,协助刘备清理沂水。

但李基手中的兵马依然留在了历阳桥附近驻扎,以免曹操会杀了个回马枪之余,也是为了拱卫渐渐拉长的粮道。

“实乃是下邳有急报至,先到了我处,基意识到事关重大,便一路轻骑赶过来与主公汇合进行商议。”

李基一边从手中拿出急报递给刘备,一边简短地解释着原由。

刘备接过急报迅速看了起来,脸色微变,然后交给帐中其余文武传阅。

急报的内容是来自陶谦的求援!

袁术以纪灵为帅领十万大军正式进攻彭城了,仅一日功夫,彭城便已经开始告急。

徐州将士的士气低迷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纪灵提前就打造好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大军一动,几乎就是以雷霆之势对彭城进行攻城。

臧霸或是徐州难得的一名骁将,但也难以抵挡纪灵的攻城势头,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向陶谦发出了求援。

陶谦接到求援后,不敢耽搁,连忙就将求援书信送了过来。

“这陶恭祖怎么回事?此前备不是已经在子坤的建言下给他送去书信,让他往彭城调派兵力,怎么仅仅一日的功夫彭城就告急了?”

说罢,刘备有些没好气地补充着。“我看陶恭祖是根本就没有往彭城调兵。”

对于如今陶谦的状况,刘备也已经是相当的了解。

名义上陶谦还是徐州牧,但年老体衰的陶谦在徐州的威望本就不足。

如今经历了一连串的战败,陶谦真正能指挥得动的势力范围怕是仅有下邳国的一部分。

臧霸是一名骁将,此前对于陶谦的态度也基本是听调不听宣。

恐怕陶谦是收到了刘备的书信,却不愿再摊薄下邳城仅剩不多的兵力,生怕下邳城反而会陷入守城兵力严重不足的危机。

“陶公怕是担忧下邳城也会遭遇奇袭,故以行事保守了些许。”

李基说得客气,但在场众人多数都明白陶谦纯粹就是怕死。

在陶谦已经下定决心让出徐州外,陶氏一家老小的性命安危才是陶谦所看重的,所以即便是由刘备提醒袁术大军犯境进攻彭城在即,陶谦依然不愿分兵。

“唉!”

刘备长叹了一声,对此也是深感无奈。

短短几年的功夫,陶谦的变化之大,让刘备都有些无所适从。

几年前,陶谦尚且还有领兵直奔千里外聚义讨董的豪勇,如今却似是连一丁点的心气都没了。

“子坤,这么说只能退兵回援彭城了?”刘备问道。

“彭城守将臧霸与陶公早已是离心离德,陶公不援助臧霸,臧霸也必无死守彭城之心,一旦迟迟未见支援而袁军攻势越急,臧霸怕有开城献降的可能。”

李基直指其中的利害之处,言明什么才是轻重缓急。

且在一开始的战略中,刘备率领大军进入东海郡的目标便是避免瘟疫爆发,如今主要目标已经达成,驰援彭城才是正确的。

而在李基指出了臧霸有开城献降的可能,帐中不少人的脸色也是随之微变。

这个可能性并不是没有,恰恰相反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陶谦与臧霸之间的关系本就不融洽,忠诚更是谈不上。

虽说刘备入主徐州的趋势已经明朗,也必然传入到了臧霸的耳中。

可或许刘备在徐州的名声与威望兼备,但袁氏同样也是名扬大汉,为世家执牛耳者。

因而,刘备若是面对彭城被攻城多时却久久未表态,臧霸会顺势选择归降袁术也不是不可能的。

庞统脱口而出地开口劝诫道。

“主公,宜速速驰援彭城,笼络臧霸,万不可使臧霸降袁。”

紧跟在庞统之后,司马懿、徐庶、诸葛亮等也是纷纷表态,赞同当速速驰援彭城。

彭城不失,徐州大局就不会出现巨大变化;

可一旦彭城落入到袁术的手中,即便最后刘备重新将彭城给夺了回来,但战火也将进一步蔓延到徐州的腹地。

在琅琊国与东海郡已经被曹操打烂的情况,一旦彭城告破,战火进一步往彭城与下邳城之间蔓延。

那么最后即便赶走了袁术,刘备所能得到的也只会是一个彻底打烂了的徐州。

一个尚有几分元气的徐州与一个彻底被打烂的徐州,这二者之间的价值差距不可估量。

此中道理,在李基略加提醒下,刘备便已经彻底明白。

然而……

刘备一拳砸到了桌案上,怒声地说道。

“可就如此让曹贼安然退离徐州,备又有何面目面对惨死在那厮屠刀之下的徐州百姓,又有何颜面得陶恭祖礼遇以徐州相让?”

李基叹息了一声,说道。

“主公,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为徐州惨死的百姓报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要让更多的徐州百姓免遭战火之害。”

“不知南阳郡乎?”

“袁术占有南阳郡后横征暴敛,甚至撤离南阳郡前不忘强征大量青壮,使之今生再无归家的可能。”

“彭城一陷,即便主公再将彭城夺回,百姓也不复初也。”

随着乱世的持续,众多诸侯无疑也渐渐意识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当然,每个诸侯对于人口的重要性侧重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

在曹操眼中,每个人口都能投入到屯田制中产出粮食;而在高高在上的袁术眼中,更侧重于强征人口为劳役或兵员。

可想而知,被袁术所强征的青壮最后落得的结果,十有九点九九都会是客死他乡的下场。

而没了青壮,仅剩的老弱妇孺在乱世中又该以什么为活,又该如何狼狈地活下去?

第539章 注视着益荆之战的眼眸第439章 以扬州为起点的变革第334章 当再设一席第462章 指鹿为马?第107章 十二书信召君归第687章 大势已去第415章 岘山之陷第634章 仁德君子交心第448章 在国士侯眼中,我算什么?第477章 何人为汉使第474章 我有一计第525章 二十五万大军南下第677章 论战:鲸吞豫州第710章 司马懿之计第728章 不打不相识第37章 二选一第633章 陶谦父子(第三更)第428章 不能胜,毋宁死第25章 黄巾众之安排第691章 刘曹灭袁第88章 封赏官职第339章 顺水推舟第404章 节哀顺变第168章 进击的士子第609章 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第56章 让歪风邪气吹进来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312章 有一队士卒失踪不见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会第692章 霸业将成第683章 给瓮生火第563章 进!(第三更)第332章 盟主之争第196章 拨开云雾见天日第619章 徐州应对第94章 变化第85章 夫人年龄之论第300章 国士李基第51章 最后的计谋第520章 大都督第465章 所谓世家第308章 乱国毒士第448章 在国士侯眼中,我算什么?第96章 取吴县之妙计第595章 诸生争论第650章 愿立军令状第265章 似乎是个尽兴的机会第53章 常山赵子龙在此第536章 瓮与瓮(第三更)第438章 取代劳役第105章 先生若不弃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581章 黄忠之志第661章 请借北风三刻第125章 分割财政第555章 抵达广宗第734章 渔翁与大鱼第54章 黄天死乎?否也第199章 老道士第185章 命不该绝第463章 何陋之有?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48章 李基论战第572章 父慈子孝141.第141章 无墙之城第682章 卖主求荣第353章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第396章 溧阳会盟第251章 暴秦遗民?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葱第591章 一石三鸟第454章 自古以来第498章 万民相跪(第三更)第69章 证“有罪”易,证“无罪”难第121章 没有不和,但是不熟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550章 太想进步了第343章 督粮之争第432章 美周郎之计139.第139章 郭图之名第226章 为大婚献上贺礼第656章 死间第305章 惊喜?第305章 惊喜?第676章 冷静与贪婪第659章 白毦兵初阵第334章 当再设一席第525章 二十五万大军南下第269章 请容我三思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286章 白马义从第661章 请借北风三刻第110章 这个诏书,必须接第292章 一汉当五胡143.第143章 你说你剑很利?第231章 共饮之第270章 幽燕无屏障乎?第380章 失窃的传国玉玺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