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南阳行 上

建立属意自己的兵器铸造工坊,这是牧景立足汉中以来,就已经有了的念想,只是他安顿下来的时间太短,让他无暇分身去做这些事情。

如今全面整军,裁军,练兵,包括后勤供应,都会推翻从来,趁着这个机会,正好整顿一下汉中的铸造工坊。

毕竟一支强军,必须有最充足的后勤保障。

这个后勤保障指的不仅仅是粮草供应,包括战甲替换,兵器的更换。

其实如果可以,牧景也不想大功干戈,选择从汉中挑选几个工坊作为武器供应的工坊,也未尝不可。

但是汉中不是什么铸造之地,铁器铸造的工坊倒是有几个不错的,可单单看的话,规模其实不算大,冶铁的能力也不算多厉害,几乎没有能炼制百炼钢刀的工坊。

这让牧景衍生了要建立一个属意明侯府麾下的,独一无二的,能供应牧军所有将士的超大型铸造工坊。

在南阳的时候,牧景建立了景平商行,触角其实就已经伸到了铸造业,作为商行的三大巨头之一的许家,就是专注铸造领域,他提携许家,把一些超强的技术,比如炒钢术,炼钢法,这些冶铁技艺和观念传授给了许家,让许家工艺再上一层楼。

如今的许家,绝对是天下最顶尖的冶铁家族。

许家的工坊如果可以一直为牧军提供武器,足以能让自己的武器保持在的汉末最巅峰的水平。

但是随着雒阳溃败,曾经庞大无比的景平商行也一夜之间的崩溃。

曾经萦绕在牧景身边的商贾也一哄而散。

当然,牧景并不怪他们,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况且还是生意合作伙伴,商人本事追逐利益的代表性词语,在利益面前,一切显得太单调了。

那时候的牧景,连生存下去的机会都渺茫,他也不会拉着这些商贾陪葬,所以主动解散了景平商行。

景平商行解散,为首的三大商贾,也结束了一致对外的战略,失去了牧氏在朝堂之上的庇护,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以至于如今被完全压制在南阳。

许家的工坊,失去了牧氏庇护,多多少少会招惹一些瞩目,牧景相信,袁术只要不傻,都能发现许家工坊提供的武器与众不同。

所以许家,除非牧景能确认忠诚,不然他并不太想引进来了。

连续几天下来,牧景接见了汉中好几个铸造工坊的掌柜,谈一谈之后,目的倒是明显,但是进展不算很明显,这些工坊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距离他的目标有些遥远。

“看来只能从头来过了!”

牧景无奈之下,只能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

数日之后,在南郑城郊,牧景以明侯府的名义,建立的一个官衙,修筑房舍,占据地方,这个官衙对外的名字是的武略军备调度司衙,就是军备司。

军备司的司正,乃是牧景用明侯的名义,从南郑征召来的一个铸造大家。

寇越,寇南山。

这是一个南郑人,今年已有六旬之年龄,在南郑的铸造界之中,就没有人的声望能比得上这个老人,而且别看此人年纪六旬,却还能拿得起数十斤重的铁锤,亲自打造兵器。

他的技艺如何,牧景不得而知,但是他知道一件事情,汉中十个铸造名家,有九个是他教出来的徒弟,所以想要拿下汉中的铸造铁匠,第一个拿下他。

牧景为了请他出山,坐镇军备司,几乎来了一次三顾茅庐,才算是打动了这个一辈子卑微的铁匠,寇越最终愿意出山,以余生不多的时间,为牧景卖命。

军备司的建立,人员很快就补齐了,上有司正,左右两方司郎,下面的吏员加起来了有二三十人,人员的磨合开始,军备司的任务也就提上来了。

第一步自然就是的贯彻牧景的意图,建立军备司之下的工坊。

为了节省时间,牧景一旨命令,直接拿下了汉中排名前五的铸造工坊,这些工坊有两个在南郑,一个在西城,一个在成固,一个在上庸,都是汉中颇有名气的铸造工坊。

牧景准备把他们合并在一次,建立一个超大型的铸造工坊,挂靠在军备司名下。

这年头,官方和民间之间,鸿沟太大,所以没有太多的兼并,更多的是巧取豪夺,说老实话,牧景如果用民间的方法来收购,恐怕也拿不出真多钱来。

为了这一次整军,为了补齐退役将士的退役金,他已经是倾家荡产,甚至还用之间的名义,在汉中不少的商贾之家,世家之族,借贷了不少钱。

所以他根本就耗费不起,也只能用了一次蛮横的手段,直接把这些工坊,归于明侯府麾下。

虽这么做,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可这事情算起来,也不算是太出格,铁匠的地位本来就不高,这些工坊的主人也大部分都是商贾,他们可不敢在这时候惹怒了如日中天的明侯。

所以这事情就算安置下来了。

但是整合的事情并没有如期的顺利,并不是并购一些小工坊,就能建立出来一个大工坊,无论是从原材料的提供,技艺上的同步,还是人员上的调配,都是一个个问题。

事情虽然进展的不算是顺利,但是也算是在进展之中。

…………

整顿牧军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戏志才亲自主导,各军主将配合,加上南书房的财力在后面支持,倒是比预期之中顺利很多。

到了八月,黄巾军是第一个完成了裁军整顿的。

“黄巾军,麾下登名造册军籍,一万三千八百将士,中郎将黄劭,军司马杨奉,立五方大营!”

牧景在北武堂之中,翻阅戏志才提供上来了卷宗,半响之后,问:“现在军心如何?”

“有些动乱!”

戏志才道:“毕竟裁掉了不少将士,黄巾军少了可不止一半,将士们的伤感还是有的,可我相信黄劭,他能把这些事情处理好,此人本身出身谋士,心思可比我们细腻很多!”

“嗯!”

牧景笑了笑:“当初父亲收拢黄巾部卒,可是好不容易才把他压住,但是不可否认,此为骁将,可用,能用,少有可独当一面的主帅!”

“主帅?”戏志才眯眼:“在你心中,恐怕没有几个人当得如此之名吧!”

“主帅,并非一方主将!”

牧景叹了一口气:“如今我麾下,少有人能担当帅名,都是一方大将而已!”

“也是!”

戏志才点头认同:“黄巾军,景平一军,景平二军,暴熊军,四方大军,四个中郎将,他们的确都是历经大战的将领,要说独当一面的能力,还是有了,可是为主帅的能力,终究还没有锤炼出来,比不上黄劭的稳住和大局观!”

“所以黄巾军准备调遣北上,进驻阳平关!”

牧景道:“接下来数年里,黄巾军的任务,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不必出击,只要他们给我钉死在北面就行了,有黄劭的能力,加上这一支精锐,才能让我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

他的进攻战略在东面和南面。

但是北面的长安朝廷会时时刻刻盯着他,如果没有一个稳重的主帅为他守住北方的屏障,他始终有一些不安心。

“嗯!”

戏志才点头,他沉默了半响,道:“景平一军和景平二军的整顿工作也开始了,景平两军的精兵不多,特别是历经一场场大战,伤亡更大,所以能裁掉的兵将也不多,相信很快就能完成!”

“景平军我不担心!”

牧景道:“我担心暴熊军,暴熊军自从去岁,在关中元气大伤之后,现在都没有缓过气来了,加上一整顿,恐怕会引起的遭乱,毕竟是父亲一手建立的兵马,自父亲去后,少了点斗志!”

“周仓应该有能力稳住!”戏志才想了想,说道:“此人当年虽被先主压制,并不是很体现出能力,但是关键他不犯错,能建功立业的将领不少,不犯错的人不多了!”

“李严调回去没有?”牧景想了想,问。

“汉中太守府放人了,李严正式任命为暴熊军的军司马!”

“有李严配合周仓,还算是让我有点底气!”牧景道:“但是李严不能长期放在军中,这是一员人才,放在军中出头的机会不多,无法展露他全部的才能,待暴熊军上了轨道,这个人还是要给南书房!”

牧景记得,李严在蜀汉的历史上可做了不少大事,虽晚年看起来有些争夺多利而做了不少错事,但是只是站在诸葛亮北伐的立场上错了而已,站在蜀国休养生息的战略上,他其实做的还算是对得起刘备的托孤。

这个人要用,还是要放在南书房上。

“你还真不客气,在我面前,挖军中大将,给南书房用!”戏志才白了他一眼,十分不满意他这种偏袒的行为,南书房和北武堂,可算得上是明侯府的左右臂膀,岂能厚此薄彼。

“该是什么人才,就怎么用!”

牧景淡淡的说道。

身为主公,用人是第一事情,他必须要考虑各方的因素,最大的考虑还是合适不合适而已,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位置上,首先就要合适。

“哼!”戏志才冷哼一声,不理会他了。

两日之后,牧景召开一次南书房北武堂的碰头会议,在大堂上,他直接提交了一个东巡方案。

东巡,就是东出南阳。

汉中暂时算是稳定下来了,随着他的权柄日益稳定,汉中上至世家,下至百姓,暂时都不会对他这个明侯有什么反意。

但是南阳,他需要亲自去安抚一番。

现在南阳在他手中的城池,并不比汉中少多少,而且在人口方面,哪怕是南阳最荒凉的西部,都不是汉中能比得上的,紧紧七八个偏远县城,人口比汉中多得多了。

“你要去南阳?”

胡昭担心:“这时候去南阳,会不会太敏感了?”

“你担心会引起袁术的注意?“

“袁术我倒不是担心,他如今进攻九江战事不太顺利,九江抵挡之力很强大,上月景武司送回来的消息,他已经迫不得已调动江东军进入九江西部!”

胡昭轻声的说道:“这样一来,他在南阳,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兵力来压制我们,这时候他能保住南阳大部分的疆域,已经是庆幸了,不可能招惹我们!”

“胡长史所担忧的,恐怕是荆州吧!”

戏志才双眸栩栩,眸光闪烁一抹冷意。

“荆州?”牧景深呼吸一口气,淡然的道:“刘表,守家之犬而已,我不太相信他敢出荆州,而且我正想要会一会他,打不打,总该见一见,是他想要南阳,还是我想要荆州,也需要谈一谈!”

“现在荆州世家大族对刘表支持很大!”

胡昭说了一个关键。

“他也就这点立足能力了!”

牧景冷笑。

东巡的事情还是立下来了,时间定在八月十八日,从南郑出发,以景平第一军的朔方营随行。

不过在离开南郑之前,牧景和老丈人蔡邕来了一次长谈。

蔡邕出仕,却始终心有芥蒂。

所以牧景想了一个折冲的办法,既能把蔡邕的能力发挥出来,也不至于让蔡邕有些郁郁而终的征召,他在南郑重建了当年的鸿都门学,以蔡邕为祭酒。

蔡邕曾经是太学的祭酒,这方面的事情他得心应手。

而牧景曾经答应过一些人,会重建鸿都门学,如今南郑也需要一座有声望的书院,能吸引四方读书人。

无论是打天下,还是坐天下,都缺不来了读书人。

这也是为了汉末时代会是一个世家的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世家掌控了天下八九成的读书人,也就是他们在暗中掌控了整个天下。

牧景要摆脱这种困制,就必须要另劈道路,他重建鸿都门学,就是培养属于自己的读书人,只有让寒门士子出头,才能真真正正的压制所谓的世家。

不然他就算是再杀十家,百家,也无法让这些世家彻底的言听计从。

而这对蔡邕,也算是最好的一个去处。

他可以出仕途,可为牧景效命,始终对他的原则和信仰上有冲突,如今教书育人,不分地域,才算是全了他一个汉臣之心。

当然,作为曾经的太学祭酒,重建当年太学的第一对头,鸿都门学,还是有些别扭。

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风波 九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政事堂 一第一百零一章 战后整编 (补更,3/20)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上党之战 六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登基之前 九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王对王 七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长江口之战 续二第二百二十章 战北邙 六第六百四十九章 扫平参狼部落第六百一十二章 岁末 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北武堂第一届军事会议 上第六百二十章 出兵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短兵交接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夷陵 上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勉励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明魏血战 四第一百一十章 北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这是一个交易第五百六十章 水道 下第九百七十四章 盐务 下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搏命第二百八十一章 盐商之战 二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三大诸侯会盟 八第一百八十八章 漫长的一夜 二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明魏决战 六第二十六章 太平武经第九百九十九章 入阁参政 上第八章 诈开城门第七百四十九章 砚山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明魏血战 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战成名 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阴沟里面翻船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明魏决战 二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明魏血战 十第十五章 漂白 六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鹿门山三大祭酒 上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决战上党 五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决战上党 十五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风波 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张济之殇 上第二十八章 城内城外 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王对王 一第四百九十章 寒冬腊月又如何,该打还是要打!(五千字大章,两更合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荆州之惊 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南阳行 中第九百二十章 收兵第十六章 漂白之引蛇出洞第三百一十四章 赐婚 中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张榜 上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上党之战 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雪灾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雒阳之战 上第六百九十章 开始布局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夺荆州 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鸿都门学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大战启 七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猛虎之殇 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场关于读书人的革命 十第十章 漂白 一第七百四十章 两个消息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休战时期 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两个黄雀第九百八十七章 夺南阳 十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宛城之战 四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街头上的一幕第七百四十八章 一场大地和河流的战斗 完第六百一十六章 参狼羌之乱 上第九百三十章 死战五日第九百九十五章 清君侧,靖国难!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反扑第九百八十三章 夺南阳 六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雒阳之战 中第九百六十一章 调兵遣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暗流下的长安 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柴桑之战 九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溃败千里之外 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场关于读书人的革命 十第六百四十九章 扫平参狼部落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入冬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歼灭韩遂部 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张济之殇 中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对羌人部落的布置第四百一十一章 公孙瓒之殇 下二 (第一更)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直捣黄龙 五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风波 五第四百零二章 关下斗将,吕氏奉先!(第一更)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直捣黄龙 四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他是你的诱饵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夺荆州 十一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战后 (五千字大章,两更合一!)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战关羽 二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战关羽 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进城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登基之前 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荆州之战的序幕 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 突袭第九百一十章 出卖 下第六百零四章 妥协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壶关死战 四第一百六十章 幸运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