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二章 文武两科

一百八十二章 文武两科

“设科而考,以优取士。”刘宪的长篇大论放在诸葛亮最终就是如此简单。

汗颜,刘宪暗中鄙视了自己一下,咋就想不出这八个字呢?

“察举之法虽用四百年,然其皆凭推举个人之才而辨,就全国而言难免高低参差不齐,才学悬殊不定。且天下之大,无名而有大才者众多,有名而无实才者亦众,譬如赤壁战前孔明往江东,彼辈文士擅高谈阔论、引经据典者何其之多,却不见胆敢奋力一战者。此等之才不要也罢。”庞统明显对这个“科举”很感兴趣,而分析的也很深切:“而科举之法,则不以贵贱尊卑为分,凡身家清白者均可考之。主公若能开科,取其优者按其所长为用。数年一度,再以征召为辅,则何愁天下英才不尽归主公麾下?”

刘备听的是眼中一亮,面上不由露出惊喜之色。天下之士皆可入之,如此岂不是就能断了士族门阀的根源?

那知道以往的举士之法,选择权都在地方。这时间一长,便使得地方上的大家族家世越发的显贵,从而小则是一方豪强,大则是豪门望族,近而逐渐形成了东汉末年鼎立于外戚、宦官之外的第三势力——士族集团。

倘若改察举法为科举之法,则选才之权便入了中央手中,如此一来,国家不但有了固定地人才来源,更可化解士族割据之忧。豪门大族也受其遏制,实是绝妙之法也。“妙法,实在是妙法。”但刘备高兴过后又有了些担忧,“此法施行,百姓自喜,可是豪门大族怕就不然了……”

豪门大族,刘宪不以为然的憋了憋嘴,蜀汉想要取得最大的发展,那些豪门大族最好还是不出现的好。

这科举制出现在隋,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唐太宗李世民虽有一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可在安史之乱后,大唐中央集团对地方的控制力骤减,被武则天打压的不成样子的世家门阀再次抬头,曾经三次去尝试着废除科举,重现世家门阀往日之盛。

他之所以知道这件事,那还是因为李商隐,由李商隐而知道牛李党争。而这牛李党争恰恰就关联着士族门阀第三次废除科举的关键。

不过这那一次李德裕为代表的世家贵族只是在作最后的抗争,他们已是强弩之末,不能对科举考试制度造成丝毫的损伤。

想起“以往”的这些,似乎已经能预见得到荆益两州日后的“震荡”。“主公,若行此法,中间曲折是免不了的。”

“只是荆州破败,益州偏远,真正有分量的大家贵族寥寥无几,若仅在这两州施行,当无碍也。可若是日后征伐,进军中原、甚至是江东,这抵抗怕是会……”刘备若认同此法,那就等于是自绝于世家大族。曹魏还算好,那江东孙氏简直就是靠世家在支撑,他们的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东吴独有的武将世袭领兵制。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zhan有海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也是科举制的天然敌人。

“那又如何?”出乎刘宪意料,刘备听了竟然毫不在意,一脸温润的样子却是落地有声,“备立志匡扶汉室,现与曹操战,来年与孙权战,早晚之事,岂可因噎废食?”

“当年光武皇帝为了让天下早日安定,一时之仁放过了那些为祸地方之徒,这才使得我大汉地方世家豪强横行,终至尾大不掉。备,不欲再赴光武皇帝旧路,此辈之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刘备说的竟然如此坚定,刘宪真是呆住了。

要知道,隋朝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是杨坚大权在握时想出的产物,也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结束的历史产物。

它之所以会出现,一是为杨坚选材,二是杨坚削弱、限制土豪巨族等地方势力的手段。吸收了庶族寒门这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国家管理,既打击了豪门望族,也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

科举考试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门第高下、出身贵贱不再是评判人才优劣的标准,寒门百姓获得与官宦世族平等的机会。“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公平竞争,自身的能力成了决定命运的最主要因素,从而结束了势家豪门入仕参政的特权,旧制度下“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的积弊一扫而空。

暗自感叹了一声,刘宪不由得不去佩服刘备的果敢和决断,或许这就是他这位平民帝王温和个性的另一面——坚毅果敢。

可怜的陈群,或许你的《九品中正制》都不需要出现了。因为以曹操的性格,科举制一出他必然会认同赞赏,毕竟寒门士子一直是他阵营中的半边天。

既然刘备已经定下了论调,诸葛亮就要想着去完善它,“主公即已经认同,那臣等会尽快给出一道细表。毕竟是考试,即为考试那就要防止考生作弊,如替人代考、题目泄露、审阅官员徇私舞弊、来考生员夹带书籍纸张等一应戒条以及相应的处罚。”

“文科自当以考时事策论,那武科又该如何?莫不是让他们校场比武?”庞统也插言问向刘宪,“军中非只武夫,兵法筹谋更为重要。”

刘宪又是一阵意外,诸葛亮、庞统二人可是荆州士族的代表,听了科举之法,纵然不反对,想来也要暗自琢磨,谁知二人赞赏之余,竟然立刻就着手完善了起来,着实让刘宪挂目相看。

“宪之前思量,这武科考试,可分为三步,一是弓马武艺,二是兵法韬略,三则是临战推演。

三试全优自然是大将之才,弓马不成然兵法出众,临战沉稳不慌者,当可为军中参议,参与军谋,历练之后依旧可以大用。而若只是兵法韬略出众,弓马不成,临战死守兵书,此辈则不需去取。

至于弓马出众而韬略甚少,无论临战推演或可或否,都应收入军中,加于培养,便是不成大器却也不失为一员战将。”

三百九十四章 路上有贼二百八十一章 马韩的一线生机三百五十章 克散关二百零三章 万安隐者一百七十八章 蜀汉派系三百八十三章 长安攻略十二逃亡之路三百八十一章 长安攻略十刘宪定策袭长安一百一十六章 败走汉津三百五十八章 烈焰二百一十五章 斜谷进兵三百九十六章 兵进西域二百四十九章 愿韩遂大败二百七十三章 历程会战二二百三十二章四百二十一章 还能战否第1章 关公月下斩貂蝉二百五十九章 陈震返川九十六章 傻逼诸葛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不气三百九十五章 打草惊蛇二百三十六章 绞杀八十六章 脱困襄阳一百四十九章 张松之才一百四十三章 西凉之变一百八十七章四十八章 生擒韩当一百八十八章 蒋琬之谋三百五十章 克散关二百四十五章 死战一百章 鏖战虎豹下一百八十五章 面子问题一百二十九章 东风便周郎四百三十七章 河洛之役上三百二十四章 无题二百九十四章 庞德战夏侯一百九十六章 泸水南畔三百二十九章 转回西北四百零八章 陆逊之谋荆州之议二百五十八章 用间三百七十三章 长安攻略二地道五十五章 郎陵赵俨七十九章 攻守之道四百一十四章 白马赵二百五十三章 刑杨斗将二百五十四章抄袭曹一百六十七章 杀马为食四百二十五章 韩当之逝七十三章 粮粮粮三百五十章 克散关二十九章 大战来临四百三十六章 张绣反正九十八章 备战长坂二百五十八章 用间七十章 联姻马氏二百二十七章 临兵阵列三百一十七章 血战鲜卑三二百四十四章 冲阵三百零六章 妻儿和姜维出现二百一十五章 斜谷进兵十六章 暗部棋子一百六十五章 还是刑道荣五十六章 曹操来袭三百零四章 西部鲜卑四百一十一章 荆州来信二百八十九章 曹军开始来真的了二百四十章 战长离四十三章 风云四起三百五十二章三百六十六章 夺城六十七章 败走荆州三百五十章 克散关二百四十章 战长离二百三十章 军械之战一百零八章 长坂坡上二百九十七章 激战三百二十二章 战略欺骗二百二十九章 箭如飞蝗三百六十六章 夺城七十章 联姻马氏一百四十一章 凤雏庞士元一百九十五章 夹山峪二百五十三章 刑杨斗将二百五十四章抄袭曹二百八十九章 曹军开始来真的了四百一十六章 第一步四百三十七章 河洛之役上二百六十五章三百九十五章 打草惊蛇二百三十六章 绞杀八十五章 襄阳风云四百一十章 重甲骑兵双边马镫七十九章 攻守之道九十八章 备战长坂二百一十五章 斜谷进兵三百二十六章 荆州兵出二百五十五章 败曹休三百五十六章 关平战曹彰中三百零一章 轻松与希望三百四十二章 过渡五十七章 曹氏孟德三百一十四章 调兵遣将二百零五章 转醒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