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

bookmark

这是要军心,还是要太子妃的选择,二选一。

哪怕孙大虎再乖巧,再伶俐,再讨刘禅喜欢,可他们夫妇如今待在江都。

维护孙大虎,就是维护皇室脸面,又有几个人愿意维护孙大虎?

没几个人愿意,可太多人想要维护皇室的体面,就必须顺带维护孙大虎……怎么维护,只能严惩犯事的十七名军吏子弟。

可这些人怎么严惩?杀人不过一刀的事情,却会引发全军哗然!

一桩失败的政治联姻,从孙权背盟开始,就注定了孙大虎的悲剧结局。

这不是她如何努力,就能规避的;孙权表现的越精彩,她这个女儿受到的反馈、振荡就越大。

现在的大汉朝廷还没有正式的廷尉府……也相当于没有一个正式的机构来判决,判决引发的动荡将直接作用于判决者本人,不会有机构职能来分担。

如果有廷尉府,不论怎样判决,最重的结果无非就是廷尉卿辞职、下野;各方的怨气也就散了七七八八。

可现在没有,必须有一人勇敢站出来,将这个问题迅速解决,以避免引发更多问题。

天色渐暮,关羽做完一切判决,在虎贲护卫下进入永乐宫。

作为大汉三客,关羽面对刘禅也是有资格称孤的。

刘禅主动出迎,犹豫困惑:“仲父,如今之事就无一缕回转余地?”

“一点都无。”

空阔殿内,关羽面容沉静:“天下之事,汉中、襄樊两战之后本愈发明朗,唯有孙权作祟,反复生乱;北伐大胜以来,形势趋于平稳,朝廷可从容收拾局面,也是孙权作祟,此乃汉之心腹大患也。”

刘禅垂眉不语,似乎这样就能对抗关羽。

关羽眨眨眼,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劝解刘禅,这场注定失败的婚姻,当时每个人都有责任,都想借助这场婚姻完成彼此的联合,可谁能想到给孙权留下那么大的回转余地,孙权却执意要争一把天命?

妹妹的命,女儿的命,还有儿子孙登的命,这些孙权都可以舍弃……实在是低估了孙权、人性的丑陋。

收敛思绪,关羽开口:“公嗣,可听闻‘致良知,无不胜’之语?”

“略有耳闻,系孝先兄破败徐公明之际,讲与定国兄的。”

刘禅坐正,抬头祈望:“仲父言下之意,如今孝先兄出面斡旋,就能保住大虎?”

关羽不做回应,另说:“我等老人皆以为孝先所言有理,仅仅良知二字,就有大学问。可天下事,纠纷大,各执一词,混淆黑白指鹿为马,皆因这良知二字不能讲,也不能认。”

“心存良知,自知有所争,有所不争。”

说着关羽做笑,笑容嘲讽:“譬如孙权,他若有一缕良知,便不会生出无妄争心。太多人德不配位,才能有缺,难道就此沉沦,泯然于众?不,彼辈自有争心,为争名位,无所不用其极。盖因彼辈,心无良知。”

刘禅端正坐姿,关羽不可能来跟他讲述‘良知’二字背后的学问,必有深意。

“孝先亦有良知,公嗣可知,孝先平生只骂过一人?”

刘禅讪讪做笑,左右思考:“不是曹操,便是孙权。”

“非也,曹孟德有其不得已之难处,何况世人皆骂,无须孝先再动口舌;孙权也不需骂,此人不以为耻反引为荣。孝先所骂者,原太子家令来敏是也。”

关羽上下打量刘禅,刘禅略有羞愧低头,就听关羽说:“公嗣心中自明,无须为来敏掩饰。来敏此人,良知欠缺,自比贤良方正,欲辱孝先而自贵。若非陛下在近处,孝先当日必手刃此人。”

“诸葛公严惩来敏,意在告诫诸人不可冒犯孝先。否则孝先大肆诛连,必动摇国家根本。”

“我等皆有良知,知孝先品性,亦知孝先功勋卓著。无有孝先,则无襄樊、江陵、麦城、东征、北伐种种酣畅大胜。然孝先修身养性,以礼待人,反倒使小人生出可欺、侥幸之心。”

关羽说着忍不住冷哼轻笑:“如潘濬之事,孝先忍耐不动,是以为我要出手惩治。我与陛下却在等孝先出手,好以此敲打、告诫。反而让潘濬逃出生天,遗留后患。”

“本以为此人取得淝水之胜,与孙权离心,早晚内讧。陛下约束孝先,撤军之际未攻汝南,否则必取潘濬首级。”

“潘濬实乃小人,善于忍辱,与孙权酷似,至今共存,实乃异数,非常理所能推断。”

盯着刘禅,关羽讲述重点:“北伐凯旋以来,孝先功高,封无可封。只得恩泽部伍,进而孝先势大,荆湘八郡,不受孝先号令者只有长沙一郡。”

“我等皆为此苦恼,孝先亦然……这才有陛下率军回益州,孝先南征交广偏僻之地,使定国东征之事。”

“今公嗣本要为人父,应能体会青华有孕,孝先两度出征之苦闷。”

“原本计划长远,就因定国战败,致使江都动荡。”

关羽抬手轻拍自己心口:“公嗣,诸人贪婪才有东征之败,万余将士覆没。此事亦会令孝先心神动荡,其良知,恐会厌弃诸人。”

田信有多厉害,刘禅自然是知道的,觉得有些口干,咽了口唾沫才问:“仲父,孝先兄良知为何?”

“公嗣应听闻孝先破张文远后,施行抽杀令。十一抽杀,事毕,吏士仇怨消解。”

关羽看刘禅,语腔冷酷:“为万人温饱,孝先能杀千人;为千万人,孝先能杀百万人。此举,与曹孟德无二,只是更少私心。今,我要带走孙姬,使人星夜送往江东,公嗣心中可有怨言?”

刘禅口唇颤抖,低声:“有怨。”

“我知公嗣有怨,可为社稷千秋着想,今夜非独断不可。”

关羽用手撑着桌子才勉强站起,用告诫眼神看刘禅:“我虽不如孝先狠厉,但也能为百万人而杀一人。今后代我者,孝先也。我知公嗣有怨,能容公嗣;孝先或许能容,就恐青华不能容。”

刘禅眼神呆滞,没想到会听到这种匪夷所思,不像是关羽能说出来的话。

可想到关姬,刘禅又不得不相信这种言论。

也跟着起身:“仲父,那……该如何?”

“不要重蹈定国之失,孝先自不会无故冒犯。无有冒犯,公嗣又何来的仇怨?”

关羽被刘禅搀扶,用一种憔悴的声音说:“我等已然衰老,张文远为谋子孙富贵,与孝先抗衡,今后势必族裔灭绝;贺齐江东名将,垂垂老矣,恨不得拜在孝先座前效犬马之劳。所图为何?子孙长远也。”

“四十年后中国如何,已非我等老臣能预料,只愿公嗣与孝先和睦共处,能寿终就寝。余下子子孙孙之事,非我等能谋算也,也非孝先能定夺。”

刘禅浑浑噩噩送关羽走出殿门,战无不胜的仲父已经老了。

甚至听不到孙大虎呼救、挣扎声音,可能谈话间,就被关羽带来的虎贲悄悄拖走。

老一代、当代人在世,田信还会照顾他们感受,不会过分对待自己。

自己好好配合,兴许还能善终。

那自己子孙呢?自己可以告诫,让他们不要犯错……

怎么不犯错?不做事,自然就不会犯错。

田信的子孙呢?田信不怕自己这个未来的天子犯错,可能会怕田氏子孙犯错。

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五百九十六章 抢先一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赌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五百三十二章 决意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十九章 再进冖车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园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澜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七百二十八章 习温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犊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五百八十二章 进击第五百三十章 迁都第二百三十一章 疯马第二百七十七章 湿布巾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质第六百四十章 转化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亲亲相护第六百三十一章 画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发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九十七章 乐乡翁主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误会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三百七十五章 喷子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动第二百七十章 围魏救赵第七百三十四章 转移第五百零八章 孙权第四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三十五章 设计第七百零一章 险恶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阵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谋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双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五十七章 污蔑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东第二百六十三章 顺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犊第五百四十三章 败者无人权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对比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三十二章 驳封第三百七十二章 隐患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计第二百二十八章 选士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八百六十九章 关东改编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风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十二章 将相本无种第五百二十三章 争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窃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铁第八百四十一章 怀疑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四十章 糜芳第二百六十一章 问题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五百零二章 陈乃新国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七百三十三章 杨少府第三百八十二章 联想第六百五十五章 税多多第五百六十章 一错再错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状之罪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动第八百八十二章 战前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三百七十五章 喷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六章 闻鸡起舞之人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五百三十五章 惊诧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练第四百五十七章 烟火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八百三十四章 变故第六十九章 阵不成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第五百四十三章 败者无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