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世家来说,科考在短时间内还是有利的。毕竟世家掌握着教育资源,垄断知识。普通百姓能认识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察举制虽然由世家把持着,但是对世家来说却也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一来每年举荐的名额有限,二来为了自家的脸面,还得差三叉五的举荐一些寒门士子甚至是普通百姓。这样一样以来,也就导致世家中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其实是没有机会入朝作官的。
有了科考就不一样了,世家子仗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在科考中绝对可以占据极大的优势。这点儿好处,是董明抛出来的,自然有人上钩。
但也有如杨赐、袁逢这样的聪明人。知道这是钓鱼的钩子,咬上去,就是个死字。
察举制虽然完备,但是这么些年下来,早就成了世家和地方官员的一盘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哪怕自己不吃,也得烂在自己家的锅里。
把持着上升渠道,世家才能在大汉朝这艘破船上吸收更多的营养。一旦开了科考,有了新的上升渠道,察举制就算保留下来,也形同虚设了。
除非世家能把科考制度,再一次拿在手里,但哪里又是这么简单的呢?
杨赐和袁逢看得出来,所以他们站了出来。
袁逢看着董明,缓缓说道:“科考是否有前例?考试的东西是否真的能够为国选材?察举制选中的孝廉,至少德行名望皆是一时之选。科考是否能达到这种要求呢?”
老子们都是精英,你科考能够选出来像我们这样的精英吗?
董明闻言笑了笑,袁逢的问题中是有陷阱的。他若是说可以,那无疑是打朝中大臣的脸,若是说不可以,那袁逢就可以接一句,那还科考有什么意义呢。
“敢问大人,察举制何时有的?”董明反问了一句。
袁逢毕竟是袁家人,这点常识还是有的,闻言立刻回道:“高祖首下诏招贤,令各郡县选拔治国良才,此为察举制之开端也。太宗在位时,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和等第。世宗在位时,察举制完备,此后成为我大汉为国选材的上佳之策。”
董明听的频频点头。
学习了学习了。
然后,他又问了一句:“高祖之前察举制可有先例?”
“这....”袁逢有些懵。
董明笑了笑道:“既然没有先例,高祖为什么要用呢?还用到了如今。可见,并非需要先例,只需要适合当时的需要就行了。”
“那太常大人又怎么能确定,这科考就比察举制更适合大汉朝呢?”袁逢反问道。
董明闻言看着袁逢,笑了笑。
其实董明并不太清楚科举制或者说改良之后的科考是否适合如今的大汉,想来是不怎么适合的。但是他还是要做。
科考不重要,准确的说眼下并不重要。他只需要让天下人知道,学好了新学,能够通过科考入朝作官就行了。
思想这种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
但对大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那就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学派,一个思想流派想要成被大众接受,除了本身的魅力之外,还要让大众明白,接受了你这个流派之后,对他是有极大的好处的才行。
尤其是在这个物资资料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新学能够给大家带来一身官服,吃上一顿饱饭,那没说的,一大批人愿意成为新学门下走狗。
“适合不适合,用了不就知道了?莫非执金吾认为,我大汉朝连尝试一个新的政策的胆量都没有了?”
董明看似是在询问,其实就是转着弯的说袁逢看不起刘宏了。
“够了!”
刘宏拍了一下龙椅,道:“这里莫非是南市?”
他其实没生气,只是他觉得已经到了自己表现的时候了。趁着董明的话头,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话,表达自己的不满。
董明和袁逢两人,连忙躬身行礼,连道有罪。
“行了,区区一个科考,朕准了。”刘宏摆摆手,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说道:“这件事....就让伯喈去办吧。”
董明闻言脸色微不可查的变了一下,紧接着就恢复了笑容,朗声道:“蔡太尉乃是当世大儒,负责科考,再合适不过了!陛下圣明。”
不管心里有多生气,但董明还是第一个送上马屁,百官跟上。
敲定了这件事之后,朝会就没再有什么大事儿了。各个官员向刘宏报告一些工作进度啊之类的,就结束了朝会。
出了宫门,董明自己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他身后不远处,荀璦和戏志才两人便走边聊着。拐了一个弯,徐庶正在等着董明。
“老师。”徐庶轻轻说道。
董明看了一眼徐庶,然后点点头道:“准备一下吧,科考应该已经没问题了。第一次考试,为师需要你拿个第一。”
徐庶闻言点点头道:“学生省得了。”
“嗯。”
“对了,住处已经买下了。就在不远处,东西都是现成的,咱们的行李,学生已经搬过去了。不过还没有去买丫鬟和下人,今儿怕是不能开火,咱们得在外面吃饭。”徐庶又说了一句。
今儿董明去上朝,他就去买宅子了。他对洛阳不熟悉,还跑去找了荀攸的帮助。
“不用了,随便买些熟食,回家吃即可。恐怕晚上咱们府上就要热闹了。”董明摇了摇头,拒绝了徐庶在外面吃饭的提议。
别看他是刚买的宅子,他用脚后跟都能猜到,不用两个时辰,整个洛阳官场都知道他住哪了。
“回去吧。”
“好。”
......
新买的宅子还不错,二进的大院子,装点的很是雅致,想来前主人是一个风雅之人。董明和徐庶回来的时候,门口正站着一个人,看来是在等他们。
“公达?”
董明看到门口那人,有些好奇。
荀攸听到他的声音,转过头来,看到董明来了,脸上挂上了笑容:“伯照先生,经年不见,风采依旧啊!”
董明闻言哈哈大笑道:“公达不也是如此?”
“知道先生今日繁忙,本想早来一会儿,不成想倒是来的太早了。”荀攸笑着解释道:“看来要讨一杯水酒了。”
董明指了指徐庶,后者拎着熟食和一坛子酒:“公达却是来的正巧。”
“那就却之不恭了!”
董明引着荀攸进去,徐庶领路,一路来到了饭厅。三人落座,吃着熟食,喝着酒,闲聊起来。主要是董明和荀攸两人闲聊,聊一聊这些年各自发生了些什么事儿。
徐庶则在一旁给两人添酒。
约莫半个时辰,有人敲门。好在饭厅离正门比较近,不然还真听不到。徐庶起身去开门,却是荀璦和戏志才来了。
这两人还带了一批使唤丫头和下人过来,想来是猜到了董明两人来的匆忙,什么都没准备好,别给送了过来。
两人来了之后,给董明见礼,落座。戏志才带了食盒,里面有不少糕点,拿出来摆在了桌子上。
看着戏志才带来的糕点,董明眼睛一亮,全都是书院以前食堂才能做出来的东西。
“志才,哪里弄来的?”董明好奇的问道。
戏志才闻言脸色微红,然后道:“学生一妾室做的,她...以前是书院食堂的帮工。”
“还有这事儿?”董明乐了,在新野的时候,平日里他除了教学,书院管理的事情基本不问。一开始都是戏志才在管着,戏志才走之后,是武敬负责的。
戏志才有些尴尬的点点头。
董明笑眯眯的拿起一块糕点,吃了一口,然后道:“估计一会儿王韦和刘威也会过来。”
“已经来了!”
董明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了刘威的声音,紧接着刘威带着王韦走了进来。众人见礼,寒暄了一番之后,各自坐下。
“老师,今日朝堂之上却是没用到学生跟志才兄啊。”荀璦笑着说道:“不过这科考之事.....”
董明抿了一口酒,感觉有些涩涩的,听到荀璦的话之后,点了徐庶的将:“庶哥儿,你给他们解释一下吧。”
“好。”徐庶闻言站起来道:“科考之事,是老师在来洛阳的路上定下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新学成为我大汉的官学。”
徐庶连总述了一下,然后道:“科考虽然仍然考儒家经典,但是其中会夹杂很多新学的内容。若是考生从没有学过新学,几乎很难能够考过,就算考过了也没事儿。考过了就说明他有天赋,适合咱们新学,还可以拉拢过来。”
“按照老师的意思,科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的时候,就直接一块考了,日后还会如察举制一般,分科来考......”
徐庶说了大概十几分钟才将董明关于科考部分的计划说出来,说完之后,在场的众人都显得很是兴奋。
因为他们都闻到了一股独特的气息。
是变法的气息!
“某家更愿意称之为改革!”董明笑着说道:“改除鄙陋,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