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陈矫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陈登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议,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郡为孙权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挫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借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悉自览罪状,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邺,太祖崩洛阳,郡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文帝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帝既践阼,转置吏部,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即位,进爵东乡侯,邑六百户。车驾尝牢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禄大夫,迁司徒。景初元年薨,谥曰贞侯。

于本嗣,历位郡守、九卿。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有统御之才,不亲小事,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优于司马峻等。精练文理。迁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薨,子粲嗣。本弟骞,咸熙中为车骑将军。初,矫为郡功曹,使过泰山。泰山太守东郡薛悌异之,结为亲友。戏谓矫曰:“以郡吏而交二千石,邻国君屈从陪臣游,不亦可乎!”悌后为魏郡及尚书令,皆承代矫云。

建安五年(200),曹操为徐宣议陈矫下了一道命令:“丧乱以来,风教凋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五年以前,一切勿论,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两人俱见重于广陵太守陈登,同陈登一样倾心于曹操。一次,孙权派兵围广陵,陈登派陈矫求救于曹操,曹操很欣赏陈矫的才能,当时就想把他留下来。后来,徐宣、陈矫都被曹操召为司空掾属,甚见亲用。但徐宣、陈矫却“私好不协”,常闹矛盾。陈矫原来姓刘,因过继给舅舅为子而改姓陈,长大后又娶了刘氏本族之女为妻。按照当时封建道德规范,这样做是违逆的。徐宣抓住这个辫子不放,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中对陈矫进行诋毁和排挤。曹操爱惜陈矫的才干,有心保全他,于是下了这道手令。

曹操认为,象同族结婚这一类错误,是由于战乱以来风俗教化日渐衰败造成的,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不能过多地追究个人的责任。如果对这类属于风教方面的问题总是抓住不放,势必有存心攻击之嫌,所说也即成为“谤议之言”,而谤议之言是难以用来评论一个人的好坏的。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曹操果断决定:建安五年以前所发生的问题,一概不再追究。今后如果有谁用断限以前的事情来诽谤别人,就把他加给别人的罪加在他身上。在这里,体现了曹操积极而又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胸襟、气度和魄力,体现了一种不纠缠历史旧帐、一切“向前看”的精神,确立了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严这一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正确原则,同时也体现了曹操从大处着眼、不怕有“偏短”的用人原则。这不仅是保护了陈矫一个人,制止了徐宣、陈矫之间矛盾的发展,同时也是保护了成百上千象陈矫这样的部属,对加强内部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见矫曰:“王上已薨,太子在侧,若等诏命而分彼此,则社稷危矣!”遂拔剑在手,指官僚怒曰:“敢乱言者,割袍为例!”言讫,一剑割下袍袖。百官悚惧,拥丕至殿。正欲册立,忽报华歆自许昌飞马至,众皆大惊,及至问之,歆曰:“今魏王晏驾,天下震动,汝等久食君禄,何不早立太子?”众官应曰:“正欲立之。”歆曰:“吾已于献帝处索了诏命来矣。”众皆踊跃称贺。歆于怀中取出诏命开读,令百官跪听。制曰

魏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拓定九州,弘功茂绩,光于宇宙,朕用垂拱负扆二十有余载。天不慭遗一老,永保予一人,早世潜神,哀悼伤切。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绂,领冀州牧。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犹在边境,干戈不得韬刃,斯乃播扬洪烈,立功垂名之秋也。岂得修谅闇之礼,究曾、闵之志哉?其敬服朕命,抑弭忧怀,旁袛厥绪,时亮庶功,以称联意。呜呼!可不勉欤!建安二十五年春二月日诏。[此是华歆自命之言,以绝天下议论,非献帝之本心也。]

第193章 欲攀金枝第16章 爱我所爱第314章 有情人终成成眷属(上)第457章 (完结篇) 真相第97章 深夜之变(二)第1章 流星风暴第436章 青州名将—吕英第378章 夏侯渊VS曹休(二)第278章 血诏(一)第251章 兵行险地第378章 夏侯渊VS曹休(二)第184章 吕布(二)第410章 火烧李宝山第4章 强者对话第382章 张郃第227章 孙策归降第305章 再决颖水(下)第94章 西凉马腾第10章 英战吕布第58章 铁甲连环马第313章 周公谨计夺颖川城(下)第246章 怎么样的一种感觉第253章 连环设套第100章 宴会(一)第80章 李郭之乱第429章 借兵第454章 (完结篇) 马超造反第11章 路在何方第331章 虎口拔牙(下)第375章 孙策VS曹休(一)第378章 夏侯渊VS曹休(二)第286章 灰飞烟灭第253章 连环设套第32章 胜第425章 司马懿败逃第368章 夏侯渊截人第228章 乌巢一战第105章 大李庄下第309章 英雄绝唱第35章 进长安第106章 典韦VS许褚第448章 张飞遇刺(二)第16章 爱我所爱第347章 深入秣陵第401章 对大乔的惩罚第92章 大汉黄忠第254章 巴丘争夺战(一)第35章 进长安第118章 难渡洛水(一)第377章 夏侯渊VS曹休(一)第101章 宴会(二)第229章 顾茅庐第325章 计夺历下城第457章 (完结篇) 真相第384章 夏侯渊脱险第49章 无题第144章 喜从天降第389章 张郃(三)第43章 事变第165章 帐中献计第368章 夏侯渊截人第278章 血诏(一)第315章 有情人终成成眷属(下)第80章 李郭之乱第314章 有情人终成成眷属(上)第187章 联袁灭曹?第293章 毛遂自荐第429章 借兵第23章 奸计得逞第249章 长沙之变第383章 收服张郃(一)第228章 乌巢一战第395章 司马懿VS陆逊(二)第229章 顾茅庐第149章 挥师西进第241章 水上争风(二)第140章 安勤山攻防战(二)第405章 大乔的表白第152章 寿春事宜第448章 张飞遇刺(二)第70章 夺门之战第341章 策划(一)击第218章 痛苦并快乐着第193章 欲攀金枝第51章 太史子义第278章 血诏(一)第99章 准备第177章 另一个战场(二)第305章 再决颖水(下)第150章 致命的邂逅第172章 调虎离山.第116章 落魄刘备(一)第218章 痛苦并快乐着第415章 曹营变动?第451章 刘备寻仇第48章 决断第373章 曹休(一)第419章 司马懿单骑游说第363章 逊(一)第396章 暗藏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