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gz2f22公子投的一张月票!
“这小小的狗奴国东部还有这么复杂的情况!”
曹操不禁诧异地道,“这她蟒国和虎国的实力如何?”
鲁肃回道:“她蟒国人口三十万,虎国人口二十五万,实力俱都强于烈策国,而豹国人口与烈策国一样,二十万。”
曹操不禁皱了皱眉头,“如此看来,烈策国这一次的叛乱只怕难以有什么做为啊!”
扭头问贾诩道:“文和,你怎么看?”
曹操原本以为贾诩会放弃原来的想法,却不想他竟然斩钉截铁地道:“陛下,微臣仍以为应该干预!”
“哦!?”
贾诩解释道:“关于干预的理由,微臣便不再累述了,只说说条件,表面上看,烈策国的处境确实非常不利,不过有几点需要注意,一,狗奴国在东部所采取的政策并不合适,而且时常欺压这些小国,因此诸国与狗奴国之间可谓貌合神离,烈策国国王之妻子之事虽然只是烈策国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只怕也对其他诸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会想,今天是烈策国国王的妻子,那么明天呢?”
曹操、鲁肃都不禁点了点头。
贾诩继续道:“二,她蟒国及虎国向来不是很服从狗奴国,如今两国做大,只怕现在也不想时时刻刻被狗奴国人管着,三,这两国人向来贪婪,而国王更甚。”
贾诩朝曹操一拱手,“陛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几点让狗奴国内的此次叛乱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曹操不禁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贾诩,道:“文和的意思朕大体明白了。”
曹操扭头看向鲁肃,鲁肃会意,稍作思忖道:“微臣以为文和说的有道理,不过微臣以为凡事应该稳妥些为好,而此事似乎有些行险!”
曹操笑了笑。暗道这鲁肃看来和当后世书中的鲁肃没有什么区别啊!行事谨慎,擅于守成,然而奇谋、进取不足!
曹操在龙椅上坐下思忖起来,两人静静地恭立在殿下。他们知道曹操正在权衡利弊。
片刻后,曹操抬起头来,决然道:“朕已经决定,干预狗奴国内的此次叛乱!”
曹操抬手打断了鲁肃的话。道:“这狗奴国不比寻常,必须尽可能地削弱他的力量!凡事不可能不冒险!利弊之间,朕觉得此事利大于弊!”
见曹操决心已定,鲁肃拱手道:“既然陛下决心已下,微臣定当全力以赴!”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传令下去,青州郡守钟繇即刻起负责针对此事的一切后勤任务,文和则立刻前往扶桑,全权负责此事!”
“臣领命!”两人一起应诺。
“陛下,此事是不是要同温如他们商议一下?”鲁肃道。
曹操稍作思忖。“现在还是半夜,不过事情紧急!就劳烦两位分别拜访文若他们,陈说此事!明日一早再做最后决定]”
“臣领命”两人应诺一声,随即退出了乾清宫。
第二天一早,几乎一夜未睡的曹操按时早朝,曹操并没有在早朝上说起昨日的决定,这朝堂之上的许多大臣来自前朝和覆灭的诸侯,曹操对于他们并不放心。
早朝后曹操在乾清宫会见几位大臣,之后,贾诩立刻带着曹操的命令和卫队赶往青州。与此同时,长安的第一军团、第五军团、第三军团和玄甲骑兵也接到了曹操的准备令。
荀彧捧着一叠文案来到了乾清宫,这时,荀彧正在聚精会神地批阅奏章。
“陛下。”荀彧轻声唤道。
曹操抬起头来。看见荀彧,放下手中的奏章,笑道:“是文若啊。”
留意到手中的文案,于是问道:“文若,你手中的是?”
荀彧看了一眼手中的文案,回道:‘陛下。这些都是需要审阅的文案,微臣已归好类,请陛下过目!”
荀彧将文案呈上。
曹操翻开一封文案,看了两眼,抬起头来,“这是有关农事和工事的?”
“是。”荀彧道。
曹操点了点头,随即认真地看了起来,不时地点点头,脸上有时欣慰有时沉思
大约半个时辰过后,曹操放下奏章,揉了揉有些胀的太阳穴,颇有些感慨地道:“想不到这半年时间的成绩竟然如此出色,最叫朕意想不到的是南方的水稻竟然两季栽种成功,大获丰收,好啊!太好了!”
去年曹操在田丰离开长安赶赴江南上任时,曾叮嘱过他留意晚稻的事情,因为曹操依稀记得两季水稻的种植似乎很早就出现了,只是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
田丰虽然博学,但也感到惊诧,不过仍将曹操的话牢牢地记载了心上,不想今年竟然真的有收获了。
荀彧道:“水稻适合在扬州和荆州一地生长,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两季种植,那么我们大魏等于又多了一个巴蜀之地!”
荀彧说到这里,显得有些兴奋。
曹操笑着点了点头,思付道:“现在只有十万亩,这个数量太少了!”
抬起头来,吩咐道:“待会儿,传令给田丰,让他放手给朕去干,最好在洞庭湖、都阳湖、太湖这些水源丰富、周围地势平坦的地方全力开垦!同时尽可能地在已有的稻田推广两季稻!”
荀彧拱手道:“陛下英明!”
“对了,差点忘了一件事情,枣抵和韩浩这两人你知道吗?”曹操问道。
荀彧点头道:“此二人,微臣倒是听说过!”
曹操点了点头,“此二人早已经归顺,他们不仅精通农事,而且似乎对此事非常痴迷,之前之所以没有让他们做事,是要让他们到各地去看一看我大魏农垦地特点。现在这两个人己经返回,呵呵,想不到竟然给我上了万言的建议书!”
曹操从案头上取出一封书函交给荀彧,笑道:“文若看看他们所言可妥当!”
荀彧细细翻阅起来,曹操喝了一口茶等待着。
一刻钟后,荀彧将书函交还给曹操,颇有些感慨地道:‘陛下,此二人对农事真是见解独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