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

襄阳,临近誓师北伐,益州别驾从事李恢代表益州官吏来参加婚礼及北伐誓师典礼,也带来一条噩耗。

朱提郡守、安远将军、庲降都督,坐镇南中五六年的邓方病卒于任上。

“邓孔山在,则南中稳。”

糜竺与刘备散步,糜竺拄邛竹杖,神色忧虑:“陛下,右军及巴郡兵若调动,恐南中生变。”

他们正在襄阳西郊检查北伐誓师典礼的场地,和土坛修筑进度。

“静观其变。”

刘备双手负背,踱步而行:“唯可惜陆伯言,丞相极为器重此人,此人不愿屈就。”

他说着发笑:“本想放彭羕出狱,命他来做陈国相。反倒让陆伯言抢先一步,那就再关彭羕数月。”

为彭羕求情的人很多,糜竺原本劝过一次,来襄阳后又劝了一次。

见刘备肯松口,糜竺也就不说什么了,遂问:“陛下,可是要引南中叛贼出山?”

刘备微微摇头:“并无此意,能抚则抚,待丞相做足应对,再施展手段。倒是李德昂毛遂自荐,有意接替邓孔山。”

李恢是建宁郡大族出身,刘璋时期担任建宁郡的督邮,督邮负责巡检吏治、风纪。

他的姑父……爨习担任建宁郡建伶县的县令,违反乱纪,牵连到李恢。

爨,音篡,记住这个对小学生如同噩梦的姓氏。

当时建宁郡守董和考虑到李恢、爨习是南中豪族,并未牵连李恢,推荐他到益州州部任职。

李恢离开建宁郡北上时听说刘备从葭萌关反攻益州,认为刘备必胜,遂冒充建宁郡守董和的使者拜见刘备。

刘备留李恢在军中效力,攻拔雒城后进围成都,恰好马超遣使来降,刘备派李恢前去联合马超。

原本刘璋还有坚守成都的心思,所赖不过是张鲁的援军。

当马超率军出现在刘备阵营后,刘璋误以为张鲁、刘备已经联合,绝望之下开城投降。

李恢这些年在益州州部从书佐连续高升,已成为别驾,仅次于益州治中。

他在南中地区有足够的影响力,也有能力,接替邓方担任庲降都督不成问题。

可庲降都督只负责抚慰、招徕蛮夷,教授他们农耕技艺……并无统兵权限。

否则邓方没必要挂一个统兵的安远将军职务,所以一个庲降都督,外加一个支持都督职务的郡守,都可以给李恢,再给一个普通的将军号、编制也不算大事。

现在汉军威势冉冉升起,家大业大,寻常的将军号不算什么,不影响大局。

可明眼人都知道,庲降都督一职有些过时,跟不上汉军体制发展。

立一个南府,派遣一位镇南将军,或者征南将军,就能从根本上瓦解南中问题。

问题又来了,如果邓方还活着,由邓方担任镇南将军,逐步改制,编训南府兵,南中豪强即便不高兴,也勉强能容忍。

现在邓方病卒,能派谁过去编训南府兵?

赵云是卫将军,出镇南中从头做起,也能立稳根脚。可赵云威名赫赫,估计消息传到南中,南中豪强立马就会炸锅。

如果让李恢主持南府兵编训工作……就问一句凭什么?

让一个南中大族出身的人当庲降都督,已经是特事特办的大手笔;若再支持对方在南中地区编训南府兵,可能会编出一个蛮王李恢,或黔王李恢,又或者滇王李恢。

所以,南中地区还是无解,拖着就好。

刘备惆怅啊,北伐誓师在即,镇守南中的重将邓方病卒,怎么看都不是好兆头。

夏历元年八月三十一日,田信已在丹阳邑多呆了两天。

掐算时间,关姬有孕已满十月,随时可能临盆,不愿离去,也不敢离去。

只是这日是甲午日,北府军会在镇远城进行第三轮选士,这种场合田信必须出席,还要主持新晋军吏授阶仪式。

这是军人的荣耀所在,如今只恨分身乏术。

“天下、大业、荣辱……”

怎及的上老婆孩子热炕头?

清晨,田信与关姬告别后走出居馆,门前百余骑士候命。

没人会劝慰田信,这种事情大家都在经历,从孩童开始见证父母分别,从戎后是自己跟亲属离别。

随着田信翻身上马,蒙多亢奋长嘶传入居馆,馆内关姬正在喝小米粥,也只是稍稍停顿。

母亲、嫂子都来陪伴她,她表现的很坚强。

田信带着牵挂返回镇远城执行军中选士考核,遥远……也不算远的颍川典农都尉部。

散骑常侍裴潜自襄阳返回后,就被曹丕任命为颍川典农中郎将。

因淝水之败,魏军不得已进行更深层次的战争动员,尤其是义阳郡、颍川郡、汝南郡,已经到了适龄男子或征入营伍,或征为徭役的恐怖地步。

乡野之间,已见不到十五岁以上的男子。

有组织的强制动员,这三郡劳力多集结在宛口修建防御工事,如同长城一样的工事;又或者依照汝水、颖水、鸿沟水系修筑邸阁,邸阁即粮仓。

颍川典农都尉部的屯田客们更是动员的主力所在,尽数编入辅军。

识字的典农学士要么在各部担任基层小吏,要么编入营伍充任军吏。

邓艾因结巴不受上司喜爱,被一脚踹到辅军,担任了屯将的书吏。

此刻的邓艾就在澧水东岸监工,这里正修筑土楼。

这种土楼只有三层,每座土楼驻屯一什军士;三五座土楼为一个防御单元,相互架设复道,从空中相连。

土楼充当外围观测据点,楼内第一层无梯,不怕汉军精锐小分队袭杀。

去年田信依靠荆豫驰道修筑的甬道是东北、西南走向,现在张辽督修的长城则是西北、东南走向,交汇点都是原来田信选定的大营所在。

甬道,可以视为简化版、原始版本的长城。

两者的功效,如出一辙。

邓艾登土楼,隐约可见宛口城墙以北各处尘土弥漫的工地,那里也在修筑这样的御敌、屯兵的土楼。

仅仅一道城墙,是挡不住汉军的。

宛口周边经过近乎一年的加固、增修,已经要塞化。

哪怕汉军主力军团突破这里,向后方推进……这道这片要塞群也能挡住、斩断对方的粮道。

汉军一日不扫平要塞群,那就无法顺利从中原强掳、迁移百姓返回南阳。

以坚固、成片的要塞群消耗汉军锐气,避免与汉军野战。

这不仅是张辽的布置,也是魏国公卿的共识。

邓艾又远眺南方,己方游骑往返探查,时刻不敢大意。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默默诵读这句田信送给邓芝的短诗,芝兰芳草,邓范邓艾……草字头啊草字头。

宗族分散,远离故土,母亲也已不在,至今上进无门,连个媳妇都无。

邓艾抿了抿干燥口唇,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继续分析张辽长城防线的……漏洞。

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五百二十二章 执宰之难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线所在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为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七百零九章 姜维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三百四十七章 谋反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一十七章 烂摊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击第十六章 后顾无忧第七百二十章 斗殴事件第一百七十章 张辽第六百五十四章 权第五百六十三章 应对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制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纸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图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八百三十一章 麦城旧政第四百零六章 战机所在第九十五章 借第五百一十章 再呕血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七百三十四章 转移第七百零九章 姜维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八百三十一章 麦城旧政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三百二十五章 双亡第八百六十八章 盐池第八百四十七章 粮票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变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气所在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钱用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过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于过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三十八章 乌鸦第三百四十一章 总攻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华第四百三十八章 乌鸦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二百章 遗憾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对比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报第九十一章 易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云六镇第八百三十八章 疯女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盐第二百五十章 台第二百九十四章 议分兵赵公超欲除国贼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坝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二百三十五章 粮票第七百三十五章 蓝溪夜谈第四百一十七章 谨慎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五百零九章 分别第五百九十六章 抢先一步第二百九十八章 话乡情苏则思归第六百八十一章 单于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虑第十三章 画龙不点睛第二百零八章 二选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庙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烟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计第八十七章 编制第四十八章 应对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十六章 后顾无忧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阳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