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谯沛

夏侯尚营垒,秦朗疾驰至此,持曹真令文前来调动骑兵。

没有骑兵的大军,是残疾、瘸腿的大军,先天战术劣势。

夏侯尚正在用早餐,秦朗见夏侯尚胃口不错,心中仅有的担忧也就释然。

作为一起长大的伙伴,也作为一个旁观者,曹丕、夏侯尚、曹真之间发生的事情,他不想过多参与。

事情已经发生,夏侯尚如果会影响到大家的未来、平安,那就只能劝说、开解夏侯尚。

见到秦朗,夏侯尚不是很愉快,依旧坐在桌案前用短匕削切餐盘里的烤肉,细嚼慢咽:“骁骑校尉?元明麾下无有骁骑,来借我麾下骁骑……此事可有诏书调令?”

“大司马持节出征抵御贼虏,末将持大司马调令,自有调令。”

秦朗手里的调令已在贾逵、满宠手中转了一圈,双手捧着语腔清晰:“还请征南大将军拨付兵马,末将也好向大司马交令。”

“谬矣,元明此言不妥。”

夏侯尚不用正眼看秦朗,拉长语调说:“长平侯亦持节,陈侯向长平侯转交大将军印乃朝野共知之事,我部调归长平侯节制也是陛下诏令之事。故我征南军上下,只认大将军教令,不认大司马。”

“伯仁兄,如今哪能意气用事?”

秦朗面有苦色,哀声请求:“还请伯仁兄以大局为重,调拨骑士归大司马节制。”

“可笑!若无骑士压阵,北府兵弃营杀来,我军如何抵挡?”

夏侯尚冷着脸:“他若非要我麾下骑士,可以给他,将军印也一并给他。无有骑士,请恕我无力牵制北府兵。”

秦朗去看贾逵等人,这些人也都面有难色,失去手里万余骑士,面对北府兵的进攻,征南军会失去唯一、仅有的反制手段。

万余骑士在手,北府兵攻势再凶猛,也要讲究前后相连,左右呼应,始终会保持一个整体;如果没了这股骑兵,北府兵就敢全面开花,围着征南军打,到时候征南军任何一个环节、组织被打崩,会引发连锁效果。

贾逵劝说:“无有骑军,我军实难久守。若大司马就缺这一万骑,非这一万骑制胜不可,还请移文长平侯,请长平侯发来调令,我军骑士自能调归大司马节制。”

不是不给兵,要讲基本的调兵程序。

秦朗听了气呼呼去看另一个影响力较大的满宠,满宠闭口不言。

就秦朗在军中的威望,还不足以逼迫满宠开口。

长呼一口气,秦朗忿忿:“此万众一心之际,焉能兼顾两头?刘备弱而田信强,大司马兵众而长平侯军兵寡,此扬长避短,避实击虚之时,岂能瞻前顾后?”

夏侯尚面无表情质问:“依元明之意,欲胜敌,非集兵于大司马一人不开口?”

“是,仅有胜机就在大司马处,我军各部当全力以赴,不留余力!”

“恳请伯仁兄怜惜谯沛父老!”

秦朗说完打量周围其他将领,这些将领大多沉眉,混到将军一级,年纪最轻也有三十多岁,自然知道军权集中于一处意味着什么。

调骑兵过去不难,难的是留下的步兵、车兵,此刻没人愿意跟田信、北府兵交手。

未战生惧,这没什么好羞耻的,大多数人都这样,已经习惯了。

夏侯尚放下短匕,侧头对贾逵说:“田孝先系方正之人,有古人遗风。我欲出阵与之谈论时局,拖延此人。期间若长平侯率兵来援,可调骑士交付元明。如此我军密集调动,难测虚实,能瞒一时。待天色迟暮,长平侯与我汇合,自不惧北府兵夜袭。”

“或许,明日会有大司马捷报传来。”

夏侯尚说着露笑摇摇头,侧头去看边上愣神的儿子:“准备车马,向北府兵递送请帖。”

听这意思,曹休率军靠拢就出借骑兵,曹休不来的话,借调骑兵的事情就没必要再谈。

秦朗张张口想申辩什么,就见帐中贾逵等人先后施礼,秦朗目光落在张虎几兄弟脸上,也只是一扫而过,不动声色。

夏侯尚这里点头答应借兵,征南军各营加大了战场封锁力度,为骑兵百里奔袭做准备。

只要曹休的大军渐渐靠拢过来,己方营垒稳固能得到保证,就能出借骑兵。

骑兵肯定想去宛口战场,那里多少能打出战果,在这里跟北府兵打……虽然不知道周围袍泽怎么想的,可看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那自己也就没兴趣了。

说到底,北府兵中有一骑破千的田信,野战的话太过被动。

往往下定决心不死不休,可莫名其妙就被左右袍泽、友军裹挟着溃退。

做了各项准备,夏侯尚在百余骑护卫下,沿着驰道向南,在约定之处等待田信。

双方大营相距二十里,不算远,也不算近。

向南而行,夏侯尚突然呵呵做笑,直呼其名点评起来:“都说何晏虚浮,我看秦朗也不遑多让。何晏幼年尚能画地为家,不入武帝家室,秦朗却是坦然接受,巧言作色颇得武帝喜爱。其父为张翼德所杀,如今却不见急色,张口国家大局,闭口谯沛乡党……如此遗忘根本之人,岂能大用?”

夏侯玄静静聆听,思索这番评论。

猜测曹丕心性代入曹丕视角来看这一切,危难之际始终四处云游的秦朗入仕,充为骁骑校尉,看似理所应当。

可秦朗表现的不是很好,行为并不纯粹,有太多的变通。

曹丕喜欢变通的人?

不,曹丕一点都不喜欢识时务、会说话、会搞事情的人,这种人在曹丕眼里与衣服、鞋子一样,只有合不合身,合不合脚的区别。

这种人不值得惋惜、在意,杀了就杀了,抛弃就抛弃。

曹丕喜欢的是顽固之人,听话的顽固人。

秦朗的表现跟顽固绝缘,现在又这么积极的听曹真的话,可见缺乏恒心,缺乏原则性。

与之相比,汉军阵营里坚持原则的人太多了。

正因为有原则,汉军上下、同僚相互信任,隔着数百里地也能相互联动,打出战术配合。

不由想起了卫将军赵云,这是个很有原则的将军,攻克成都之际依然能保持冷静,以牺牲自己前途的方式避免刘备犯错,将所有吏士对刘备的不满吸引到自己身上。

大魏怎么就没有这种舍己为国的将军?

想到这个事情,夏侯尚不由轻哼做笑,思索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赵云不是谯沛人,敢阻拦谯沛人集体变身为军功地主豪强,为了熄灭谯沛人的不满,只好借赵云头颅一用。

如果赵云是谯沛人,那肯定先开除赵云的谯沛籍贯,再把这个胳膊肘朝外拐的叛徒砍了,借赵云脑袋安抚军心。

没法比,也不能比,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道路、风格。

或许当年关云长挂印封金而去,除了敬爱刘备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关云长的籍贯……不是谯沛人,不姓曹,也不姓夏侯。

不是武皇帝诚意不够,而是关羽不姓曹。

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挟第一百零三章 求战心切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场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风病第三百二十二章 讨价还价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三百二十二章 讨价还价第七百七十章 瑞兽第七百零九章 姜维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乱武第十九章 再进冖车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二百八十七章 忧天第五百六十章 一错再错第六百一十七章 烂摊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六十二章 战江陵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二百九十三章 谋进退潘承明细说虎狼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军第七百三十四章 转移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张第五百八十二章 进击第六百零一章 规划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五百一十章 再呕血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四百零六章 战机所在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严舞剑第一百六十章 进攻第四百九十九章 卫公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发第五百七十一章 后发制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讳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四百二十九章 粮荒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练第二百六十六章 扑倒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荐第六十一章 战江陵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爷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八百二十四章 变故之初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尘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迟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谋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三百九十九章 砖茶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议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四十四章 临沮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二十五章 双亡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准备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顾虑第一百一十一章 斩第四百三十五章 设计第二百八十七章 忧天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三十八章 吕蒙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三百三十五章 变数所在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六百零三章 疲军没资格拒绝第三百七十二章 隐患第二十九章 白马将冖车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园第三十二章 贪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与乱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园第七百零二章 反转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误会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五百六十八章 尽在掌控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五十章 计较第五百六十八章 尽在掌控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谋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三百一十六章 斩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见第三百零二章 刘晔第三十三章 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