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魏之政体

感谢黑暗圣子——华炼兄弟投的两张月票,感谢无奈的方便面兄弟投的一张月票!

“魏国初建,对于日后之体制,诸位有何看法?”

曹操这一次从祭天坛刚刚回来,就马不停蹄的接见各位大臣,当然不是为了秀一下所谓的魏王之威,要不是为了体验一下魏王和魏公的区别,而是为了日后魏国的政体。+小,..o

政体这个东西,在后世经过西方的影响之后,当然就是所谓的什么君主独裁或者君主立宪等等,但是在东汉这个时候,所谓的政体,说白了,其实就是朝廷的体制。

周秦汉三朝的政体互不相同,周朝太过久远就不多说了,至于秦朝,则是承接周朝经过修改之后,而出现了三公体制,而接下来接班的汉朝,也是从秦朝的政治修改而来,直到此时出现了三公九卿制制度。

原本按照历史来,汉朝创建而来的三公九卿制度,在其后接班的魏、晋两朝还是存在过一段时间的,直到隋唐才最终消失,不过由于曹操这个有着后世记忆的人存在,三公九卿制在魏国政体之上的消失,是显而易见的了。

“回禀王上,依照臣之见,汉朝之三公九卿制度,传承至今已然不堪用,相反王上昔日所创建的三省六部制,不但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行动力,更是让一些沉官消失,因此以臣之见,我魏国政体最好者,莫过于三省六部制!”

“王上,臣附议。三省六部制,乃最为契合我大魏国情之制度!”

“王上。臣附议!”

不说这些大臣们都是聪明人,都是很清楚华夏官场之上的一些潜规则。明白刚刚曹操的那一番话只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就算不明白,这些已经从三省六部制之中获得好处的既得利益官员,怎么样都不可能让曹操废弃三省六部制,改用其他的制度。

“三省宰相和六部尚书,你们的意见呢?”

中下层官员附议,让曹操心中大喜,底气更足了,虽然很清楚着既得利益阶层的官员们。不是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士子,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节操根本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看到那些昔日反对三省六部制最为激烈的官员,此时却是一个个大义凛然的提议用三省六部制,曹操心中恶心之余,也是颇为欣慰的。

毕竟从这些官员无节操的行动之中,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三省六部制,此时已然不同于初生的那个时候。在它的下面,已然出现了一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

中下层官员都同意了,那么为了把一场秀做好,做完善。曹操还是不介意浪费一些时间,亲自询问一番三省六部中的巨头,三位宰相和六位尚书。

“回王上。臣等以为,三省六部制虽然实行不久。然而却是最为适合我大魏之政体,臣等附议!”

九人的答案显而易见的。身为三省六部制之中得利最大的他们,当然不会反对这个即和自己利益,同事对于国家也大有好处的三省六部制,成为魏国政体。

看着底下尽皆弯腰的文武们,曹操嘴角扬起了一抹笑意,开口笑道:“好,既然各位卿家都认可,那么孤再次宣布,至今日起,三省六部制,将成为我大魏之政体!”

“王上英明!”

文武百官们,这一次的声音之中的感情,可谓是十分的真诚了,曹操确定三省六部制,就等于是维护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觉的曹操英明了。

看着底下高呼自己英明的文武,曹操再一次感觉到了,身为上位者,实政的时候,强硬的来无疑是非常蠢的,只有这样表面看上去是听从臣下的建议,显得自己善于纳谏,实际上,却是在不声不响之中完成了自己的目的。

“王上,我大魏初建,确定政体仅仅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件事,还需王上早日确定为好。”

刚刚因为曹操的诏令而从幽州刚回来的门下省宰相荀彧,手持圭玉出列向着曹操道:“王上,我大魏初立,虽有诸多事宜还未解决,然而以臣之见,确定我大魏都城,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恩,荀爱卿所言有里,对于我大魏国都,诸位可有什么好的意见?”

曹操这一次可不是在作秀了,而是真的不知道要把魏国的首都设立在哪里好了,要是是一千多年之后,明朝末期的时候,曹操绝对二话不说,会把首都设立在南京。

毕竟那个时候海洋的重要性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还要超过陆地,而要想把华夏这个传统的大陆帝国,变成大陆海洋两栖帝国,将首都设立在长江边上的南京,无疑是最好的。

然而此时吗,先不说南京地处此时的扬州,而扬州还在孙坚的统治之下,光光是就凭借现在的科技,想要进入大航海无疑是痴人说梦,如果把首都设立在南京,不说距离北方太过遥远,光是此时还未彻底开发完成的扬州,就直接将南京成为首都这个想法给划掉了。

南京这个想法被曹操主动从脑海之中划掉之后,曹操想到了后世的首都北京,北京可谓是数朝首都,将其立为首都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仅仅片刻,这个想法同样被曹操主动的给划掉了。

毕竟此时的幽州就和江东的扬州一样,都未完全彻底开发出来,后世的元明清三朝将北京立为首都,那都是有着各自的政治考量,元朝不用多说,北京也就是元大都,可是靠近蒙古草原的,这对于即是华夏元朝皇帝又是蒙古可汗的元皇帝来说,无疑是十分合适了。

至于明朝,那就更简单了,举兵发动靖难之役的永乐大帝朱棣,他的根基和老巢,可是就在北京的,再加上明朝两百多年,说白了就是和蒙古这个元朝的残余作战的历史,将北京设为都城,未尝没有因此来激励后世的皇帝和明大臣们,牢牢记住蒙古人的危害。

朱棣的想法显然是很成功但是也算是失败的,明朝两百多年,不管是大臣还是皇帝,其目光都集中在蒙古人的身上。

两百多年下来,曾经征伐整个世界的蒙古人,也算是被明朝从战争和经济之上直接打残,虽然明朝本身最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可谓是元气大伤,但是朱棣当初的想法显然算是成功的。

第8章 典韦斗吕布第919章 三国已为史第423章 分歧第494章 双方计!第8章 典韦斗吕布第555章 另开战场!第1271章 撤退第1150章 英雄第779章 后手第1422章 赵云的决断!第932章 尸骨如山第683章 西域诸国的异动第401章 追杀第1331章 民心之重第1407章 重装再现第236章 三省六部制第1429章 华丽的监狱第1019章 南下交州(一)第862章 罗马内乱平息第1276章 复仇者第1036章 奇怪的琴第1249章 温情第1133章 达成协议第173章 谁的圣裁第553章 再战!第301章 田畴第738章 破吴郡(上)第604章 入辽东!第1023章 扑朔迷离(一)第1311章 天意第509章 荆汉突围!?第1226章 斗将第783章 风卷残云第64章 屯田策第312章 万年之声第264章 天意弄人第946章 操控物价(二)第604章 入辽东!第234章 敲打第424章 北方统一第1204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292章 王帐之谋第518章 荆中无大将!第1266章 征服者(一)第1292章 同归于尽第714章 贵霜撤军(下)第529章 福祸未可知第1093章 动荡(一)第184章 大失仪态第914章 擒王灭国(四)第100章 全军覆灭第123章 天子亲军第232章 指责和动摇第405章 形式转变第1035 商业行动第1462章 即将抵达第1374章 千秋霸业第1297章 关门打狗第498章 岌岌可危!第165章 三州将在手第213章 死战第6章 恶来典韦第530章 入长沙!得二郡!第1022章 黑衣人(二)第1170章 叛变第755章 巨变下产生的大金国第961章 狂妄(一)第327章 君子六艺第946章 操控物价(二)第958章 帝国大战(二)第338章 长命江山第712章 乌孙王都第535章 野心勃勃的乌孙!第1107章 赵云杨威第723章 回到长安第1230章 两国斗将第1258章 援助第1083章 回回炮第1439章 交锋第1402章 口是心非第905章 三段式射击第1208章 瓜分魏国第484章 交锋。击溃!第371章 逃亡纪第107章 先见之明第529章 福祸未可知第700章 康居王城之战(四)第1352章 突围第1139章 处置叛徒第961章 狂妄(一)第314章 魏之政体第715章 讨伐乌孙第1170章 叛变第1351章 新武器登场第63章 建郿坞、到陈留第368章 诸葛和司马的暗中交锋第962章 狂妄(二)第747章 失利第208章 酸枣降第1029章 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