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九月,秋风萧瑟。
长安城中,本来冷冷清清的大街小巷上,不时能看到穿梭的大股兵马,以及关押着囚犯的囚车驶过。
突然,某条街道传来一阵喧哗。“在这!人犯在这!别让他们跑了!”随着这几声喊叫,大股持刀拿枪的兵士蜂拥而去,他们正追赶着五六名汉子。
被追的这五六人眼看跑不掉了,其中一人突然蹲在一堵院墙的墙角下,口中高喊道:“公子,快翻墙过去,我们断后!”
其中一名年轻人没有丝毫犹豫,踩着这人的肩头,手脚并用,翻过墙头。而后剩余的几人齐齐的拔出了腰间的缳首钢刀,一起呐喊着向追兵扑去。
噗的一声,一柄枪刃已经扎穿其中一人左肩头。那汉子痛哼一声,不顾枪杆贯穿自己肩头,竟然咬着牙又向前冲了数步,来到持枪兵士的面前。
对方已是大惊失色,连弃枪后退躲避都忘了。汉子右手中钢刀瞬间扎入持枪兵士腹中。但是他的右肋又被捅入一支枪刃。
不消片刻,这五名汉子经过拼死抵抗后,或被乱刀砍死或被乱枪捅成蜂窝,全都血溅当街。
兵士们大呼小叫。有的搭人梯翻墙,有的绕街而过,继续追捕那名逃脱的年轻人。此时,这名年轻人满脸污迹,一瘸一拐的在小巷中仓惶奔逃着。
他已听到后方传来的脚步声,听到追兵的呼喊:“站住!不许跑!”时,他的心已陷入绝望之中。
他转过一个墙角后,眼前就是巷口,外面就是大街。但是立刻有一堵“墙”堵在了巷口处。那是个马车的车厢…
“快,上车!”他听到一声断喝,没有丝毫犹豫,也无法犹豫,他一个箭步就跳入了车厢。一声鞭响,马车扬长而去,消失在街头的拐角处。
后方的追兵追到巷口,东张西望,也没再找到目标的身影…
“你们是谁?为何救我!”年轻人问道。隐于车厢黑暗一角中的人回说:“刘公子,不用问这么多。等你出了长安,到了安全的地方,汝自然会知道。”
这年轻人正是刘焉的三公子刘璋,数天前。他的两个哥哥刘范和刘诞做了件大事---串联西凉的马腾军,试图里应外合,偷袭进占长安,诛杀董卓,奉迎汉室。
没料到马腾军还未赶到长安,就事情败露,东窗事发。董卓随即遣人展开搜捕,刘璋自然也因此被牵连追捕。王允等人闻知此事,既扼腕叹息又暗自庆幸。
此事就连冯宇听闻后也大感意外,因为在原世界历史上,这事也不是发生在当下,而是李傕郭汜之乱的时候。
远在筑阳的冯宇接到飞鸽传信后,立刻令信使给陈调带来了秘令,让他尽力营救此兄弟三人。但是信使将信送到时,刘范与刘诞已经被捕,陈调也是无能为力了。
如今,只有刘璋暂时安全了下来。但要将他安全送出董卓的控制区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长安城的城门已经封闭数天之久,这一天依旧是城门紧闭,门前兵士哨卡林立。城门的门头还悬挂着刘范与刘诞的首级。
此时,麻石条铺就的道路上却行来一列车队。
“站住!城门已封,这几日都严禁进出城池!”门前守卫的兵士喝道。
一骑突然策马而出,而后“啪”的一马鞭就抽到这名兵士身上,瞬间就让这兵士“石化”了。
兵士身后的头目队率知道来自不善,匆忙上前。陪着笑脸拱手道:“原来是李都尉。小的有公职在身,不得不加以盘查。敢问都尉,这车队出城是为了何事?”
这李都尉正是吕布麾下的李肃,时任宿卫骑都尉一职。他也不答话,掏出一封公文递给那队率。
队率匆匆看完,连忙赔罪道:“原来都尉是给郿坞送货品的,多有得罪,还望都尉见谅。”说完,他立刻挥手让兵卒们开城门放行。
车队出了长安城门,又行了半个时辰停了下来。从车队中出来几乘车舆,为首者正是陈调,他对李肃拱手说道:“多谢李都尉相助。”
李肃摆摆手回应:“汝毋须多礼,这是吕将军交待的事,吾自当会办好。”
陈调带着这几辆车舆转向东南边,向蓝田县奔去…
……
数日后,一艘舫船靠上了筑阳的沔水码头。这艘船是从商县起航,沿着丹水,沔水顺水而下,到达的筑阳。船上的刘璋此时才知道,是筑阳候冯宇救了他。
“多谢君侯救命之恩!”刘璋见到冯宇后,立刻鞠身一个大礼谢道。
冯宇用聊侃的语气说道:“某一般帮人不是白帮的,所以…”
刘璋听了此话心里却是一沉,他以为冯宇可能要拿自己要挟刘焉,连忙说道:“君侯救命之恩,璋自当重谢。只要刘璋能做的自当为之,但是吾父…”
他的话又立刻被冯宇打断:“刘公子但请放心,汝是汝,汝父是汝父。某绝不会用你去要挟你父亲做什么。只是他日,汝用一条命来偿还即可。”
冯宇看着刘璋吃惊的面孔,笑着继续说道:“刘公子不要误会,某的意思是,日后刘公子有机会时,饶过一人性命或除掉一人就算是对吾的报答。”
刘璋这才听懂冯宇意思,问道:“不知君侯是要救谁的性命或除掉谁?”
“这…,我现在当然还没想好。”冯宇继续带着玩世不恭的表情答道。
刘璋已然信誓旦旦的说道:“吾在此立誓,只要君侯所托。这一命,除非是杀父夺妻之仇,吾皆可放过。除非是吾亲族,吾尽可为君侯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