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宫名之议

田丰摸摸胡须,说:“不如就叫‘大凉宫’!够气派,够醒目,天下人一定深深铭记!”

刘范不怎么喜欢,说:“未可。哪有直接套用国名来命名宫名的?人家始皇帝也未曾用过‘大秦宫’,高祖也未曾用过‘大汉宫’啊!一听就土,不好不好!再想一个!”

典韦粗放的嗓子响起来了,他说:“主公,以俺恶来之见,既然咱这宫殿在姑臧城,不如就叫‘姑臧宫’!俺看过书,人家始皇帝的宫殿也是用京城的名字,叫‘咸阳宫’,咱的叫‘姑臧宫’,不也和始皇帝没两样嘛?”

刘范还没反对,黄琬就说:“不可,姑臧这名字,我觉得用来命名咱们大凉的京城,都不好听。这姑臧城原来是匈奴人修建起的,本叫‘盖臧’,后来先汉夺得了河西走廊,就依据匈奴的习惯,设置姑臧县。所以这‘姑臧’二字,是匈奴旧名,根上就不对。哪有汉人城池,却用匈奴之名的道理?我建议,把这姑臧城给改了名字,另外宫殿名也决不可称为‘姑臧宫’。若是真取了此名,天下人还不知如何笑话我等呢。”

典韦气呼呼地说:“这姑臧二字,都用了多少年了!既然黄尚书认为俺的主意不好,那你就说说你的主意!”

黄琬得意地看了眼典韦,说:“主公,不如就叫‘万年宫’,取主公万年,大凉万年之意,岂不更好?”

刘范听了,说:“这寓意虽好,但怎么听着还是有些别扭啊。”

蔡邕也摸摸白胡子站出来,笑道:“呵呵,黄尚书的建议,确实寓意美好。但人家后汉,早就有相似的宫殿名了,‘长乐’、‘未央’,其意味、境界,早就比黄尚书的‘万年’好得太多了。

再次一点的,后汉的宫殿里也有‘千秋万岁殿’,也比‘万年’好听多了。若是取了这名字,天下人多半会嫌弃咱们大凉没文化啊。要老夫看,这给宫殿取名字这种需要文化的事,还是我们礼部来办,最合适不过。”

黄琬知道蔡邕是举世闻名的大儒,便不忿地退回去了。

刘范这才想起来,对啊,他老丈人蔡邕,那可是和卢植、陈蕃齐名的大儒,又是凉国的礼部尚书,这事还是他来定最合适。

刘范道:“岳父有何高见?”

蔡邕老神在在地说:“贤婿啊,乐者,和也。长乐之意,就是国君以亲和力善待臣民,国得以永续;未央者,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这一听,满满的都是文化啊。所以,咱们大凉的宫殿要取名,不可不用典。”

众人听了,不禁为蔡邕的学识和见地所撼动。

刘范也是深以为然,说:“那岳父要用哪个典?”

蔡邕想了想,道:“论典雅高尚,非《诗经》莫属。以老夫之见,不如就叫‘景福宫’吧!《诗经·大雅·既醉》曰:‘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刘范不满意,这“景福宫”是后来朝鲜用过的。平心而论,朝鲜人还真是挺有文化的,这“景福”二字很有水平。若是李氏朝鲜没用过这两个字,刘范心想自己也多半同意了。但毕竟景福宫是一个小国,一个藩属国的宫殿名,刘范还是有些不喜欢。

蔡邕很准确地看见刘范好像还在犹豫,就说:“贤婿不喜欢?那也可以改,不如叫‘昭明宫’,《诗经·大雅·既醉》曰:‘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昭明,也是极好的寓意。”

刘范摇摇头,他想大凉现在虽然名字是还是后汉的诸侯国,其实和李氏朝鲜的藩属国的地位也差不多。但大凉的国力可不是李氏朝鲜一个区区蕞尔小国可以比的,刘范认为,他的大凉,和后汉比较起来,最起码也是如同辽宋,契丹皇帝时常因为不如宋朝皇帝年龄大,而不得不称呼宋朝皇帝为兄,自己为弟,辽宋也是兄弟之国,但契丹可经常把宋朝打得一败涂地。所以,刘范可不像用李氏朝鲜那种小国用过的宫名。

不过蔡邕提到“昭明”二字,倒是提醒了刘范,另一个赫赫有名的宫殿,那就是唐朝兴建的大明宫。

大明宫者,首先为唐太宗为了唐高祖而建。当时唐高祖年高病笃,而隋朝遗留下的大安宫地势低洼,过于潮湿。于是马周就提议,为了太上皇的健康着想,不如再兴建一座新宫殿。当时唐太宗刚刚策划玄武门之变没几年,天下人正议论他杀兄弟、逼父亲的恶行。唐太宗出于表孝心,就在龙首原建造新宫殿,初名“永安宫”。但永安宫还没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去世了。唐太宗也没心思继续建造,这永安宫就成了烂尾楼。

到了唐高宗继位,武则天也成为皇后。因武则天“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故而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极力反对。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在铲除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一心要用庞大宏伟的宫殿,来宣告她的威权,于是重新拾起永安宫的建造。

武则天的野心,唐高宗对她的宠爱,以及当时大唐强大雄厚的国力,使得永安宫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宫殿!后来,永安宫就改名大明宫。

想到“大明宫”,刘范心潮澎湃。大明宫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宏大最壮观的宫殿,虽紫禁城、卢浮宫、枫丹白露、温莎、吴哥等,也远远不如。在某种程度上,盛唐之所以精彩,令人神往,大明宫出力不少。

刘范便道:“不如,就叫‘大明宫’吧!”

“哦?大明……大明……”蔡邕听后,就仔细地思索,“此二字,好生熟悉,老夫好像在哪里见过,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刘范有些疑惑,难不成,他一时间心血来潮,而附会的“大明宫”,竟然也是出于典故的?

卢植对蔡邕笑道:“哈哈哈,蔡老头,老夫看你是老糊涂了吧!竟然连‘大明’二字也想不起来!”

第三百七十八章 阴谋败露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二百八十章 紧急会议第三百四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条妥协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领土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风易俗第六百四十二章 两相交兵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三百六十七章 贾龙鹰扬第六百九十八章 凯旋归来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七章 远大志向第六百八十五章 无药可救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医院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换条件第一百七十二章 驷马难追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见枭雄第七百五十八章 争执不休第八百零六章 马市见闻第九百章 宫变失败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军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四百四十三章 阵前动员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狱中之会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还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军力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一百九十七章 决战时刻第七百四十三章 农耕放牧第二百七十八章 狱中之会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将至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计夺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凉军容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营对策第六百零四章 议将亲征第八百七十一章 钱币钱庄第三百七十五章 连环三计第八百三十七章 袭营得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试探而已第三百四十四章 无中生有第五百四十九章 敌我难辨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离间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机降临第四十七章 有朋党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将死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败寇第三百五十四章 锻甲不易第二百五十章 乌孙昆弥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针第七百四十三章 农耕放牧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诺第五百五十章 下阳平关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领土第三百九十九章 这是真的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军回乡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冲锋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将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败报两至第七十六章 全军反响第七百三十四章 师徒夜话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群第三百三十六章 栾提羌渠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见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关之重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营对策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杀之计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迹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军鏖战第六百六十九章 凤宫之斥第七百八十七章 愿赌服输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二百九十章 仓皇失措第一百三十六章 凉州改革续第五百五十章 下阳平关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杀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临车听政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贼之策第三百零一章 锦衣之威第七百零一章 凯旋庆典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战已止第一百三十四章 凉州光复第八百六十一章 唇枪舌剑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六百五十四章 设计退敌第八百五十七章 达成一致