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公孙伯圭

bookmark

出了县城回到北郭里,如今祖家庄园仍然悬挂着许多黑白幡,法事经诵之声漫漫卷来。

里内石板大道左右,不少人也都有装饰祭奠之物,或应祖家庄园之景,又或正是遇难者的家属。祖昭等人缓缓行走在大道上,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股肃杀之气袭来,都道北地男儿多义气,可一旦真正经历生死攸关才会明白有些事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容易。又也许,是这冬季来得越来越迅猛了一些……

祖家庄园大门最近几日是敞开着,过了大门便是前院前厅。如今这里布置成礼堂,向西一侧是做法事的僧道,整整齐齐列席而坐,各式法器奏出低沉却又匡怡的韵律;向东则是设宴场所,预计持续二十余日的祭祀,每一日每一时都会大摆宴席,菜碟酒食不停轮换,宾客到场凭吊之后便随即入席。寻常人止在院内外围,族内亲从止在院内靠厅,贵客和长辈们则列席前厅之上。

每逢这样盛大又持续甚久的宴席,最是人多也最是更换频繁的必然是最外围的客席。三九交流、邻里街坊,只要稍微认识遇害牺牲者家属人,便能上庄园待上一会儿。

此时虽是午后,祖昭等人沿大门进庄后,仍然看到前院前厅觥筹交错。许多食客、访客见到大公子等人回来,忙不迭起身问礼,其中多有摇摇晃晃、醉不成形者。不管这些人认识不认识,身份微薄还是尊贵,祖昭皆是客气答礼。

转到前厅,厅内少许客人,皆是临近县乡的豪族。祖昭又与这些人互相应礼。

刚从前厅出来,后门门侧立着两名庄上仆从,纷纷向祖昭行礼。一名仆从说道:“大公子可算回来了,庄上来了客人,这会儿正在中堂偏厅。”

不及祖昭开口发问,身后的祖恪颇有懊怨的说道:“这几日天天都有贵客临门,又算什么稀奇的事,无非是来走走过场罢了。”

那仆从低头又道:“适才来的客人好像是来商议五日前讨贼一事。太老爷还吩咐奴仆,若大公子回来便让赶去偏厅。”

祖昭在进门时看到大门外停了许多马驾,其中少不了华车、大驾,只是想到平日里也有不少车驾来往,因而没有放在心上。现在听奴仆这么一说,可见家中确实来了一些了不得的客人。他没有多问,只是微微颔首应了一声,随即快步向中堂偏厅赶去。

到中堂大院外,只见正殿附近的门廊上有七、八人身影,其中几人是祖家青年子弟,另外几人却皆是身穿黑衣腰佩官刀的人,看上去像是侍卫或门客。这几人正随意闲聊着,时不时还望偏厅方向张望几眼。祖昭沿着走廊上前,祖家子弟忙行礼,那几个黑衣刀客则没有太大动静,直到有子弟介绍之后方才对祖昭拱了拱手。

一名子弟早先一步跑进偏厅通报,祖昭紧随其后入门。

偏厅气氛井然,祖父祖举端坐上席,公孙治、淳于沛陪坐一侧,而另一侧则有三位身着华服、腰悬锦带的客人。祖昭一眼认出三位客人中的一人,不是别人,竟然是安阳亭张远堂兄、涿郡范阳县尉张南。至于另外两位客人,居上席者仪容端庄、姿态雄伟,须髯健美,其年龄不过三十余岁,颇有一番贵族风度;居侧者体型健硕、颇有威仪,年龄与张南相差无几。

祖昭心中尚有疑惑:此番前来理应是达官显贵,为何却只让公孙治、淳于沛陪坐?

祖举见祖昭进门后,脸色端严,向三位客人介绍道:“此子便是吾孙。昭儿,快来见过三位大人。这位是辽东属国长史公孙伯珪大人。”在介绍完祖昭之后,他示向那居上的客人。

祖昭听得“公孙伯珪”名字,心头顿时一震,忍不住暗叹:原来这人是公孙瓒?然而惊叹之余,他很快又有了几分不解,这个时期的公孙瓒应该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官,怎么这时会来到徐无县拜访自己家?

略微迟疑,他收拾两袖,躬身向公孙瓒行礼:“小子见过公孙大人。”

公孙瓒爽声笑了一阵,伸手虚扶,说道:“祖公子果然仪表不凡,当之无愧少年英杰。今日一见,甚为宽怀。”

公孙瓒虽为贵族,但出身卑微,少不了慎言慎行,因而还是懂的与世家子弟来往。

祖举又介绍道:“这位是车骑将军府从事中郎郝叔尚郝大人。车骑将军张伯慎张大人上月奉皇命假节北上,来我幽州募兵,准备出征凉州平韩遂、边章之乱。前日听闻本地胡贼闹境,专程派郝大人前来询问此事。”

张伯慎即是东汉名臣张温,字伯慎。张温此次北上幽州,与公孙瓒发迹有着莫大的联系。可以说公孙瓒从一名文职小吏一跃成为带兵将军,正是因为张温一手提拔。祖昭忍不住有所寻思,他倒是没有顾及到原来幽州境内在这段时间有那么多不约而同的大事件发生。

他再次躬身向郝叔尚行礼问候,后者微微颔首答礼。

祖举正要介绍张南,张南却带着微笑先一步说道:“不劳祖老将军引荐,在下前月在安阳亭曾与大公子见过一面,已是认识。”

祖昭同样笑着应道:“文乔兄长别来无恙。”说完,依旧行了一礼。

祖举对祖昭与张南相识,倒是有些许诧异,不过却没有太过放在心上。介绍罢了后,他让祖昭在一旁下席落座,祖昭入席前又向公孙治、淳于沛二人行礼。

“此番,三位大人到访所为之事,还是因为近日边地多有胡贼造乱。前几日昭儿带本庄义勇大破贼众,虽是快心义举,但也有担忧之处。”祖举语气深沉的说道。

“我家张将军此次到幽州募兵,本是为了镇压凉州异族叛乱,前日本郡刘太守乘书令支县贼乱,我家将军获悉此事尤为重视,故委派我郝延前来了解详情。”叔尚是其字,其本名原是郝延,他摆出一副郑重其事的姿态,一丝不苟的说道。

“昭儿,适才你刚去见过陈县君,可有什么说法?”祖举问道。

先前祖昭与陈县君相见,根本没有谈及贼乱影响,他本打算先拉拢陈县君把明正此事,如此方才能让更多人知道此次令支县贼乱别有阴谋。若是连这一点都办不到,一切都由令支县王县君胡乱编纂说法,指不定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会变成什么样。不过,难得现在公孙瓒、郝延、张南等人在场,他自然要借助这几位的职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下见过县君大人之后,详细呈述讨贼始末。由贼人劫马伊始,到他们聚众潜伏于树林之中,从始至终都有太多可疑之处。再加上此事同时牵扯太平道和胡贼,更加让在下不得不多一个心思。太平道众遍布各州各郡,其宣扬教说看似救苦救济,然则引诱民心惶惶,信道者无不醉心其中。我大汉近年连连灾害,民间贫困,就怕稍有闪失,会招致天下动乱。如今本地太平道徒与胡贼勾结来往,作奸犯科,岂不算是事起倪端么?”

祖昭端正坐姿,一副严谨之态,将心中的见解娓娓道出。

不管公孙瓒、张南等人是否有先见之明,又或者是否能以枭雄之姿看出其中得利之处,他就是要提前揭露太平道的危害。如果一切顺利,自己的计划便能如期而行,退一步说,就算眼前诸人皆对此不以为然、轻而视之,待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再回想起来时也会记得曾有人卓远见识指出灾祸所在。

听完这番话,在座几人或交头接耳议论、或垂首沉思。就连祖举也对祖昭的分析有所感触,频频抚须,神色渐显凝重。

【张温,东汉末年大臣,字伯慎,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桓帝延熹中为尚书郎,后迁尚书令、大司农。灵帝中平元年(184),拜司空。二年,拜车骑将军,出征凉州边章、韩遂等。三年,拜太尉。后为司隶校尉。献帝初为卫尉。时董卓秉政,以故怨使人诬告温与袁术交通,遂笞温于市,杀之。】

第48章 ,渔阳一屠第28章 ,猛将入麾第92章 ,正面决战第37章 ,定罪叛将第29章 ,城外接敌第24章 ,局势扭转第63章 ,进退维度第34章 ,郡北之惑第8章 ,明经算术第40章 ,背后中伤第81章 ,县内一劫第21章 ,有所不受第6章 ,郡府一见第64章 ,郡府奇遇第95章 ,兵临城下第11章 ,山野村夫第43章 ,再一而战第47章 ,策而后行第18章 ,知人而交第77章 ,火烧粮草第18章 ,西凉之祸第39章 ,出将而入第100章 ,血溅宫墙第76章 ,一有失误第37章 ,公孙家意第95章第15章 ,飞来急报第28章 ,势如破竹第37章 ,远在蓟县第81章 ,县内一劫第87章 ,千斤之火第55章 ,风言风语第111章 ,水淹大军第33章 ,四月之初第80章第58章 ,公孙伯圭第31章 ,官勇之火第85章 ,训练之日第23章 ,风雨欲来第12章 ,背后故事第84章 ,再回徐无第27章 ,连夜追查第125章 ,劲敌第29章 ,侄辈游缴第30章 ,对冲之下第52章 ,新有祸乱第35章 ,故我忠臣第56章 ,空空如也第30章 ,舌战都尉第45章 ,聚围四方第96章 ,女将第8章 ,明经算术第41章 ,断水决口第79章 ,势如破竹第88章 ,四散斥候第65章 ,血战之际第105章 ,陈宫妙计第29章 ,侄辈游缴第92章 ,破竹之势第91章 ,流寇至外第37章 ,远在蓟县第8章 ,明经算术第5章 ,涿郡卢家第51章 ,投敌未遂第66章第124章 ,杀公孙第60章 ,削铁如泥第9章 ,决死一搏第7章 ,夜入驿站第101章 ,寻找少帝第26章 ,世道不平第70章 ,夜下出城第39章 ,油有皮甲第16章 ,河东之想第98章 ,和睦相处第67章 ,救场第99章 ,大起大落第114章 ,去而复返第61章 ,察举方正第28章 ,黑箭之凶第14章 ,发展贸易第33章 ,难得良将第29章 ,城外接敌第48章 ,冲锋陷阵第22章 ,灵帝驾崩第52章 ,四面围攻第89章 ,*之擒第16章 ,河东之想第99章 ,大起大落第71章 ,神模驱兽第32章 ,新的线索第61章 ,硬上弓第28章 ,猛将入麾第116章 ,先锋之陷第35章 ,一事而起第47章 ,策而后行第47章 ,以正军纪第32章第79章 ,前来解围第14章 ,公孙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