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书院开学

书院的考试结束了,一众文武,连夜将剩下的四十个名额拟好。

8月17日,秣陵书院外的砖墙上,贴出了黄榜。

所谓黄榜,自然是写在黄纸上的榜单。黄纸黑字,五十个名字挨着顺序往后排,齐齐写在纸上。

这五十个名字出来之后,一时之间,人们倒也无话可说。

毕竟前十名里孙策已经是照顾到了各个方面。后四十名里,按照孙策的意思,有21人出身江东士族,7人出身淮南士族,2人出身荆州士族,12人出自孙氏宗亲,8人出自各地寒门。

仅仅从这榜单上来看,倒也应得上孙策在外宣传的“不论门第,唯才是举”。

不过,这也仅仅是在外人看来而已。

有心之人,仔细瞧瞧,便也能看的分明,比如说吕蒙这个红榜最后一名,竟然成了黄榜第七。

问题肯定是有的。于是乎,有心人再一查,原来吕蒙是孙策麾下禁军侍卫司军司马邓当的妻弟。

可是,再仔细一想,一个军司马的妻弟,孙策似乎不需要为之如此吧!

因此,一些轻微的质疑也就暂且销声匿迹了。

吕蒙之所以能从红榜倒数第一,变成黄榜第七,当然是孙策爱惜人才的缘故。要知道,这位可是继周瑜和鲁肃之后,东吴的第三位大都督。历史上正是吕蒙白衣渡江,让关羽一败涂地。

吕蒙如今19岁,正是可以好好培养的年纪。更何况,历史上有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和“吴下阿蒙”典故的吕蒙,本就勤奋好学。如今好好培养一番,想来以后定然不会辜负孙策的期望。

书院考试最终尘埃落定,9月份,秣陵书院会正式开学。

三年之后,这五十名学子只要通过了结业考试,便会立时授官。

至于下一次的考试,原本孙策打算每年一次考试,可是在张昭等人的劝谏下,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三年一试。

而原因有二。

一来,孙策目前治下虽然紧缺官吏,却并不需要每年都补充50人,三年一补,倒是恰到好处。

二来,物以稀为贵。若是每年一试,士子们也许便不会如从前那般重视了。相反三年一试,士子们会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毕竟若是一旦错过了这一年的机会,下一次就得等到三年后了。

书院考试结束后,孙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就目前来看,以书院考试作为推行科举的试验,还算比较成功。

从各个方面反馈来的消息看,不论是士族寒门,对此还算是比较认同。相比于所谓的察举制,以考试作为任命官员的依据,显然更容易服众。

士族为家族子弟更容易做官而感到高兴。

寒门为有了做官的途径而感到开心,虽然录取的寒门子弟不多,不过毕竟聊胜于无。

孙策通过书院考试的手段,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如此一来,孙策让士族寒门一同归心。

换句话说,若是孙策的政权被推翻了,这些士族和寒门就需要考虑,新的统治者是否会承认考试制度,新的统治者还会继续延续这个制度嘛?

答案显然是未知的。

因此,这些士族和寒门,必然会在孙策的领导下,一致对外。

距离9月份开学,并没有多少时间。所以家里较远的士子们都来不及赶回家中报喜,只得纷纷寄出书信。而家里距离近的士子们,算算时间,若是恰好能够走上一来回,便定然要回家一趟。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士子们虽然尚未富贵,可进了秣陵书院,三年后就是九成九的官身,也算是准富贵了。这自然要少不得回乡炫耀一番。

士子们的家里,对此也往往是颇有些炫耀的意味。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鼓励的好事。

时间过得飞快,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家里较远的士子们,倒是好好游览了一番秣陵附近的景色。江边山下,常常是成群结队的士子们,吟诗作文,好不快活。

回家的士子们,此时也差不多纷纷赶回了秣陵。一个个看起来都神采飞扬,面色红润,想来在家中地位已然不同。

9月1日,秣陵书院正式开学。

钟山北麓,除了那些入学的士子外,还有不少的百姓前来看热闹。

整个钟山北麓,都是秣陵书院的范围。

从山脚望去,一条蜿蜒的石阶直通山上,石阶两旁,各种亭台楼阁遍布山间。书院内外,早已经被大量的侍卫司士卒所严密管控起来。

山脚下,巨大的牌坊上,“秣陵书院”四个大字,飘逸有神,让众多士子为之心折。

孙策今日并没有穿着甲胄,只是素衣青衫。

乌黑的长发挽在脑后,随意的站在那里,便仿佛让人感到了一股子巨大的压力。

那就是吴侯吧,牌坊外的不少士子在心里想着。

孙策微微一笑,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有必要进行一次开学演讲。他要让这些士子们明白,谁为他们提供了进学的机会,谁让他们能够做官,他们应该为谁效忠!

站在牌坊下的孙策,看着牌坊外,站的整整齐齐的五十名士子,缓缓开口说道:“诸君乃是荆扬人杰,历经三考一面,方能站在这里。”

微微一顿,孙策继续说道:“想必有人会问,我是谁?没错,我就是孙策!是我给了你们在秣陵书院进学的机会,也是我给了你们在三年后一展才学的可能,我会负担你们在书院内三年的花销,更会给三年后的你们铺就金光大道!你们是我的希望!”

眼光扫过众人,孙策笑着问道:“你们会负我嘛?”

孙策话音一落,便有不少人纷纷挥动着手臂,高声答道:“不负吴侯!不负吴侯!”

随即,所有人都齐声喊着,他们言语慷慨,激动不已。

这显然是孙策愿意看到的场面。

只见孙策微微压了压手,声音缓缓停下。

“既然尔等不负我,我必不负尔等!”孙策高声说道:“从今天起,你们便是秣陵书院的一员。还望诸君努力!”

121、兵围寿春43、进击的寇封31、三家会盟77、为了吴侯17、引兵北上战广陵(十五)65、后宫的纠葛150、各有所想28、巡视海盐县(二)66、天生郭奉孝73、内卫司衙门6、引兵北上战广陵(四)101、群聚观江阁(二)129、巡视庐江9、引兵北上战广陵(七)12、兵围吴县7、引兵北上战广陵(五)5、大业当兴在江都49、诸郡杂事103、豫章与庐陵98、太史慈至濡须口69、白马149、大乔出嫁了14、江表虎臣徐文向39、铜陵镇46、董贵妃和衣带诏67、顾氏有女初长成51、沙盘和形势154、下邳城中85、彷徨的文聘85、孙瑜劝兄99、毗陵农事77、为了吴侯81、孙策的甜枣76、势如破竹156、下雪了20、孙伯符大破祖郎(三)55、山越战事(二)120、碰撞63、说客徐晃26、孙伯符大破祖郎(九)92、袁公路僭越称帝131、庐江周氏72、关公战颜良36、孙策西巡(一)11、引兵北上战广陵(九)18、拼速度110、妫览和戴员21、挺进沙羡61、抢女人去71、三司衙门119、孙策的枪105、鄱阳水军17、渔盐之利(一)22、白虎死王朗逃17、渔盐之利(一)27、伏击68、平山越(十)96、视察秣陵县(一)81、谁能想到15、引兵北上战广陵(十三)46、董贵妃和衣带诏124、冯方女28、淮北混乱战不休(二)25、徐庶的分析109、十胜十败论72、关公战颜良73、派系102、临海的茶138、书院考试前73、派系111、孙权府上78、两个姐夫17、引兵北上战广陵(十五)111、孙权府上39、陈橫之死5、大业当兴在江都67、平山越(九)97、棱堡计划52、视察会稽郡(二)24、临湘易帜7、花猫26、长沙士族24、隐士和屠夫89、许攸101、群聚观江阁(二)88、丹阳赵氏62、临危不惧朱休穆144、书院考试(二)76、顾曲周郎32、大发神威太史慈87、文聘44、血战柴桑(二)93、袁术的使者30、听香水榭家宴48、血战柴桑(六)26、孙伯符大破祖郎(九)75、孙策大婚45、血战柴桑(三)128、庐江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