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决问军师

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决问军师

要说搞钱一事,可以说是秦瑱的一个心结。

因为远在曹操麾下之时,他就已经有搞钱的心思。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改革,就要从经济上开始。

而争霸本身又是一件极度消耗钱财的事情。

招兵买马、制造军械、抚恤伤员、筹措军需,每一项算下来都需要巨大的资金。

受困于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几乎所有诸侯搞钱的办法,都是通过掠夺剥削。

就如老曹一般,军费不足便有三板斧,加税、抢钱、盗墓。

在这个生产力被落后的农业拖累的时代,几乎很难脱出这个禁锢。

故而曾几何时,在老曹开始屯田之后,秦瑱就给老曹建议,现在天下局势混乱,商业毁坏严重,当速速兴商,积累争霸之基。

彼时老曹刚刚入主兖州,理政安民,事物繁杂,一听这话,就表示:

“耕织为其国本,工商乃末业,吾知君才,然则如今百姓未定,君当先理民治政,不可荒废君治国之才!”

话语说得很委婉,就是一个意思,我知道你有才干,但方向不对。

现在的问题在于赶紧安置百姓,不在于兴商,有想法很不错,可现在不现实。

秦瑱一听这话,自是不敢苟同。

在他看来,就是因为农业破坏严重,才是兴商的最佳时机。

因为在这个重农抑商的年代,经济基本上和农业绑定。

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首先要打破小农自然经济的基本结构,集中生产力,大力发展制造业。

再通过制造业反哺,进一步发展农业,最终实现生产力的进步。

彼时百姓流离失所,小农经济已经完全破坏。

那个时候,只要通过官方干预,进行资源调配,就能同步实现商业和农业的进步。

因而他认为的完美屯田模式,应该是一部分人屯田养军,一部人从事工商业赚钱,类似于后世的根据地形式,将军队和百姓打造成一个庞大的经济体。

这样一个经济体,将所有人的利益纠结在一起,就能对任何势力形成碾压。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自然是和老曹据理力争。

最后还是将老曹给说服了。

毕竟老曹也算开明,不是听不进道理之人。

可当秦瑱想要施行的时候,阻力却不是一般的大。

以陈宫牵头的一票既得利益者,一听秦瑱要把流民纠结起来发展手工业,就纷纷跳出来指责秦瑱乱政祸国。

因为对于世家来说,无论是商业还是工业,都不是好东西。

你把这些流民给集中在一起,那我们还怎么招收佃户?

你们发展了商业,大家都去逐利,我们的地谁去种?

说白了,秦瑱要做的事情损害到了世家的根本利益。

对此,秦瑱自然不惧,横眉冷对,但却把老曹吓了一跳。

他本就是在陈宫等兖州士族的支持下坐稳的兖州,若是士族反叛,他老曹扛不住。

于是在老曹的苦苦劝解之下,秦瑱第一次改革无疾而终。

不过秦瑱并不是那种会轻易放弃之人,他寻思既然流民不行,军队总行了吧。

然后他又给老曹建议,给他一个县,两千兵马,一千万钱,一年时间,还老曹十倍之利。

但这一次,曹操却主动拒绝这个请求。

而老曹的理由也很直白,你是我的谋主,应该纵观全局,兖州这么大的地盘,怎么可能只去治理一个小县!

被曹操拒绝之后,秦瑱就知道改不动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兖州的世家势力太过庞大,在这种庞大的势力面前,除非曹操全力支持,不然改革根本改不动。

但老曹同样是士族的一员,且刚入兖州,不会为了一个还未实现的计划,而去得罪这些世家。

所以他要想改革,就需要等到曹操看到士族的危害之后,采取抑制政策之时改进。

至此秦瑱按下了改革之心,准备等到曹操和士族起矛盾之后再改。

结果他没想到的是,曹操确实和士族起了矛盾。

可随之也增加了老曹的疑心病,连带他这个创业元老都开始怀疑了起来。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他准确预测了关中大旱,并帮助老曹获取大量流民之后,老曹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不断削弱他手中的权力。

实则到了这个时候,洛阳有了大量流民,正是改革的最佳时机。

只可惜他已经没了改革的机会,只能脱手而去。

由此,改制兴商成了秦瑱心心念念之事。

不是简单的搞钱,而是在搞钱的同时改变基础经济结构。

这件事情之前在老曹麾下没法搞,后来转到老刘麾下没机会搞。

现在取了淮南,又有旱灾,将会出现大量无家可归的百姓,正是他着手改革的最好时机。

因而在会见了梅氏兄弟之后,秦瑱就回到了家中,取出了几块布帛,写起了自己计划书。

其实对穿越者来说,在古代赚钱真就跟玩一样。

不说某公孙大娘,单靠倒卖奴隶、物产就垄断了两州生意。

就说盐糖纸酒,衣食住行,哪一项不是暴利产业?

但真要想改变基础经济结构,那就需要仔细选择产业。

比如盐、糖等产业,确实是暴利产业,可对生产力发展却没多大作用。

酒同理,饭都不够吃,这个时候发展酿酒产业,属于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唯独造纸业一项,可以极大推动知识传播,打破士族的知识垄断。

因而在秦瑱的计划之中,盐糖酒,都只是敛财工具。

他们主要发展的产业,应该是造纸业、纺织业和制造业。

其中纺织业是工业之母,一是因为纺织业最为简单,能创造巨大效益。

二是因为可以培养雇佣关系,致使资本主义萌芽。

在东汉时期,布匹是和金银同等价值的硬通货。

百姓一年到头要想将自己家的劳动成果转换成钱财,只有两个途径,要么卖粮食,要么卖布匹!

可以说他们如果能大规模生产布匹,就是纯赚的事情。

眼下大量流民之中会产生大量闲散农妇。

只要他们准备好工具和原材料,这些农妇就是最好的廉价劳动力,可以帮他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至于制造业那就是工业之父,尤其是玻璃制造,更是发展工业的必要产业。

因为玻璃这种物件,不是简单的奢侈品,玻璃的制造,关乎冶炼、农业、能源、化工等诸多产业。

首先,玻璃的烧制需要提高炉温,降低熔点,这就关系到能源和纯碱。

以化石燃料替代木柴,可以进一步发展钢铁制造,更新军事装备。

以氨碱法制造纯碱,可以得到副产物氯化铵,可以用来生产化学肥料。

其次,玻璃透明且耐高温的特性,几乎是发展化学的必要前置!

只有通过不断的观察实验,才能不断制造各种化学物质。

这些产业的价值远远超过玻璃能达成的经济效益。

而玻璃创造的经济效益,又能不断倒推产业扩大,直到推动整个工业进程的发展。

至于造纸那就更不用说了,即有助于推进教育普及,又有助于搜刮士族的钱财,将资金投入建设之中,可谓万金油。

有此三项就足以积攒足够争霸与改革的经济基础。

而除了这三项外,其他的奢侈品就是附加产业。

如此思虑一阵之后,秦瑱便将大体规划书写完毕。

随之他又将造纸工艺、制造玻璃以及各种副产品的技术要点写了下来。

这些东西其实都不难,尤其是造纸,以前他还自己做过,现在只需要进行工艺改进。

至于玻璃,难度其实在纯碱的制作,其中包含了很多化学产品,秦瑱只知道化学式以及替代品,操作自然也需要工人来摸索。

而对于纺织业,他准备了新式纺织机的样图。

这个纺织机,是以前上历史课的图例,乃黄道婆改进,分为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三个部分,可以增加纺织的效率。

搞定了这些,他便带着计划书又来找到了刘备。

终究是要进行改制赚钱,需要钱粮和人手,这都需要刘备知晓和点头。

他自能统筹兼顾,却不能瞒着大老板。

如此一路朝着刘备府内行来,结果刚一到刘备府内,便见一人匆匆行出。

定眼一看,正是孙干孙公祐。

要说刘备麾下谁秦瑱最不熟悉,那首推便是孙干其人。

因为孙干虽然是刘备麾下大臣,但和他却没有多少有交集的地方。

他主管军事,直接对接的就两个人,负责情报的简雍,负责钱粮的糜竺。

这两人长久打交道,至少关系不错。

唯有孙干,一直辅佐刘备治理民生,负责户籍和百姓管理,与他甚少交往。

不过不熟悉是不熟悉,招呼还是要打的!

因而秦瑱一看,便即笑问道;

“公佑先生何往也?”

孙干听得此声,便抬起了头来,看到是他,便一把将他抓住道:

“军师从何而来,在下正欲去寻军师,有要事相商!”

那模样像是看到了救星一般,一把抓住就不放手。

而秦瑱见其模样,亦是一惊,方才孙干低着头还不觉得。

现在一看,这位先生两眼浮肿,面色发白,一副睡眠不足的模样。

竟然毫无往日那种名士风范。

又兼被他一把抓住了手,秦瑱自是一惊,忙道:

“先生有何事寻瑱,可直言之!”

孙干自是将他往道旁一拉,说出原因。

原来是自从刘馥上任之后,他们这些文臣就纷纷被刘备分派了任务。

如刘馥,自是居中调度,依照各地情况辅助刘备统筹管理。

如袁涣,就被委任巡县职责,负责稳定各县形势。

如郑浑,自是负责各地的水利工程,抢修沟渠。

而孙干便被委派来负责各地难民安置。

这样做的好处,自是个人分管一摊,方便施行理事。

可带来的坏处,却是孙干扛下了大量的难民安置工作。

前文说了,刘馥的治灾之法,是稳住能稳的百姓,将那些即将流离失所的百姓集中在寿春一线,进行集中赈灾。

在他的政策下,数以万计的难民就朝着寿春、曲阳、阴陵一线涌了过来。

这一下可就把孙干给愁坏了!

因为寿春、曲阳、阴陵三个县城同样处于受灾之中。

仅是这三个县城的难民,就超过十几万人,眼下又涌入了几万,而且后续还会不断前来。

救灾都还是其次,如何安置这些百姓却是个大问题。

既要考虑安置在什么地方,又要考虑以什么形势安置,如何去管理。

房屋、水源,吃喝拉撒,每一项都极为繁杂。

孙干虽然也有治理之才,却从未面对过这种局面,一想到冬天来了还有大量难民抵达,他就急忙来到了府内找刘备商量对策。

结果刘备这方面也是个二把刀,想了许久没想出妥当的办法。

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了秦瑱身上,然后就告诉孙干,我也没招,但是军师主意多,你去问问军师。

孙干自也知道刘备习惯遇事不决找军师,索性就朝府外行来。

没想到才出门,就遇到了秦瑱。

当下他自是拉着秦瑱叫苦道:

“军师务必救我一救,不然这数十万百姓断难安置妥当!”

而秦瑱一听这话,便是一笑道:

“先生莫急,我正为此事而来!”

101.第101章 驱虎吞狼,吕布发难201.第201章 得一赠一,用才用德195.第195章 收获满满,君即无子142.第142章 淮南纸贵,利益链条103.第103章 孙策感慨,周瑜再谋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杀人40.第40章 陈宫的推测,王禾就是秦瑱?46.第46章 膨胀的吕布,混淆视听116.第116章 刘家二郎,顺道攀亲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风几度第8章 什么叫格局,这就叫格局!157.第157章 再败陈策,草台班子125.第125章 小将文稷,天命在刘56.第56章 陷阵袭营,请君入瓮134.第134章 初见鲁肃,苦逼孙策第25章 张飞犯禁,刘备自刑58.第58章 相县攻略,迷惑的梅乾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卧龙培养计划154.第154章 赵云擒将,先服其心164.第164章 刘勋之死,孙策来袭第27章 当为军师,火中取栗第22章 刘备之志,根基之地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县陷落208.第208章 辩驳群儒,奇物淮书96.第96章 心理暗示,聪明反被聪明误51.第51章 请攻刘备,陈宫献计第29章 初次军议,语出惊人第4章 目标小沛,荀彧的警觉57.第57章 四面皆敌,大获全胜第25章 张飞犯禁,刘备自刑155.第155章 军师知我,梅成之用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卧龙培养计划54.第54章 两线操作,看我破敌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陈宫的反击148.第148章 玉玺风波,刘协之喜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赵云之威103.第103章 孙策感慨,周瑜再谋85.第85章 唇枪舌剑,吕布心动152.第152章 谋划陈国,引蛇出洞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赵云之威第23章 师礼以待,老刘的弱点168.第168章 初见二桥,文艺青年162.第162章 周瑜再谋,鲁肃设伏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骑兵克星83.第83章 陈登动手,秦瑱控局167.第167章 桥蕤之请,兄弟阋墙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穷途末路42.第42章 擒获张勋,张飞服输176.第176章 寿春诸事,老刘的烦恼102.第102章 连战连败,纪灵之死206.第206章 不按套路,当真妙人159.第159章 陈策归降,小人心切186.第186章 内忧外患,曹操出兵194.第194章 曹刘和谈,姜还是老的辣第7章 贾诩:此人若在,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荆州201.第201章 得一赠一,用才用德170.第170章 轻轻揭过,太史享道来170.第170章 轻轻揭过,太史享道来77.第77章 诈取上蔡,北线告破第32章 徐州君臣,吕布的惊讶154.第154章 赵云擒将,先服其心188.第188章 四面汉歌,张勋献降21.第21章 初次会面,敢问使君之志?61.第61章 刘备已取相县?吕布破防了76.第76章 计破陈兰,当涂陷落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虑顿消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杰第37章 鱼儿上钩,出兵下邳155.第155章 军师知我,梅成之用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试探50.第50章 我推断有误?陈宫死谏111.第111章 一败涂地,孙策大恸175.第175章 湘君之赋,孔明到来第4章 目标小沛,荀彧的警觉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21.第21章 初次会面,敢问使君之志?第22章 刘备之志,根基之地163.第163章 两路皆破,刘勋败走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揽孔明164.第164章 刘勋之死,孙策来袭46.第46章 膨胀的吕布,混淆视听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荆州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赵云之威135.第135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水军之难116.第116章 刘家二郎,顺道攀亲62.第62章 攻守易势,陈宫的恐惧第32章 徐州君臣,吕布的惊讶41.第41章 里应外合,还有埋伏?188.第188章 四面汉歌,张勋献降45.第45章 得一纵一,时机已至87.第87章 吕布:刘备还是个厚道人啊第23章 师礼以待,老刘的弱点第16章 秦瑱南下,程昱慌了112.第112章 是战是和,温侯自择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网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杀人88.第88章 淮南旱情,惊呆的老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