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宜大婚的消息不胫而走,阎象等一干官员忙的屁股朝天,庐江好不热闹。
而与秦宜一江之隔的孙策,在连年征战中差不多平定江东,正在踌躇满志,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传来,令孙策面色非常难看。
最先得到的消息是曹操借朝廷之手任命秦宜为扬州牧,并且已经进军淮南。孙策的正式官衔是会稽太守,扬州牧可是孙策的顶头上司,他能高兴吗?
秦宜是谁,在这之前孙策压根就不知道,听到消息才打探一下,这才知道原来是已故吕布手下一个宜禄,曹操击败吕布,秦宜率一部分残兵逃了出去。
孙策简直无语,一个宜禄摇身一变成了扬州牧,这不是开玩笑嘛!
另外,孙策也弄不明白曹操为何给站在他对立面的秦宜送上如此大礼,难道不怕将来秦宜尾大不掉,成为曹操的劲敌吗?
会不会成为曹操的劲敌,孙策不知道,却知道自己在明面上属于秦宜管辖之下,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啊!
这则消息还没有消化掉,第二道消息来了,袁术死了,刘备大军又回到了徐州。
也就是说,秦宜不菲吹灰之力掌控了寿春,掌控原本属于袁术的地盘,孙策一拍自己脑门子,这等好事自己怎么没有捞到,让一个不知名的秦宜捡了大便宜。早知道如此便宜,自己干嘛不早早出兵占据淮南,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让秦宜这个不知哪里蹦出来的家伙占便宜啊。
不仅孙策懵逼,他手下如张昭、周瑜等无不懊悔,暗自诽谤扬州牧秦宜走狗屎运了。
与之相比,想想孙策有多不容易,为了一个江东,丹阳、吴郡、会稽三郡之地屁大点地方,不辞劳苦连年征战,花费数年时间才平定,这道理怎么讲?
孙策在江东折腾的不容易也是有原因的,他的职位也不过是朝廷任命的会稽太守,而且那里还有王朗在位,想要平定江东哪里是简单的事情啊。
嗷,你是太守,我也是太守,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孙策露出獠牙,其他人也明白了,孙策不是好鸟。
是啊,孙家人血液里面流淌着叛逆心,到了孙策这里更是野心勃勃,小霸王横冲直撞,誓要一统江东,只要不是糊涂蛋没有一个不明白的。
孙策攻打别人本身名不正言不顺,遇到抵抗在所难免,除了他那些亲属占据的地盘之外,每一处都要实打实地攻打,杀戮在所难免,一路征战遇到的抵抗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才造成孙策举步维艰,花费若干年才初见成效。
与孙策不同,秦宜本身头顶扬州牧大旗,从东往西摧城拔寨几乎没有阻碍,赶到寿春的时候,袁术已经启程北上,试想那是孙策能比的吗?
孙策马上意识到,目前他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顶头上司扬州牧秦宜。
小霸王孙策可不管你是不是朝廷任命的官职,看不顺眼就要拔掉这颗钉子,小霸王的名号不是盖的,他心里有着更大的野望,谁胆敢阻挡他的道路,杀他没商量!
孙策正与他的幕僚、属下商量如何干掉秦宜,没成想又来了坏消息,大将张辽屯驻途中,监视江东兵马。
这一下子不光是孙策明白了,他的属下也看明白了,人家扬州牧秦宜早就知道孙策不会自甘寂寞,为了防范孙策,在关键位置落子,阻挡孙策北上。
孙策等都知道张辽不是一般的武将,想要短时间击败张辽,继续北上,一时半会儿恐怕难以实现。
但是,孙策不甘心受制与秦宜,必须尽快想方设法北上,趁秦宜还没有站稳脚跟,突然袭击寿春,一战定乾坤。
拿不下淮南之地,龟缩在江东一偶,孙策的野望便实现不了,这道理不仅孙策明白,他的幕僚和手下也都明白。
这个时代的江东可不是后世,大多数地方都是蛮荒之地,人口稀薄,中间一大块是山越人,孙策也不过控制长江下游数量不多的城池。
会稽郡人口也不过三四十多万,吴郡人口也不足五七十万,就算孙策最终统一了江东,统领百多万人口能养多少军队呀?
想要养更多的军队,那就要有足够的人口基数,若不向外发展,孙策也只能在江东一偶称王称霸,只能当一个小霸王,至于大霸王想都别想,试想,孙策更甘心吗?
所以淮南之地孙策势在必夺,除了扩大统治人口,战略回旋空间也是必须考虑的。
围绕这一命题,一干幕僚也都同意孙策的策略,无论如何也要拔掉秦宜这个绊脚石。更何况,这是最好的时机,若等到秦宜站稳脚跟,军事实力必然越来越强大,那时候再去征讨恐怕更难了。
想要攻打位于寿春的扬州牧秦宜,绕不开的位于途中城的张辽大军,所以,孙策与幕僚们开始研究攻击张辽的战略战术。
问题来了,孙策想要攻打张辽,其战术必须采取奇袭战术,否则,若一时半会儿不能攻克途中,哪怕拖延十天半月,秦宜大军很快知晓,必然会派援军支援途中,这场仗便不是奇袭,而是与秦宜大军正面对决,谁胜谁负那就很难说了。
奇袭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孙策的对手是张辽,曾经是吕布手下一员了不起的猛将,孙策有把握击败他吗?
想当年吕布、张辽、高顺等从边关杀到洛阳,而后转战长安,再后来吕布从长安千里跨越来到冀州,转而又转战徐州,大小战争经历了不知有多少,作战经验极其丰富,与之相比,无论是孙策、周瑜都还很稚嫩,孙策是打了不少仗,与张辽相比大概还不在一个层次吧?
咳咳,这个硬骨头不好啃。
所以说,孙策打算奇袭张辽,计策很好,问题是张辽会不会给孙策机会。
孙策眉头紧皱,一时半会儿无计可施,即便是那些谋士也拿不出好主意,除非不管不顾地强攻张辽,其效果恐怕大打折扣。
这里还没有研究出详细计划,新的消息又来了,而且是非常不利的消息,令孙策和他的部属们一阵哀叹,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