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

次日,夏侯尚离开洛阳,许多人前来送行。

尚书令陈群引领诸人,于洛水石桥目送夏侯尚车驾渐渐远去,约有步骑千人,三百余车驾随行,规模不可谓不大。

与夏侯尚相善有合作的贾逵、裴潜、满宠等人也聚在一起,夏侯尚赌气交出军队,曹丕、曹真又需要强干弱枝,往日的征南军团算是分崩离析烟消云散。

随着曹植、臧霸反戈,曹休出奔,夏侯尚外出求医,大魏军队里镇南、征南、镇东三支野战集群彻底消亡。

意味着即不能南征荆州,也不能南镇、东镇徐杨。

虽无清晰认知,但许多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微妙变化,大魏已然攻守易势。

陈群也渐渐感到一种年龄增高带来的无力,身为大魏的尚书令,曹丕的昔日四友之一,偏偏他又是刘备推举的孝廉。

与他同年的孝廉里就剩他一个了,袁谭被杀,袁涣也死于建安末年的瘟疫。

而现在曹丕四友里也发生了分裂,吴质为给曹丕解围、释疑,当众羞辱曹真、朱铄,与大多数洛都守军、驻军将领结仇。

其后吴质转任雍凉都督、征西将军时又推荐司马懿,为了抬高司马懿,吴质举出一个反例,这个反例本人正是陈群。

吴质的一系列举动获取曹丕信赖,得以突破宗室、乡党与外臣的禁锢,进而接替曹真,成为雍凉都督、征西将军。

而自己另三人呢?

司马懿根基在河内,因吴质举荐之故,也有斩杀吴懿的军功,进而走马上任幽并都督,监河北诸军。

司马懿的外放,也有避免与吴班碰头的考虑……陈群眼里,司马懿的这次高升最重要一个原因是田信给吴懿的那份警告书。

田信料事如神,前脚警告吴懿,吴懿却醉酒大意,后脚就被司马懿突袭斩杀。

这说明什么?

说明司马懿真的很厉害,虽然不如田信厉害,但也比寻常将领优异太多。

甚至,某人会基于这个理论进行假设,如果鹰山之战的己方总指挥不是曹真,而是司马懿,会不会发生之后一系列的惨败,和宗室、重将率军出走事件?

吴质、司马懿都已成为国家藩篱,自己和朱铄又该何去何从?

带着一缕惆怅,陈群返回皇宫,向曹丕复命。

作为送行官员中唯一与夏侯尚接触、谈话的人,陈群有更多的观察机会。

此刻陈群如实汇报其中细节:“夏侯伯仁车驾左右,隐隐弥漫臭味,所用木香甚多,欲盖而弥彰。”

这两日夏侯尚所在的馆舍四周也有乌鸦盘旋,种种不吉迹象都在表明夏侯尚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可能撑不到伊阙关。

曹丕微微颔首只是长叹不已,良久抚平情绪,另说:“卿与吴使冯子柔系乡里人也,朕实爱冯君才器,卿可能劝之?”

吴使冯熙此番出使魏国,这种时刻冯熙依旧能对答得体,将孙权夸得天上难寻地上无双,又对局势有敏锐洞察力。

这样心里明明白白又能面不改色说胡话的人才留在孙权身边实在是委屈,应该留在大魏,留在中书省,为政令、诏书做修饰工作。

陈群自然领命,以堂堂尚书令的身份去找冯熙。

他离去后,曹丕又传见中领军夏侯楙。

跟田信做茶马贸易……这种事情总不能亲自下场,夏侯家族体量合适,即便暴露,也能从容收尾。

贸易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开始能相互对话的渠道。

这个渠道得以建立,那今后许多事情、想法就有了操作的途径。

对于这件事情,夏侯楙表现的尽心尽职,也得曹丕满意。

找其他人都不行,也只有自己这个妹夫适合,靠得住。

等夏侯楙靠不住的时候,那谁都靠不住了,那个时候也无所谓指责、悔恨。

这种开辟隐蔽渠道的事情,只能由自家人参与。

夏侯楙前脚来,后脚曹丕又将秦朗喊来,由夏侯楙总掌进度,由秦朗负责具体的谈判和走私渠道,各处关卡也能换上夏侯楙、秦朗的亲信负责。

如果这件事情被外臣察觉,揭露,那就丢出二人中的一个;如果外臣如高柔、和洽这些人追查的紧,那就一起丢出去。

反正自己兜底,没人能杀夏侯楙、秦朗,过两三年另作他用,高升一级还不是皆大欢喜?

曹丕这里开辟隐秘战线准备挖坑,那边孙权的使者再一次抵达荆州。

他是真的坐不住了,急的跳脚。

也不知道魏国那边到底什么个情况,莫名其妙的栽赃自己,说自己准备散播瘟疫抵御汉军。

虽说这种想法偶尔会有,巴不得再来一场建安大瘟疫,让刘备、关羽、田信还有曹丕纷纷暴毙。

可自己只是有想法,又没跟人谈论,也没付出行动,怎么内部上下反应那么敏感?

孙权觉得自己是真冤枉,看看当年襄樊战役后关羽的行为,关羽屯军汉口向自己勒索军粮,一副不给军粮就发兵来江东取粮,得不到粮食也要以瘟疫摧毁江东的邪恶嘴脸。

可是呢,当时的人都把这当关羽的气话。

看看,关羽有想法,还当众宣扬恐吓自己,还差点付出行动,怎么就没人去指责?

而现在,就因为魏国流露出来的几条流言、谣言,怎么一个个都在怀疑、质疑自己?

孙权气的发狂……很不巧的是,自四月中旬开始,长江中游较往年干旱,雨水少,气温高……江夏、武昌以及江都周围因前几年的战争,又有小范围的疫疾传播。

简直没法活了,孙权只能一边派诸葛瑾去荆州说明具体情况,一边穿素色粗麻衣,斋戒焚香后率领群臣来建业城外的瘟神庙祈福。

瘟神庙里,孙权盘坐正中面无表情,只显得眼窝深陷,目光幽深。

他头顶烈日高悬,曝晒着大地,仿佛要晒死一切阴邪、污秽。

而庙宇内,瘟神木像穿鲜红对襟比甲,腰间七枚铃铛左三右四,左边缺少铃铛处悬挂剑鞘。

十几个丹阳山越萨满佩戴蚩尤面具,头戴高羽冠,身披对襟羽衣,皆赤足,各抱一个腰鼓奔奔跳跳,又以山越浓重口音诵唱祷告祝词,越听越像山越的山歌。

潘濬与同僚也多赤足单衣前来祷告祈福,以潘濬直脾气,此刻心中无穷悲怆。

同样是直脾气的诸葛恪,此刻只觉得悲愤莫名,胸腔中充满了力量,恨不得冲上去一剑砍翻瘟神木像,劈碎烧柴。

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时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爷第七百一十八章 筹划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四百零九章 命数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严舞剑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五十七章 污蔑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记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二百零一章 又见断发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七百零九章 姜维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准备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圣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三百五十五章 钓鱼第三百四十四章 调整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五百八十四章 实不相瞒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户第一百五十五章 铁第八十六章 互赠第五百六十六章 连环阵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四百七十一章 账目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击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四百九十五章 进退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二百八十三章 张辽造车第二百二十九章 镇远城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达夜袭汉家营第八十九章 独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调整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礼第五百八十一章 胶着第二百六十三章 顺心第六百三十一章 画家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为先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场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八十五章 心结第二百八十一章 责任第一百章 时命艰难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战场第八百零六章 渐渐明朗第四章 孟达第八百五十一章 陈氏第四百六十四章 顾虑长远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养第一百九十章 杨仪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百七十四章 齐心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编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礼第六百零三章 疲军没资格拒绝第五百二十二章 执宰之难第二百四十五章 变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七百零七章 求战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二百九十三章 谋进退潘承明细说虎狼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四百九十五章 进退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双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七百零七章 求战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视鬼神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见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因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风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据第三百六十六章 钓鱼第一百五十二章 后续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东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