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西路军,李傕!

bookmark

“几位将军,一别数月再度相见,实是有缘呐!”

长安,鲁肃带着百十名随行护卫,看到前来迎接的李傕、郭汜、韩遂等人,心中很是感慨。

他确实没想到,自己会和这帮人纠葛这么深,刚分别没多久,就再度见面了。

不过,感受到怀中的物事,鲁肃心中就是一阵火热,这次的任务对于他来说,虽然不像旁人那般摆在明面上,事成之后,功劳看上去也是主事的人居多,可鲁肃自己清楚,事情如果办好,他在李易心中的位置绝对会立刻拔高,很可能会成为仅次于那些“元老”的存在。

“先生辛苦了!”

李傕等人看着鲁肃那奔波后略显疲惫的样子,随行中又是一辆马车都没有,知道鲁肃此来事情必然不小,再加上之前特意传讯,请韩遂来到长安……

三人对视一眼,然后李傕拱手笑道:“还请快快进府,我已命人为先生备下酒宴!”

“哈哈,多谢!”

鲁肃还礼笑了笑,然后随着三人一边往前走,一边看向韩遂,问道:“韩将军几时到的长安?”

“听到大将军召唤,韩某不敢怠慢,入城已经三日。”

韩遂伸手抚须,面露微笑,自从将马腾一家送出了西凉,他就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舒坦的不行。

韩遂看向鲁肃,眼中透着探寻与期盼之意,旁边的李郭二人也差不多,他们也听说了袁绍攻打公孙瓒的事情,而这时李易有了动作,不难推断,八成是要对河北动手了。

这让他们既是期待,又是紧张,虽然事情大体定下了,可具体怎么安排ꓹ 对他们却是干系重大。

“将军辛苦,过几日还有一份礼物送到ꓹ 是夫人想念将军,特意为将军准备的,只是鲁某赶路匆忙ꓹ 实在来不及携带,今日只带来了一封家书ꓹ 还望将军勿怪。”

说着,鲁肃从一旁护卫那里取出一封书信ꓹ 交给了韩遂。

“哪里哪里ꓹ 先生实在是严重了。”

虽然还没看书信内容,但韩遂脸上已经笑开了花,所谓父凭女贵,便是如此。

李傕郭汜眼中有羡慕之色,但也没辙,谁让人家生个好女儿,虽然他们也想在这方面加强一下关系ꓹ 奈何实在是拿不出手。

鲁肃看上去温和宽厚,像个老实人ꓹ 其实深知人心ꓹ 明白平衡之道ꓹ 又转身对李郭二人说道:“两位将军好意ꓹ 鲁某感激,只是此来身负重任ꓹ 还需要与几位将军商议ꓹ 这酒宴暂缓一时半刻如何?”

李傕郭汜本就无心吃酒ꓹ 当即点头道:“一切都依先生所言!”

作为行伍出身,李傕等人在办事方面还是非常有效率的ꓹ 不多时就将鲁肃带到了李傕府内的一间静室,屏退仆役,然后请鲁肃上座。

上次来的时候,鲁肃虽然是使者,但目的是亲善,表面上也没有明确使命,态度自然很谦虚,但这次不同,身负军令,故而只是稍稍推辞,便在上首落座。

对此,韩遂还好,他儿子女儿全都交给了李易,算是投降的比较彻底的人,可李傕与郭汜就稍稍有些不舒服了,暗想鲁肃难道这就想骑在他们头上了?

鲁肃正了正衣冠,从怀中取出李易的手令,神色肃然,道:“河北之事,三位将军应当已经知晓,恰恰中原今年丰收,各地粮食满仓,可见天意,故而,大将军认为,北伐时机已至!”

李傕等人虽然心里多少有点小九九,但听到鲁肃的话,还是精神一振,齐齐坐直了身子。

鲁肃神色不变,打开李易手令,朗声道:“大将军令,袁绍残暴,连年无端兴兵,私藏传国玉玺,谋害幽州刺史刘虞,甚至暗中另立伪帝,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天下忠义之士当共击之,是故,大将军决定亲率精兵百万,北上为国除贼,另,为免袁绍逃遁,大将军请三位将军自长安出兵策应,三位将军可愿领命?”

三人不敢怠慢,当即起身,齐声道:“我等领命!”

“好!”

鲁肃应了一声,继续道:“大将军令,以李傕为西路军统帅,韩遂为副帅,从河东取上郡,然后北上兵压太原,务必使高干不能离并州半步!”

李傕登时大喜,他本以为这个人选会是韩遂,毕竟人家关系更近一些,现在看来,李易不愧是大将军,果然是识货的。

“李傕领命!”

李傕重重抱拳,本就不算多的小心思也是尽数散去,现在他想的只是应该如何才能将这一仗打的漂亮些。

“韩遂领命!”

韩遂同样抱拳,他虽然不像李傕那般欢喜,但心里也是比较轻松的,就像是卸去了包袱一般。

这个主帅,韩遂说没有想法是假的,可他明白,自己镇不住李傕郭汜二人,李易真要扶他上去,估计还是个头疼事,现在李易直接任命了李傕,倒是不用他纠结了。

鲁肃离开主位,把军令与将印郑重交给了李傕,正色道:“将印与军令在此,请将军收好,另外,因为此次北伐兵力数目非同小可,为协调各部作战,大将军以肃为西路军参军,可以参与军中诸事,但并无决断调兵之权,还请将军知晓。”

李傕小心将军印放下,满脸笑容道:“先生这说的是哪里话,我等都是粗人,这次用兵,还要多多仰仗先生智谋才是啊。”

李傕虽然脾气火爆,但也是拎得清的人,他明白鲁肃说这些是给他面子,也代表李易的善意,让他安心,可他要是真的蹬鼻子上脸,将来不晓得要穿多少双小鞋。

鲁肃笑了笑,一指上首,道:“将军,请上座!”

“这,这如何……”

李傕当即就要推辞,得了元帅的位置,他已经不在乎一个座位了,可鲁肃却道:“大将军军令森严,之前肃为使者,上座自无不可,可现在将军已经是一军统帅,肃若是继续上座,那就是冒犯将军,要被问军法的。”

见鲁肃说道这个程度,李傕就没有再矫情,重重点头,缓步走到上首,对着东方一拱手,沉声说道:“承蒙大将军信任,今次并州一战,李某必然全取并州,绝不辜负大将军厚望!”

韩遂不甘示弱,同样说道:“韩某麾下儿郎,可尽数北上,为大将军一战!”

看到两人态度坚决,鲁肃知他们不是糊弄,心中满意之至,不过并未忘记李易的交代,安抚道:“两位将军不愧宿将,敢战之心,叫鲁肃敬佩,大将军得知,也必然欣慰,只是,临行之前大将军有言,司隶近年来物产不比中原,并州同样远不比中原,所以,将军这次北上重在威逼,以势压人,最后才是攻城略地。”

在座论将才都是天下第一流的人物,马上就明白了鲁肃所指。

看了眼李易的军令,李傕确认道:“先生是说,我等重在牵制高干,不让并州兵马驰援冀州?”

“正是这般。”

先做了肯定,然后鲁肃详细说道:“此战重心乃是冀州,届时大将军陈兵百万,只要渡过黄河,袁绍就再难有还手之力,而高干与并州兵马,战意也必然十不存一,只要将军操作得当,不战而下也非是不能,如此,既可彰显将军威名,百姓也能少受战火波及,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韩遂忍不住感慨道:“大将军仁义,我等远远不如啊。”

李傕也是忍不住点头,如果李易还是曾经的小虾米,他可以说李易这是妇人之仁,但现在他却是没那个资格,更不用说,如果真的强攻并州,死伤的多是他麾下兵马。

只是唯一让李傕忧心的是,不强攻并州,功劳怎么算,是不是要打个折扣?

这话不好直接询问,不然显得他李傕太过功利。

好在鲁肃这个老好人一直都是非常体贴的,主动说道:“大将军在定陶有言,三位将军先保司隶与凉州平安,继而又助战并州,可谓忠义,大将军自然不会吝惜功劳,所以,只要并州战事顺利,三位将军功劳与河北之战首功等同!”

“河北首功?”

李傕先是面露诧异,然后微一盘算,嘴角便多出一抹笑意,他觉得这比买卖不亏。

鲁肃说的是自然是归顺李易之后的待遇,这也是李傕一直担心的事情,虽然李傕是个贪婪的人,可他明白,自己是没法跟徐晃张辽等人比的,最好就是退而求其次。

而这个其次,无论从身份,还是功劳上,很可能就是能在河北之战立首功的人了。

这,也应该是他们能得到的,最好的待遇了。

当即,李傕看向另外两人,想看看他们想法,韩遂不出意外的是一脸满意,可郭汜却脸色发黑,表情不快。

李傕这才忽然想起,并州的事情里好像把郭汜给漏了。

李傕与郭汜的关系早就疏远了,要不是因为有李易的缘故,直接火并也不一定,所以,看到郭汜吃瘪,李傕第一反应是偷着乐,想看看郭汜的笑话,可稍作考虑,却又觉得索然无味,今后都跟了李易,兵权肯定是要交出去的,彼此还有什么好争的?

“大将军用心良苦,李某知晓,还请先生转告大将军,李某必定按照大将军将令行事,绝不会有半点差池!”

李傕先是就自己的立场表了态,然后看向郭汜,便准备主动为郭汜说说话,总不能真把他晾着。

不过,鲁肃却是再次抢了先。

“征战之事大将军交给李韩二位将军,自然是对两位将军放心,不过另有一件要务,却是需要郭将军出马。”

郭汜正在郁闷,闻言赶忙看向鲁肃,问道:“不知大将军有何事让郭某去做?”

这时韩遂忍不住插嘴道:“莫不是长安……”

话刚刚出口,韩遂就自觉不妥,闭上了嘴巴,但郭汜却是恍然大悟,眨了眨眼睛,眼底深处多了一抹凶光。

拿下青州之后,就不断有人劝李易称帝,郭汜当时不在青州,可他的感受却是丝毫不差,因为朝堂上那些老爷们慌的腿都软了。

后来事情渐渐平息,李易更是亲自否认,但许多人都能感觉到,这种压制已经到极限了,等打下河北,就算李易能忍,他手下那些文臣武将也不会忍。

那么,李易称帝之后,下一个下手的是谁?

自然就是长安城里的那些人了。

鲁肃微微一笑,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将军耐心等待,时机到时,自有大将军密信送到,将军只管依计行事,便是大功一件。”

“好,这件事郭某人做了,请大将军放心便是!”

郭汜呵呵了一声,身上杀气更甚。

他和李傕本就与朝廷上那帮人不对付,在他看来,哪怕全杀了,换他郭某人一个公侯万代,也算是那些人的造化!

鲁肃眉头一挑,郭汜杀气似乎太重了些,让他感觉到几分不安,寻思要不要与李易特别提一下,可转念一转,鲁肃就压下了这个想法。

今后对长安那些人该怎么安排,李易没有讲过,但从李易平时言语中不难看出,李易对天子是有着几分怜悯的,肯定会善待天子,但其他人嘛……

或许,自家主公就是想到了郭汜的狠辣,所以将这个事情交给他?

想到这里,鲁肃对郭汜拱了拱手,道:“如此就辛苦郭将军了,而且,届时西路兵马后方调度,同样需要郭将军多多费心。”

郭汜很豪爽的拍了拍胸口,笑道:“这点你尽管放心就是,我与稚然共事多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说到这,郭汜忍不住向李傕看去,李傕恰好也看向郭汜,莫名的心中都有些感慨,曾几何时,他们都是董卓得左膀右臂,说亲如兄弟也不为过,后来渐行渐远,如今再度并肩,却是因为李易……

收回目光,李傕轻咳一声,问道:“不知大将军是否还有其他交代的?”

“的确还有两件小事。”

鲁肃想了想,说道:“其一,大将军担心长安粮草不足,于并州作战,又要尽量不干扰百姓,所以,将军不妨借大将军名义,让河内太守张扬送些粮食到并州去。”

“张扬?”

李傕一愣,虽然李易从青州回来的时候与张扬见了一面,可据他所知,貌似真的只是见了一面而已,张扬并没有直接投靠李易。

瞧着鲁肃那笑而不语的模样,李傕不禁想到了马腾,心里一突,旋即恍然道:“某明白了,先生放心,哈哈哈!”

对于张扬,李易没恶感,但也没好感,说是要粮食,其实是给张扬最后一次站队的机会,如果张扬不上道,那就不好意思了。

鲁肃也不点破这一点,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肃此来长安,按说应该面见天子,求一道讨贼的圣旨,只是这个……咳咳,将军明白的,所以,就需要将军帮衬一下了。”

这事搁别人身上是难事,可对李傕而言,却是小菜一碟,当即一拍大腿,道:“先生放心,明天,不,今晚我就把圣旨送到先生手中。”

鲁肃笑笑,又从怀中取出一卷纸,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天子日理万机,也是辛苦,所以,大将军之前特意准备了一份底稿,天子只要誊写一便就好。”

第297章 原谅他吧第348章 王璨第680章 丧家之犬第590章 虞翻第112章 新军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图第183章 打死这个登徒子第377章 张允为将第634章 无间道第156章 没人疼的妹妹气死算了第481章 刘备献计第339章 你果然在骗我第354章 绝非忠义之臣第751章 兴商第342章 一封书信第734章 大义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393章 庞德公献宝第451章 说出吾名吓汝一跳第288章 连小孩子都骗第102章 貂蝉第539章 小小年纪,心机深沉第721章 冲锋陷阵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第615章 交代后事第224章 谁给谁赔罪第480章 夏侯渊认了第224章 谁给谁赔罪第692章 各方动态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127章 张辽,见过主公!第195章 这个杀千刀的第320章 谁是乱臣贼子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742章 柳暗花明第19章 欲谋大事,必先扬名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废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347章 邀糜芳出仕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751章 兴商第509章 扬州情况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670章 必杀曹操第304章 诸葛亮的迷茫第450章 甘宁感动坏了第299章 坑姐第477章 典韦骂营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469章 散了吧第320章 谁是乱臣贼子第429章 任命第256章 参观军营第723章 一切尽在不言中第518章 寿春 人心惶惶第736章 称帝?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650章 地道第72章 督军有难事第616章 郭图第295章 孙策破吴郡第190章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第481章 刘备献计第259章 蒯家的决断第133章 贾文和纳头便拜第364章 蒯越为质第385章 张允要封侯|第222章 刘琦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658章 又得一员猛将第233章 在路上第135章 伏寿的危机感第607章 荆州情况第526章 豫章捷报第604章 活死人第56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764章 万箭齐发第628章 “穷酸将军”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95章 对不住了第26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第146章 坐等郭嘉当牛做马(4000字加更)第392章 国有疾,何以医?第270章 准备坑黄祖第139章 挑拨离间 谢谢“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赏!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255章 天子称我亚父第245章 书院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19章 欲谋大事,必先扬名第231章 一群乌合之众第252章 再见刘琦第471章 夏侯渊来信第106章 我对不起司徒啊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738章 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