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话 新的人才

听着诸葛亮的献计,陈任皱着眉头,心中却是很不认同诸葛亮的想法。益州那个地方的本土势力有多么排外,从历史上刘备入蜀时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况且孙坚对待地方大世家的态度可以说已经天下皆知了,虽然刘璋性情懦弱,但是益州的真正做主的却是那些益州世家,孙坚的劝降恐怕是根本得不到那些大世家代表的认同。

显然在座的人不止陈任一个人看出了这一点,诸葛亮说完没有过多久,马上便有一人起身拱手发言,此人却是最近才在孙坚帐下任职,正是荀彧那个比他还要大上五岁的侄子荀攸。荀攸虽然与荀彧同出自一家,但是荀攸却是学习的是计略之术,擅长布局。之前虽然荀彧已经入仕孙坚帐下多年,但是荀家却是一直都没有迁移至江东,原因就是因为荀家对于孙坚连番打击大世家的举动有些顾忌。不过经过了这么些年的观察,荀家才确定孙坚并不是单纯地对待所有的大世家,依照荀家向来低调的行事风格,根本就不会遭到孙坚的打击。而且孙坚现在已经隐约有了称霸天下的气势,再晚一段时间的话,恐怕荀家就不会再受到孙坚的重用了。所以在前年,荀家便全体迁移至江东,并且派出了许多荀家子弟入仕东吴,也补充了江东基层官员不足的尴尬。

也许是同是大世家的缘故,荀攸对于益州那些大世家的心态把握的十分清楚,而益州那些世家又与荀家有些不同,他们强烈渴望着拥有左右君主的权利。特别是益州的黄、王、庞、李四家,更是掌握着益州的军政大权,是不会那么容易将手中的权利交付出去的。

荀攸也马上将自己的分析说了出来,并且在最后说道:“主公,属下以为,劝降之法行不通,那些益州世家绝对不会让主公入蜀的!”

“哼!”孙坚冷冷一哼,自然不是针对荀攸,很明显是对荀攸话中的那些益州世家,“这些益州世家若是真敢抵抗本侯的江东雄狮,本侯定要灭他们全族!”孙坚可不是说说就是,从孙坚现在双目中的寒气就能看出,若是那些益州世家真的要抵抗孙坚大军的话,只怕孙坚当真会将他们灭族,江东的张家、许家和虞家不就是榜样吗。

陈任又是暗暗叹息,看来孙坚更是倾向于直接攻打益州,那样恐怕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张任对上了,这也不是陈任所希望的结果。但是在面对益州的问题上,大家都知道益州大将张任是陈任的二师兄,所以陈任实在是不方便发言。可惜现在郭嘉又在函谷关尚未回来,荀彧则并不擅长这方面的计略,难道真的要和张任沙场相对吗?

“主公!属下有一言!”忽然一名二三十岁左右的书生起身朝着孙坚拱手,此人陈任倒是看得眼生。这也怪不得陈任不认得。现在孙坚的声望可谓是每日剧增,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投靠孙坚,孙坚将招募考察的任务全都一股脑地下放给了下面的人,只是每招募一名人才就带到孙坚面前来认一认人。恐怕连孙坚都不一定全记得这些新晋的官员,更不要说陈任了。

此人看上去面容和善,不像是个谋士,反倒像是个商人。不过幸好孙坚还是认得此人,笑着问道:“子敬,你有何意见不妨说出来听听?”

子敬?陈任忽然一愣,这肯定不是名字而是字号,而且这个字号在三国时代也是顶顶有名的,难道这个长得像商贾的书生就是那位鼎鼎有名的智者?

此人脸上保持着和善的微笑对着孙坚拱手说道:“主公,属下以为,益州不宜强攻!巴蜀之人向来排外,而且民风彪悍,虽然说主公不能被益州世家所接纳,但是主公若是强行攻打益州,必定会引起巴蜀百姓的反感,就算将来主公夺取了益州,也不宜统治啊!”

此人话语一出,陈任立刻肯定了这人一定就是那位历史上有名的智者,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却清楚地道破了其中玄机。历史上,无论是刘备还是后来的邓艾、钟会,虽然起初都不可奈何地选择了强攻益州,但到了最后一步,仍然没有放弃劝降。而事实是刘备入蜀时,要是刘璋不降的话,对于刘备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成都城城高墙厚,而且存粮丰厚,就算是守上一两年都没有问题。而刘备当时虽然成功把荆州给骗到手了,但是东有孙权、北有曹操和张鲁,若是战役一旦变成了长久的攻城战,只怕刘备还是不得不暂时退回荆州去。而后来的邓艾也是一样,就算是成功绕开了重重关卡,但只要刘禅不肯投降的话,姜维只需分出一支部队,那么邓艾只怕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现在的孙坚虽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而且东吴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支持孙坚强取益州,但最终的损耗绝对要大大地超过孙坚的估计。

孙坚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冲动的长沙太守了,在听完这书生的谏言之后,也慢慢思索着。随即点了点头,望向那书生说道:“既然如此,子敬可有什么方法夺取益州呢?”

趁着孙坚在思索的时候,陈任一侧头朝着身边的荀彧小声问道:“文若,这书生见解不凡,你可知他是何人?”虽然陈任心里已经肯定了这书生的身份,但还是向荀彧确认一下比较好。

荀彧点点头,也认同了陈任对那书生的评价,同样小声回答道:“此人是临淮东城人,家中颇有些资产,但性好施与。姓鲁名肃,字子敬,上个月刚刚到建邺入仕,主公任命他为建邺功曹,不过现在看来,这个官职还是屈才了。”

果然是鲁肃!陈任强压住内心的惊喜,这个是在三国时代少有的大局观人才啊!当初周瑜投奔来的时候,却没有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举荐了鲁肃,陈任也不好抓着周瑜去问,时间一久,陈任也就把鲁肃给忘了。没想到鲁肃今天却是送上了门,如何不能叫陈任高兴啊!

其实这也怨不得周瑜,毕竟周瑜的命运走势已经和原本的历史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原本的历史中,周瑜是在跟随孙策打天下后,偶然遇见的鲁肃,并且因为当时周瑜的兵粮不足的原因而向鲁肃去借粮,因此而与鲁肃有了交往。而现在周瑜投靠孙坚之后,却是一帆风顺,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又如何会好端端地跑去找鲁肃借粮呢。所以现在的周瑜根本就没有见过鲁肃,或许也只是听说过东城有个好义疏财的鲁子敬罢了,又怎么会好端端地向孙坚举荐呢?

而就在陈任和荀彧说话的这会功夫,鲁肃已经把孙坚的问题思考了一番,抬起头对孙坚说道:“主公!属下以为如今的益州虽然豪强林立,但并不团结,况且益州之主刘璋暗弱,根本无法掌控这些益州豪强。主公不妨效仿当初整治江东世家的方法,暗中联络一部分益州本土势力,引为内援,然后陈兵于益州边境,给对方施以压力。倒是内外同时运作,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就能将益州弄得个天翻地覆!这样的话,益州必定是乱作一团,再无力抵抗主公的雄师,到时候主公再派人劝降,益州可得矣!”

鲁肃的想法一说出来,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孙坚的那些智囊团包括孙坚在内,都纷纷在思索着鲁肃此法的可行性。而陈任却是暗暗叫绝,鲁肃现在的方法不正是历史上刘备入蜀用的方法吗?刘备当时正是靠着张松、法正、孟达等一批寒门官员的帮助,才成功在攻打益州的问题上夺得了先机。若不是因为张松此后的一次失误,泄露了他们与刘备的关系,恐怕刘备等人要取益州都不用费一兵一卒。

徐庶在略微思考一番,说道:“这位大人的计策确实是良策,但是这益州世家对东吴没有好感,如何能够让他们甘心为东吴所用呢?”

鲁肃似乎已经猜到了徐庶会问这个问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属下所说的那一部分益州本土势力,并不是指那些益州世家,而说的是那些出身寒门,却在益州任职的那部分势力。其实不得不说那前任益州之主刘焉的确是一代枭雄,虽然已经身死,但给刘璋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产。若不是刘璋性情暗弱,不堪大用,益州必会成为东吴身后的一根刺。刘焉在统领益州时,虽然拉拢了大部分的益州世家,但同时也提拔了很大一部分寒门子弟,这部分寒门子弟并不像那些益州世家一般自顾自己家族的利益。其中很多人都是真才实学之人,可惜刘璋不能用之!这些年刘璋渐渐被益州世家控制架空,这些寒门子弟也对刘璋十分失望,若是主公这个时候能够暗中联络,以主公的雄才大略,必能得到这些人的效忠,并且帮助主公夺取益州!”

第46话 北方狼烟第349话 董袭败北第317话 全灭第140话 荆州哗变第251话 狗血的情节第一百九十 条覆灭第4话 锦帆第226话 除奸第150话 曹操的应对第428话 谈判(下)第334话 陈抗第334话 陈抗第325话 陈任战三英第154话 大战(上)第266话 仙门第281话 救助第346话 斜谷关血战第138话 文慈献策第193话 撤军第272话 勾心斗角第428话 谈判(下)第343话 逼供第58话 救貂蝉第180话 南北强兵(上)第410话 兖州战局第86话 戏志才的计谋第356话 暗门刺客(上)第350话 祁山易主第421话 巴掌响亮第338话 何松第5话 襄阳第222话 战神绝唱第143话 得知实情第290话 包保的智略第255话 不好的消息第352话 计定北魏第230话 并州军图谋第109话 教训第406话 夺取散关第1话 桃花仙人第145话 刘琦之死第391话 陈家父女第30话 大婚第93话 洞房花烛夜第299话 开战第321话 守关第232话 逃与追第30话 大婚第126话 被赶驴上磨的陈...第174话 吕布请战第73话 新的战场第305话 首取东海第293话 城东胜利第86话 戏志才的计谋第392话 鬼打墙第54话 平定扬州(中)第91话 孙坚的威严第3话 变数第376话 独战第91话 孙坚的威严第286话 魔女的计划第92话 喜事连连第434话 突围第122话 周瑜初露锋芒第370话 蛇部高手第105话 斩将第23话 会合第96话 蝉,螳螂,黄雀第100话 苦守渤海(下)第399话 反败为胜第302话 陈氏兄妹第325话 陈任战三英第59话 回程第84话 守城(下)第382话 宠爱第227话 愚蠢的张卫第147话 夜袭彭城第239话 陈任献策第231话 叛逃第181话 南北强兵(中)第188话 激怒第358话 百万大军第408话 关羽战许褚第124话 详解荆州(上)第392话 鬼打墙第421话 巴掌响亮第329话 将计就计第88话 升官第147话 夜袭彭城第308话 行刺第348话 智将李典第127话 下马威第28话 逼婚第411话 陈家兄弟第309话 豫州狼烟第393话 入魔第268话 对战王越第109话 教训第3话 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