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项

夏历六年四下旬,关中西部地区持续多雨。

身负重要使命的刘晔一路疾行,在风陵渡渡河后,就因上游降雨引发渭水暴涨,故而不能按计划乘船走渭水前往长乐坡。

只能在潼关西站搭乘轨车,前往长乐坡……虽然不会耽误行程,可终究有些不方便。

风陵渡码头与潼关西站比邻,他随船带来的金银珍宝自然无法悄悄的继续船运,只能从船舱卸载,搬运到车上。

一箱箱的财物珍宝就这么被驻守风陵渡的府兵搬运,让刘晔一行人多少有些伤颜面。

出使敌国斡旋外交,为达成目的带点财宝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未免带的有些多。

汉军连续的北伐,魏军不断的败退……即便赎回俘虏,汉军、府兵也没有索要过金银,索要更多的是握在魏军手里的人质,或降军吏士的家属。

因此此时海内最多的金银依旧握在魏国手里,这可是各方诸侯一起挖坟搜集生人、死人的庞大财富。

于是刘晔还没乘车启程,消息就飞快送到长乐坡。

此时的长乐坡已然成为一座巨大的工地,民间徭役、雇工、府兵、汉僮徭役几乎五万余人分布于长乐坡周围的原野上,正协力修筑规划已久的第一座样板街坊。

去年修筑了支系繁复的排污暗渠,以及引水的明渠,并初步平整了土地;冬季则完成了桩位铺设。

现在按着木桩标定的点位有序开挖墙基,夯实墙基坑道后以石块、沙土、石灰垒砌墙基,随后就是砌墙。

不仅有大量石灰投入建筑,还有源源不绝的红砖。

房屋栋梁木材早已准备妥当,只要房屋墙面垒砌完工,立刻就能铺设栋梁。

房屋尺寸、栋梁尺寸都是有标准规定的,组装栋梁更是快捷。

房屋栋梁骨架铺好,堂屋、正房都是再铺一层粗糙的草席、竹席,随后就在表面铺设青瓦;而灶房之类的矮小屋舍就简单了,屋顶铺一层席子后再加基层茅草扎成的草帘,最后覆盖黄土压实。

一个施工队,大概五天就能起一排宅院,随后这批熟练工去起另一排宅院,将其他相对简单的院墙、铺砖、粉刷墙面工作交给新手,而火墙、火炕交给专业熟手。

囤积在长乐坡周围攒了两年的建筑物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蚕食,工地上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参与其中及旁观的兵役、吏士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这是他们的力量。

如同彰显北府的组织度,参与施工的主要技术力量依旧是北府老兵,也有各种竞争。

就如打仗战后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一样,每日施工后基层吏士都会按例聚会检讨白日的问题,并安排明日的工作。

不止是他们,田信的精神也在跟着升华。

从综合角度来看时代的技术积累……这个时候的关中技术力量肯定不如明末,甚至有些技术还不如宋。

可目前生产力的主体依旧是人,这些人热情高涨,汹涌澎湃。

只要今年建材能持续稳定供应,那入冬前能修筑六座街坊,不是简单的六个坊区的屋舍,是连带排污暗渠、供水明渠、屋舍、院墙、地砖。

而在秋季,正好移植树木,完成主要街道的绿化工作。

然后冬季继续储备建材,如木料预制加工、砖瓦烧制、石灰储运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冬季进行。

这种建设速度在目前来说只能限定于关中,其他地方即缺乏建筑物资的预制、储运,也缺乏这么大规模的人力统合、分配能力。

田信也时刻关注工地进展,偏偏又不好去工地。

他若去工地,工地建设秩序肯定会大乱。

只好在远处旁观,拾遗补缺,从宏观方面调度力量,以保证修筑工程能稳步推进。

目前筑城的总指挥是虞世方,他又足够的威望、经验完成这个任务;副指挥是姜维、严钟,一个是统率汉僮的郎中令,一个是负责技术生产的元老,一起配合虞世方,自能避免中高层可能出现的龌龊。

姜维的脾气不是很好,毕竟他的出身、成长环境注定了他心性坚毅的同时,是非常抵触言行不一这种行为的。

他是个说做就做,不愿拖沓的人;十分厌恶表里不一之人,和这类事情。

可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脾气又贴合北府现在的状态,做什么专心去做,没有太多需要顾忌、掣肘的地方。

不似田信身份敏感,出现在工地会引发吏士的聚集、围观,姜维则是一个普通的人形高官,出入工地视察各处进度并不会引发混乱。

他与虞世方巡视上月底修筑的第一排屋舍,这几乎是样板房里的样板房。

如今院墙垒砌,门外巷道铺埋砂石已经完成了地面硬化;院门都是统一预制的大门,推开门先是一堵影壁,影壁正对着门,看不见院内状况。

影壁、院门都盖有遮雨飞檐,红砖影壁正中则是青砖组成的纹理,效仿瓦当图纹制成的更大神兽纹饰……这不过是青砖、红砖一起砌墙时的艺术处理。

所以墙面依旧平坦,以后墙面会悬挂竹简,标示宅内居住的府兵身份、男女人口、牲畜数量,以方便街坊官吏登基、巡查。

这是秦汉旧制,说的时髦一点就是网格化管理,是基本的单元格。

绕过影壁,是空阔的宅院,宅院内预留的菜地已经种上了各类青菜;院墙之间还拉了一道麻绳,正晾晒衣物。

修好的这些屋舍,在通风干燥后就已经安排府兵工匠陆续入住。

按着规划,一宅能安排四户府兵入住,或两户士级府兵,或一户尉级府兵家庭入住。

至于将校级别的军吏家庭要集中安置,他们有更大更宽阔的宅院规划……而一切屋舍宅院都是国家所有,只是暂时分配给在长安常驻的府兵家庭使用。

这些府兵普遍是宿卫宫室的亲军五卫编制,哪怕兵员、子弟在外服役,也会保留家属居住的资格。

依旧在世兵制的体系内,只是兵役与宅院使用绑定,家里有人服役,家庭才能享受免费的宅院。

院内屋舍建造风格都是田信按着记忆设计的,此刻姜维可以明显看到所有的支起、推开的窗户都裱糊一层白纱,颇感浪费。

北方窗户不能只能白纱,这只是外层的纱窗,夜里放下来防虫;而冬季的时候,窗户框体还能镶一层里窗,或者在纱窗表面再装一层厚布,以进行隔断、保温。

窗户的白纱有些刺眼外,余下就剩下院内井水问题了。

虽有明渠供水,这些水更多的是生活清洁、生产所用,而挖井不易,目前保持在六宅、八宅共享一眼井水的状态。

有打井的规划,可目前还没有打井,这是今年秋冬之际需要进行的工作。

因此现在饮用的是明渠供应的河水,但烧煮成开水后也没什么人嫌弃。

毕竟周围五万多人劳作,水源、供水明渠周围并没有捣乱的熊孩子,或者随意饮水的牲畜、不知名动物。

姜维一路跟着巡查,只觉得今后让府兵或其他百姓、士人居住这样规格的屋舍……有些不划算。

同行的虞世方、严钟倒不觉得有问题,现在基层规划的这么好,那么以后中高层肯定会拥有更好的。

就现在关中的生产效率,只要建材供应能跟上,什么样的宅院都能修建出来。

三人检查屋舍质量之际,工地少有的马蹄声哒哒传来,警觉的三人出屋,就见一名背挂青红二旗的信使上半身出现在墙外,拉扯缰绳降速到院门前的上马石,矫健翻身下马,就进门绕过影壁,与虞世方的领路亲随一起出现。

使者驱逐一卷纸铺开,念:“上命,召工部卿严钟来见。”

严钟赶紧上前两步拱手:“臣遵命。”

使者卷好纸,上前递出:“严公,公车已然备好,还请速速启程。”

“是,稍待一二。”

严钟收好公文纸张,铺开先看了几眼,才与虞世方、姜维告别,跟着使者一前一后走出大门,随即就见驭手驾驭马车已从街道口转进来,正朝这里赶来。

巷道宽不过四步,马车无法转弯;可巷道纵横,下一个巷道十字路口转向即可。

严钟也没问什么,就坐上马车一路疾驰,返回长乐坡军营。

军营里田信还在研究新一轮的铸币工作……封禅大典要尽快举行,不然迟则生变。

唯有第一时间拿稳名与器,才能不至于被动。

先帝三子,代王刘理跟着马超的家眷待在上林苑,齐王刘永也即将来关中居住,会前往南山学院学习。

而现在的皇帝也会暂时留在关中生活一段时间,等理顺各方后,再放兄弟三人就藩。

刘禅就不用想了,塞到瀛洲去,带着那批顽固的尊皇分子去经营一份相对独立的产业,今后也不会遭受多少委屈,想怎么胡来都随他。

只是皇后这里想离婚的就离婚,按着心意再找一个;小外甥终究是先帝的嫡长孙,也是自己第一个外甥,今后存在的意义很重大,应该交给关姬抚养,如果有能力的话,予以重用不算什么问题。

当然了,如果太有能力……自己走的时候,也要带走这个能干的外甥。

燕王三个儿子,也是先帝的亲孙子,先帝计划的是册封到燕国旧地,以辽东、朝鲜之地为国,析分为三,镇守边陲不受朝中干扰,兄弟三个也能相互提携、彼此帮助维持手足感情。

先帝考虑的很好,可刘禅去瀛洲当王,朝鲜这里就不能留刘氏藩国,应该册封一位田氏亲藩坐镇,以行监督、压制。

既要刘禅带着尊皇分子去搞开发,还不能让他们开发的太过顺利。

所以燕王刘封这三个儿子不妨就近安置在河东,河东郡就今后畿内九郡之一,安置在眼皮底下,也方便照看着发展,免得受人引导走上歧途。

产业、封地都在河东,想做什么违法的事情也会顾虑旁边的朝廷。

否则封到偏远地区……那这些先帝子孙组成的藩属,必然成为当地的王法,早晚要跟朝廷的执法机构撞在一起。

其他地方都不合适,就河东最好,隔着一条河,不便向畿内其他地方渗透,反而会被朝廷盯死。

不犯错,稳稳当当过一辈子,就行了。

刘永是很有才能的,也不能安置在荒僻之地……这等于流放。

流放刘禅已经很为难了,不能再流放刘永。

反而要把刘永立起来,有多大才能就给多大舞台;同理的还是代王刘理,今后这两人俱为新朝公卿重臣、国家肱骨栋梁,自能令先帝就成满足,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刘禅可以说是流放,给个瀛王的王爵……看着是王爵,实际这个爵位对海内之人来说没有一点实际意义,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刻薄,更别说其他人。

所以要给刘永、刘理兄弟两个保留一个王爵;刘理运气不好,谁让有一个赵王丈人,所以这个王爵只能给刘永。

封地不应该太远,留在京畿边缘地带最好。

至于先帝义子另一位长沙烈王刘封,他的儿子世袭罗侯,封在湘州,改刘氏为罗氏就能彻底消除隐患。

除此之外,就剩下一件事情……铸造新朝纪念金银币!

还是曹叡识时务,知道自己不缺钱但是很缺金银……缺钱跟缺金银贵重金属是两码事。

铸造新朝纪念金银币,本就是一项传统,也能拉拢很多人心,予以笼络。

拿到纪念金银币,意味着本身获得新朝的认可,原本的立场会有所动摇,进而在生活、工作中偏向于新朝。

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也就习惯了。

曹叡这么识时务,多少要给一些回报。

特别是司马懿,在己方与汉室朝廷、河北魏军搞全面对抗的时候,竟然想着跳出去,去追寻那藏匿在瀛洲的妖魔……

肯定要借曹叡的手先把司马懿的翅膀给拔掉,没了翅膀司马懿就算再折腾,也不过是去帮阿斗打前哨基地。

不过以曹叡、司马懿的做事风格来说,事情可能会超乎自己预料的方向发展。

这两个人转头抱在一起痛哭,一个决意为父复仇,一个要为先君、恩主报仇……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场景。

可这样的话,正好一起收拾。

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四百二十二章 风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无可退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满第一百五十五章 铁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锢上第七十六章 伤员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绝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时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伤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严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东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七百零九章 姜维第四百三十三章 无心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条生路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归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烟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六百七十七章 问心无愧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药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一百零五章 遣归第八百八十二章 战前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荐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战场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战胜第二百三十六章 财富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艳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发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八章 文字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开花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张俊义阻流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结第十九章 再进冖车第五百五十三章 离心离德第五十五章 丘八临城下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四百九十九章 卫公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机第三百七十八章 粮不足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张俊义阻流第六百五十四章 权第六百零九章 钱与要害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挟第七百零二章 反转第四百九十六章 无语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错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五百九十六章 抢先一步第六百八十五章 窃第七百三十四章 转移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四百零六章 战机所在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马门第四百四十四章 轻重缓急第四百一十六章 观星楼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三百七十五章 喷子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三十一章 争论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报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张俊义阻流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饭的问题第三百二十二章 讨价还价第五百五十九章 压迫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斩第二百九十三章 谋进退潘承明细说虎狼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三百八十章 调整第一百五十二章 后续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七百九十九章 风口之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惫第一百章 时命艰难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时第一百一十三章 烟第七百二十八章 习温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五百五十一章 胜负迷云第二百九十四章 议分兵赵公超欲除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