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

江东,虎丘剑池。

诸葛瑾与关兴漫步于此,今日关兴穿着青绿两色纹饰的锦袍,腰悬玄钢剑。

他已不是当年那个腰间无法悬剑,只能负剑而行的弱冠羽林中郎将;而是一名身高近八尺,英武俊秀的商侯、镇东将军、宋国太子。

家传的青巾幞头下,是一双凌厉的眼睛。

比之常常眯眼养神的老父亲,他则锋芒毕露,毫不掩饰。

当年朝廷不肯出两万户食邑安排江东降臣,田信选择接收这批降臣,尽数转移到了岭南,一举将江东世家、豪强抽走大部;又有大司农王连搜刮浮财,清理了残余力量。

朝廷、北府的联合抽血,使江东郡县盘根交错的势力被洗成为真空,这就方便了关兴、诸葛瑾施政。

整个江东,从一开始就没有人能掣肘他,他就是现在江东实际的统治者。

今日游览虎丘剑池,关兴望着当年挖掘墓葬的坑道废墟久久无语。

为了对抗田信手中的神兵,也为了振奋江东武人的士气……孙权三次派人探索虎丘,欲开启吴王阖闾墓葬,挖取埋藏其中的神兵利器。

一次是对抗田信之前,他无功而返;一次是汉军东征之后,孙权依旧无功而返。

于是江东方面断定吴王阖闾墓葬并不在虎丘,便放弃搜寻、挖掘;等满宠一把火烧光吴军北征的辎重储蓄,江东大业彻底瓦解后,又有人奉孙权命令来这里挖掘。

这次挖掘因吴国灭亡,所以没有善后、填埋。

仿佛罪证一样,就这样留在世人面前。

来到这里,可以看到用来引水的渠沟重新被淤泥堵塞,渠沟四周是散乱的挖掘工具,还有依旧坚固、修在剑池里的木制塔楼。

当年就是开沟引走活水,然后以人力打水,一桶桶向外企图把剑池里的水、淤泥排空。

可惜因吴国内乱,这项排水工程进行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关兴垂目望着剑池、石壁:“子瑜先生,都说虎丘剑池名不属实。我与孝先兄长探讨此事,兄长却说剑池就在脚下。当年,吴国若再忍耐数月,必能开启吴王阖闾墓葬,取出其中三千口神兵。也如今岁,风云变化时事无常难以定论。”

他扭头看鬓角已有花白的诸葛瑾:“若非士衡公当机立断,必铸成大错。”

关兴不不乐意再动兵戈的,从战争中出生、长大的他,已经厌倦了战争。

口吻、神态之间有些庆幸:“今丞相晓畅大义精于实物,乃苍生之幸。若今后毁约,子瑜先生可有办法?”

现在江东方面已将今年需要起运的钱粮、布帛、器皿、特产装船运到了巢湖,是否要起运接济困顿豫州的前军,全在关兴一念之间。

军队不动,减少训练任务和活动,也吃不掉多少粮食。

所以现在前军困在豫州,是饿不死的;因此,江东这批税租钱粮也不是那么重要。

运过去,前军冬季生活更舒服一些,加上随船的工具,也方便前军在明年开春后就地开荒、恢复生产。

拒绝运输,等前军恢复对豫州的统治后,也能恢复正常的补给供应;就是开春后的春耕工作进展缓慢,不利于自给自足。

关兴现在询问的是诸葛亮以后会不会改变立场……自家老头都不能相信,哪里还能轻易相信诸葛亮?

这次要不是庞林承担了巨大道德压力,给汉军主力来了个过河拆桥,指不定现在会发展到什么情况。

这次有郤揖、庞林釜底抽薪;下次丞相毁约,谁能拯救大局?

诸葛瑾没有多少情绪,在关兴、田信面前,不需要多余的神态……要的无非是一个准话,承诺,不是什么笑脸。

他很平静:“仆过武昌时,贺将军也如此质问。仆当众明言,此去江都是替江西、江东之众询问丞相,丞相若毁约,仆亦当与两江吏士同进同退,绝不姑息放纵。再者,仆以为,丞相与君侯志向类同,皆是以万民长安为念。”

诸葛瑾态度也很明确了,如果丞相效仿大将军,要搞类似的小动作,那诸葛瑾肯定与丞相对立。

关兴微微颔首,展露笑颜:“让子瑜先生为难了。其实这也是好事,若不是孝先兄长太过敬重公父,也不回使公父生出妄心。”

诸葛瑾也是点着头认同这种说法,只是依旧难以释怀。

他目光左右审视,打量:“君侯来虎丘,意在吴王宝剑?”

“不是,只是想给子瑜先生说个秘密。”

关兴指着脚下剑池说:“吴王墓口,已被池底淤泥堵塞。当年孙权就差月余时间,就能开启墓葬,获取神兵。”

“哦?当真?”

诸葛瑾不信,眯眼仔细打量剑池,剑池深在两丈左右。

前两次探寻吴王墓葬,都是挖土凿石,企图挖一条深邃地道;反正墓葬都是很大的,从哪里挖掘并不重要,只要挖通、找到墓室,以军队的人力,足以搬山,何况一座虎丘?

因此前两次失败的挖凿,扩大了剑池面积。

关兴左手压在腰间玄钢剑剑柄,看向剑池的目光中泛着一种漠然:“这是我与孝先兄长一同推论的,有八成把握。以孙权之恶,尚不能开启墓葬取得神兵,今后恐无人能出其右。”

见关兴又找话茬子讽刺孙权,诸葛瑾沉默不语,只是望着剑池发呆。

关兴又说:“不日我就遣人恢复虎丘,此事就此揭过。”

诸葛瑾这才屈身长拜:“仆谢君侯大恩。”

这里挖掘盗墓的工具遗迹……就像钉在孙权脑门的钉子一样,不止孙权疼,诸葛瑾也觉得脸上有些疼。

关兴只是笑笑,转身回返,对跟上来的诸葛瑾又说:“我听兄长有意使阿嫣小妹与天水姜伯约订亲,此国家大事。有意使子瑜先生出使关中,代我贺喜。”

诸葛瑾又屈身施礼:“愿往,何时启程?”

“越快越好,我已备好大礼,会遣五百精兵押解。过江西时,子瑜先生可请贺将军出兵五百,随同押解。”

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马文匡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岗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问题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门山困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进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药第五十五章 丘八临城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风雨第四百七十四章 齐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严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七百四十三章 联姻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团队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长远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六百一十八章 画第六百零一章 规划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八百三十三章 总理第一百七十一章 进与退第七百零七章 求战第二百六十一章 问题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顾虑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六百零四章 紧迫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辅国将军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九章 局势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旧更替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三章 向导官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阳陵前第八百一十六章 为人母第七百三十五章 蓝溪夜谈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五百二十二章 执宰之难第五百四十三章 败者无人权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马文匡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百五十三章 诛心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五十章 计较第六十七章 阵不成一第四百三十章 童谣第六百章 缺粮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五百九十四章 缇骑第六百五十九章 断臂第八百六十四章 愤怒第五百八十一章 胶着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维第八百六十九章 关东改编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坝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八百二十四章 变故之初第六章 闻鸡起舞之人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二百一十章 变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斩第五百五十二章 战机偏移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击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计第一百零一章 时不我待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园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馆第六十七章 阵不成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二百零五章 兴灭继绝第三百八十章 调整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六百一十八章 画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六百零五章 隐居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九十七章 乐乡翁主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谋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