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

江都,大朝会前夜,豫州牧庞林终于乘船抵达。

中原防御由张飞负责,他与张飞只能回来一个,显然张飞留在中原更有威慑力,可以保证中原郡县恢复春耕时,魏军不会采取太多的破坏动作。

鹰山决战之后,中原各县、各城陆续驱逐魏国官吏,迎接汉朝廷委任的县令长。

也就换个县令长,县衙里办事人物变动不大,乡亭、里社斗食小吏发生的变动更小。

期间汉魏之间的争斗主要体现在县令长之间的争斗,一个县有两个朝廷委任的县令,这两个县令或以战斗方式分出胜负,或主动弃官离任避免战斗。

但这些都是虚的,只能算是临时统治;唯有坚持到今年年底,等把租税收到府库里,才能算纳入统治范畴。

到了年底,举荐一批孝廉,选一批积极为汉奔波、效力的能吏送入朝廷,那朝廷与这些地方的互动加深,彼此关系会日益亲密,融到一起。

所以现在中原,整个关东四州只是版图纳入了汉朝廷,但户籍税收、人才征拜还没有接入朝廷体制内。

等年底征收税租,仓库有钱粮后,明年就可以恢复郡县两级的郡尉、县尉,重新整理兵员、徭役籍册。

郡兵、徭役、预备役编好,才能算彻底纳入统治。

这个过程,田信眼中需要三年时间。

田信遣庞宏迎接庞林,入夜飘着细密雨丝,田信与庞林一起用餐。

明天的大朝会,不仅要讨论江东的事情,还要进行上计,统计各郡国的租税、徭役总数;然后量入为出,再进行各种项目的增立、删减,以及相应预算的申报、讨论。

因为上计的原因,丞相府长史王连亲自跑到江都来了,很有可能拜为大司农,正式建立国家财政机构。

如果再不设立大司农,各州、各郡的税租专供各军养兵……时间久了,必然会形成固定的供养关系,不利于中枢统筹。

招待庞林的晚餐十分清淡,只有满满一碗鱼面。

熬成奶白的鱼汤,爽滑鲜嫩的鱼面,加上几块嫩豆腐,点缀几片翠绿菜叶浮在碗里,还有一点点紫菜碎末,这令庞林胃口大开,端起碗喝光饮尽,额头一层细密汗珠,痛快无比。

庞林餐后用茶,才问:“张惠恕可会迁拜廷尉?”

“是,他有意如此,我也不便阻挠。”

田信盘坐在侧,手里掌握个加厚暖手的短嘴砂壶,滋溜饮一口茶汤:“国朝新立,又逢江东归降,太多的事情一并涌来,这是个黑白混肴的时期。张惠恕什么都好,就是把黑白分的太清。”

处理江东投降一时,前后这个时间段里就是灰色的,不管你怎么干,都无法让各方满意。

这是一个势力吞并另一个势力,不是公正审核、清查就能缓解矛盾的。

这是个消灭矛盾、问题的大好机会,张温如果被仇恨支配,反而能干好这个工作,解决长远的隐患。

如果为了内心的良知和坚持,反而会滋养祸端。

庞林端着茶杯饮一口,转而询问:“明日朝会,就江东请降一事,孝先是何看法?”

“江东有户口九十万,然孙权近来大肆封赏食邑,致使宗室、群臣食邑总计高达三十五万户,又企图引我十折一之策,实乃滑天下之大稽!”

十折一,不是三十五万户折为三万五千户,而是九十万户折为九万户,扣除三万五千户,余下五万五千户是要折算到孙权及其儿女头上。

实在不行,也可以折算到孙大虎、孙小虎、孙夫人头上,作为她们的妆料钱。

十分之一的人口税租折给江东旧臣、孙家,那余下的税赋,也就勉强度支官府日常用度,很难集中财力去做工程。

如果真这么干了,江东投降,兴许孙权一家子反而能生活的更优渥。

田信伸出五个指头晃了晃:“我以为至多五万户,其中实给两万户,另三万户朝廷虚封。”

“虚封?”

“是,迁移彼类充实岭南、南中,使其征讨叛夷。江东人擅长此事,留在北方闲养实属可惜。”

田信反问:“士衡公,我欲以南海换邓国封邑,朝廷可会同意?”

“此事,宋公如何答复?”

“妇翁这里早前已有议论,欲多赠一郡于我。”

田信说着笑笑,只是单纯的感觉可笑:“妇翁会算账,可以当财神。”

庞林也是跟着呵呵做笑,把南海郡作为关姬封邑,以田信、关姬两人的管理能力,整个岭南地区肯定会围绕着南海郡运作。

岭南其他的郡,是否割让并不重要……不割让,反而有利于田信向朝廷渗透、提拔人员。

割了的话一了百了,汉朝廷与陈公国就变成了春秋朝贡关系,田信反倒无法对汉家朝政发挥影响力。

庞林笑罢,追问:“大将军欲多割一郡外,可有其他补偿?”

“第一不准我尽迁麦城人口;第二北伐时,我得率兵参战;第三……不愿我与贺齐走动。”

贺齐降的早,有别于江东君臣,手里三万大军坐镇武昌,给的待遇不能太低。

田信说完挑眉狭促做笑,调侃口吻:“我也没让他好过,就说麦城吏民有愿随我迁移的乡党,也有返回旧籍之人,哪能约束于麦城一地?我若率军北伐,鄠县乃我宗族世居之地,理应酬功予我;至于贺齐,我与此人相互仰慕,为何不能相交?”

不喜欢重述当时的场面,田信说着敛笑:“到最后,妇翁只愿给我三县之地,以安置别脉支流。第一是武当侯国,此陛下所赐,妇翁也想替陛下收为国家所有,我自反驳;第二是鄠县,改为扈侯国,以供我另赐子嗣;第三是夏侯国,以封阿平。”

庞林听着默默思考,等待下话。

夏侯国是给关羽外孙的,这也是皇帝的外孙,要选哪里做封国,也就是田信一句话的事情,关羽、皇帝都不会在意。

扈侯国肯定是安排给自己外孙的,这一点是彼此默契,没必要讨论。

武当侯国很可能是封给田信幼子、或最喜欢的孙儿,将来田信很可能会返回武当侯国养老,以便沉眠于武当公墓。

“正好武昌有铁山,又临近夏口,乃夏水汇入长江之地,地属江夏,实在是与夏有缘。因此改武昌为夏侯国,以为荆湘吴越、岭南之地锻造农具。”

田信说着双眉挑动似乎又要笑,庞林却无笑意,敛容规劝:“孝先,武昌铁山关系长远,与朝廷盐铁新政牵连,我恐埋祸子孙。”

“士衡公,我也是不得已。”

田信语气低沉,眉目锐利:“这帮渣渣见我势大,一个个满脑子都是忠于大汉、忠于国家,就差到处嚷嚷要削我之藩!吕乂这厮还以为我那织机卖了多少钱,又逃了多少税。”

“现在王连回江都,明日朝会这渣渣肯定跳出来说事,非叫他知我厉害!”

田信越想越气,反倒把自己气笑了:“吕乂本意是好的,想由国家专设有司专管麦城木坊、丹阳铁坊,他也不想想旁人谁能压得住朝野权贵?我交出木坊、铁坊,不出三年,匠师必沦为权贵私役!”

“于国家何益?嗯,我断去两条臂膀,的确有益于国。”

“于他吕乂何益?也有,他公忠体国,朝野权贵必然称颂他吕乂革旧迎新有功士民。”

“然,于我何益?于民何益?于天下何益之有?”

第八章 文字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适的人选第一百八十三章 铸币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与旧第七百二十八章 习温第二百五十八章 开幕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绪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四百二十九章 粮荒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无可退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声士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二百七十一章 断剑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战场第二百六十六章 扑倒第二百九十八章 话乡情苏则思归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图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阵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问题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为先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烂仗第九十五章 借第三十四章 猪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满第六百零四章 紧迫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乱武第七百三十八章 连升第六百四十七章 贾逵第二十八章 奉义校尉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讳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迁第四百三十六章 铸币第五百五十七章 蓝田青龙现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于过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张第二百八十七章 忧天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无可退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四百二十九章 粮荒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拨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达夜袭汉家营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圣第二百六十六章 扑倒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八百四十三章 动员第二十三章 待发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动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对比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八百四十三章 动员第七百五十章 温泉馆第七百二十章 斗殴事件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四十三章 关姬第八百零八章 死结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药第四百六十九章 试探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三十三章 塔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国策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澜第二百五十章 台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七百九十一章 谋算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钱用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计划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十九章 再进冖车第八百一十八章 针锋相对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八百八十二章 战前第六百四十五章 缩编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梦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五百七十六章 吴质的愤懑第八百四十一章 怀疑第一百零四章 毒计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马尉第六百二十八章 钱第一百七十八章 风声鹤唳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约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