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

bookmark

没人知道这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所有人都本能的察觉到了某种不可名状的事物带来的巨大威压。

想到危险传来的位置就在曹操的府邸中心,想到李易还在那里,很多人下意识的就要冲进去护卫李易,可是,即便悍勇如典韦许褚,此刻竟然连一步都迈不开,整个人就仿佛被定在了地上一般,丝毫动弹不得。

也有人想大声呼喊,想召集兵马,然而,周遭数千士兵比他们还要不堪,那种无形的威压已经让许多士兵情不自禁的跪伏在地,能保持站立的,少之又少。

就在有些人承受不住,几乎快要窒息的时候,忽然,那种盘踞在众人身上的威压骤然散去,只是还不等众人松口气,就听前方猛的传来一声闷雷般的炸响,然后一道金光自曹操的府邸中冲天而起,直入苍穹。

因为是黑夜,这乍现的金光让众人的双目刺痛,忍不住闭上眼睛,等他们回过神,再度仰头看去,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张大了嘴巴。

只见云层之中,一条百丈金龙正穿梭游走,时隐时现,忽而远遁东北,忽而流连西南,仿若闲庭信步,潇洒恣意,但一举一动之间又似有山岳之势,叫人不敢有分毫不敬。

在众人的仰望中,也不知过了多久,那金龙似是玩闹尽兴,也似乎是终于想起了他脚下的这些小人,龙首微倾,龙眼散发的淡淡金光也与众人的视线交汇,然后龙口微微张开,露出一道缝隙,那原本充满堂皇之气的龙首上似乎也多了一抹笑意,但不待众人看真切,金龙倏的飞驰而下,落入了那处府邸,而周遭的一切一切也都恢复安静,就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可是,不管是李易的文武也好,还是那些士兵也罢,依旧无一人敢有分毫动作,虽然金龙已经消失,可残存的威压却依旧牢牢的占据着他们的心神。

良久,典韦最先有了反应,艰难的迈动双腿,他想要进去看看,李易还在里面,他真的是不放心,但典韦刚刚迈出一步,蒯越就死死的拉住了他。

这位平素素来淡定的军师,此刻却是激动的脸色通红,眼睛死死的看着院落的大门,一边牙齿打颤,一边却又坚定无比的说道:“不,不能进去,主公在里面,所有人都不能进去!”

典韦依旧不放心,正要开口,却听黑暗中一道脚步声由远及近,缓缓传来,所有人都顺着声音看去,很快,李易便出现在了门口。

李易还是李易,容貌未变,衣衫未变,相较平时,身上只是多了些酒气,可是,当众人看着李易的时候,心中却是情不自禁的生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

虽然李易的威望一直都很高,可从来都不像此时这般,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顶礼膜拜。

忽然,蒯越扑倒在地,高举着双手,几乎是以呐喊的方式,颤抖着,激动无比的,大声喊道:“吾皇,万岁!”

这一声“吾皇”就像是打开了某一个开关,下一刻,在场几千人齐齐拜倒在地,大声喊道:“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

听着耳边不断的呼喊,李易没有做任何的推辞,坦然接受。

刚刚,在最后的时刻,曹操说他今生有两件憾事。

其一,没能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其二,没能与一位真英雄携手共事,无法看到今后的大汉河山,到底是怎样的锦绣模样。

曹操口中的真英雄是谁,自然不言而喻。

然后,曹操又请求李易一件事情,不是照顾他的儿女或者旧部,而是劝李易当断则断,大事之前切莫不可犹豫。

李易回头往身后看了一眼,嘴唇无声的动了动,随后转过头来,伸手轻轻一压,众人立刻禁声。

深吸口气,李易下令道:“张辽何在!”

张辽赶忙上前,大声道:“末将在!”

“三日后,你领兵五万,北上幽州,助公孙瓒平乱,然后派人护送公孙瓒入朝听用!”

“喏!”

“魏延,领兵三万入并州,与李傕韩遂合兵一处,剿灭高干残部,然后让李傕韩遂二人来我帐前听用!”

“喏!”

“虞翻,我手书一封,你入川拜会刘璋,明年二月之前,我要在长安为刘璋封侯!”

“喏!”

“徐晃,准备十万精兵,随时准备随我赴长安护卫天子……”

……

金龙翱翔九天,此景并非只有邺城一地可见,北至幽州,南自交州,但凡华夏子民生息之地,皆有人目睹金龙姿态。

有人以为金龙自北方而起,与李易北伐呼应,乃是吉兆,寓意大胜,当为李易庆贺。

有人认为金龙当属长安天子,寓意大汉中兴。

还有人认为,袁绍在北,金龙是为袁绍而生……

对于金龙一事众说纷纭,直到李易一日破邺城,诛敌十万,袁绍败亡的消息传开之后,世人终于确定,金龙吉兆,是站在李易那边的。

之后接连不断的捷报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十一月底月。

张辽过易水,易水北岸“乱民”直接归附,张辽不发一箭,收服易水北岸大半土地。

公孙瓒不愿入朝,与张辽交战,三战三败,最终被俘,但李易念公孙瓒多年戍边保民有功,免其罪责,封渔阳侯,永居长安。

同一时间,魏延领兵入并州,并州高干得知袁绍身死,自知抵抗无望,在魏延达到当日主动请降,并州平定。

然后,李傕韩遂奔赴邺城,面见李易,李易以二人为左右先锋,亲率十万大军,奔赴长安,向天子报捷。

李易行至河内,长安董承,王允,王子服,吴硕等人认为当今天子得位不正,密谋叛乱弑君,意图扶持所谓弘农王遗腹子上位称帝。

因为事发突然,长安守将郭汜不敌,无奈退出长安,直到徐晃援兵赶至,这才重回长安剿灭叛军,然而为时已晚,城中竟有万余人死于董承王允叛乱,六百石以上官员十不存一。

李易得知后大怒,勒令郭汜闭门思过,罚俸半年。

十二月底,李易大军进驻长安,拜谒天子,天子以李易多年为国奔波,征讨平叛无数,劳苦功高,而天子枉居帝位,不仅无寸许之功,反而无力政务,使天下战事不断,民不聊生,自觉有愧列祖列宗,有愧黎民百姓,故而天子下旨禅位于李易,请李易登帝位。

李易辞不敢受,天子二让,李易依旧不受。

一月中旬,交州士燮入长安进谏,天子见士燮年长,便以禅让之事请教,士燮认为李易可为天下之主,于是天子三让,但李易再辞,还是不受。

一月底,刘璋入长安,天子以刘璋为使,对李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度以天子之位相让,李易万般无奈,终于应允。

是日,满朝文武山呼万岁,有人请教李易新朝国号年号为何,李易却道:“我李易身为汉臣,为汉家百姓辛劳乃是理所应当,些许微末之功却被天子错爱,以帝位相让,已是万分惶恐,若再动大汉国祚,唯有一死以谢天下!”

朝堂文武只能作罢。

二月二,汉帝正式禅让,李易登基称帝,定都长安,并昭告天下!

李易以伏寿为东宫皇后,西宫皇后空缺,其余女眷,李易为表多年濡沫之情,无论出身高低,皆为贵人。

汉帝久居宫中,虽然无力平复乱世,但天下之乱,却非汉帝之过,李易怜其善念,授安乐公之位,永居长安。

张辽、徐晃、郭嘉、典韦、贾诩、黄忠、蒯越、蒯良、荀攸、蔡瑁、魏延等等三十余人,追随李易多年,或守土一方,或来往征战,劳苦功高,皆封万户侯!

其余李易旧部,亦有大小封赏。

李傕郭汜二人,以功劳计皆为万户侯,但二人坚决不受,李易无奈,各削其九百户,仅在万户侯之下。

大封群臣之后,有人重提国号之事,认为李易功绩不逊于饶舜,当立新朝,如此方能真正开创万世基业。

李易依旧不允,并亲天下:

王朝之事虽大,却不及民族万一!

不改大汉国号,是让天下百姓不忘根基!

不设帝王年号,纪年以大汉元年为始,是让天下百姓牢记汉家骨血,不忘延续华夏传承之重任!

如此,纵使江山更迭,汉魂永远不灭!

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673章 战局第724章 为了青州百姓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第276章 为襄侯牵马坠蹬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222章 刘琦第429章 任命第248章 原来是蒯越第344章 恐怕难以长久第417章 程昱的祸水东引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339章 你果然在骗我第366章 我有一宝第426章 曹操吕布拜把子第113章 齐桓公、鲍叔牙与管仲(谢谢‘世俗的叛徒’打赏)第156章 没人疼的妹妹气死算了第218章 连名分都不要了第772章 再压一压第503章 取扬州,刻不容缓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252章 再见刘琦第663章 曹操撤军?第297章 原谅他吧第760章 可以开始了第597章 我信得过张绣第306章 又是刘表!第423章 黄忠不知所踪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183章 打死这个登徒子第404章 荀攸的进身之阶第246章 再见蔡琰第443章 魏延取桂阳第466章 请陶使君救命第348章 王璨第741章 还请将军成全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71章 入营第638章 陈国刘宠第435章 金雕入梦第695章 绝不叛汉第598章 芥蒂尽去第197章 念头不通达第272章 典韦东游记(中)第146章 坐等郭嘉当牛做马(4000字加更)第631章 风云渐起第770章 袁绍想回家第770章 袁绍想回家第22章 再遇魏续第40章 张辽战徐晃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411章 生擒纪灵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526章 豫章捷报第52章 脸厚心黑转面无情第251章 大公子来了第361章 意外的访客第87章 小妹在这里呢第228章 黄忠的选择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752章 又打起来了第60章 封官许愿第26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第412章 袁术哭了第86章 我有个远房侄孙女第756章 西路军,李傕!第174章 二虎竞食与反客为主第771章 投降第526章 豫章捷报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348章 王璨第3章 公孙将军怎么看?第292章 玉玺,天子之物第552章 周瑜盗书第196章 只为取尔性命第268章 袁术与诸葛的二三事第308章 典韦入徐州第350章 可愿担此重任第516章 运气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93章 虎入困笼第660章 豫州规划第548章 陆家音讯第208章 那厮他竟然跑了第47章 吕布的困局第676章 以命换命第426章 曹操吕布拜把子第454章 时机已到第641章 杀人者,许褚!第751章 兴商第634章 无间道第187章 荆州版挟天子以令诸侯第468章 军令状第708章 谢主公不杀之恩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第429章 任命第688章 乱世埋没英雄第402章 鸿门宴与投名状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