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各州郡人口分布

一、东西两汉人口分布分析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裂和战乱都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消灭和伴随的巨大物质财富的毁灭,三国时期是更是中国人口的一个低谷。资料库中,我们了解到公元157年东汉人口达五千六百多万,大****后公元260-28o年,魏、蜀、吴三国人口可能总数才七百六十余万,不及原来的七分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三国时人口虽然锐减,但应该不会低于1000万,因为有很多“部曲”是不计入官方人口统计的。

史书公认仅曹操破徐州一次坑杀江淮难民就达数万口,竟至“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192年,董卓部将李隺、郭汜攻破长安,“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隺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两年间数十万户人聚居的繁华地区竟然所剩无几,一片荒凉。少帝刘协逃出长安后,住处是以荆棘编的门户,宫女缺衣食,许多饿死途中。随驾官员出门打柴,往往倒毙在路边。袁绍军队在河北,有时靠桑椹供食。袁术军认在江淮,不得不以蚌蛤充饥。更有甚者,孔融曾为人吃人制造理论根据。他说吃不认识的人,就好比吃猩猩吃鹦鹉。程昱向曹操提供的军粮中就夹有不少人肉干。全国各地都是十室九空。

以下是一段汉朝人口综述:

两汉时期汉代的人口调查皆为户数和口数并列。口赋(算钱)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户赋则指定为列侯、封君的收入。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西汉末元始二年103郡国户口数总共为户1235.6490万,口5767.1401万。如以秦岭淮水为南北界线,北方人口占4/5弱,南方人口占1/5强。

如以汉武帝时所置14个监察区来划分,户数超过百万,口数超过5百万的有司隶和豫、冀、兖、青、徐五州,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致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和黄河下游的冀、豫、鲁和皖、苏的淮河以北地区。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关中平原人口最集中的是长安附近,密度约达到每平方公里千人,为全国之冠。其次是太行山以东平原地区,除了鲁中山地、胶东半岛和滨海地区外,人口密度估计也在每平方公里百人以上。由此而形成二条人口比较密集的带状地区。东西向的是自京兆(长安)—河南(雒阳)—陈留—济阴(定陶)—山阳—东海;南北向的是自清河—魏郡—河内、河东—河南—颍川—汝南。这种分布显然与交通路线有关。长江流域人口集中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和太湖平原,这无疑是由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促成的。

西汉末年的战乱,中原人士开始向长江流域迁徙,更远的还到了岭南地区。同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得到开发,人口显著增加。

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140)的版籍,全国有户933.6665万,口4789.2413万。秦岭淮河以北人口占3/5,以南占2/5。户数超过百万,口数超5百万的有豫、荆、扬、益4州,除了豫州外,其余3州均在长江流域,其户数占全国的42.2%,口数占全国的37.26%。可见经过了138年,南北人口的分布起了显著变化。

与西汉末年人口相比,扬州增加了1/4,荆州和益州都增加了一倍。其中增加最显著的南阳郡(南阳盆地),人口从194万(尾数不计)增至244万,零陵郡(湖南南部湘、资、潇水流域)从14万增至100万,长沙郡(湘、资水中下游流域)从23万增至105万,豫章郡(今江西省)从35万增至166万,巴郡(四川东部)从70万增至108万。可见南方人口的增加除了北方人口南移外,还由于原来中原王朝势力不及的地区深入开发的结果。而黄河流域除了少数几个郡国外,人口普遍减少。而根据各处收集到的材料,人口数如下:

公元105年(东汉永兴元年)5325

公元122年(东汉延光四年)4869

公元140年(东汉永和五年)4915

公元156年(东汉永寿二年)5649万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长期分裂和战乱时期。黄河流域屡经兵燹,关中地区经董卓之乱,“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洛阳附近,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从洛阳至彭城(今徐州)的黄淮平原上,经曹操和陶谦之间战争,“墟邑无复行人”。除了战争中死亡外,大批中原人民向相对安定的地区迁徙。三辅、南阳人民多迁往益州。徐州一带人民多避乱江东。江淮之间十余万户皆渡江而东,“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还有不少士大夫甚至渡海远徙交州。在蜀汉、东吴政权内任职的不少是黄河流域迁来的士大夫。

此外,还有不少中原人士逃往幽州、辽东,甚至去鲜卑境内。如东汉末刘虞为幽州牧,“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后汉书·刘虞传》)。

三国鼎立局面稳定后,迁往辽东的往往复归故土,而迁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来。以后魏蜀吴三家为了充实各自统治区内的实力,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迁居其统治中心的周围。如建安末曹操讨张鲁,进入巴东、巴西郡(今川东),劝诱当地人民8万余口迁至邺、洛阳;继而曹既平张鲁,迁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曹丕建都洛阳,徒冀州5万户士家以实河南。魏灭蜀后将蜀人3万家迁往洛阳和关中。东吴孙权在建安年间连续西征盘居在长江中游的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迁至江东。刘备入蜀带去了大批荆州人士,以后几次北伐南征,也迁民于成都平原。此外,东汉末年,北方乌桓、鲜卑逐渐入居中原,散布于沿边诸郡。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3万余落。东吴征服山越后,也将越人从山区迁至平原,总数约有10余万人。

经三国时期屡年战争,人口死亡、逃亡、隐匿的数字是相当高的。所以据西晋太康初年(3世纪80年代)的户籍,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黄河流域仍占56.72%,长江流域占34%。黄河流域集中在可、冀2州,约占全国人口的32.12%。全国郡级人口分布第一位是河南郡,即曹魏政权首都洛阳的所在地,有11万户,以下依次为与河南郡接界的河内郡、东吴旧都建业所在地的丹阳郡、今冀南与鲁接界的阳平郡、蜀汉旧都成都所在地的蜀郡,户数都在5万以上。可见是由三国时代人口迁移的结果。

而更一步的分析表明:若以亡蜀的人口数计算,当年蜀约九十四万口,魏则有四百四十三万口,蜀魏的比率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一。再以吞吴的人口数计算,吴约二百三十万口,若假设前述魏蜀人口不变(因史料考证欠缺,略以三国人口零成长为前提),吴魏比为为百分之五十六。三国时期总人口约767万,与上述之值并无太大出入。

二、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人口

司隶

河南(洛阳)人口100万

河内,人口80万

河东,人口57万

弘农人口19万

京兆(长安)人口28万

冯翊,人口14万

扶风(陈仓在扶风境内),人口9万

豫州

颍川(许昌原是颍川一县)人口43万

汝南,人口210万

梁国,人口43万

沛国(谯为沛国的治所,小沛是沛国一县)人口25万,曹操封刘备为豫州牧时,正因为刘备在豫州的沛国。谯为沛国的治所,刘备又一度屯兵在沛,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张飞会抢走夏侯家的女孩。

陈国,人口154万

鲁国,人口41万

冀州

魏郡(邺城、黎阳都在魏郡)人口69万曹操平袁氏之后,把邺作为主要的大本营,后来封魏公、魏王,直至称帝,国号为魏就来源于此。

钜鹿人口60万

常山人口63万

中山(北平属中山)人口65万

安平人口65万

河间人口63万

清河人口67万

赵国人口18万

勃海(治南皮)人口110万

兖州

陈留,人口约87万

东郡(治所在濮阳)人口60万

东平,人口45万

任城,人口20万

泰山,人口44万

济北,人口23万

山阳,人口60万

济阴(治所在定陶)人口65万

徐州

东海(治郯,陶谦任刺史时治所在郯,后移彭城)人口70万

琅邪,人口57万(曹操破吕布后,从琅邪、东海、和青州的北海分出城阳、利城、昌虑三郡,安置臧霸等泰山群寇)

彭城,人口50万

广陵,人口41万

下邳,人口61万

青州

济南人口45万

平原人口100万

乐安人口42万

北海人口15万

东莱人口48万

齐国(治临菑),人口49万

荆州

南阳(宛、新野、博望都在南阳)人口243万

南郡(江陵、秭归、当阳、华容、白帝城、襄阳、夷陵都在该郡,后来分别被三国分占,刘备把白帝城改成永安郡)人口74万

江夏人口26万

零陵人口100万

桂阳人口55万

武陵人口25万

长沙,人口105万

扬州

九江(寿春、合肥都在该郡)人口43万

丹阳(秣陵在丹阳郡,既后来的建业)人口63万

庐江人口43万

会稽人口48万,后来吴又分出建安郡

吴郡人口70万

豫章,人口166万,后来孙策又分出庐陵、鄱阳郡

益州

汉中(上庸、西城都在其中)26万,刘备建了上庸郡,孟达降魏后,为了安置降将,魏分设了新城郡、西城郡,其实这些郡不过一个县的规模。

巴郡(江州、阆中、涪陵都属该郡)108万

广汉(绵竹、梓潼、葭萌都属该郡)50万,后来刘备建立了梓潼、江油等郡。阴平也是从广汉分置出来的。

蜀郡(治成都)35万

犍为,61万,刘璋时又分江阳郡

牂牁26万

越巂62万

益州郡:11万,治所在滇池

永昌189万,刘备时又分出了云南郡

凉州

陇西(狄道、临洮都在该郡)人口3万

汉阳(冀、上邽、西县都在该郡)13万

武都8万

金城8万

安定3万

北地1.8万

武威3.4万

张掖2.6万

酒泉1.2万

敦煌2.9万

并州

上党(壶关在上党)12万

太原20万

上郡2.8万

西河2万

五原(九原也属五原)2.3万

云中,2.6万

定襄1.3万

雁门25万

朔方0.7万

幽州

涿郡63万

广阳(蓟,即北京,在该郡)28万

代郡12万

上谷51万

渔阳43万

右北平5万

辽西8万

辽东,8万

玄菟4.3万

乐浪,25万

交州(孙权时又把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个州)

南海25万

苍梧46万

郁林

合浦8万

交趾

九真20万

曰南,10万

以上数字是顺帝时的人口数字,共计4915万人口,到桓帝时增加到5648万,汉末到三国时期连年战乱,人口急剧下降,到三国末年,魏的人口是443万,蜀94万,吴230万,晋初增长到1616万,也远不及动汉时的人口数。

第1644章:空间换时间第2758章:李靖大败三国联军,耶律德光断桥求…第2661章:白起欲一战灭曹魏,邓九公大战余荣…第1529章:五十万秦明联合军第1406章:冉闵大战夏鲁奇第1433章:八连召(上)第1710章:孙灵明再战袁洪第1591章:收编梁山第1582章:横扫梁山(下)第888章:后羿之威第2717章:阿保机临终遗计,辽太宗卧薪尝胆第2372章:狮虎双煞第1861章:泥泞之路第134章:弃子与增兵(二更求订阅)2991.第2917章 大发战争财,建业攻防战第2598章:李靖:张仪你TMD连自己人都算计第2730章:耶律德光统合诸羌,隋军五将群战杨任第2152章:满清三猛大战吕布(下)第223章:地泽万物 神农不死第2247章:杨戬VS李靖,六县降秦3006.第2932章 苇名一心VS渊盖苏文第2857章:曹孟德破定陶城,邓九公父子惨死第1847章:幽州攻略(下)第451章:夺俘虏 大逃杀第1266章:幸运buff第2669章:信陵君魏无忌VS兵仙韩信第579章:李世民的野望第1665章:计杀大宗师(中)第2027章:秦清之战(3)大战山师驼第31章:可进阶技能戟王第1039章:共工与祝融第427章:生擒张良 狱友黄忠第2867章:孔宣大败三战神,不识抬举曹秋道第396章:讨要卢植 放弃洛阳第1143章:黄忠箭下陨梁方第2320章:周瑜与尚珊珊,第二次下西洋第2603章:邓羌守 � 槪踉S蚩尤第1004章:新世界第2020章:四大战神VS巫神刑天第2809章:只有冥河和魔门受伤的世界达成第2502章:秦隋谈判,割让武威郡第842章:吕布战马超第32章:雁门关 广武城第947章:秦弄玉VS李秀宁第137章:岳云拜师秦用第667章:项羽之死(终)第1517章:孙灵明VS罗士信第950章:伏羲抚琴第1128章:斩慕容2995.第2921章 丰臣秀吉联手王莽,即将掌权的雍正帝第2498章:李牧杨戬降秦第921章:甩锅与坑爹第2024章:灼日箭第2841章:李存孝败元九灵,五虎齐出破许昌(…第684章:为所欲为?第242章:虎牢关内困项王第1339章:十二位穿越者2958.第2885章 破七星飞熊阵,孔宣斩夏侯渊第1512章:秦昊VS朱元璋第57章:一支由兵王组成的卫队第531章:薛仁贵神箭显威第942章:巅峰之战(下)第1256章:蒙恬断后第504章:卫庄与韩非第2313章:西域大战,王贲VS杨素第2473章:镐京大捷(8)之王翦VS李世民第2419章:墨儒道佛的分裂第24章:以一敌八第2735章:金吒斩将显神威,木吒大战辽太宗弟759章:大败刘秀(中)第3章:史上最伟大帝王第1430章:玄奘VS鉴真第221章:献给刘宏的投名状第595章:吾王亚瑟第314章:意想不到的结局第1039章:共工与祝融第1404章:结盟宋江第1034章:杀李爹睡李妹(下)第1358章:唐陷泥潭隋得利第1956章:马山威出战第1867章:四郡战事(中)第1366章:赠剑天问第1399章:兖州与北海第1304章:大宗师与弓王第51章:陷阵之志 有死无生第192章:地字一号密探秦让第886章:吕布战群英(下)第787章:讨董联盟(中)第1733章:挂印封金(下)第943章:火烧洛阳(上)第2831章:招降毛遂,二战许昌第2278章:马可波罗,三省六部第2175章:第二任清帝褚英第62章:赵云的崇拜第2842章:李存孝败元九灵,五虎齐出破许昌(…第1267章:我绿了我自己第2300章:大秦帝国宪法,裁军与科举制第2059章:山海关?第1075章:我要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