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宝藏青年

及天亮,秦朗居所内横七竖八一地宿醉之人。

秦朗口渴而醒,看一眼左右之人,先拿起边上桌子上的黑陶茶壶晃了晃,不见一点水。

虽有些酒后晕眩,他还是蹑手蹑脚避开沉睡诸人走向偏房,不想看到魏平就坐在偏房里烧煮热水,给他留了个面朝灶台的背影。

魏平循声回头看到秦朗,给了个向内的眼神,秦朗走了进来,面朝偏房门坐在一座烧火的矮木桩上,余光看魏平侧脸:“兄长昨夜来访,必有深意才是。”

“是,我观陈公之能远胜魏主十倍有之,天下间难有争锋者。”

魏平微微抿唇,斟酌说道:“姑父当年败走长安之前,曾抄查郿坞积蓄,合长安府库积留,数额何止亿万?”

当年的是是非非已经说不明白了,吕布带着十几名乡党顶替虎贲卫士,突然当众擒杀董卓,还杀死了董卓的主簿田仪。

准确来说田仪是主动寻死,见董卓的一个仆人扑到董卓身上去挡矛戟,田仪是董卓的亲近幕僚,有君臣之义,也就扑上去被杀红眼的卫士一起乱矛扎死。

田仪求死得死,没什么好说的。

可偏偏宗族现在发达了,虽不至于洗白董卓,但很多关东士族、关中士族干了的事情,不能再无成本的丢到董卓头上。

董卓是无道的,可田仪没什么错,效力于代表朝廷的董卓,这有什么错?

错的是当初举兵叛乱的州刺史、郡守们,关东联军再有大义,那也是实际的叛军。

在董卓遇刺前,董卓麾下的朝廷军已经进攻到陈留、东郡一带,快要将二袁为首的两个叛军集团彻底打穿,一分为二。平叛关东的希望,似乎就在眼前。

而这个时候,王允联合吕布发动军事政变,当众擒杀董卓,完成形势翻转。

随后的就是王允囚杀蔡邕,要对董卓旧部斩尽杀绝,董卓旧部惶惶之际,不想被清算而死的贾诩振臂一呼,聚合大军反攻长安,随后就是各种天灾、人祸交叠在一起,发生了惨绝人寰的三辅大乱。

其中,王允、吕布的临时朝廷曾短暂控制过一段时间政局,算上董卓、吕布迁都长安时发掘的坟墓,还有各种雒阳宫室里的铜制品……

挖坟所得、长安宫室、上林苑宫室内的青铜器皿;雒阳及周边园林、宫室的铜器……这些艺术珍宝,代表着两汉底蕴的铜器都落在了董卓手里。

所以董卓掌握朝廷的时候,是真的不缺钱,董卓其实也不是个吝啬的人……只是团队仓促掌控大权,许多人也没有信心守住长安,多数人想着是捞一票就走人。

跟公孙瓒晚年时的想法类似,所以执政过程中不做人事,若没有蔡邕拾遗补缺,肯定自己内部就先玩了。

可关东联军更不成气候,竟然被李傕、贾诩、徐荣等人压着打。

哪怕当时朱儁控制雒阳,可没几个诸侯愿意赞助军队、粮秣,所以朱儁困守雒阳难有所作为,只能看着董卓控制的朝廷军向东进攻。

也就陶谦当时体贴朝廷,给朱儁不时送一些东西。

就在那尘埃即将落定的年代里,朝廷军的领袖董卓被杀了,这可救了关东群雄的一条命。朝廷军在王允执政时成了叛军,反扑成功,王允跳楼殉死,全家也被抄斩,侄儿王凌跳墙逃亡。

吕布则突围而出,突围之前……那庞大的财富,总要处理掉一些。

因此,一笔董卓、吕布的遗产就埋在长安附近,等待后人去开启。

这笔财富继承人只有一个,不是魏平、魏兴这对堂兄弟,是秦朗。

要不要把这笔财富献给魏国,是此前秦朗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一笔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东西。过去三十年里,关中经历了太多事情。

曹魏即便有所怀疑,也只是怀疑,毕竟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专业是看风水挖掘坟墓,而不是勘测、侦查宝藏。

秦朗此刻心乱如麻,大家都不知道这笔宝藏是真是假,而且拖得时间越长,越不敢向曹魏进献……这会影响他与曹丕、其他宗室成员的关系。

谁也想不到曹操会纳杜夫人为妾室,还生了一个很受喜爱的女儿,就连秦朗本人也被曹操当儿子养。

恩养的时间越久,越不敢表露这批宝藏的信息。

甚至曹丕这里也不能透露,应该说给关系更好的曹叡,或找个机会,借故挖掘出来,以解决国家开支或铜料不足的问题。

这个消息始终藏着,现在如果透露出来,却发现是个假消息,又该怎么办?

魏平这样的提议,让秦朗陷入沉思。

总之有一点很明确,不管这笔宝藏是否存在,其实跟自己这些人已经没关系了。

除非当年的吕布能横扫关东,或带着关东联军重新向西进军,攻入关中的话,才能获得这笔财富的处置权。

如果宝藏存在,按照规模,一旦带人来挖掘,绝对是瞒不住的事情。

如此大规模的宝藏,哪怕是吕布传下来的家产,那也是国家的宝藏,就看落入曹魏之手,还是落在田信手里。

这是一笔很大的投名状,也可以理解为嫁妆,带着这么大一笔财富加入北府,田信的器重、提拔还是小事,关键能迅速融入北府,获得北府旧臣的认可。

此类认可,是钱买不来的……可钱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自然是能办到的。

这些东西,跟自己没关系;就如大魏的皇位、王位,跟自己也没关系。

对此秦朗有着清晰认知,现在魏平要拿这东西当投名状,做进身之阶,那自己该如何谋利?

首先,必须要隐秘挖掘,不能暴露自己,自己必须是一个不知情的人……否则自己逗留关中保住命,留在邺都的妻儿、母亲、妹妹一定会遭受报复。

这笔钱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曹丕知道自己曾经隐瞒过……联想到建安末年财政的困顿,以及称帝以来的各种因缺钱引发的窘迫,肯定不会轻饶。

亲兄弟曹彰死的那么惨烈,何况自己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秦朗眼珠子微微上翻,主意拿定,目视前方不偏不倚,语腔喑哑:“兄长,此事我一概不知情。我观陈公乃是仁厚之人,今后邺都城破,也不会伤我家人。故别无所求,但求兄长为我隐瞒。”

“我也明白元明苦衷,今后曹氏宗庙崩毁,我自会援手。”

魏平也目光前视看着灶台里的火焰,一时有些伤感:“元明务必保重,这乱世该结束了。”

“是,兄长也要珍重。”

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计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六百七十章 镜第十四章 不见黄龙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为强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五百五十九章 压迫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画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编第四百三十八章 乌鸦第二十八章 奉义校尉第三百六十四章 织机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锋勇士举义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约第二百一十四章 备羽飞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价第八百零七章 司马计谋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锢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动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六百七十七章 问心无愧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缓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饭的问题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十六章 后顾无忧第六百零四章 紧迫第六百零六章 对答第七十三章 白日没第四百二十二章 风火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八百八十八章,终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协的结果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严第七十二章 势不集第五百七十二章 鹅鹅鹅第五百八十二章 进击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户第七百八十八章 挣扎乞活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夺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刘公胤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一百七十八章 风声鹤唳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五百六十章 一错再错第九十四章 议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论第五百零七章 清账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开花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一百零五章 遣归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满第四百三十四章 铁山第二百九十四章 议分兵赵公超欲除国贼第五百七十五章 辅国将军第八百五十一章 陈氏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无可退第五十三章 血与火第一百零九章 主动第七百七十八章 齐王之变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铁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三百七十六章 预谋第八十二章 猫第四十七章 惊醒第三十七章 关陇第二十八章 奉义校尉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坚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七百二十三章 马超所请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准备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八十章 粮食第七百八十一章 转移支付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礼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四百七十章 五龙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四百七十四章 齐心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谋第五十二章 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