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曹操和孙策的会面 下 (五千字大章,两更合一!)

时间回到一天前的许都城。

城墙修筑,让许都显得不一样了,森严的气氛,加上巍峨的气势,许都城已经有了几分皇都之像。

大乱过后,就是大治。

朝廷之上,天子不出,曹操权倾朝野,镇压四方,无有不从者,朝堂之中,大臣杨彪,荀彧,钟繇,荀攸等不世之良臣可稳住天下。

放眼天下,亦有了几分太平之光。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了,许都的安然,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已,大战的气氛依旧在笼罩着这一座都城。

不过最近有一件大喜事,冲淡了这样压抑的气氛。

魏王世子,曹昂,迎娶江东吴王之妹,香香郡主,孙尚香。

这代表魏王和吴王的联合。

也代表中原和江东的合流。

而且还是江东之主,吴王孙策亲自护妹妹北上送嫁,更显得了吴王的胸襟,为天下的一统而无畏生死。

吴王孙策顿时刷了一波声誉,在士林之中也颇得士子们的赞誉。

大婚如约举行。

这些时日,不是打仗就是内乱,太多阴沉的气息笼罩这一座都城,难得一件喜事,还是两大势力的联合,曹操自然要大办特办。

先是请旨,天子赐婚。

然后是按照利益走一遍。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虽然时间有些赶。

但是每一个步骤都做的很足。

曹昂迎婚当日,更是大半个许都城都封起来了,各个街道都挂满了彩灯,一片大红的喜庆。

说老实话,就算是曹操娶一房媳妇,都未必能有今日的排场。

可偏偏,一向精打细算的曹操,却为了儿子的婚礼,不惜大手大脚,闹的一场喜庆天下皆知的地步。

其实他也是用心良苦啊。

大汉朝廷这些年来,只有噩耗,鲜少喜讯,曹昂和孙氏之缔结姻缘,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时候,更是整个朝廷的事情。

这代表江东要汇流了。

江东汇流朝廷,大汉尚有希望,不管日后如此,最少,现在江东是愿意归于朝廷麾下了。

WWW▪ TTκan▪ ¢ ○

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个名,已落朝廷之上。

这同样,也协助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走向成功之路,能挟持天子令吴王,自然也能令燕王。

所以当孙策入许都的那一刻,曹操是特别的高兴。

以前他感觉自己是一厢情愿,从无人愿意在意大汉朝廷的生死存亡,他所做的虽然无愧于心,但是却也辛苦。

如今有人同行,何等畅快。

婚宴继续,大臣同喜,江宁侯府内外,都是一片欢快的声音。

作为魏王世子,曹昂已经被天子下令,进封江宁侯,关内侯,独立开府,开府仪同三司,这也是日后为继承魏王王爵而做准备。

………………

而在这时候,大汉两大诸侯王,魏王曹操,吴王孙策,已经在一座宁静的院落里面悄然的碰面了。

孙策见过曹操。

曹操也见过孙策。

但是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的孙策还小,随其父勤王北上,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策马纵四方,持枪闯战场,虽为幼狮,却有勇武之相。

而曹操,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老成,没有现在这般的沉稳,在那时候来说,也是意气风发,政治壮年,志向远大,立志要扶持汉室,一场热血的忠臣。

如今再见,皆已变了。

孙策在江东战功赫赫,闯下了小霸王之名,领兵上阵无数次,杀伐天下名声响,又接替的吴王之位,乃是江东之主。

而曹操,更是一代枭雄,挟天子令诸侯,把持大汉朝堂的绝世权臣。

两人在这种场合之下会面,皆略有感概,不过男子汉向来豪气,没有这么多儿女情长,情绪皆一掠而过。

“这一盏酒,吾为大汉而敬吴王,伯符必须受下来!”大树下,屋檐边上,竹席铺地,一张案桌,一壶浊酒,火炭升起,青梅煮之,曹操先举酒盏,恭谨了敬酒。

孙策安然不动。

他虎眸闪烁了一下,也坦然受了这一盏酒。

为结盟,他做出了让步,孤身入许都,虽本意有为江东,可在某个方向来说,亦为天下,所以这一盏酒,他承受得起。

最重要的是,曹操的这一番诚意,他也要领下来,曹操代表的是朝廷,朝廷受了他的心思,才能顺利的结盟。

“第二盏酒,吾为自己,敬吴王,若无吴王之深明大义,不仅仅大汉,吾亦难有翻身之日!”曹操再斟酒,又一口而尽,虽然他们的酒不算很烈,但是也有一些度数,两盏酒喝得有些急了一些,会让他有些脸庞涨红。

“魏王不必如此!”

这一盏酒孙策不受,他淡然的躲开,然后说道:“魏王若为天下之心,本王坦然受了便是,可若为了魏王自己的感激之意,本王可没有此心,不敢受此礼!”

“哈哈哈!”

曹操大笑:“吴王坦率,果然是豪杰之人!”

孙伯符如果是一个敌人,的确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特别是如今心性尽然趋向沉稳的孙伯符,年轻,活力,勇武,有谋……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孙策身上,有一股特别的人格魅力,能让麾下大将,为之死战不休的魅力。

可这么可怕的人,曹操却没有感觉半分的厌恶,因为孙策从来不是牧景这种做什么事情都藏着掖着的人,而是给人一种光明磊落,当世豪杰的感觉。

这样的人,哪怕是敌人,都很难厌恶起来了。

如今已是盟友,更让曹操欢喜。

“当今天下,乱世之道,唯小人生存,豪杰已亡!”孙策却摇摇头:“吾若豪杰,此番该率兵杀入明境之内,哪怕战死在当场,亦为父而报仇,而非如今的苟延残喘!”

这是他比较遗憾的事情。

登基为吴王,他不得不为吴国百姓着想,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敢贸贸然拉开战幕,不敢贸贸然兴兵作战。

这与他本性有违,所以多有愧疚之心。

“伯符若是如此之想,乃错之,此谬论也!”

曹操闻言,当下直接大声的说道:“伯符,孤亦算长你一些年纪,又与汝父颇为交情,今就在你面前称大了一些,汝父已故,既不能教你,那孤来教你一个道理!”

他面容刚毅,神色冷绝:“为父报仇,乃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力有不急,却一怒冲冠,却乃匹夫所为,豪杰者,当为国为民,为朝廷为天下,为百姓为万民,可忍一时之气,可受一时之辱,而非快意恩仇,以卵击石,除了宣泄你一身的愤怒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你若是兵败明贼之手,江东沦陷,百姓遭明贼之毒手,岂不是千古之罪也!”

“伯父一席话,让策略有惊醒!”

孙策闻言,连忙站起来,稍稍的拱手行礼,低沉的道:“伯父说的有道理,私仇不如国恨,本王若为私仇而不顾汉室之江山,乃猪狗不如也,虽父仇不可不报,但是本王相信,朝廷总有一日,会帮助我报仇的!”

“孺子可教也!”

曹操当下大喜。

两人虽为一次政治上的交谈,但是交谈之下越来越欢,青梅煮酒一坛又一坛,男儿豪杰,热血如火,喝酒之后,一些本来在意的细节,都已经不在意了。

到了这个地步,立场问题也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他们已经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

除非有一天,牧明已经被他们连根拔起了,不然这个联盟,是最坚定了,不会如同以前那般松散的联合。

曹操此时此刻尤为高兴,对孙策也越来越看好,他沉声的道:“伯符年少有为,允文允武,上马可战天下,坐堂可安太平,此非子修可比,孤年岁已不足,或还能奋战一些年月,可日后的大汉江山,还需要伯符多为扶持,方能让天下重归太平!”

“策当尽忠职守,协助伯父,辅助天子,镇压天下,平江山之乱,定万世太平!”孙策微微的拱手,真诚的说道。

这话,其实以前的孙策是说不出来了。

只是现在的孙策,早已经不是那个匍匐在父亲的庇护之下的小霸王了,不可以快意恩仇,做什么事情,都要审时度势。

一些说不出来的话,张口就能说出来。

这就是孙策在孙坚战死之后的成长。

“好!好!好!”

曹操高兴,一连三个好,对孙策越发的满意,酒劲上来了,直接问:“伯符,天下动乱,内有诸侯为患,外有明贼作乱,吾等当如何是好?”

“魏王坐镇朝堂之上,稳天下之安,吾当亲自率万军,效命朝廷,平乱天下,马革裹尸,又何妨也!”孙策接下这话题,直接义正言辞的说道。

“若战明贼,吾等当倾尽全力而战,战死亦为荣誉!”

曹操叹气:“可河北的周王,乃我大汉之王,天子亲封,祖上更是四世三公之袁氏一族,多年来对大汉有功勋,若他动乱河北,毁我大汉江山,吾又该如何应对?”

非假惺惺之问。

乃是有意图的。

河北和中原大战,已势在必行了,孙策若坚定站在朝廷之上,那自然最好,可孙策若有其他的盼望,那必然会保存袁绍。

这可不是曹操愿意看到的。

“攘外必须安内!”

孙策却毫不犹豫的说道:“此乃关乎汉室只存亡,岂能有妇人之仁,若河北反叛,本王当率江东儿郎,北上平叛,为朝廷扫平隐患,方可一致对外,荡平明贼之祸,还天下一个郎朗强坤,太平盛世!”

这是表志向。

他在告诉曹操,江东绝对支持打河北。

不管是他,还是刘备,都可以不和曹操争锋相对,但是袁绍肯定不行,此乃绝对不甘于后的人,哪怕这一刻他臣服了,日后也会动乱。

为汉室内部之安稳,河北必须平下来了。

不然他们没办法团结一致,也没办法对抗如同朝阳一般,光彩夺目,强大而让人有些心悸的大明朝廷。

这从来都不是一个选择题。

早在他进入许都,就已经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若平河北,江东也是可以出兵的,作为诚意,哪怕江东军被当成靶子,战死在北境,也在所不惜。

诸侯之间,从无信任,若想联合,必有让步之人。

这个让步之人,就是孙策。

曹操和刘备都有路选,而江东,早已无路可走,当江东最赖以为荣的江东水军兵败在家门口的时候。

江东的荣誉就过去了。

如今更多的是苟延残喘。

明军能把江东严密的水域防守战线直接撕开,就代表,他们随时有能力收拾江东。

这时候江东如果继续独立独行,那么第一个兵败明军,被荡平之疆域,就是江东了。

所以孙策才会冒险进入了许都,才会想要投靠朝廷。

既然已经让步了,就让一个彻底,不然太过于做作,反而让他前面所做的一切准备都会付之东流。

“伯符有此之心,孤心有欣慰!”曹操这一刻才可以真正的肯定下来了,孙伯符是真心的要投靠朝廷,而不是做样子而已。

是不是真心的,这可不一样的概念。

在面子上,江东还是独立的,吴国还是吴国,朝政方面,哪怕朝廷也插不上手,但是孙策的态度,已经表露出了吴军可以调动作战的意思。

吴军哪怕只是听调不听宣,那也足够了,这不仅仅让朝廷有面子进行调兵,更能让大汉的团结性更加的顽强。

“河北之战,孤早有盘算,开年之后,必是血战一番,孤还有能力应对,燕王也会出兵,周王除非愿意归降朝廷,不然是插翅难逃!”

曹操缓一口气,嘴角微微的扬起,微笑的说道:“吴军北上,倒是不需要,不过吴军倒是可以帮朝廷做一件事情!”

“不知道魏王可有什么吩咐?”

孙策聚精会神。

他愿意战,但是不代表他会愿意被利用,曹操若敢太过分,他必翻脸,不管说的天花乱坠还是怎么了,兵权是不可能交出去的。

这是绝对不可能。

但是他愿意战了,只要曹操是为了大汉朝廷,他并不介意曹操把他的兵马作为先锋列战而战。

“明岁开春,讨伐河北,势在必行,可明虽退,却明天子是一个阴阳不定之辈,谁也猜不透他的心思!”

曹操低沉的道:“孤希望,江东能盯住荆襄各部的明军,稳住我朝廷南线,不要给他们机会趁机而入!”

若是以前,他倒不会拜托这样的事情,毕竟相信外人,还是非常危险的,不过现在,他倒是愿意信一次江东。

魏军兵力被抽调北上,仅存兵力不多,如果南线的防线不稳住,他绝对不敢放开手去打河北。

不要看牧景说三年不战,在利益面前,所有的承诺都是放屁,如果有机会打下许都,牧景根本不会承认他说过的任何话。

“本王可以亲自坐镇寿春,兵压汝南!”孙策想了想,低沉的说道。

“好!”

曹操大笑。

如果孙策可以坐镇汝南,那么明军除非调动绝大部分主力,不然绝不敢越境一步,这一波算是稳了。

聊完大事,聊点小心思。

“伯符,在你眼中,这大明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曹操有时候会拿孙策和牧景比较一下。

都是当今天下少有的青年才俊。

至于他儿子,曹子修就算了,他脸皮再厚,也没办法把曹子修和当世两大俊杰绑在一起啊。

“牧龙图,一个非常可怕的人!”

孙策想了想,并没有义愤填膺的在骂人,也没有说太多的坏话,将心比心,牧景给他压力很大,但是压力也是动力,没有牧景压着,他现在的性格,会更在狂躁一些,或许是牧景的存在,让他知道,并非天下第一青年才俊,才让他越发的踏实。

他轻声的说道:“此人不仅仅城府深厚,行事之手段亦果决狠辣,乃枭雄之才,更甚者,他却能做出很多我们做不出来的事情!”

“新政变法?改制?”

曹操眯眼。

“都有吧!”

孙策淡淡然的说道:“某曾想过,若某坐镇天下,可有他之心也,最后某却失望了,即使某能坐天下,亦做不成第二个牧龙图!”

“此言大善!”

曹操大笑起来了:“孙伯符就是孙伯符,本就独一无二,而且天下也不会有第二个牧龙图!”

“吾现在只是在担心,若明朝廷变法改制成功,是不是当如同昔日先秦,有一扫天下之力呢!”

孙策不知不觉说出了一些心里话,他是真的这么担心过的。

他又不傻。

不会人云亦云。

到了他这个境界和地位,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看法和想法,不会随着大潮流而变。

明朝廷的新政,他观之又观,难度很大,却很有效果,若能成之,可稳天下数百年之太平。

可惜,很少有人能看好他能成功,更多的人认为,牧景是在自毁江山。

“或许吧,但是他不会有机会成功的!”

曹操回答孙策:“你忧吾之所忧,但是我们不能坐在这里忧心,我们要做的是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平河北,整合大汉之力,西征明贼,平定天下,方为汉臣作为!”

“善!”

孙策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了:“魏王所言,正是策所想之!”

第八百六十八章 游说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惊变,枭雄末路! 十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西北归明 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诛袁氏 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明魏决战 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牧龙图,你等着!第七百八十四章 荆州城战役 下二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大明军备 三第一百六十章 幸运女神第八百三十一章 立府江州第四百零二章 关下斗将,吕氏奉先!(第一更)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西北归明 六第九百八十七章 夺南阳 十第七百零八章 兵临城下在即第九百九十二章 牧景的预感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最后的爆发 九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灭燕 二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中原的格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战成名 十一 (上架第八更)第四百一十六章 猛虎之败 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建立山地营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再临鹿门山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猛虎之殇 五第四百零二章 关下斗将,三英战吕布!(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灌阳战役 四第八百五十八章 打草惊蛇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鹿门山三大祭酒 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王对王 九第二百五十章 并州军的分裂第五百二十二章 张宁之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牧氏,即将成为皇族!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惊变,枭雄末路! 三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留在这里,守着这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扬黄巾之威! 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昭然若揭的野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临行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休战时期 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惊觉第六十三章 甄选教官 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阳平关第五百零八章 长安出兵 下第五百七十章 鲜血的震慑 上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决战之雒阳失守 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遭遇冷落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场关于读书人的革命 四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明魏血战 十一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溃败千里之外 十一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登基之前 二第七百三十章 批斗大会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战成名 十二 (上架第九更)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后的通牒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溃败千里之外 十二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溃败千里之外 十三第一百四十章 路遇书生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歼灭韩遂部 四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天子最后的爆发 八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粮道争夺 十第七百六十三章 计划启动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粮道争夺 五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天子最后的爆发 十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刘表的惊恐第九百四十五章 南中军第二十二章 景平村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世家需要变,才能生存!第二百五十章 并州军的分裂第四百二十章 牧景主战第八百零七章 悄悄的去打一个小报告!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灭燕 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扬黄巾之威! 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战上庸 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刘焉的野望 二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三大诸侯,各有心思! 下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明丰钱庄的归属 一第八百三十二章 整军 上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雒阳之战 续三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医学发展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邺城之变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马超和庞德,命运使然!第五百一十六章 诱敌出城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溃败千里之外 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是我用他们,还是被他们在利用?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大汉末年 上第八十五章 押运粮草第八百一十章 前奏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夷陵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夺荆州 二第十一章 漂白 二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战后大动作 十 (五千字大章,两更合一!)第五十三章 以真乱假,黄巾再现!第八百七十四章 南征之始!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长江口之战 续四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粮道争夺 十一第九百四十五章 南中军第三百一十四章 赐婚 中第六百一十五章 初平三年第九百六十章 江东在出击第五百八十七章 北武堂第一届军事会议 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政事堂 一第二百零五章 位列末座第九百一十二章 围困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