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窃案

丞相府,书房。

诸葛亮身前桌面上摆着一排排的五寸长名刺,这是朝廷迁回雒都后,朝中、地方从五品以上的官职名单。

这是他与田信反复磋商、讨论的职务调动、安排表。

只要宋公还在世一日,那作为目前的朝廷执政,诸葛亮就不需要面对那个棘手、尖锐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室社稷的命运已经跟宋公绑定,就连魏国的国祚也跟宋公绑定。

宋公在一日,则刘氏帝室存在一日;魏国也会存一日。

等宋公不在,时代迎来新格局时,朝野就要面对那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到底是立刻代汉,还是功成名就、天下大治、人心顺服之后再代汉?

遵从内心意愿,自然是希望代汉的问题继续拖延……可越是拖延,越会造成第二次内战摩擦。

如果成功把刘氏帝室延续到二十年后,到那时候天下物产丰饶人力充沛,先帝旧臣又多离世。

若爆发内战,势必死伤狼藉,最少也会有数百万因战争而亡。

因此,从长远平靖来看,代汉的速度越快越好。

在先帝老臣还能掌权、话事之际,为帝室争取一个相对优渥的退场待遇。

尽可能的压制底层躁动的士人,使国家平稳过渡。

若真拖到二十年后再代汉,新一代的士人成长起来后,为夺取权力,他们自然会前赴后继向朝堂发起挑衅、冲锋。

新一代、被压制的士人不在乎谁当皇帝,他们在意的是能否获取权力。

可是很遗憾,田信规划的未来朝野结构里,掌权的只能是先帝元从、北府旧部;其他士人也有出路,这个出路不是朝堂。

对那些士人来说,他们从生下来时,就注定是绝望的。

后汉的桓帝、灵帝前后两次党锢,就是前车之鉴。

为了保持朝堂的纯净,就要从一开始压缩、引导这股异己力量。

两代人之后,这股力量就会分化瓦解,就像蒸发的水汽的一样,重新凝聚在北府主导的朝廷框架的外层。

要保证先帝血脉的优渥待遇,要保证先帝旧臣的稳定地位,还要保证北府主导的朝政能稳定。

势必要牺牲很多人,这种牺牲也会牵连到自己身上。

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骂名是逃不掉了。

可大势如此,逆势而行,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

若想不开、看不透,执迷不悟坚持匡扶汉室……反而会失去所有。

今后的舆论,或许会十分的怪异,被汉军、府兵击败的魏国权贵、敌虏后裔,反而会背弃祖宗的立场,转而坚定的站到匡扶汉室的阵营中。

而新的朝廷,难免会经历一个思想混乱的时期。

思想若乱了,必然经受不住对方的舆论攻势。

所以要早作准备,不仅要从官职职权上保证平稳过度,能联合起来压制异己分子;更要想办法解决新朝代汉的法统问题。

好在南海长公主是先帝的养女,能扯一点翁婿传国的法理。

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绕不开掌握尚书令黄权。

诸葛亮思索、沉吟之际,新的相府长史蒋琬趋步而入,立在屏风后,躬身长拜:“丞相,关中急递。”

“何事如此紧急,竟要公琰亲自送来?”

诸葛亮起身说着,伸手拿起桌边的丝帛桌布,抖开后轻轻遮住桌面摆列齐整,上下尊卑有序的名刺。

又用纸镇压住边角,诸葛亮就来到屏风处,伸手接住蒋琬递来的急递,察觉蒋琬身子在颤抖,就皱眉:“何故如此?”

“丞相细看,涉及神兵方天戟。”

诸葛亮更是皱眉,拿起已经翻阅过的急递,忍着心惊细细阅读,更是皱眉。

内容很简单,关羽派使者送到关中的神兵方天戟,在当众交还仪式上被识别为假冒伪作,这杆伪造的方天戟竟然被当众折断长柄,就连刃部也被一剑劈碎。

正使毌丘兴畏罪自杀,余下使者团队尽数囚禁。

现在北府请求朝廷、宋公遣人到关中,以联合审问、追查此事。

到了现在这一步,北府不可能私窃神兵,搞一个假神兵事件来扩大事端,制造更严重的对立情绪。

蒋琬还兼任着尚书仆射的职务,此刻只觉得烦躁异常。

原本已经尘埃落定,现在又起事端,这事偏偏又可大可小,而朝廷又失去还手、讨价的余地……这次假冒神兵事件,对朝廷、宋公很不利。

这是一桩令宋公很难堪的事情,北府既然当众识破、揭示假神兵,自然就不会再顾虑宋公的面子。

宋公的面子,已经耗尽了,没法再做谈判的筹码。

宋公面子不好用了,朝廷谁的面子又能有用?

全面被动,现在要考虑的重点已经从新朝过渡的职务分割,转变为如何平息北府的怒火。

神兵方天戟,终究不同于其他,对北府有特殊的象征。

诸葛亮双手负在背后手指攥着急递公文来回踱步,徘徊,略显急躁。

蒋琬不敢开口打扰思绪,静静等候,突然见停下来,赶紧俯身作揖,一副聆听待命的姿态。

诸葛亮眼神锐利:“前军久屯江都,随宋公北上时兵戎齐整,期间不会有吏士私盗、失窃方天戟。故,我以为方天戟应遗失在前军北上之前,与宋公、前军无咎。”

就算要追究具体责任,依次追究也是守园令、惠陵令长、江都尹、太常卿的责任。

蒋琬见责任已被推出去,作揖长拜:“职下受教。”

见蒋琬要退出去,退出去后自然是要返回尚书台,与黄权、郭睦一起协商解决具体的连带责任人。

神兵方天戟已经失窃……哪怕就在前军,现在前军上下谁敢把真正的方天戟进献出来?

哪怕真正的方天戟就握在江都某座公府衙署的门戟卫士手里,此刻也只能先押着。

是的,能找回方天戟,此刻也不能有多余动作,以免形成误会。

这种时刻,要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动作。

仿佛两个面对面持弩对峙的人,此刻真的不能有任何的大动作。

诸葛亮抬手止住蒋琬,说:“此事干系重大,邀伉乡侯来此,我当与伉乡侯细谈此事。另,将此事转告廖公渊,他身为御史中丞,神兵失窃一案势必震动朝野,他绝无束手旁观之理。”

蒋琬迟疑询问:“丞相,若廖公渊怄气,职下又该如何?”

“他不会如此无智,神兵干系之大,他自然清楚。”

诸葛亮说着轻轻摆手,等蒋琬退出去后,听脚步声确定蒋琬走远后,他右手握拳轻锤自己胸口,才感觉呼吸稍稍畅快一点。

简直难以想象,贮存惠陵的神兵竟然会失窃。

这是唯一有可能失窃的地方,前军上下何等严密,怎可能监守自盗?

而惠陵成祖庙的监守武士,多系元勋子弟……这一刀已经躲不开了。

就是不知具体会牵连到哪些人……神兵已经不重要了,在北府、廖立眼中,神兵失窃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有人冒犯先帝。

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变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编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梦第二百五十三章 鹰第二百五十三章 鹰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六百三十二章 驳封第二百九十八章 话乡情苏则思归第八百一十五章 变故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五百五十七章 蓝田青龙现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二百七十二章 进击第九十五章 借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径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无鹿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约第八十一章 军事威胁第六百一十八章 画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四百零五章 强弓第五百八十二章 进击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静制动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芦第四十三章 关姬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七百二十章 斗殴事件第八十章 粮食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敌人第二十六章 战后第五十章 计较第五十三章 血与火第六十七章 阵不成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谦之争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咬第二百六十三章 顺心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坝第八百章 一飞冲天第六百一十八章 画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七百四十八章 钱窝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六百五十三章 为难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零四章 紧迫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百九十章 禁锢下第六百零三章 疲军没资格拒绝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梦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惫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诱第七百九十四章 时代变了第二十章 夜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诗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趋利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马文匡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一百一十九章 趋利第三十八章 吕蒙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阳陵前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归路第三十九章 自谋前路第六百零一章 规划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讳第四百章 卫军第一百七十一章 进与退第三十一章 争论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开花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庙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八百四十一章 怀疑第十四章 不见黄龙第四百零一章 无笑第六百七十二章 还剩三个第七百三十七章 顾虑长远第三百七十六章 预谋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见仁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养第六百五十九章 断臂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六百六十四章 宝藏青年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饭的问题第八百四十一章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