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弄成这样?老子本来很英明嘛......
的确,在此之前曹操意气风发,战官渡,战仓亭,令冀州袁绍三十万几乎消失殆尽,正待要一鼓作气势如虎,铲平冀州袁绍,而后平定天下。
这一切眼看就要顺利实现,过不了多久必将演绎成魏王霸业,谁知道形势急转直下,转眼变成如此狼狈。
虽说损失了那么多军队,其实除了斗将,两军压根就没有开打,坏就坏在曹操自己带头逃跑,导致全军溃败,被扬州军队乘势追杀,怨得谁来?
如今曹操肠子都悔青了,当时怎么就慌了呢?
如果曹操不慌张的话,军队也不可能崩溃,至于秦宜,他也不可能杀了自己,身边有那么多大将,怎么可能让秦宜阴谋得逞呢?
曹操自然不知道,秦宜玩的就是心理战,就是要制造恐惧,让曹操自乱阵脚,现在后悔有屁用!
曹操带着惨兵败将往官渡方向去了,来时七万大军,先丢失两万,再丢失五万,稀里哗啦没有了,这心情啊,曹操心里有一万个草泥马奔腾。
即便与冀州袁绍大战,曹操手中军队损失不小,至少还剩十万大军。如今损失七万,官渡方向还有三万军队。曹操以为,使用这些军队守住官渡,没有多大问题。
只要秦宜过不去大河,缓过神来的曹操自然会整备兵马,报仇雪恨。
而此时,扬州牧秦宜很悠闲,命令后军拔了大营,率领大军押着俘虏缓缓往南进发。
俘虏怎么办,自有徐庶操心,属于合格者整编到扬州军队中去,不合格者,以后再说。
扬州大军的目标自然是官渡,乘胜追击,将曹操大军彻底打残,秦宜当然明白打虎不死反被咬的后果。
追击战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不光是曹操一路逃窜,疲惫不堪,扬州大军不也一样疲惫不堪嘛。扬州军不得不收兵,就地安营扎寨休息。
邺城是扬州大军后勤保障,陈宫送来了第一批粮草。这都是与袁绍谈好了的,扬州兵马为冀州抵挡曹操大军,邺城作为后勤基地,否则,秦宜如何从扬州输送粮草,路途太遥远了。
扬州军队不是不能自己供给粮草,是太困难,袁绍当然明白这道理。
其实,秦宜利用河道运粮草,也没有多大困难。但秦宜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自然充分利用这一理由,顺势把邺城掌控在手。
秦宜料定袁绍肯定会答应,在曹操大军穷追不舍下,除非袁绍有能力反击曹操,否则,秦宜便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不抓住这根救命稻草,难道还要把命赔上吗?
你妹,这不是乘人之危嘛。
说对了,秦宜就是乘人之危,从袁绍手里挖一块肉。
在这种危局之下,袁绍没有选择。
而且,秦宜给袁绍描述的前景非常好,回信都重新整顿兵马,再战曹操。
此时,袁绍大概没有想到他已经时日无多,这一生也就那样了,至于反击曹操,也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
是夜,扬州牧秦宜升帐,与参军庞统、徐庶,大将关羽、张飞、魏延、丁俸集聚一堂。
这一仗从上午打到黄昏,众将脸上都有疲惫之色,但各个都洋溢着喜庆之意。谁愿意打败仗?不都愿意打胜仗嘛,尤其是这种赶羊似得胜仗,当真酣畅淋漓。
对于扬州原班人马来说,这种胜仗一点也不稀奇,州牧大人不出手则罢,但凡出手,一定是惊天动地,摧古拉朽。与之不同的是,如关云长、张翼德这般后加入的战将,内心极为感慨。
反差太大了,想想那些年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何等的狼狈!从幽州起兵,一路征战,到后来大凡有个窝,却总呆不长时间,很快就要挪窝,整个中原转了几个圈?
再看看州牧大人,从淮阴到淮南,而后扩张到整个扬州,进而吞并整个江南,一直走到今天也不过一年多时间,逢战必胜,势不可挡。
所以呀,跟对人才是正点,跟着狗熊狼狈不堪,跟着英雄扯高气扬。
知道州牧大人要说话了,众将赶紧收拾心情,等待倾听。
“经此一战,本州几乎打断曹操的脊梁。曹操七万大军,逃回去的少之又少。或许官渡那边还有点兵马,不过,子龙会给曹操一个惊喜。本州相信,今后与曹操之间的大战,想必不会太多,曹操已经没有能力阻挡扬州大军前进步伐。”
秦宜的话特别鼓舞信心,扬州打了一场决定性战役。
能跟着如此英明的主公,魏延非常兴奋:“主公,扬州大军应该乘胜追击,不让曹操有喘息之机,兵困许都指日可待,呵呵。”
扬州牧秦宜微微一笑,魏延想法很好,这天下不仅仅曹操一方势力,哪里会如此简单:“不,不能穷追猛打,此战之后扬州军队要掌控节奏,既不能让曹操有反手之力,又不能操之过急。一句话,缓慢挤压曹操的生存空间。”
“呃......是这样啊......”
魏延一听,泄气了,还指望再打一场痛快的战争,看来没戏。
“接下来要分一分工,徐庶负责河北,与云长一起,率兵一部屯扎在邺城,静观河北内部变化。”秦宜突然来了这一手,大出众人意料之外。
徐庶、关羽出列,接受命令。
不过,云长心有疑惑:“主公,我等不是帮助河北抵御曹操嘛,与冀州袁绍是敌是友?”
“呵呵,刚才不是说了嘛,静观河北内部变化。此役,袁绍两次败北,心神遭受重创,据本州估计,命不久矣。过了今年,袁绍一命呜呼,而他又没有安排好身后事,兄弟之间反目在所难免,如此,则本来大伤元气的河北实力,在经过分裂,愈加式微。对于袁家兄弟,来投奔扬州的话,本州还是欢迎的,毕竟有那么一点关系。呵呵,至于细节,元直自有计较。“
秦宜没有明说,估计私下里与谋士们多有交流,秦宜把河北一摊子交给徐庶,他不管了。
徐庶心中有数,踏前一步:“庶,自当随机应变,看好河北。”
得,徐庶也没有说的太多。
只不过大家心里多少猜到了几分,河北之地早晚归于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