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

舞阳,曹休屯兵地。

提兵北上封锁澧水,本就有防备汉军散骑烧粮的用意。

今他麾下战兵两万余,分置五军扎七十里联营,与夏侯尚一样寻觅战机。

从荆州逃来的周魴正在他麾下充任中郎将,北方士人对江东士人深表同情,周魴这么个独苗跑出来不容易,又熟知江东地理气候,也在荆州转了一圈,也就给了个中郎将职位,统军千余勉强有了立足余地。

周魴也不是安分的人,与武义中郎将李绪一同外出侦查汉军营垒,舞阳距离田信大营只有不足六十里路而已。

亲自视察地理状况,是将校必须经历的一件事情。

关系自己的命运,关系全军将士的性命,容不得马虎。

周魴、李绪也穿着普通轻骑皮甲,蹲伏在澧水南岸芦苇丛中观察北岸,这里距离田信大营只有十二里,大营外还有几座警戒小营。

李绪见河对面汉军轻兵收割芦苇,许多芦苇已经晒干,正打捆码放:“田孝先用兵还真大胆,其麾下吏士也多骄纵无备,易破也。”

“不然。”

周魴另有看法:“其麾下吏士固然骄纵,却也求战心切。多战意高昂,非速破易溃之敌,不可大意。”

河对面,李基头戴竹笠遮阳,领着一名亲兵在河岸边巡视。

李绪、周魴缩回芦苇丛中,等李基经过后才探头继续观察,周魴指着晒干的芦苇捆:“这是为夜战而备,荆南多鱼,官吏会收鱼油积存。浸染鱼油后,一捆芦苇可烧半夜,光焰煌煌如白昼。”

周魴稍稍沉默,见李绪沉默,用沙哑嗓音继续说:“当初田孝先守江陵,就缺鱼油。此人嗜好火攻,以火破吕蒙于江陵,与江东军决战麦城时又遣骑士纵火焚烧荒野,使江东无从布置伏兵、疑兵。今采割四周芦苇,也有扩宽视野之意。”

“原来用意颇多。”

李绪眯眼看着李基越走越远的背影,用手指澧水南岸上游未被收割的芦苇丛:“采伐北岸芦苇后,汉军必伐南岸。其伐空后,我军若想走南岸截击其后,则有暴露之虞。此事应上报镇南将军,以免误事。”

沿着澧水南岸,贴着山脚可以行军,芦苇是最好的掩护。又因澧水东南有山,地势较高,土地坚硬。

不像澧水北岸因地势平缓,多有泥塘、水洼,不宜大军潜行。

七十里荆豫驰道改造增修的甬道里,每十里列一座小营,有军七百驻守。

负责防卫甬道的是将军孙朗,麾下军队多是颍川、雒阳一带因徭役而反抗的吏民;作为放曹仁撤离的条件,曹操也放开通道,让颍川孙朗,梁县郑甘率部众、党羽撤往南阳。

二人带来两万余户饥馑灾民,尽数安置在宛城、新野之间。这样迁移来的灾民经历过战争、寒冷、饥饿磨难,故多是青壮男女,少有老幼。

正是追随孙朗,田信宗族才顺利从颍川南逃。

此时孙朗为将军,郑甘为司马,带着五千大难不死的新军扼守甬道,并不断增修甬道。

以甬道木墙为基础,版筑黄土增固并做防火准备;又在木墙内侧修建土垒长屋,既能屯驻军士,也能储放物资。

气候越来越热,修建甬道的木材又渐渐干燥,防火以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好在木墙甬道虽然长,但木墙高也就八尺左右,版筑土墙时工序简单,不需要搭高架。

没人会期望孙朗、郑甘这五千人的战斗力,完全当做工程队在使用,顶替了八千降军的作用。

田信大营,随着天热,孟达越发焦虑。

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勋,他还有何面目留在荆州?

田信归营刚脱卸盔甲乘凉,孟达、申耽一同来见,询问军情。

地图摆在面前,田信手握一柄合拢的折扇在大营、叶县之间一划:“明日龙骧军从叶县往我军大营修筑栅栏,我军也想叶县修筑。只修一道,防备魏军轻骑即可。”

孟达抢着说:“此事易尔,某愿率军修筑。”

申耽山城口音重,只是讪讪笑着,面有不甘。

“如此也好,子度将军与龙骧军汇流后,可协助徐承贞运输新麦。首批新麦约在两万石,运抵我军大营后,可由孙朗将军所部分站运回堵阳。”

田信说着抿抿嘴,现在最大问题还是运力不足,十几万石的小麦,得要多少人运完?

人力挑运、背负,一人背负两石,一日脚程也就在八十里左右,勉强从叶县运到堵阳附近。

不管是一口气从叶县挑运到堵阳,还是以营为站点,接力式运输,一个人一天也就能运两石。

孙朗还要带人给木墙版筑黄土,所以每个营七百人,也就能挤出二三百人协助运输。扣除大军每日用度,加上随营的驴马、独轮车运力,孙朗所部一天的运力上限也就在七千石左右。

这是甬道的平均运力,南阳也在夏收,郡守邓辅缺乏丁壮动员军队,更不可能分出劳力协助运粮。

孙朗这五千人能就位,也是因为八千降军安置在新野,可以代替这五千人工作。

思考片刻,田信先安顿申耽:“征北将军所部剽捷善走,我有意当游兵使用,还请将军不要焦虑,安抚吏士休养锐气。待交战时,我自有大用。”

申耽迟疑,拱手:“君侯,我部吏士不耐燥热,还请早日用兵。”

“嗯,决战就在七日之内。”

得到一个准确回复,申耽才离去。

他麾下山民有巴人、汉人、荆蛮,生活区域夏日凉爽,实在熬不住平原盛夏酷热。

一些巴人、荆蛮头生痱子,不得已只能自己把头发剪短乘凉。

随后田信找到检查营垒战备物资的庞林:“士衡兄,我有意向梅氏借兵。”

蛮王梅敷带着绝大多数荆蛮迁移下山,但几个宽敞、优渥的山谷依旧握在梅敷手里,安置其亲族。

梅敷会率五千蛮兵参加东征,荆南的五溪蛮蛮王沙摩柯也响应刘备的征集,会率蛮兵万余顺江水而下一同参战。

荆蛮内迁人口在四万户左右,屯留山谷中的梅氏一族还控制着八千户左右荆蛮。

梅敷带走的是内附荆蛮中征发的精干丁壮,梅氏八千户荆蛮不在出兵范围内,可轻易动员五千自备武器的蛮兵。

不管内附的荆蛮,还是留守山谷的荆蛮,如今统计造册,都是要缴纳租税。

庞林稍作考虑摇头:“待梅氏援兵抵达,为时已晚。今陛下东征在即,又有孟子度前番擅自发兵之事,我以为孝先不宜再聚兵。”

观察着田信神态变化,庞林又说:“敌五倍围我,我能全军而退,本就是耀武扬威之举。孝先不应执着于俘斩多少,宜广思之。”

田信眨眨眼,这么一想也对,魏军集结三四倍的兵力,却眼睁睁看着己方完整后撤,自会打击魏军士气。

这也是魏军为什么要追击的原因,魏军宁可继续小败一场,也不能沾染‘怯战’的嫌疑。

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二百一十章 变法第八百八十八章,终第七百二十章 斗殴事件第二百三十一章 疯马第三百四十一章 总攻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风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一百五十四章 误解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贤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零四章 毒计第一百零二章 太极三巴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制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举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八百一十章 西线无战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论第八百八十八章,终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五百八十六章 马超的推演第九十一章 易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五百二十三章 争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时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赌第二百三十五章 粮票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庙第九十一章 易第五百八十四章 实不相瞒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马尉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诗第二百零一章 又见断发第一百九十章 杨仪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十三章 画龙不点睛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广宗第四百一十章 直阁计较第五百九十六章 抢先一步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总攻第一百一十章 交汇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条生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馆第七百三十四章 转移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六百四十七章 贾逵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因第五百五十一章 胜负迷云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无可退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一百一十九章 趋利第四百六十九章 试探第三百八十五章 学校第三百四十八章 将退军第七百三十七章 顾虑长远第七百九十一章 谋算第二百六十五章 后发制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五百三十二章 决意第八百零九章 叛国否?第四百一十七章 谨慎第五百零三章 鹿门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逊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饭的问题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六百五十五章 税多多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轨第五百三十八章 饭还得吃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国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五百二十三章 争第四百零九章 命数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场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弃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四百一十九章 亲亲相护第二百四十三章 绝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维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三百三十一章 刘公胤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