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开花

bookmark

江都北城,新拨付的简陋少府衙署。

杨仪回来没多久,马谡就来拜会,一时之间杨仪有心拒绝,可自己出行这段时间里马谡已经来了好几次,现在虽说直接登门有些不符合规矩,可自己若拒之门外,那更不符合情理。

遂在偏厅会见马谡,此时已是汉彰武四年十二月初四日,夏历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马谡奉上五端蜀锦为贺礼……一匹等于两端,这几乎是专门为蜀锦交易而诞生的一个新的数量单位。

某种意义上来讲,蜀锦又增值了。

以杨仪的眼界来看,改匹为端,这能增加蜀锦的产量和总价值……因为每一匹蜀锦,其宽度是规定死的二尺二寸,长度为四丈;自然地,一端蜀锦,宽度不变,长度为两丈。

一匹蜀锦从中间一分为两端,的确能增加蜀锦的总产值。

因为原来以匹为销售单位时,许多生产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只有两丈长、三丈长的完好蜀锦就成了残次品。

有原来的标准蜀锦为参照物,这些质量相同,只是长度不够的蜀锦,只能当残次品销售。

而现在呢,一匹分为两端,每一端蜀锦是一个标准单位,自然许多残次品……不再是残次品了。

反倒原来一匹单位的蜀锦能算是上等货色,因为特殊的用途,能卖更好的价钱。

不用细想,这不是丞相的主意,就是大司农王连的主意。

杨仪细细品鉴马谡为他精挑细选的五端蜀锦,品味其中妙处,称赞不已:“丞相生财有道,令人叹服。”

“呵呵,丞相对威公一手算术也颇多赞誉,长恨不能与威公共事。”

马谡说着目光直勾勾打量杨仪,杨仪目光躲避,侧头去看门外橘子树,端起茶碗低头吹了吹:“幼常,可知大司马近来收获?”

“不曾听人说起,难道卫公与魏贼交锋?”

“非也,乃辽东之事。”

杨仪放下茶碗:“今岁河北、中原俱是大旱,大司马闲暇之余,遣人自东莱渡海前往辽东,与公孙氏接触。原本是想贸易马匹,游说辽东上下,以归顺朝廷。因司马懿交结东胡,其意图昭然若揭,公孙氏窃不自安,亦遣人拜谒大司马。”

“哦?竟有此好事?”

马谡眼珠子左右转动很是精神:“不知公孙氏意欲为何?”

辽东、辽西、朝鲜这大一片区域,在先帝规划里,最初是要一揽子封给燕王的;燕王阵殁后,则计划一分为三,分给燕王的三个儿子,使永镇辽地。

杨仪摇着头:“我来时还在磋商具体,不过公孙氏欲称王辽东,臣服汉室,镇戍东土。大司马自不能应允,应该会册封公爵,使其归顺,遣太子侍奉朝廷。”

已经有马超这个赵公,再多一个公孙氏的公爵也不碍事。

反正名义上的王爵,谁都不能给。

三恪公爵,位在诸侯王之上……等于是王国级别的公爵,呃……大公。

马谡消化着这个影响范围颇大的消息,这意味着勾连公孙氏,等关东四州有足够军粮储备时,就能单独跟曹魏开战。

不再是单纯的黄河南北之争,而是战略层次的夹击河北。

这次夹击河北,魏军在太原、河东等传统晋地地区的守军会因为北府牵制,不敢妄动;而雒阳守军也是鸡肋,极有可能抛弃。

换言之,如果谈妥公孙氏,两三年后张飞发动北伐战争,保底也能收复雒阳,光复东都!

问题来了,南阳就握在北府手里,北府肯不肯让朝廷主力北上?

先帝在时,自不存在这个问题。

可现在朝政局势,朝廷中军、前军、卫军北上雒阳,途径南阳时,与假道灭虢、曹操进击汉中欲兼并关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个军途径南阳北伐,这么庞大的军势,足以瓦解南阳官吏、士民的战心;也因为这么庞大的军势,势必需要极多的后勤。

仅靠长江、汉水水运补充,是无法保证正常补给的,必须就地汲取南阳的物资,还要动员南阳的人力协助运输。

所以朝廷大军北伐途径南阳之际,就是南阳归属朝廷之时。

因此,北府肯定不乐意……如果再打一场襄樊战役,朝廷腹背受敌,还能不能打赢?

马谡暗暗思索,湘州四名郡尉已被关羽召回朝中,湘州的郡兵虽然还是原来的那批郡兵,可北府已经不能通过郡尉控制湘州的驻军,也无法就地动员兵力。现在这柄顶在江都腰眼的刀子算是暂时解除,就剩悬在头顶的南阳,以及脚边上的武昌贺齐。

见马谡思索沉吟,杨仪也不着急,自顾自饮茶,也不宰多说什么。

马谡想明白各方面关键,觉得目前局面已经打开了两半儿,心情不由不好。

张飞勾连公孙氏,有了针对河北的战略优势,这给下次北伐奠定了胜利的机会,如果以攻取雒阳为战略目标,那胜利的希望很大。因此,解决南阳问题的需求已经形成,有这方面需求,大将军那里肯定会着手准备。

而大将军对湘州提前动手,征四郡尉入朝,瓦解了北府对湘州驻军的控制,这是为解决湘州问题打开了局面。

北边一半儿,南边一半儿,合在一起正好是两半儿。

想到自己担负的使命,马谡由衷的轻松了不少,现在已成骑虎之势,只要抓住老虎的耳朵,捂住老虎的眼睛,别让老虎吃饱饭,耗的时间久一点,朝廷大义的号召终究会压过田信个人的威望。

心情舒缓,马谡也按着默契,交底说:“丞相有意使我代领湘州刺史,我与大将军西曹掾裴奉先提及此事,裴奉先言语中,大将军亦有征甘述入朝,拜为尚书之意。”

对此,杨仪也进行分析,想到廖立的话,心中稍稍安定。

起码,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有底线的人,要死也只是死一个。

六部尚书、左右尚书仆射,尚书令这九个位置,构成了完整的尚书台宣布诏书的程序。

每一道相关诏书,缺乏相关尚书的用印、签字,那就是……伪诏。

可只要制度存在,就有漏洞……比如开国将领的崇高威望。

目前关于征湘州四郡尉入朝述职一事,就绕过了尚书台,也绕过了兵部尚书邓芝。只是四郡尉来江都到大将军府述职,述职完成后再做调遣,或放归本职,或做升迁;在程序上,不存在原则问题。

就看有没有人敢跳出来弹劾大将军,弹劾的话,稳稳地就是个违规操作。

可是呢……很遗憾,议郎、谏议大夫、中大夫、散骑常侍之类的议政官员里,目前没有北府这边的人。

原来先帝提拔的谏议大夫田睿没做几天谏议大夫,就兼职将作大匠,很快就成了全职将作大匠,现在又拜槐里侯。

其他官员也是可以弹劾关羽,可跟关羽处理四郡尉一样,属于违规操作。

可能还没追究到关羽的违规之处,先会被关羽处理了这些人的违规问题。

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务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迁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无私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三百七十八章 粮不足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五百二十八章 祸种第四百五十三章 风雨第七十二章 势不集第五百五十三章 离心离德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谋第八百八十丈 议定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咬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图第五百九十章 死国可乎第四十七章 惊醒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军第三百七十八章 粮不足第一百四十五章 启迪智慧第四百四十四章 轻重缓急第五百六十三章 应对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双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一百二十四章 为难第二百六十五章 后发制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战后第八百零六章 渐渐明朗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张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览第五百四十章 商谈甚欢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三百二十二章 讨价还价第七百一十一章 处置第五百九十二章 讲故事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准备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二百四十六章 无处可依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十六章 伤员第一百六十八章 烂仗第七百二十五章 体面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机第六百零四章 紧迫第二百二十章 庞巨师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问题第三百七十八章 粮不足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八百三十四章 变故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三百五十三章 诛心第七百二十章 斗殴事件第三百八十章 调整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与旧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八百三十四章 变故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计第五十九章 战江陵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惫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六百四十章 转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二百二十八章 选士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结第一百九十一章 诸葛亮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芦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岗第一百七十二章 决战前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让第三百章 精兵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长远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礼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坚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二百二十章 庞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