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章 政事堂的改革 下

蔡邕是年岁不小了,但是精神头还是非常充足的,而且人逢喜事精神爽,入驻政事堂,对于他而言,意义不凡。

他一生学识不浅,但是却难有大成。

昔日一腔热血,却所托非人,灵帝虽有大志向,有心匡扶汉室,但是却没有什么韧性,败而颓废,自从难已再起。

他一生所学,却只能民间成儒,看似逍遥,却是悲愤。

如今主宰大明的至高的中枢部衙政事堂,当为一朝之宰执,要说得意,还有几分,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的紧迫感。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一生所学,若无施展,终究是的难有心甘,如今得一施展是舞台,当竭心尽力,尽舒自己的所长。

政事堂的改革,是他从刘劲哪里得到的提议,但是却也正中他下怀,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揽权。

第二个方面,他也希望大明能按照他所设置的路线去走。

到了胡昭,蔡邕这些学识和地位的人,他们更在意的不是权力,而是自己的执掌方案,他们都是自信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所以对的的事情,必须要坚持下去,除非有一天,整个世界证明,自己是错的,不然是不会回头的。

蔡邕只要一天还坐在这个位置上,他就是政事堂最高的掌权人,他有权力让政事堂按照他的心思去形成一个执政机构。

所以对于这一次的改革ꓹ 他非常用心,而且还多次不耻下问ꓹ 不计身份,请教各部尚书的意见。

同样,他也撇开了和牧景之间尴尬的关系ꓹ 在他看来,论起新政改革ꓹ 牧景才是真正的大师,虽然牧景的很多意向ꓹ 都是显得新颖而特别的ꓹ 甚至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但是最后都证明了,他的主意会更好。

所以整个改革方案,经过了好多次的修改,如今才算是渐渐的形成了一个雏形而已,但是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启了对政事堂的改革。

“回禀陛下,臣已经开始对政事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变了ꓹ 为了增强各个部衙之间的关系,也为了更高效率的形成一个能执天下民生大事的官衙ꓹ 臣决议ꓹ 效仿昭明阁ꓹ 在政事堂之下ꓹ 立参知政事,同议的政事堂之事务!”

蔡邕拱手禀报说道。

“参知政事?”

牧景笑了笑ꓹ 昭明阁的参政大臣才刚刚有点稳ꓹ 这边政事堂就想要照版画葫芦ꓹ 这借鉴的还真够快的。

不过这是好事。

昭明阁的制度风格,已经是封建时代来说ꓹ 最好的一种制度的,当然,好的制度需要维护,执政的终究是人。

人才是根本。

如果后世子孙不争气,大明还是会亡的。

没有千秋万世的皇朝。

这一点,牧景心里面非常清楚的,不管他做的多么好,总有一天,时代会进步,不管是制度还是思想,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

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但是人在这个世界上,争的是一口气,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未必需要做到千秋万世的太平,只要做到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历史上,就算是一种成就了。

牧景如今要做的,是把眼前的乱世变成太平,最少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要在出现战乱,不要再有战争。

至于他死了之后,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也由不得他控制了。

“昭明阁的参政大臣,有些威望,参知政事,这回让人弄混了其中的意义,你们倒是无所谓,但是枢密院,都察院,能放过你们吗,政事堂的政事大臣,另外想过一个称谓吧!”

牧景摆摆手,轻声的说道。

大明如今的政治局势,皇帝至高无上,不管是政权还是军权,如今都是牧景说的乱,他孤傲的站在九层楼上,俯视大明的天地。

然后就是一个昭明阁屹立在八层楼之上,再燃然后就是政事堂,枢密院,都察院,三家并肩而立,这三家,代表的大明民生,军事,法度最高的执掌官衙。

而昭明阁的参政大臣,基本上也是从政事堂,枢密院,都察院里面出来的,你一家人就想要打垮另外两家人的占比,这不等于是招惹仇恨吗?

“是臣考虑的不周到,臣回去在寻思一下!”

蔡邕讪讪一笑。

司马徽和秦颂站在旁边,嘴角也微微的有些抽搐。

都是的老狐狸了。

这哪里是什么考虑不周,明显就是想要试探一下牧景的心思,同样也在增加的政事堂的影响力。

不得不说,蔡邕的这一招,用的非常好,这事情肯定藏不住,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件事情,不会改变很多的局势。

但是相对而言,却能让政事堂上下,对蔡邕有了归属感,一个能为政事堂争取利益的人,才是自己人。

在这之前,蔡邕还是一个外人,并不是很得到政事堂那些的大臣的认可。

司马徽感触最深了。

说老实话,如果说当初蔡邕还算是的入了朝堂,但是被人赶出来了,多少会保留一些朝堂上的经验,那么他就真的是一个政治小白。

虽然很多东西是一法通万法,但是经验也很重要的,所谓的经验,都是体验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去,但是小事情的结果往往都能影响一些大政策能不能落实。

朝堂争斗,不管是盛世乱世,那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不会有人因为你威望大,就会让你三分。

你在民间,不接触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就乖乖的把你的供奉成为大圣人,尊重你的学识,尊重你的人品。

但是既然入了官场,官场的规矩那就是利益至上。

政治,永远都是最黑暗的。

这一点,没有人能改变,哪怕是真正的圣人在,也没办法改变,人性就是这样,有坚持了,但是更多是随波逐流的。

所以司马徽觉得,自己需要学的太多了,胡昭,蔡邕,刘劲,蒯良,秦颂,鲍苏,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自己的学习的榜样。

他如果不能尽快的掌控这些官场的技能,想要立足在大明朝堂之上,并不容易啊。

“蔡相,你改革政事堂,朕是支持的,你揽权也好,想要做点事情也好,那都是的理所应当的事情!”

牧景想了想,嘱咐的说道:“但是作为政事堂的主事,你就要把责任担负起来了,政事堂需要稳固民生,这是重中之重,而各地民生的责任,更多的是落在了各州总督府的衙门之上,各州总督的人选皆为你们政事堂所出,如果你们政事堂没有树立起来良好的执政思想,导致的就是民生大乱,所以不要只是盯着中枢,要把地方也概括进去了,加强对各州总督的影响力,大明可不是一个国中国,不允许有总督成为的土霸主,这一点,如果政事堂不能做到,那么昭明阁就会直接介入对政事堂执政!”

他对政事堂,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了,如果政事堂争气一点,那么他就能少做一点工作。

民生大事,并非小事,从土地,人口,农业,医疗,教育,文化,商业,方方面面的入手,才能让民生发展变得的更好。

如今打仗,所以枢密院会必政事堂更加受到重视一点,但是即使如此,昭明阁大多参政大臣的位置,都是从政事堂出来的。

政事堂才是大明的核心官衙,也是大明的中枢神经线。

这是一个不允许犯错的地方。

所以蔡邕想要对政事堂进行制度的改革,甚至牵涉地方,那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可牧景就是要给他压力。

这叫借刀杀人。

新政,所谓地方制度改革,科举,户籍统计,那都只是开始而已,后面还又很多制度,会颠覆这个时代。

如果牧景亲自上阵,免不了招惹一身血。

要是借用了政事堂这把刀,那很多压力就会被政事堂给扛下来,到时候政事堂里面的,蔡邕,秦颂,鲍苏,包括赋闲在家的刘劲,都躲不开。

他们要是被新政所覆盖。

那么大明皇朝之下,没有什么人什么力量,能挡得住牧景的新政覆盖整个天下了。

“臣领旨!”

蔡邕拱手领命。

他心中不知道这回让牧景当成刀吗?

他知道。

可知道又如何,所谓政治,就是妥协,不管他立场如何,如今他执掌政事堂正是一个关键时候,而且他用了是效仿牧景新政的施展的手段来执政,所以免不了被牧景当刀来使。

既然做了,就要承受结果,这是躲不掉的,所以他不是很在意,哪怕被当成一把刀,那也是最有价值的一把刀。

“臣近些日,会直接以政事堂的名义,宣一些总督返回渝都叙职,也会对一些地方总督进行调度,另外……”

蔡邕低沉的说道:“臣已经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蒯相经过了一番商讨,政事堂会竭力邀请都察院的各个分衙进驻各州,以都察院之力肃清我大明吏治不清之祸患,臣认为,若治地方,首先要治人,吏治若清明,天下必太平!”

“好魄力!”

牧景闻言,眼眸之中爆出一抹虹光,深深的凝视了一眼蔡邕。

他感觉自己的好像又小看了这老丈人了。

谁说蔡邕只是揽权。

这不仅仅是揽权了,他的目的,是要当青天大老爷啊,这一招要是用出来了,他会瞬间失去很多政事堂的拥护。

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了。

人,若有梦想和志向,就会奋不顾身的,这句话,所言不差,蔡邕即使这般年纪的,他的梦想还在,志向还在,热血也依旧沸腾。

“秦相,你如何看?”牧景平复了一下心情,目光凝视执掌吏部的秦颂,秦颂是老臣了,从当初大汉朝堂还在的时候,就已经是牧党了一份子,这些年竭心尽力,为大明建立了一套吏部系统,在吏部深得人心,而且为人谦虚谨慎,名誉很好,虽桃李天下,得他举荐之人数不胜数,但是却鲜少有出现的结党营私之相,而且连家人管教,都做的比刘劲好一百倍,也是这般的小心,才让他一直都把持吏部权势。

可现在蔡邕动吏部,不等于动了他的地盘吗。

都察院,那可是大明所有官吏头上的一柄刀子,这一柄刀落下来的时候,会砍到谁,都说不准了。

让都察院名正言顺的在地方形成影响力,那是对整个吏部来说,都是噩耗。

“臣,没有任何意见!”

秦颂的面容却平静如水,没有丝毫波澜,仿佛这件事情,与他无关一样。

“这里没有外人,若有怨言,可言,大明新建,政策未定,不管是谁提议的政策,都有商量的余地,那么落实的,也有改变的可能!”

牧景想了想,低沉的道:“朕是希望新政能落实,能有一套让百姓安居乐仁的政治制度,但是朕也不是神人,不可能做到全无错处,同样的道理,政事堂的改革,也是为了政事堂的行政效率变得更好,可蔡相所想,并非天下人所意,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做的有不对的,就要说出来,这一点,不妨大方直言,不管蔡相,或者是胡相,还是朕,都不曾以言论而定罪!”

牧景的话,让秦颂沉默了一下,不过他很快的变得一如既往的平静了,他轻轻的开口,拱手说道:“陛下,臣所言并非虚言,对于此事,其实都察院的蒯相是和我通过风的,臣认为,此乃好事,臣昔日执掌吏部,自南书房建立吏曹开始,官吏之治,都是的最艰难的事情,人都有私心,譬如刘相,刘相行事大胆果断,做事情顾全大局,任何事情都谨小慎微,然而还是在管教子嗣方面失了策,此事,臣想了良久,到底为什么,最后臣认为,既为大明之官吏,本就是一种权力的代表,可人,不一定所有人都是能自律的,所以臣认为,都察院的出现,弥补了大明官吏最大的缺陷,若能为大明吏治清明,臣愿意支持都察院!”

牧景闻言,笑了笑,秦颂就是秦颂,这人有意思,做事情谨慎,说话也遮遮掩掩得,但是意思却能表达的非常清楚。

一方面他的确不反对都察院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他有些在为刘劲喊冤了。

牧景倒是不在意,他想了想,开口说道:“既如此,那朕就命你协助了蔡相,宛城对政事堂的改革,不管是中枢还是地方,朕要最快的时间看到,大明的民生,会因为政事堂的改革,而有了全新的变化!”

“臣等遵命!”

蔡邕心满意足了,而秦颂有些诧异,不过也反应迅速,这是一个机会,蔡邕老了,哪怕还能执掌大权,能掌几年,他若已政事堂副职而辅之,刘劲不出,那么政事堂下一任的掌权人,就是自己了。

第八百三十六章 各军营驻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能用粮食解决的战争 一第八百五十五章 牧氏子弟第四百九十七章 绝境之中爆发的杨柏 下第五百零五章 舍五县,聚南乡,背水一战! (2/15)第二百四十四章 定雒阳 九第六百九十九章 出征前的准备第八百七十七章 会面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战成名 四 (上架第一更)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再临鹿门山第六百零七章 南阳攻略 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县试命题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潼关之战 六第八百一十九章 围困张任 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扬黄巾之威! 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柴桑之战 一第九百三十九章 奇袭 (五千字大章,两更合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战北邙 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战上庸 五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大明有一种刑律,名为流放! 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婚 六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灭燕 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盐商之战 五第六十三章 甄选教官 七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鹿门山三大祭酒 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偷袭 二第九百零三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三十八章 参狼为诱,景平在后!第六百七十一章 荆州之惊 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牧太傅与何太后的较量第七百七十二章 雨中遇伏第九百零七章 天,崩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雒阳战起 六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扬黄巾之威! 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汉中的丰收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大明军备 五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传承的选择第一百四十一章 雒阳!雒阳!第五百七十七章 谭宗瘸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游说顾雍第三百零八章 不死不休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新岁将至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粮道争夺 六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夺荆州 七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战起河东 (除夕,炮竹一声除旧岁!)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鱼复趣闻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巨鹿破,官渡战!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大汉末年 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夜街刺杀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刘备的图谋 下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围杀张飞 九第五百五十九章 水道 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都察院在进攻!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粮道争夺 五第八百二十二章 他,只剩下三个月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场闹剧,各方反应! 二(年初二,开年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河东之行 四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婚和叛乱第五百五十九章 水道 上第九百四十六章 五溪营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后院趣事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决战上党 二十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益州新主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夜袭之战 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挡不住的战争 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刘焉的野望 三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阳平关第四百四十三章 曹操遇伏,兵败!第十三章 漂白 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再战上庸 六 (补上七月欠更,1/15)第九百一十七章 赌约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战成名 十一 (上架第八更)第六百四十七章 张济之殇 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惊变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围杀张飞 八第四百三十四章 孟津之战 (补上12号缺的一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参狼羌 下第五百零一章 请援第四百五十四章 赶尽杀绝斩飞熊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兵试探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惊变,枭雄末路! 八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新政辩论 四第五百一十五章 推演战况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壶关沦陷 三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粮道争夺 十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噩耗 (两更合一)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长江口之战 完第五百四十六章 贾诩的狠辣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王对王 八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马枪,断粮道!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夜探第二百四十四章 定雒阳 九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士燮的犹豫不绝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柴桑之战 五第七百四十四章 目标,江夏军!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上党之战 十五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邺城争夺战 二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长江口之战 完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方暗涌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学三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