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

十月中旬,刘备拜文聘为后将军,移镇汉口。

夏口在南岸,汉口在北岸,汉口大捷以来,汉口重要性盖过夏口。

南岸屯军多有不便,屯军万余虽能固守,但也进取不足;若是三五千兵马,又无什么意义,反倒会被吴军水路夹击。

到时候三五千兵马被围,救援或者不救,都是一件牵扯较大的事情。

所以南岸夏口作为警戒据点即可,吴军想要来拿,送给吴军就可以了,没必要在夏口囤积兵力,自陷被动。

因而北岸汉口重要性上涨,封锁汉水河口的效率更高,不怕吴军水陆夹击,也容易得到汉军的支援。

襄阳、江陵周围的驻军救援汉口十分便捷,哪怕缺乏水师护航,也能从陆地上破开吴军步兵,强援汉口。

黄权以光禄勋兼任湘州都督,湘州水陆主力集结于巴丘洞庭湖驻屯;又以习珍为伏波将军镇守湘关。

形成了黄权居中策应,外围东文聘,南习珍的防御体系。

这种布置体系渐次成型,辞官回武陵汉寿县老家潘濬很不舒适,汉寿县早已改成汉寿侯国,潘濬回到老家就很难受。

简直就是宿命,当年刘协封什么不好,封关羽做了汉寿亭侯。

刘备策封三恪以来,并未封建新的公国、侯国,但汉寿侯国已作为关氏家族的封邑,从县令、县尉,再到乡邑斗食小吏,都被关羽换了一遍。

并开始效仿麦城执行《麦城户律》,豪强、富庶之家要么接受户口析分、家产析分,要么从汉寿侯国迁走。

麦城仿制的织机自然可以就近作为福利发放到汉寿侯国的村社,作为村社公产,执行的户调制度可以减轻百姓税赋压力。

当百姓能轻易完成赋税之后,自然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

享受到劳动成果,百姓自然会有更高的生产热情……以及生育意愿和生育效率。

村社有织机,以布帛为税租,那汉寿侯国的豪强就没了优势,特别是强制析分户口、家产之后,更没了盘剥百姓的机会。

《麦城利律》又限制了高利贷放款利率,将豪强第二个迅速敛财、发家致富的渠道堵死。

再加上《布帛律》规定了缴税、流通的布匹、帛匹的长宽幅度、重量,从质量上打击弄虚作假以劣充好的违法、敛利行为。

还规定,只有生产日期三年以内的布帛可以足额抵税,三年以后的布帛会有贬值。

麦城批量制造的织机,生产出来的布帛肯定宽度、厚度相对均匀……寻常百姓可没有改造织机,生产薄布薄帛的技术;寻常百姓积存财富本就少,家里本就没有数年、近十年的布帛。

可豪强有改造织机,生产劣质布帛的技术;也有许多的布帛储备。

很遗憾,潘濬家族恰好一头撞在《麦城户律》、《麦城利律》、《布帛律》编织的大网里,要么被这张大网分割,要么搬离。

另一方面关羽不喜欢潘濬,田信也不喜欢潘濬,潘濬辞官回乡顾不得养病,就在第一时间搬家,可偌大的湘州,他又往哪里去搬?

他是蒋琬的姨表表弟,蒋琬相信他没有贪污,许多人都相信他,可他亲亲相隐维护乡党的行为间接的把糜芳推上悬崖,险些导致三兴汉室的大业荒废。

为掩盖潘濬带来的污点,荆州人又帮潘濬遮掩,结果糜芳投火取死后造成北人、荆人之间更为严重的对立情绪。

蒋琬的姑表表弟刘敏战死后,蒋琬家族姻亲集团开始疏远潘濬一族。

从孙权背盟开始,潘濬就精神恍惚,有些不认识这个世界了。

特别是孙权背盟前后几场战役更严重冲击他的三观,让他倍感荒唐,仿佛自己是苍天手里的玩物,怎么好玩怎么来。

先说关羽,跟着刘备混了三十余年,前前后后也就斩颜良、绝北道两件战果值得称赞,勉强算是名将。

就这样一个打了三十多年烂仗的老人,在西线、东线战场静默的情况下,带着三万荆州军北伐,等于是孤军突前,可连战连捷之余,军队还越打越多,简直不讲道理。

你关云长这么能打,怎么被逼到南方来了,早早统一北方不好么?

非要忍到行将入土的年纪里爆发光彩,弄的大家灰头土脸很是难堪。

还有孙权,汉中、襄樊大胜连接发生,已到了战略大反攻的关节点,却好端端的背盟来袭,将糜芳、自己推入深渊。

紧接着就是田信横空出世,带着乌合之众不算什么,偏偏江东还有那么大一个奸细,把孙权一切都卖给田信……卖给自己不好么?

结果就是田信软禁糜芳,困守坚城打的有来有去,还把都督吕蒙临战气死;后来麦城决战更是荒唐,孙权以逸待劳的主力竟然被征战三月的荆州疲兵打崩,转眼就到了孙权求和的地步。

随后又是魏国篡汉,逼迫孙权称臣依附,紧接着就爆发堵阳之战,田信以少击众阵斩未逢一败的魏国宿将徐晃,险些直捣许都。

同时发生东征之役,一战打出斩首三万,溺亡三四万的稀世大捷。

到最后是刘备跟关东世族割裂,一意孤行策封关张田为大汉三恪……凭什么好事都让这三家占了?

越来越看不懂世界的发展轨迹,越来越觉得世界充满恶意。

已跟荆州人切割了关系,就连表兄都放弃了自己……潘濬还能做什么?

认命,找一个地方安度晚年,还是另找一个舞台来证明的才干,证明刘备等人眼瞎?

原本还在犹豫,可搬离汉寿侯国后,就遭受武陵郡守樊胄的打压。

樊胄是个什么东西?年轻时帮人筹办宴会,都一塌糊涂惹人说笑数年的蠢货,有什么资格刁难自己?

昔年刘表以南阳大儒宋忠为代表设立新的荆州官学,规模之鼎盛,可以视为雒阳官学的南迁。

自己系宋忠亲传弟子,同窗求学的伙伴遍及三国……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

拖着病躯,潘濬带了三族至亲变卖家产,乘船前往投靠江东。

刘备没杀他,关羽没杀他,田信也没杀他,都没亲自动手为难他。

那么驻屯巴丘洞庭湖的黄权更不可能为难潘濬,想走就走,以后战场上各展所长,一决生死而已。

黄权没阻拦,接下来乌林、赤壁、陆口、汉口一系列汉军据点都持旁观态度,目送潘濬一族顺江东去。

潘濬船过天兴洲时,突然病愈不发烧了。

心中略略后悔,更觉得这是天意。

“此去江东,我将如破笼之鸟,可以展翅矣!”

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五百八十章 战术重现第三百一十五章 绕击第五百零六章 当面第九十二章 势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百零一章 险恶第六十一章 战江陵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五百章 预估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七百四十八章 钱窝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六十一章 战江陵四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务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项第二百五十八章 开幕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八百七十一章 虚实之拳第五百三十五章 惊诧第五百一十一章 庞季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四百六十四章 顾虑长远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六十二章 战江陵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三百三十一章 刘公胤第十三章 画龙不点睛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弃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五百九十四章 缇骑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岗第五百零九章 分别第五百五十二章 战机偏移第七百七十四章 进退两难第五百五十一章 胜负迷云第八百三十四章 变故第八百一十章 西线无战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维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园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三百五十章 授权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开花第七百五十三章 连环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三十八章 吕蒙第一百五十四章 误解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八十九章 独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于过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风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记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一百七十章 张辽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马索第四十三章 关姬第八百八十二章 战前第六百六十四章 宝藏青年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五百七十五章 辅国将军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无鹿第八百章 一飞冲天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七百九十八章 军令状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一百零四章 毒计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礼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二百一十八章 锦带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七百零一章 险恶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诱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阵第五百五十九章 压迫第四十章 糜芳第二百零八章 二选一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三十七章 关陇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窃案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八百七十一章 虚实之拳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讳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六百四十五章 缩编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风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