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

漓江,新形成的象鼻邑。

因关姬再次有孕,田信略有自责,决定更改行程、计划,与关姬到象鼻山处,在此为关姬作画。

青伞盖下,关姬端坐竹椅,手里拿着一面刺绣荷花的素绢团扇,头发扎起以软翅黑巾蒙头,穿戴宽松暗青对襟长袍,袍外罩眼孔粗大的黑罗对襟衣。

罗纱是有眼孔的丝织品,罗的网孔大,纱的网孔细密。

田信专注作画,关姬神情恬淡,眉宇间已没了前几日的思虑。

她自然思念孩子,比起孩子,她又愿意跟在田信身边四处游玩;跟在田信身边久了,又开始思念孩子。

可现在又有孕,对阿平的思念减淡了许多。

有些不理解田信态度的突然转变,反正是朝好的方面发展,她也听之任之。

远离军队、部伍之后,田信才意识到终究是一个个体,原来的家庭已经没有了。

自己厮杀,破坏了无数家庭换来的荣耀、权势,是真的无法向养育自己的父母分享。

这是无法缓解的遗憾,不能因为父母的原因,就迁怒生来就握着金印的儿子。

那个小家伙什么都不知道,终究是家庭中的一员,是自己事业的继承者,是所有亲友的第二主心骨,是维系关平、关兴、关羽感情的坚固桥梁,是汉帝国未来的柱石。

能否教育好阿平,关系长远未来。

让关姬远离孩子跟着自己在外奔波,虽说关姬贪玩好动,可终究有些残忍。

现在关姬再次怀孕,美好的青春时间里始终与生育相关,缺乏生活的乐趣。

这种事情怎么说呢……只会让刘备、关羽及绝大多数人开心,这意味着自己与关姬感情深厚,可对关姬不公正。

生孩子,真的会降低女人的身体素质。

不求关姬做个乱世之后的英雄母亲,生育三四个就好。

哪怕她身体素质跟得上,但也要节制,不是养不起,也不是生不起。

心中想明白,田信提笔在画卷边题字:爱妻邓国公主游漓江象鼻邑,田不三不四作于夏历二年七月四日。

收笔,田信取出自己的私印加盖,关姬也凑到边上,用团扇给他扇风,见了题字:“不三不四?”

“嗯,你我孩儿不是三个,就是四个,不宜过多。”

田信打开关姬的私印,也顺手加盖上去。这副画卷既是给关羽的工作汇报,也是关姬用来在唐公主、小姐妹面前炫耀的道具。

“三个?四个?”

关姬嘀咕一声,这多么?不多,这个世道婴童夭折率太高了。

成年未婚子嗣夭折,尚且不被记录的年代里,婴童、少年夭折更不会被记录。

她有记忆时,突然就有玩耍、熟悉的小伙伴失踪了,不在了。这种事情经历的多了,反而也就看淡。

以至于阿平出生,她有不适应,也缺乏浓厚的爱意。

如果是养育三个、四个孩子至成年,以现在的夭折率,她最少要生养六个孩子。

多么?

不多,乱世之中,但凡家中有余粮,能生孩子就生多少……唯有这样,家庭才能强盛,宗族才能壮大,国家才能延续。

田信不懂妇科,连接生婴儿都不懂,很难改革、优化接生环节的技术。

优生优育这种事情……基本管不了,也只有等国家统一,休养生息时才能提倡……起码要把女子婚育年龄延迟到十七以后。

十四五岁的女子本就身子淡薄,稚气未脱,还背着孩子下地操持农活的事情,不算少见。

“生育孩儿,终究是青华身上掉下的肉,人血肉就这么些,多有生育,自不利于寿数。”

田信卷了画卷,扎好装入长筒,与关姬走向青伞盖下:“研习医术多是男子,我以为不妥。青华回去后,应该筹备女子学堂,教授工、农、医术等等技艺。”

关姬略迟疑:“夫君非去广州不可?”

“要去,我去才能令士家安心,也才能征士燮入朝。”

田信抓着她手,细心讲述:“虽遣偏将能定广州,也能使士燮入朝,但少有诚意。唯有我去,才能使交广士民膺服,才能让州郡土民知晓天国威仪,不敢造次。”

关姬另一手抚着依旧平坦的腹部,若没有这个孩子,她将随田信一起去广州看南海。

她也不知大海是怎样的,为了平稳送她回去,田信会陪她回江都,将最终出征的阵容、补给、后续人员调动安排好。

见她低落模样,田信细心安抚:“看不到南海,就看东海。待诸夷抚定,孙权存留无益时,大兄统兵在前,你我统继军在后,去看看吴越风光。”

关羽的封地会从江东选一个,关羽的陵墓极有可能选在江东,关姬于情于理都要陪关羽去看一看。

南方瘴疫在田信眼里不算什么,可现在交广二州如同热带雨林,气候对关姬不友好,各种防不胜防的毒虫、蚊子更是不友好。

只能送她回去,免得出现意外。

之前关平的局部战役没能发动,这场平定交广二州的局部战役……跟关平也没关系。

不论刘备、关羽,还是其他重臣,都在推动一件事情:降低自己的军事威望。

交广二州平定之战因为自己参与募兵、练兵的原因,就显得有些奇妙。

首先一战平定二州,功勋很大;其次动用军队不超过二十个营,却有数倍的仆从军;最后一点,这几乎是必胜的仗。

如果关平、张苞来,不利于他们成长、树立自己的军事威望。

所以只能选其他人,人选也早已圈定,跟荆州人、益州人无关。

首先是步兵统率,将由夏侯兰充任,以‘行征南将军’的职务统兵;水军统率是伏波将军赵累。

收复交广二州,足以奠定两人的功勋,一举成为朝堂重臣,获取开府的资历。

现在就这样,关羽不需要争,哪怕关羽在东征以来处处退让,该是关羽的就跑不了。

夏侯兰、赵累扶立之后,就轮到做积蓄,给关平培养班底的时候了。

关平今后估计很长时间里都会留在江东,避免留在中枢,稍不注意就影响、插手政局。

至于张飞两个儿子是什么想法……无从知晓,彼此没有那么亲密的关系,对未来是什么展望,依旧是个秘密。

反正军权底线已经说明白了,一家最多掌握三个军。

刘备、关羽之后,自己掌握三个军;自己之后,应该是让关平或关平的儿子掌握三个军。

至于张家,排队去吧。

如果夏侯家族以相对平稳的方式融入汉帝国内,势必依附张家,张家自能迅速膨胀起来。

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逊第六十二章 战江陵五第三十七章 关陇第四十七章 惊醒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动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锢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兴洲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质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谋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计第六百三十二章 驳封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胆猜测第三百四十四章 调整第五百七十六章 吴质的愤懑第九十七章 乐乡翁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斩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准备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华第七百八十八章 挣扎乞活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粮不足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势第三十二章 贪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满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无可退第三百五十三章 诛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顾虑长远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四百七十章 五龙第二十四章 彩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据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梦死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五百八十九章 国事家事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于过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时第四十四章 临沮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五百零七章 清账第三百九十九章 砖茶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锢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协的结果第五百一十章 再呕血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三十六章 财富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养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敌手进退两难第二百六十七章 发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让第八百三十八章 疯女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二百六十章 方圆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胆猜测第二百三十一章 疯马第七百七十五章 关键与枢纽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记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十章 糜芳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国策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游说第七百三十四章 转移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见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一百五十五章 铁第五百三十八章 饭还得吃第八百零六章 渐渐明朗第八百五十一章 陈氏第二百九十八章 话乡情苏则思归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七百七十四章 进退两难第七百九十八章 军令状第七百八十四章 请辞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帘第三十九章 自谋前路第四百三十五章 设计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风病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三章 向导官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五百五十九章 压迫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