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命数

离开洞庭,湘江之上。

田信心中畅快了许多,眺望两岸风物,心中念头越发清明。

自己踌躇犹豫,归根到底就三个字,不甘心。

既想报答刘备的提拔、信任恩情,又想牢牢把控手里的垄断资源,还想像诸葛亮、关羽、刘备那样做始终如一的人。

终究是自己想要的太多……这有什么错?

生长在红旗之下,见惯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现在对一个半封建的集权帝国去讲无私奉献,实在有点为难人。

自己明明有一拳打死所有人的力量,偏偏不得不后退……所谓的战争创伤只是个引子,真正造成自己精神混乱的因素就两个字,委屈。

觉得委屈,不值得。

付出与收获,很不成比例。

难道要怪关羽、刘备把自己提拔的太快,太过信任自己?

偏偏这具身体又姓田,真篡位……可能今后就没人敢信任姓田的人了。

又偏偏自己想顺心顺意做个有好名声的人,还想抓着权力把其他想做的事情一步步做好。

有点像垫资干活的包工头,我垫资买来的材料,我请来的匠人师傅,我前后操心盖好的房子……不是我的,自己不能住也就算了,你竟然还想拖工资!

房子盖的越好,耗费的心力越大,那心中的委屈就越多!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包工头想不通也得忍,你讨要工资时如果情绪激动打了人家一拳,那你这工钱就别想要了。

可自己不是包工头,自己手里握着的是刀,不是瓦刀。

有刀,就能慢慢讲道理;而不是闭嘴,听人给自己讲道理。

也亏自己始终握着刀,大家才这样心平气和的跟自己讲道理,劝自己。

刀么,不见血的刀子,算什么刀?

思绪明了,对未来也有了明确想法,田信眉宇在阳光下显得俊朗许多,眉头阴翳被驱散一空。

他不由呵呵做笑,一名同船的军吏侧目时见到田信的笑容,也不由跟着笑起来,对身边跟着的几名中尉队官说:“诸君还是阅历不足,主公素来用兵谨慎,岂会中敌计策?”

说话的中校军吏胸前挂着东征、万岁、北伐三枚金币,他面前的军吏只有北伐金币点缀在对襟比甲左胸前,依旧忧虑:“广州不毛之地,瘴气遮蔽天空,我军又是两万将士深入三千里,粮道断绝若或染疫,恐损公上威名。”

这批军吏来自北府新调,与他们同来的还有北府军中夷兵出身的旧部。

林罗珠、摩崇十几个营督、率长袒露上身晒着太阳,毒辣阳光晒在他们本就黝黑皮肤上,更显黑红。

这帮人浪荡无威仪,让同船的庞宏很看不过去,总觉得刺眼。

大概也理解这些人跟田信的感情,当初是肩并肩一起突阵的生死交情,这回把这些人带出来,都是要谋求封君地位的。

没有意外的话,今后交州、广州广袤山林里,这些人会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城邑封君。

自己在田信麾下,看这些夷兵旧部觉得刺眼、不可靠;估计朝廷里,许多人也在用同样的目光看自己这拨人。

庞宏抱着一个西瓜到田信身边,从这里还能看到岸边黄权伫立的身影:“公上,黄公衡是何说法?”

“他倾向于保守,不愿相信我等。”

田信接住西瓜,抬手一记手刀劈成两半,自留一半抓着瓜瓤吃,口吻随意:“我会请廖公渊驻屯湘关,为大军供应粮秣。各司本职,平复交广二州后,再论其他。”

庞宏微微颔首,吃一口西瓜,凝目去看遥远的南方:“当年公上若挥兵南下,或许今日形势迥然不同。”

脑海里却在想关平即将发动的第二次东征,这次己方南下交广,如果东征再出疏漏,己方可就无法回师救援。

不像前年那一战,能顺汉水而下,直接参战。

田信想了想当年的局势,当时如果自己出兵向南,等自己扫平交州、广州,怎么也需要两三年时间。

到那时候,自己或许真的就成了蛮王。

吃完西瓜,田信扭头:“巨师兄,向廖公渊草拟调令,使之移镇湘关;再传告麦城令严钟,秋收之后,多收购粮秣。另向北府发文,令广大将校以‘骄兵’为题书写散文,不必拘泥四六对仗,力求有思有想,能言之有物。待收拢造册,以纸张抄送行营,我会阅览批示。”

庞宏听明白意思,将西瓜丢入江水里,转身去找相关军吏书写公文草本。

湘水岸边,黄权看着南下的船队渐渐远去,心中忧虑越发深重。

所谓的湘州,就是荆南。

孙权背盟来袭时,荆南各郡已被孙权、吕蒙渗透。

不能将这种被渗透理解为关羽的失职……这是当时荆州治中从事潘濬的失职。

荆南平定后,田信本人在江陵、麦城立下大功;田信分遣在外的夷兵也立有功勋。

加上关羽厌恶荆南反复多变,有意抬高夷兵营,使许多夷兵营军吏加速晋升,迁任荆南以便压制荆南豪强。

自己之所以清楚关羽的想法……因为自己当时也是这么考虑的。

可现在荆南各郡的郡兵,有很深的夷兵营风格,郡兵里,也多有归化的夷兵。

所谓的湘州四郡,四郡兵合计七千余,其中约有两千是归化的熟夷,这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份额。

现在田信本人抵达湘州,又精募熟夷勇壮,编训出一支万人规模的精兵。

这支番号为湘军的精兵本意是给南中战场编训,可现在这样的形势下,田信还肯不肯把这支精兵移交给相府?

黄权长吁短叹忧虑不已,跟田信合作过,田信从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

准确来说,田信守的规矩跟常人不同。

推究原因,就是田信晋升的太快,个性没有经历过打磨,也没被人欺负过,就像一张新牛皮,没有经过挼制,是很生硬的。

因此田信有底气,也有信心蔑视俗规末节。

朝廷越是依赖田信,田信傲然之意就更为突出。

如果让田信在基层浮沉十年,自能雕琢成器,不至于如今这么刺手。

除了皇帝能压住、调遣,再换其他人,则无法号令。

可一个基层磨炼十年的人,固然听话顺服……可这种人掌权后,压抑已久的性格爆发起来,鬼知道有什么奇葩爱好。

好在自己即将征入朝中,可以就近盯着中枢,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在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黄权心中微微安定,又想到了马良兄弟的相关传言。

兵主厌弃。

这是田信对关羽说过的话,已经流传出来……难道马家兄弟真的就不能统兵?

黄权是不信的,恐怕马家兄弟也不信。

越不信,就越要证明。

恐怕皇帝那里也不信,要试着打破这个言论。

较劲,这不是跟田信较劲,而是跟所谓的命运较劲。

可越想这件事情,黄权越是心虚,马家兄弟三个,每次担任军职都能避开战斗。

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团队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烟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论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八百一十八章 针锋相对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讳第四百二十五章 悬疑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农具第四百二十九章 粮荒第八十二章 猫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二十九章 粮荒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马文匡第五十五章 丘八临城下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四百三十四章 铁山第五百五十六章 择优而选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六百五十九章 断臂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动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场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准备第二百七十章 围魏救赵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游说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三百二十一章 谯沛第五百三十八章 饭还得吃第六百八十一章 单于第一百六十五章 调整第五百零三章 鹿门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窃案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八十七章 编制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芦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谋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饭的问题第五百八十二章 进击第二十七章 平鲁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刘公胤第八十章 粮食第二十八章 奉义校尉第五百六十八章 尽在掌控第五百七十五章 辅国将军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报第四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八百八十五章 关羽渡河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五百三十章 迁都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门山困局第八百八十二章 战前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诱第七百八十八章 挣扎乞活第六百一十章 钉子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计较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挟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脱第五十五章 丘八临城下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五百八十三章 没有马的步行骑士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虑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风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百三十四章 铁山第一百零二章 太极三巴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七百七十八章 齐王之变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七百六十五章 游说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无可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战胜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游说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十七章 试刀石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张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云六镇第六十八章 阵不成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缇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