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缟素

张飞、关羽、赵云等人当然还是好好的活着,不过兵不厌诈,自许昌东门直接穿过城池,直达西门,比之刘备麾下诸将来说,能够更快更迅速的抵达。

在张飞、关羽、赵云等人帅军而回之时,陈翎令周泰、柳毅等人驰援张郃、高览等,这给予了刘备军势以灭顶之灾。

在赵云、关羽等将帅军抵达西门之前,喝止不住麾下军卒的魏延、李严两人,亦为溃退中的军卒所挟裹,向着刘备营帐退去。

阵脚动摇,若想再整列成阵型以作征战,就算子牙复生,亦不能。

如此一场刘备挟重兵攻许昌的战斗,就在溃退中,为陈翎所败。

直接退至宛城左近,刘备才再一次扎下大营,重振士气,以图再战。

曹操帐下张绣出迎刘备,引众人进城歇息不提,且说青州郑玄得闻温侯吕布预自立称帝,心中惆怅,每每夜间扶衣起身,仰望明月兴叹。

一日,诸葛均服侍左右,郑玄上坐。

咳嗽声中,郑玄开口言道:“均儿,老夫时日不多,待我过身之后,你便去邺城去罢。”这是郑玄不想以汉家臣子身份服侍吕布这一谋逆之人。

郑玄虽然年已经算高寿,但身体一向健朗,若无大病,还是能够再活个三、五载,如今他直言这般,诸葛均心中如何不明白这是为何。

诺诺欲开口劝阻,却万般头绪不知从何开口言道,诸葛均垂泪,只是唤声道:“老师,老师…”

话未出口,泪已经两行。

虽不想言,但看觑弟子如此模样,郑玄还是将心底话说了出来,言道:“昔有介子推不言禄,老夫不敢自比此等圣人,然忠义难忘却。”

“汉家天下气数已尽,这是众所皆知之事。然老夫本为汉家臣民,如今又兼暮气沉沉,不日将死,不如在新皇登基的一刻,追随历代先祖而去,也算尽了自己一份孝心。”郑玄如此说道着,接着捋须微笑言道:“均儿,你正

当风华正茂之时,来日方长,你等的时代才刚刚来临,莫以老夫将去而弃世。”郑玄说罢,含笑离世。

郑玄含笑气绝,诸葛均哭拜在地,泪洒当场。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

春秋战国,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士多人,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犨”之说。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

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一十九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

重耳在外之时,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

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为晋文公。

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对此,介子推没有像壶叔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

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却是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有些

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为了贪小便宜通过说些难听的话也来请赏,介子推因此很气愤,进而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

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疑始源此于此。

值得一说,郑玄不知道的,天禧元年,宋,真宗帝诏封介子推为洁惠侯。

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

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读书之人独立精神的体现。

郑玄一死,天下缟素,吕布亦在听闻此一消息之后,下令将登基之事向后延迟了三年。

顺势,本来操办吕布登基一事的所有臣佐,接手过来,在青州为郑玄大办丧事。

闻此,本来提兵想攻入青州的孙策停下了所有战备,向吕布遣使致意,孙策他竟然想亲自为郑玄吊丧。

与此同时,不知是刘备兵败许昌城下,还有因其他之事,曹操、刘备两人亦遣人至青州高密郑玄故里来为这当世大家送行。

(本章完)

正文_第四百八十七回 林中小憩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阵厮杀正文_第一百三十三回 赵云来没正文_第二十一回 赚城汝阴正文_第四百零四回 似是巧合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击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论天下势正文_第六百八十五回 好战者亡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离别在即正文_第三回 初识八将正文_第六百一十六回 战事转变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回 混战之中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门斗将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八回 以假论真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寿春易手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回 为臣之道正文_第二百六十回 谁是敌手正文_第四百七十九回 竟然如此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袭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险道正文_第六百八十四回 天下至强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两败俱伤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忧患两忘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议取幽州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强抢俊才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经学大师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回 白地将军正文_第六回 鹰视狼顾正文_第三百二十五回 死战求生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回 各方人氏正文_第四百八十三回 无理取闹正文_第二百六十八回 君臣相得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张辽败退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敌将授首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赵云冲阵正文_第三百八十七回 事非偶然正文_第六百八十一回 君臣奏对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群雄并起正文_第六百二十回 泰始二年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龙驾上座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陆逊说事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铜墙铁壁正文_第四百八十一回 陈平理事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营被袭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据城不出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阴差阳错正文_第三百四十九回 刘备入蜀正文_第五百五十五回 黄雀在后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孙策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纵一放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风行雷动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阵法之秘正文_第二百八十三回 谁在佞言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五百六十二回 老将黄忠正文_第八十回 草寇劫道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梦似幻正文_第七回 陈震少年正文_第六十九回 竹林习武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营下寨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赵云杀阵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谁为王者正文_第五百八十五回 临战前夕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难正文_第一百三十五回 文丑攻城正文_第一百零八回 封官行赏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偬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听途说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穷途末路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进退失据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择为何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吕布军至正文_第三百一十一回 开战启始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回 可曾后悔正文_第四百四十回 兵出青州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六百八十四回 天下至强正文_第五百九十二回 王基显威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隐藏之宝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将之名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孙策借兵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壶浊酒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尽出正文_第五百八十一回 天外流星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晋升将军正文_第六百八十三回 强弓怒射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六百七十六回 进逼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