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章 变法(二)

董明对这些叫嚣的官员们,一点好感都没有。他在写这份变法方略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一定会有一大批,不,几乎所有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都会反对自己提出的新税法。

以财富多寡成阶梯状征税。

这其实就是摆明了要割这些狗大户的韭菜。其实董明最想的还是以个人收入的多寡来征税,但是吧....这个年头,你让他上哪儿去弄个人收入的数据去?

于是乎,直接拿总资产来征税了。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刚才叫嚣的百官们,看到后面这心里也就平衡多了。

针对财产征税这一块有两个点,其一,只征收百分之十;其二每十年才征收一次。这样想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更不要说,董明还在后面写明了,按照交税的多少,将来可以换成田产。

不用交钱,只要拿着交税凭证就可以直接来换田产!对于这些狗大户来说,钱财什么的,可以再想办法搞一搞,土地这玩意可以吃几辈子啊。

看到这里,他们也就没那么生气了,甚至还有人想把除了耕地和家宅以外的家产全给捐了,多换点田产。

经济部分的改革远不止于此,后面还有各种小项目,百官们看了看之后,也没有在意。尤其是最后一条,建立大汉中央钱庄。就这么孤零零的一句话,看着就觉得不怎么重要。

略过中央钱庄的部分,大家继续往后看。

大力推行官办学校。五年之内,各县都至少有一所官办书院,用以培养读书人;鼓励地方自主办学,朝廷给予物质和人力支持;大力扶持私人办学,免税、授学田。

这一条没说的,谁都不可能不同意的。

“伯照先生,这些事情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袁绍放下手中的《请变法书》,对董明小声说了一句。

他看的快,一目十行,已经看的差不多了。主要是他在白玉京包年,几乎把白玉京中所有新学的书都看完了,对董明的变法思路其实还算了解。

“变法,就没有简单的。”董明回道:“本初兄已经看完了?”

“是啊,已经看完了。”

“有什么指教没有?”

袁绍闻言摇了摇头,然后又点点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本初兄,你我二人有什么不能说的?”董明觉得袁绍怪怪的。

“某家想说的是,伯照先生倒是做了一个好计划,但是有一个点,先生想过没有?”袁绍低声说道:“问题的关键不在朝廷,也不在洛阳,而在天下。你怎么能保证,洛阳一个政策下去,地方上就会如你所想的去执行呢?”

“大汉朝十三州,数十郡。说是与良两千石共治天下。但这些牧守四方的良两千石,哪一个不是要仰仗于当地郡望才能有所施为?某家观先生所行之法,虽然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可以说大汉朝从上到下都能得到实惠。但是在根子上,还是在削弱世家大族,某家说的对吗?”

果然,汉末群雄,尤其是名留青史的英雄豪杰,每一个都是当世人杰。袁绍看的很通透,虽然董明表面上给了世家很多优惠,看起来也就是征税让他们心疼一下,可也用土地进行了补偿,甚至可以说是在帮他们买地。

但实际上,不管是哪一个政策,都是在偷偷的增强小地主阶级和普通百姓的力量。征税来说,他们家里的家产不管多寡,交出一成来,肯定会有不少世家要靠土地里来交税。这些土地在朝廷手里,朝廷就有了授田的资本。

至于补偿的土地?董明表示我给你一张亚洲大陆的地图,你想要哪儿的土地,爷们儿给你去打,你自己建设就完事了。你也别觉得委屈,该你一亩地,老子给你五亩地,十亩地都行。当然了,这补偿也不是立即补偿,而是要等到五年以后。

简单地说,就是用时间,逼着这些世家大族,迁移到帝国的边境。甚至是北方大草原、东南亚、西亚。移民实边?董明觉得这才叫移民实边。至于这些人天高皇帝远会不会闹独立?董明不在意,反正同文同种,几百上千年以后科技实力达到了,又离这么近,你不统一都不行!

毕竟这是自古以来的领土,有史书,有界碑的,想否认都不可能。

这其实就是把这些世家大族给挪走!暴力干掉这些人的话,大汉朝肯定跟着一起凉了。华夏也一定会再一次经历一段黑暗的时期。倒不如这样,靠时间慢慢磨。一边将这些人送出去,传播华夏文明的荣光,一边收拢他们的财富,为大汉朝的变法保驾护航。

“本初兄真这么认为吗?”董明的表情没有变化,淡淡地说道:“袁家在世家这条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至少某家给了你们一条全新的道路不是吗?”

“袁家是袁家,某家是某家。”袁绍摇摇头道:“世家在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根本就不是朝廷派一个两千石就能弹压的。尤其是这郡守还要找他们拿钱。伯照先生可要做好准备啊。”

“待会儿某家会解释这一条,到时候我想你们家会恨不得将所有的家产都上交给朝廷。”董明回了一句。

“哦?”袁绍来了兴趣:“那某家就拭目以待了。”

董明转过头,看了一眼刘宏,两个人心照不宣的同时点点头。事实上,董明所写的每一条政策,都是跟刘宏解释过,商量过的。就在杨彪四处奔走的时候,董明直接就找上了刘宏,君臣二人商量了好久才定下来。

这一次,杨彪其实就是为王前驱。就跟秦末一样,第一个起来造反的,肯定不会是最后坐上龙椅的。

东西虽然多,但毕竟是有限的,很快陆陆续续就有人看完了。有的人一脸兴奋,觉得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之大时代;有的人心里有些不屑,觉得我上我也行;还有的人怒目圆瞪,看那模样就知道做好了跟董明撕逼的准备。

“尚书令,给诸位臣工解释一下吧?”刘宏见百官差不多都看完了,便对董明说了一句。

董明自然不会怯场,扫视了一眼全场然后道:“大家也都看了,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吧!”

“敢问尚书令,税制改革成效能否保证税收?尚书令大人应该明白,眼下大汉朝百废待兴,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尚书令这税制改革,直接就把朝廷各项税赋给免除了,仅靠农业税、商税和财产税能够支撑国家运转吗?”第一个开炮的赫然是杨彪。

杨彪跟其他人不一样,有什么事儿自己就上了。若是袁逢这种人肯定会躲在自己的小老弟后面遥控指挥,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大家面皮上都好看一些。

杨彪虽然在变法这件事上很是保守,提出的各种策略也都是修修补补,但是并不代表者他的政治智慧有问题。只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他显得有些掉价罢了。眼下抛开变法来说,光说他的眼光,绝对是一流。

董明的所有变法,最核心的其实就是税收部分。原因也很简单,甭管要干嘛,钱袋子得充足才行。依着董明提出的税制改革,按照大汉朝目前的情况,很快就会财政崩溃。

但,董明自然也不是傻子,既然敢提出来,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第一点,不能明面上说。但是董明跟刘宏已经达成了一致,变法的前期支出先从内帑出,等农业方面稳定下来之后,再从财政出。

至于第二点.....

“大人多虑了。”董明笑着回道:“税制改革又不是立刻就动手去做。按照计划,应该是在五年之后,才会改革税制。在这之前,税法是不会动的。因此我们有五年的时间,把农业、商业做大做强。”

“那万一做不到呢?”杨彪反问道。

董明摇摇头道:“那某家问大人一个问题吧?”

“你问。”

“大人可知道眼下大汉朝一亩地,平均产量多少石?”董明问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在场很多人都做过亲民官,自然知道。

杨彪虽然没有做过亲民官,但是决定变法的时候,还是做了一番调查的。

“眼下上田亩产可达三石,中田一石半,余者不足一石。”杨彪快速回道。

董明笑了笑道:“临晋侯是看的历年记录吧?洛阳这里,产量还是不错的。实际上,真要平均算的话,如今大汉朝每亩地的产量大概只有一石多一些。如今大汉朝约有耕地不到七万万亩,平均到每一个人身上,大概有十四亩多一些,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年大概可以平均分到十四石多一些的粮食往多了说是十五石。自光武以来,三十收一,每年应该收取粮食税应该是两千多万石.....”(注1)

“敢问临晋侯,哪一年收到这么多了?”董明笑眯眯的问道。

杨彪闻言一滞,一年两千多万石粮食?有这么多粮食,上面那位也不至于卖官凑钱了。再加上算赋、口赋、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算商车等等。有钱在手,刘宏肯定不会把大汉朝搞成这个样子。

“且不说这个,再说税改中的商税吧。事实上,商税不过是把算缗、告缗、算商车等综合到了一起。商人按照财产多寡,两千钱征收一算(120钱,百分之六的税收。),对手工业者,按照财产多寡,四千钱征收一算,在下说的对吧?”董明又问了一句。

杨彪点点头道:“自高祖开始,便是如此。尚书令为何又要多此一举呢?”

“那某家问一下,朝廷每年征收的算缗是多少?不提其他的,就光说算缗。”董明瞥了他一眼。尚书台的数据他都看过了,堂堂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大国,哪怕是百分之六的税收可好,也不至于只收上来那么点钱吧?

杨彪答不上来,也不好回答。

不管是前面所谓的田赋(农业税)还是现在董明问的算缗,他都知道因为什么。他家这么多地,下面这么多商人和手工业者,那可是一毛钱税都不交的。

见杨彪不再说话,董明也没有过分,而是笑着道:“既然说道了这个,那某家就把最后的依照财产多寡收税这一条,也解释一下吧。”

“首先,某家很实在的告诉诸位同僚,这税收,是大汉朝每一个人都要交的!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需要按照财产多寡每年商税。这比例可以商量,但是不交是不行的。”

董明话音刚落,就有人忍不住了,站起来怒斥道:“尚书令,你这要与民争利了?!”

他看了过去,唔,是孔融。

难搞....这种人是最难搞的。打不得骂不得,还得陪着笑脸。但是眼下董明可顾不得这些,而是眼睛一眯,道:“与民争利?那请问一下取消算赋、口赋文举先生看到了吗?同时某家还在后面提到,取消了更赋。不管是朝廷还是私人想要雇佣百姓,就得掏钱!这文举先生又看到了吗?”

“每年收取的那些钱的用途,某家也列出来了!修桥、补路、修建水利工程等等。这些事情,还得雇佣当地百姓,这工钱就是从收上来的税赋中出的!钱还是还给百姓,但是却用这些钱做了实事!这不叫与民争利,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倒是文举先生,请问你每年生产几何?每年所费几何?您不事生产,难道不是与民争利吗?您吃的用的穿的住的,包括您能在这里跟大声呵斥在下,都是因为你享受着民脂民膏!”最后这就是董明找事儿了,完全就是诡辩。他很清楚,社会就是这样,有些人在第一产业就有人在第二三产业。但是孔融不知道啊,被董明一阵抢白,脑袋一时间有些懵,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因为他发现,董明说的好像也没错。

当场怼孔融,说实话,董明是下了很大的勇气的。毕竟,这位是孔子的嫡系后人,自己也是当世大儒。哪怕日后猛地一批的曹孙刘也不会愿意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怒怼孔融这等人。

但是,没有这个勇气,又如何变法呢?后世的二代目,不也是以极大的魄力才画了一个圈,让国家繁荣富强的吗?

当时的二代目,面对的困难可比董明强太多了。至少,二代目是没有系统帮助的,也没有站在历史下有俯瞰历史上游。

039章 简宪和只能做这么多了172章 何进的橄榄枝382章 关于小学114章 徐盛来了045 士子逼宫018章 袁家兄弟110章 学田284 不愧是你008章 陈登149章 明心见性003章 纸张157章 董明归宗,李通入学217章 杀无赦043 光和六年二月(感谢本座玄清的打赏)303章 乱战262章 钱庄开业,糜竺来见071章 朱儁兵败164章 要结亲了吗039章 简宪和只能做这么多了063章 唐周跑路了243章 变法第一枪(一)230章 变法(一)285章 朕这一辈子358章 荀334章 道统之争?233章 变法(终)176章 多了一批死忠粉059章 田间地头158章 黄忠求医085章 新野350章 小故事和一出戏208章 刘宏,你是要坑老子啊141章 刘威字守拙134章 机关算尽,一地鸡毛075章 战而克之007 水车144章 自古枪兵幸运E334章 道统之争?267章 左右为难(二合一)001章 赶快上车吧018章 袁家兄弟358章 荀125章 战前145章 新故事的前奏299章 王斌出笼!人物卡(持续更新)145章 新故事的前奏193章 都来了084章 董明的决定125章 战前218章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256章 家事难断,国事艰难227章 刘宏在想什么呢232章 变法(三)009 军学概述320章 给刘辩商量婚事的铁憨憨王爷们235 科考(二)198章 要开始了322章 荀爽应召,刘宏后手211章 王越和续命丹092章 第一课黎明之前367章 有人作弊?419章 想当工部尚书303章 乱战239 齐桓用管仲,燕哙用子之288章 董卓的小心思和李儒的小算盘043 光和六年二月(感谢本座玄清的打赏)064章 明德书院066章 进击的刘宏298章 战起237章 第二场(一)309章 那么新的开始了!265章 荀攸和健康理财159章 药到病除331章 又到科考时321章 蔡邕的身体状况有些差236章 科考(三)246章 观政分配407章 遇刺138章 十一月,风云变幻(下)214章 惊变!217章 杀无赦376章 放榜314章 答司马朗问010章 即将而来的旱季020章 再加一个弟子351章 新增两司385章 臣有本奏058章 一切从实际出发385章 臣有本奏078章 广宗334章 道统之争?277章 以碗算人154章 明德书院新专业189章 董明刘宏,各得其利368章 人跟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024 无题081章 张梁、张宝327章 简雍明悟、荀爽古怪117章 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